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抢

彭官发

<h3>  “双抢”,顾名思义就是既要抢收还要抢插。种田人要在三伏天,在一年中最暑热的季节,赶着把早稻收割回来,再把晚稻秧苗插下去。拿家乡话来说,搞双抢的日子一个个忙得红汗水滴,皮都要晒得褪掉几层。所以,“双抢”这个词是令人谈虎色变的词语。</h3><div>&nbsp;&nbsp;&nbsp;&nbsp; 记忆中天刚蒙蒙亮,我们兄弟仨就被大人们千呼万唤喊起床,揉着惺忪的睡眼,打着哈欠,穿上长袖上衣和长裤,手握一把镰刀下田割稻子去。</div><div>&nbsp;&nbsp;&nbsp;&nbsp; 割稻时,手持一把铮亮的镰刀顺着水稻倒伏的方向将其一一割断,然后再一把把理好,两把一堆。起先整片金黄的稻穗不见了,一块块稻田在镰刀嚓嚓声中露出了一截截整齐的稻桩。有力气,手快,这是割稻好手。也常见到在田野里捂着手急匆匆、满脸痛苦的小伙伴,手快比不过刀快,你割稻时若有分神,锋利的镰刀就有可能亲吻你的手。</div> <h3>  父亲主要负责打谷子,最初用的工具如图一(家乡土话叫wó fù),有时候,我们小孩子也会参加到打谷子的行列中,打谷子时十个手指要用力手抓紧稻子,同时用力将稻穗打在wó fù上,使谷子掉落下来。等把谷子都打好了,十个手指和双手的手臂是酸痛的不得了,严重的会从手指甲里渗出血来。后来,出现了打谷机(图二),打谷子就比以前轻松了许多。</h3><div><br></div> <h3>  谷子收割好接下来就是晒谷子了,早稻的谷子都是湿透了的,那时,家里的晒谷场很少,能晒的谷子十分有限,所以只有先把所有的谷子晒干表面的水分,保证谷子不能发芽、发霉。等下次又重复晒,等完全晒干后再储存起来。一天内所收割的谷子很多,在中午时要把上午已晒干水份的谷子收起来挑回家,再把新收割的谷子耙开来晒。中午的太阳火热火热的,晒谷场也像是铁板烧一样,汗水让人睁不开眼睛,汗水滴在地上马上就会消失。</h3><div> 六月天娃儿脸,说变就变;雨可能即将伴着雷声呼啸而至,这是晒谷子时最害怕的。</div><div>会让所有的人都无奈地扔下了饭碗,奔了出去,得火速把稻谷收起来,否则雨把稻子淋湿后会发芽、发霉,那上半年就白忙活了。有时几阵雷声过后,阴过天晴,又要把收好的谷子耙开来继续晒,让人这样紧张的白忙一阵。最可恨的是,有时候这样的情况一下午可能会好几次。</div><div><br></div> <h3>  抢收以后,马上就是抢种,父亲负责犁田,犁田就是把稻桩翻埋下去,把田里的泥巴翻上来,最初用牛力拉动工具,在人操作下完成犁田。后来也出现的犁田机,犁田也轻松多了。 </h3> <h3>  插秧是个技术活,插的不好不能成活,回头还要补棵。大人们步子宽、手长,插秧最少都是一排5棵,我们只能一排3棵。插一天秧下来,腰都挺不直。火红的太阳渐渐落了下去,好像整天锋芒四射让他自己也不好意思了,在这黄昏时分也透出了些许温柔。</h3><h3> 有时碰到下雨天,必须全副武装。尽管如此,等插好秧,发现身上已经全部湿透了。</h3> <h3> 插秧完成后还要耘禾,耘三次。虽然说,每次下田耘禾时,田里的水都是烫脚的,但是,耘禾算得上是很轻松的活了。第一次用手耘,在每棵禾苗上用手绕上一圈,禾苗不正的把它扶正来,发现有杂草就拔掉......第二、三次,特别是第三次耘时,禾苗都长高了,只有用脚去耘了。</h3><div> “双抢”,让我心悸、惧怕与敬畏……但它的艰辛苦涩,让我在茫茫人生路途中学会了隐忍、无畏、坚强!</div><div> 时光如梭,这种特殊的经历,此生不会再有,回不去的岁月,忘不了的“双抢”!</div><div> 想想现如今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稍有不顺,耍起小性子,顶撞父母……</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