神奇而美丽的察右后旗岩画岩文

冯宁

<h3>神奇而美丽的察右后旗岩画岩文</h3><h3>  察右后旗境内发现的岩画、岩文分布范围广大。土牧尔台、三井泉、八号地等地均有发现。这些岩画、岩文多数分布在比较隐蔽、又有水源(溪流或水井)、而且地貌独特的地方,也有一些分布在古驿道旁边。从岩画图形来看,绝大多数是动物图像,如马、羊、鹿、狗、狼等。虽然凿刻线条比较简洁,但形态生动逼真,表现了创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和娴熟的雕刻技巧。岩文则均为藏文六字真言,颜色为黑色。</h3> <h3> 赛忽洞岩画距土牧尔台镇大约30公里。地处赛忽洞村南约1公里,那里有座巨石堆成的高约10米左右的小山丘,很像人工假山,千姿百态,十分壮观。小山丘南面一块较大的石头上,刻有饰尾舞者单人图像,十分引人注目。靠东几块巨石上凿刻着小鹿、小羊等图案。土牧尔台镇毛驴沟村西北1.5公里处有一处岩画,凿刻着鹿的形象,它腿短而细,身躯修长,面部长。这样的艺术风格在蒙古岩画中较常见,特点十分突出。是典型的青铜时代形象。山羊是岩画中最常见的题材,在突厥岩画中居首要地位,数量最多。赛忽洞岩画上的山羊形象,与阿尔泰山突厥"围墙"出土的银器底部符号状山羊形状非常相似,而且众多的山羊形岩画如同一模铸就,在风格特征上十分相似。号半地岩画最突出的是有一种马形,背部低凹,腹部大而下垂,呈怀孕状。特别有趣的是三花马形象,将颈上的鬃毛剪为三辫,高高耸立。将马鬃剪成三花是突厥人流行的习惯,这种装饰手法,直到唐朝才由突厥地区传入内地。三井泉岩画位于土牧尔台镇三井泉村与杨铁房村之间的丘陵上,在这个丘陵上散落着许多巨石,在这些巨石上刻画着各种图形的岩画。岩画的内容有山羊、奔羊、符号等。土牧尔台地区岩画的年代上限大致在新石器时代,下限应历经青铜时代至铁器时代。另外,在土牧尔台镇西约20公里的小当郎忽洞岩画,目前辨别比较困难。刻划年代还不十分确切,有待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h3> <h3> </h3><h3> </h3><h3>  在察右后旗境内还发现了大量岩文,发现的岩文一是敲凿、刻划在岩石上的,二是用特殊颜料书写在石壁上的。位于土牧尔台镇毛驴沟村北山上的岩文就是典型的敲凿岩文,面积长约60厘米,宽约20厘米,岩文内容是藏文的六字真言。此山崖上还有多处藏文六字真言和藏文经文,均制作认真,承袭了北方草原早期岩画的传统作画方法。土牧尔台镇赛忽洞村南岩石上发现的岩文,是在东边向阳的石面上写的黑色藏文,内容也为六字真言。据专家考证,文字是用石灰拌植物油并加粘合剂制成浆液绘写而成,虽经多年风雨侵蚀,并有好事者用石头或铁器将字蹭掉,成为白印,但只要雨水淋过,白印处又呈现出黑色字迹。八号地乡黑石崖沟洞窟内发现的岩文,也是书写在石壁上的,而且面积较大,文字较多。但由于洞窟内地势狭小,无法看清全貌,很难辨别内容。据初步分析,应是藏文经文。</h3><h3>  关于岩文,有研究者认为,明清时代的喇嘛,当在荒无人烟的深山幽谷中看到各种各样奇特的岩画时,感到疑惑难解,认为是神灵的显现,虔诚的宗教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在岩画或其旁刻下祝词类的六字真言。</h3><h3>  岩文的功能与早期各时代的岩画有很大不同,尤其到元、明、清时代,其主要目的是弘扬宗教,实现宗教生活的作用。身居岩穴的喇嘛,与外界绝少往来,他们的信仰以山岩为文化载体,将喇嘛教旨的诸种内容刻于石头上,以此来弘扬和传播宗教。</h3> <h3>摄影:孔庆英 冯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