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人人心中都有一部《红楼梦》。《红楼梦》是讲不完,读不完的,是永远的《红楼梦》。 </b></h3><h3><b>——题记</b></h3> <h3><b>宝玉黛玉见面了———</b></h3><h3><b>红楼30年,听蒋勋老师《细说红楼》感悟之四</b></h3><h3><b>文/一画张治</b></h3><h3><b><br></b></h3><h3><b><br></b></h3><h3><b><br></b></h3><h3><b>《红楼梦》第三回结尾部分,重点写宝玉跟黛玉的见面,也是他们第一次相见。作者先让大家感觉宝玉要出场了,在这个重要的情节里作者有一点点伏笔。就是黛玉要去拜见二舅舅贾政。贾政不在家,黛玉走过贾政的荣禧堂,看到了贾政官家大厅的那种气派。黛玉便来到王夫人的内室,王夫人很客气,让黛玉跟她挨着坐在炕上,一起聊了一下天。王夫人跟黛玉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下次再见,没关系,反正都是自己人。只是有一句话我要嘱咐你:"你三个姐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这是妈妈口中的宝玉,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这里有疼爱的意思,这种话只有极疼爱孩子的妈妈才会这样说的。我们大概没有人说别人家的孩子是"孽根祸胎"的,只有母亲会这样说自己孩子的。言外之意,我怎么偏偏生了这样一个儿子,好像冤家一样,处处跟妈妈作对不听话。从妈妈的口中,我们知道:宝玉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有着那种不知天高地厚的玩顽劣的个性,当然不仅仅是顽劣哟。😄😄</b></h3><h3><b><br></b></h3><h3><b>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铺排的讲究,若果黛玉进贾府时,宝玉也在场的话,就有一个冲突,让我们感觉不知道重点写谁了。黛玉进贾府,第一个要见的人自然是贾母,所以先写与贾母的见面。第二个重点就是写王熙凤的闪亮登场。最后才安排宝玉出场,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层一层铺排的讲究。</b></h3> <h3><b>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今见王夫人如此说,便知说的是这表兄了。因陪笑道:"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虽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况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理?"黛玉的回答很有趣,说:这位衔玉而生的哥哥,我曾听母亲说过,不爱读书,顽劣,但对姐妹挺好的。况且我来了自然和姐妹一处玩耍,不会跟表哥在一起的。何况兄弟们自有别院,岂有沾惹之理。黛玉的回答,说明她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来到人家很懂规矩,也让王夫人放心。王夫人知道宝玉不管男女授受不亲的。你三个姐妹都极好,不免又叮嘱一番。王夫人笑道:"你不知道原故: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他两个小幺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睬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黛玉一一的都答应着。写到这里,我们读者感觉宝玉应该出场了。其实不然,作者又宕开一笔。这时贾母那边传晚饭了,接下来我们就看到贵族大家庭中贾母吃饭时的那种排场。</b></h3><h3><b><br /></b></h3><h3><b>只见一个丫鬟来回:"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王夫人忙携黛玉从后房门由后廊往西,出了角门,穿过一个东西穿堂,便是贾母的后院了。于是,进入贾母后房门,已有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大家注意了:见王夫人来了,众人才敢安排桌椅。说明封建大家庭是有很多规矩的,王夫人才是伺候贾母吃饭的儿媳妇。她不来,下人是不敢摆桌椅的。王夫人她来了也不是她要亲自摆桌椅,而是她来了众人才敢做这些活。下面我们就看到封建贵族大家庭贾母吃饭时的那种排场和规矩。凡是儿媳都要在旁伺候:你看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b></h3> <h3><b>"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大家看出来了没有,贾母地位高,没有人同她一块坐的,所以她独坐正面一方榻上。两边四张空椅,我们以为王夫人、邢夫人、凤姐和李纨,会依次坐在左右。其实他们都是贾府的媳妇,是没有资格坐下来同贾母一起吃饭的,他们只是站立两旁伺候贾母吃饭,吃罢了才可回自己的小家同自己的丈夫一块吃的。"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王熙凤知道贾母最疼爱黛玉,所以一把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先坐了。黛玉很懂规矩,不敢随便坐,贾母发话,她才敢坐下。下面依次坐了迎春、探春、惜春。贾母的儿媳、孙媳妇都要在旁站着伺候贾母吃饭,贾府的小姐却可以坐下来陪贾母吃饭。封建大家庭中的小姐比儿媳妇的地位高。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中的"熬"这个字,我们现代人很难理解了。在封建时代的大家庭里,刚结婚的年轻的媳妇在婆家刚开始是怪难为的。也就是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大概是不容易的。这些细节描写,使红楼梦的内容特别丰富,让过去的生活完全恢复到眼前。</b></h3><h3><br /></h3><h3><b>宝玉的出场是非常惊人的,跟王熙凤的出场又不同。王熙凤的出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宝玉出场则先是听到他的脚步声。小说是这样描述的:晚间饭后,黛玉正和贾母聊天,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话还没说完。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宝玉来了</span>!"作者马上跳到写黛玉的反应。黛玉心中一直有个疑惑,那就是宝玉。他们两个从来没有见过面,又觉得好像都认识一样。黛玉心中正疑惑着:"<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span>。"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宝玉就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小男孩,正在发育的小男孩,动着非常快,毛毛躁躁,火急火燎,站起来四周东西都会倒的感觉。因此,丫鬟话没说完,人已经进来了。他的出场跟王熙凤不同,王熙凤出场要是先听到脚步声就不对了,她毕竟是个女孩子,若果也是写先听到脚步声就不合情理。男孩就不同,人没进来,脚步声已经听到了。</b></h3> <h3><b>下面就是描绘黛玉第一眼看到的宝玉:"<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span>。作者对宝玉的描写,我们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个贵族家庭中的小男孩打扮的样子,也许比现在任何一个当代男孩子都酷、都炫吧。</b></h3><h3><b><br /></b></h3><h3><b>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span>!"黛玉第一眼看到宝玉,感觉此人好像见过一般。非常奇特的感觉,我们同一个陌生人的第一次见面,如果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说明第一印象有好感,大概就是这两个人有一种缘分吧。这个是解释不清的。我们都知道,宝戴见面这里就跟前面的神话联系起来了,他们之间是有前世的仙缘的。黛玉心里想,但嘴里没有说出来,她毕竟是个女孩子。宝玉好像没有看到黛玉,他如何看黛玉呢?他出来亮个相,又立马不见了。作者让读者急,他不急。我们多么希望宝玉快点看到黛玉啊,都想知道宝玉是如何看黛玉的。只见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宝玉即转身去了。宝玉还愿回来,自然要向王夫人报平安的,这里是讲大家族的规矩礼数。这里,若果一般的性子急的作家会让我们感觉应该写宝玉看到黛玉了。可是曹雪芹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家,他让宝玉出来亮个相立马又走掉了,错开了让二人立马见面。这里黛玉进贾府,作者有意安排宝玉外出到寺庙还愿去了,让宝玉黛玉不是一下子就见面的,这就是曹雪芹惊人的文学技巧写法。</b></h3><h3><b><br /></b></h3><h3><b>好,下面一段就是宝玉见了王夫人之后,换了便装,第二次出来,作者又要对他进行一番描写:"<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蚤,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span></b></h3> <h3><b>我们看到宝玉换了便装第二次出场了。作者对他做了这么多穿戴打扮的描述,是很用心的。大家都知道,宝玉就是作者,作者就是宝玉。作者在写自己,又要赞美他,又要忏悔。作者曹雪芹14岁之前享受过荣华富贵,14岁后被抄家,落难,最后穷困潦倒,穷的不得了,然后晚年在北京西山写这部书。在这部书里,作者一方面讲他当年过过多么好的日子,穿过什么漂亮的衣服,吃过多么好的山珍海味,一方面也是在忏悔自责批评自己,那个时候也不知道好好珍惜。作者对自己有着非常奇特的感情,对自己又爱又恨。作者又要把自己写成天下最美的人,在少年时代过过最好的日子,又要批评自己。看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b></h3><h3><b><br /></b></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b></span></h3><h3><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b></span></h3><h3><b><br /></b></h3><h3><b>作者口中的宝玉:"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这几句是说宝玉看起来长得漂漂亮亮,肚子里却是草莽,意思是不爱读书。爸爸每次打他,就是他不好好读书上进,不肯走他父亲做官的那条仕途之路。如果作者就是宝玉,宝玉就是作者的话。作者晚年穷困潦倒回想自己的一生,对他自己的自责和忏悔。若果要想找出曹雪芹对他一生的最严厉的忏悔录的话,蒋勋老师说,就是这首词了。蒋勋老师多次说《红楼梦》就是作者的忏悔录。他日子过得很潦倒,脾气也很乖、不肯趋炎附势,也不肯跟过去的旧日朋友来往,潦倒就潦倒。不通时务,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他曾经富贵过,家里那么有钱,可是那时也不知道好好珍惜。现在穷了,穷了也难耐凄凉,日子过得这么苦,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这是很严重的一件事。在儒家的社会里,一个男子,大概忠孝两全是最好的了。对国家要忠,对家庭尽孝。可他对国对家都没有希望。蒋勋老师说:《红楼梦》是一本批判的书,他批判儒家的社会,也是批评自己。他不认为人活着,只是忠跟孝这件事。他认为人活着,最重要的一点,活出自我,完成自我,活出真性情。人要怎么样活出一个独特的自我出来。为何天天弄不弄要想着对国家忠,对家庭尽孝呢?这部分的观点都不是儒家的。"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自己写自己很少有人严厉到这种地步。</b></h3> <h3><b>这本书的好,在于作者有很大的自责。作者的自责,让我们从另一角度对人性有了不同的解读。他觉得家抄家败落了,而他自己也像一个败家子,无能为力重振家业,他也认定自己就是这样一个角色。我们今天来看,宝玉若果就是作者,宝玉是有不得了的才华的,可是当时人们认为做官的才叫才华,其它的都不叫才华。作者在那个时代受到很大的压抑,宝玉的才华没人认同。若果宝玉就是作者的话,他写的《红楼梦》几百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在阅读,大学研究所都要开他的课,并且成为世界文学名著。如果,曹雪芹的父亲活过来的话,他也应该感到很骄傲,很得意,有个这么了不起的儿子,写了一部了不起的作品!呵呵-----这首词作者对宝玉的描述,也是在写曹雪芹自己,这段描写有点游离出去了。</b></h3><h3><b><br></b></h3><h3><b><br></b></h3><h3><b> 好,下面我们看看宝玉看到了黛玉,他眼里的黛玉是怎样的呢?</b></h3><h3><b><br></b></h3><h3><b>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span></b></h3><h3><br></h3><h3><b>这一段是非常有趣惊人的描述。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妹妹,便料定是林姑母之女,忙来作揖相见。后回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来细看其形容,与众不同。<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们发现,一直到现在作者没有对黛玉做任何描绘,黛玉长什么样一直没有描绘,每个人都有描绘,可是黛玉没有。现在必须要从宝玉的眼中才描写黛玉,作者是非常用心的。黛玉的存在,对所有人来说也许没有意义,对宝玉有意义。宝玉看到的黛玉也不是长得美不美的问题,也不是王熙凤身上穿的衣服那种华丽光彩闪亮的感觉。</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span>","蹙"是皱眉毛的意思,心情不好时锁住眉头;"罥"是笼罩的意思。古代女孩子用一种松烟来画眉毛,画过以后眉尖的地方有一点点淡淡如烟的笼罩的感觉。黛玉眉尖的地方眉毛比较浓,不发愁时都有一种发愁的感觉,一双似喜非喜非常漂亮的眼睛。这是第一次从宝玉眼中描写黛玉的,也不是对她的相貌穿戴上进行描写,也不是描写她长得美不美的问题,而是在描绘她的心情。"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看起来好娇弱,一身都是病。她的姿态很美,两腮上都是愁容。作者很奇特的描绘是这八个字:<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宝玉第一次看黛玉觉得她是一片泪光,很少有人这样形容一个美女的。</span>在前面的神话中,我们都知道他们前世有过缘分,这一世相见,所有的东西都是对过去那一世的回忆。"泪光点点"是一种感觉,我们大概没有男士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女朋友是一片泪光的。这是宝玉对黛玉的心疼的描绘,宝玉看黛玉有很多疼爱和疼惜。这几个字不是描写她的容貌,没有对她做生理上的描绘,而是在讲她的心情,比较随心情的。这是一个主观的描绘,不是一个实际的描绘。宝玉看到的黛玉不是一个物质的存在,不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是对宝玉特别有缘的一个存在。"娇喘微微"好像她呼吸时都是上气不接下气,都有困难。作者写人的方法很惊人,他写王熙凤的方法跟黛玉差别这样大,完全不同。王熙凤完全是从黛玉眼中看到的是光彩夺目的一个女性,现在是从宝玉的眼中看到的黛玉是一种娇弱的感觉。</b></h3> <h3><b>蒋勋老师说:在文学中有一种写法叫“全知观点”。不是从作者自己的主观去描写,而是从我的眼中写你,从你的眼中写他,从他的眼中写我。我们每一个人,去描绘她都不可能是客观的,因每一个人看这个人都有我们自己的解释。他是从某一个角色写另外一个角色,从这个人写另一个人。曹雪芹好像没有自我,等于说曹雪芹化身成千千万万的人,从这些人眼中看世界。以后更厉害的是每一个人写的诗,都是每一个人的个性,不是曹雪芹写的。这听起来有点矛盾,当然这都是曹雪芹一个人写的。呵呵,每一个人写的诗都是每个人的风格,林黛玉写的诗就是林黛玉的个性,薛宝钗的诗就是薛宝钗的个性,李纨的就是她的个性。<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们活在人世间,对任何事情的判断都有我们自己的主观意识。曹雪芹让我们看到,我们可以从别人的角度去看一件事情,不一定从自己。假设,生活中你跟一个人一直吵架,觉得这个人很讨厌很讨厌。若果你变成他,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就跟他一样了。这就是真正的宽容,开始完全没有了自我,从自我扩大出去,多了很多角色,完全站在别人的角度看世界。</span>这一段是宝玉看黛玉,有很多心疼在里面,王熙凤看黛玉未必是这样。他看到黛玉娴静时她的美,好像花在水里面的倒影。走路时好像风吹动柳枝微微荡漾。这些都不是一个确定的描绘。她的心较比干多一窍,林黛玉也有一种愁的感觉,有点像西施,还比西施胜三分。作者用很多典故把宝玉第一次看到的黛玉写出来。</b></h3> <h3><b>宝玉看罢,因笑道:"<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span>。"黛玉第一眼看到宝玉,心里一惊,怎么这么面熟。可她没有说。宝玉的个性是要说出来的。两个人的反应这么不一样,心里是一样的,对不对。</b></h3><h3><b><br /></b></h3><h3><b>"这个妹妹我见过的",他很笃定,完全像一个十二三岁小男孩子会讲的话。其实就是这个妹妹我喜欢。贾母笑道:"又在胡说,你又何曾见过她。"不可能的事情,一个在北方,一个在南方,怎么可能见过。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他们是旧相识相认了,前面的神话故事是非常感人的。黛玉觉得面熟,宝玉也觉得面熟,把神话的东西忽然跟现实的世界连接起来。从天上一块石头一颗仙草,终于又相见了,这一世以男生跟女生又相见了。作者一直在讲一种缘,人的宿命中的一种缘分。贾母当然听不懂神话的部分,很高兴的说:远别重逢,这样更好,以后更好和睦相处。若果我们在这一世某个时间某个地点,突然碰到一个陌生人,然后有缘,感觉远别重逢,像旧相识有好感,大概就是有一种前世的宿命的缘分吧,呵呵。</b></h3><h3><b><br /></b></h3><h3><b>接着宝玉又走进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宝玉很随意的,他已经看过一次,现在他又从头到脚看,他一直在看,看看,他就是喜欢黛玉。</b></h3><h3><b><br /></b></h3><h3><b>宝玉因问:妹妹可曾读书、妹妹尊字是哪两个字?黛玉一个一个回答。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颦颦"就是东施效颦的"颦"。西施生病时眉毛会皱在一起。黛玉有一种生病的美,她的美当中有一种发愁的犹豫的感觉。"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便问典出何处。他说:西方有石名戴,黑色的石头叫戴,这种戴可以画眉毛,黛玉名字有这个字。"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你看,宝玉看黛玉看的这么仔细,他已看出林黛玉的眉毛在眉尖额头的地方是蹙在一起的。这样很随意随心的小行为,恐怕也只有少男少女之间才会有的吧。探春笑他说,恐怕又是你杜撰的吧。宝玉也为自己辩护一句。</b></h3> <h3><b><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下面一段是非常重要的描写。</span></b></h3><h3><b><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br /></span></b></h3><h3><b><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们都知道,宝玉是含着玉而生的。大家都告诉他,这块玉很珍贵,普通人不可能含玉生的,你含玉而生下来,这是你的命根子。用五彩丝线绑在他身上,当成最珍贵的宝贝</span>。现在碰到黛玉,他问黛玉:你有没有玉?大家都不知道他为什么问这句话。黛玉因便忖度着他有玉,故问我有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b></h3><h3><b><br /></b></h3><h3><b>好,宝玉马上要发病了。这是他第一次发病,后面好几次宝玉忽然发病发狂。<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这种发狂,是他觉得自己有的一个东西,如果他最爱的那个人没有,他不能忍受这件事情。他觉得黛玉怎么可能没有玉</span>。蒋勋老师说,《红楼梦》作者用"玉"这个字是很谨慎的,宝玉、黛玉、妙玉、蒋玉涵,三百多个人物中只有四个人有"玉",这个玉都是讲他们前世是有好缘分的关系。作者对这个玉应该有很深的隐喻在里面。<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从中国传统来讲,玉,代表一种莹润的东西。石头经过人的爱惜、经过人的触摸和血汗的浸润,最后就变成了玉,我们叫做美石为玉。玉,代表了心里面最高的一种关系。孔子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后就变成玉。人跟人相处怎么相处都不好,就是顽石相见。君子跟君子慢慢的越处越好,经过切磋琢磨,最后相处到完全融合,相处到彼此之间没有摩擦,没有冲突,就是玉的关系</span>。玉,也许是在讲时间。宝玉本来是一块顽石,经过日月的修炼,最后才变成这块玉。石头变成玉,是因为时间的断裂。</b></h3> <h3><b>宝玉听了,顿时发作起痴狂病来。于是,他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span>"吓得众人忙着一拥争着去捡这块玉。这块玉,是他的命根子,摔了他的命都不保,众人都吓呆了,都忙着一拥争去拾玉。贾母哭起来,急的把宝玉搂在怀中,骂道:孽障!你是一个王孙公子,你生气你要打人骂人都没有关系,这么多佣人可以让你打骂,何苦摔你的命根子!"孽障"一词把祖母溺爱的那种感觉完全表现出来了,这么疼他,又恨他怎么做出摔玉这样的事。可是宝玉已哭的满面泪痕。贾宝玉他是一个小孩子淘气、顽皮,可是他已哭的满面泪痕,深情到惊人的地步。这一段描写完全是对一个小孩子胡闹的描写,作者写的很动容。他哭着说:<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span></b></h3><h3><b><br /></b></h3><h3><b>我们今天活在世间,有一个东西我有别人没有,一种情况是,我好得意哟,我有别人都没有。可是宝玉刚刚相反,宝玉觉得为什么我有,可是别人都没有。他一直不快乐,就是因为他有这块玉。为什么家里的姐妹们都没有?今天来了一个妹妹,她很特别,长得跟神仙一样,她总该有了吧。她也没有,所以他决定也不要这个玉了。宝玉在这部书里有一个非常奇特的个性,他生命里所有美好的东西,当别人都没有,他就心痛。他觉得他所有的美和爱都要跟众人去分享。当他泪流满面时,其实他觉得人世间,美好的事物只有我一个人有,他觉得这个美好会变成一个最大的折磨和惩罚。蒋勋老师说,这部分一般世俗很难懂。曹雪芹本身是一个世家贵族公子。他觉得自己生在这么豪华的贵族家庭,吃山珍海味,穿着绫罗绸缎,过着最好的日子,他觉得不安,这是宝玉的本质。宝玉最后出家了,他觉得他身上所拥有的一切富贵,反而对他都变成一种惩罚,这种感觉只有出生在豪门贵族,家族败落以后,他会有一个巨大的忏悔。这些部分是红楼梦最不容易读懂的部分。</b></h3><h3><b><br /></b></h3><h3><b>这一段完全是对一个小孩子胡闹的描写,作者写的很动容。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宝玉有这块玉,他一点都不快乐,也不得意,家里把它当命根子,他自己很想断绝。贾母赶紧编故事骗他一番,就是大人哄小孩般哄他一哄,便向丫鬟手中接来那玉,亲与他带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别论了。</b><b>好,宝玉和黛玉终于第一次见面了。</b></h3><h3><b><br /></b></h3><h3><b>当下,贾母就安排黛玉在她套间暖阁里的碧纱橱里住下。是晚,大家都安歇就寝了,只有黛玉淌眼抹泪跟袭人道:今天才来,就惹出宝玉狂病,倘或摔坏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袭人好心劝解一番,方才安歇。</b></h3><h3><b><br /></b></h3><h3><b><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自此,宝玉黛玉两个小男女,夜晚睡在一起,白天玩在一处,两小无猜,他们之间又会发生哪些小事情呢!他们之间的小儿女之情长,也是《红楼梦》作者重点描写的部分。要知端的,且听下回分解</span>。😄😄😄</b></h3><h3><b> </b></h3><h3><b> 2018年7月10–15号于开平草草完结</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余少群为你唱经典《枉凝眉》</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陈力为你唱经典《枉凝眉》</b></h3> <h3><b>一画小语:</b></h3><h3><b><br /></b></h3><h3><b>现在感觉,时间呀最宝贵。我5月14号开始动笔写感悟之四。后来天天忙,教学忙、装修忙、练车忙、牙又痛,等等原因一拖再拖。放暑假这几天,房子正在批灰油漆墙面,天天都去房子看看,搞搞卫生、擦擦、扫扫、刮刮、戳戳,随便就是半天,也是没时间没心思坐下来。好在不用上班了,可以忙里偷闲、见空扎针的写几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要不然忙碌中心里也不安宁。今天下午不管好歹,终于草草完成感悟之四,心里也踏实了。<br /></b></h3><h3><b><br /></b></h3><h3><b>中午吃饭后就开始做美篇,一个电话打来,几个房门从佛山拉到了,赶紧跟他一起去搬门。中午一个多小时的忙累,三点多回来,接着操作才完成美篇制作。</b></h3><h3><b> 2018年7月15号周日下午4时</b></h3><h3><b><br /></b></h3><h3><b>一画又:</b></h3><h3><b>自2017年11月中旬开始,听蒋勋老师《细说红楼》后,一画已随心记录四篇感悟。感悟之四还怪受欢迎,今天已被评为精华,半天时间阅读数由354一路攀升2000多,没想到喜欢红楼的美友还挺多。也就是说四篇红楼感悟,已有两篇精华。这个对于我来说还是很开心的。非常感谢认识和不认识的美友们的喜欢鼓励,谢谢你们的点赞、收藏和转发!谢谢🙏🌹🌹,有你们陪伴支持,努力写出感悟之五、六、七……</b></h3><h3><b> 😹😂😄😄🙏🌹🌹❤️❤️🌹🌹</b></h3><h3><b> 2018年7月18日周三晚八时半</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感谢亲们一直以来的鼓励支持🌹❤️</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有你们陪伴,不管好歹,感悟继续有</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b></h3> <h3><b>转一段自我激励和安慰的话:</b></h3><h3><b>做最真实最漂亮的自己,依心而行,无憾今生,活在当下,做好自己,做一只展翅的雄鹰,没有人鼓掌,也要飞翔;做一棵无名的小草,没有人心疼,也要坚强;做一朵深山里的花儿,没有人欣赏,也要芬芳。😂😂</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