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徐州二中,我的母校》</h3><div><br></div><div> 徐州二中,我的母校。她见证了我们的成长,记载着当年我们的懵懂和青涩,是我们青春和梦想展翅飞翔的地方。</div><div> </div> <h3> 当迈进徐州二中的大门,走入那绿树成荫的笔直甬道,首先映进眼帘的是那绝无仅有的、中国地图形状的稀世珍宝--“八音石”,用石头轻轻敲打,清脆悦耳的音乐冲击着耳鼓;穿过高中教学楼的通道就看到睡莲清依的半圆形状的“泮池”和三条汉白玉的“玉带桥”,立桥扶栏下望,五彩斑斓的鱼儿在睡莲下的清水中穿梭遨游;翘首走过红墙碧瓦的“教师之家”便看到盘根错节的千年古树“唐槐”,还有被那参天的古柏紧簇的“文庙”大成殿和大殿前雕刻的栩栩如生的祥云盘龙青石石级……。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和对当年无限的眷恋。</h3><div> </div><div> </div><div> </div> <h3>徐州二中,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的徐州府学宫(徐州文庙),以后经历了清朝的徐州书院、学堂、民国初年的师范讲习所、铜山中学等发展阶段,1948年12月徐州解放后更名为徐州市第二中学。</h3><div> </div> <h3> 徐州二中,我的母校,你走过了649年的路程,见证了明、清、民国和新中国所带来的变化,培养和造就了无数文化学者和社会名流,是我们当年汲取知识营养的沃土,也留下了我们青春年华的脚印。</h3><div> </div> <h3> 根据城市建设规划的需要,除了大成殿等几座古建筑保留整修外,其余的需要拆除,今后,徐州二中的原貌即将不复存在了,我们再也不能瞻望你的尊容,而我们只能把你的容貌备份在永久记忆中。</h3><div> </div> <h3> 让我们再看最后一眼我的母校。</h3><div> Adei! (读作“阿怠”,德语:再见) 我们人生起步的地方。</div><div> Adei! 我的母校----徐州二中!</div> <h1> 长缨在手</h1><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