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营盘铁打的兵

骆驼刺

<h3>就地转业的军队</h3> <h3>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而在祖国的西北却有一批永不转业的兵,他们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我每每在想,他们到底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永不转业,做为兵团二代我当然知道为什么,我只是想把这些兵这些生我养我的兵爸爸兵妈妈介绍给广大的读者</h3><h3><br></h3><div><br></div><div>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父母应该是是兵团事业的开拓者,是兵团团场的奠基人,有人可能认为是拔高了他(她)们的地位,但我认为他(她)们是当职无愧的,无论怎样赞美他(她)们都不为过份。我们的父母大多来自祖国的东西南北,进疆经历,时间各不相同,但他(她)们却是走进了这座铁打的营盘,而没有当流水的兵。在我们父辈中不乏九二五被称之为"老九“的原国民党起义官兵,也不乏有响应国家号召的河南湖北江苏的支边青年和退复转军人。在我们母亲中也不乏有齐鲁巾帼,潚湘才女,及支边青年和复转军人的家属。他(她)们走进了这座铁打的营盘,有多少人终老也沒有再踏上故乡的土地,而把尸骨埋在了他(她)们为之奋斗的土地中,埋在了他们为之守卫的大地中,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而我们的父母则是铁打的营盘铁打的兵,是祖国边境的永远的守护者,即便逝去也化作泥土呵护着这片不是故乡的土地。</div><h3>我常想是什么使他(她)们忘却了故乡,离开了爹娘,告别了好友,有些甚至放弃了内地不错的工作和待遇,义无返顾地来到这茫茫戈壁,奉献了青春,奉献了儿孙,甚至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在他(她)们口中我得不到答案,他(她)们不会夸夸其谈,他(她)们也不会用美丽的词汇来宣扬什么,只是淡淡的一句话:听党的召唤,支援国家建设。多么朴实的一群人,同时又是怀揣着高尚理想的一群人,正是这群人在他(她)们手中建起了牢不可破的祖国的西北边防,不需要列举他(她)们的具体的业绩,不需要叙述他(她)们故事,我们只需要到被称之为十六连的地方,(实际上在兵团有一约成俗定的规矩,每个团最后一个连队后再加一个连,那是老兵们的最后归宿,至死也都在连队。)看看那一排排的坟头,看看那一座座:朝向东方的墓碑:碑文上赫然写着逝者的籍贯:湖南的,河南的,山东的,山西的,甘肃的,青海的…甚至于广西广东的,东南西北五湖四海这些籍贯对他(她)们来说己成了陌生的地方,他(她)们实现了自已的诺言,他(她)们诠释了什么是奉献,什么是直把它乡当故乡。现今我们的父母辈已有不少做古了,健在的也是拖着长期劳累累垮的身体,忍受着各类病痛的折磨,从他(她)们饱经沧桑的脸上我们看不透他(她)们的内心世界,但我能感受到他(她)们内心的安祥和满足,是因为他(她)们为此乡付出过,因为他(她)们把自己的一生及子孙交给了这铁打的营盘。</h3><div>在这里借用一句诗人艾青的诗作为结束语吧:</div><div>我为什么眼里常含泪水,</div><div>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的深沉。</div><div>一一骆驼刺写于九师一六四团</div><h3>七月十五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