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中学,我魂牵梦萦的母校

秋之果

<h1>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百十载的风雨沧桑,百十载的薪火相传,沉淀出了大爱无私的岳云情怀,也孕育了无数芬芳桃李。2019年4月22日,岳云中学将迎来110周年华诞。值此校庆来临之际,校友们心情澎湃,群策群力,以各种形式向母校华诞献礼,作为在母校工作的岳云人,同样激动,然无以为表,谨以此美篇来献给各位校友,虽管窥筐举,却表拳拳爱校之心,若该美篇能引起您的美好回忆或能化解远方校友的一丝思校之念,幸运不己。</h1><p><br></p><h1><br></h1><h1>摄影:胡杨菊云</h1><h1>主摄工具:国产手机</h1><h1>编辑制作:胡杨菊云</h1><p><br></p> <h1>2019年岳云中学建校一百一十周年全体教职员工合影。</h1> <h1>三湘名校渊源长,</h1><h1>万千学子成栋梁,</h1><h1>世界各地显身手,</h1><h1>师生协力创辉煌。</h1> <h1>2009年岳云中学建校一百周年全体教职员工合影。</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前言:湖南省衡山县岳云中学,享有“北有南开,南有岳云“之美誉。其办学有如下几个特点:一、历史悠久。从宋朝文定书院(现春秋楼)伊始,开创湖湘学派,有千年办学渊源,从1909年何炳麟公开办岳云中学,已有百多年办学历史。二、环境优美,全国少有。岳云中学是国家级“绿色学校”。学校坐落在秀冠五岳的衡山南麓,校园三面环山,云流雾涌,苍松翠柏,掩映如画;校园内清荷满池,修竹丛生;亭台碑阁,星罗棋布;名家题咏,墨香四溢;冬暖夏凉。三、教学成绩斐然,教师以校为家,励精图治;学生全面发展,人才辈出,教学设备健全。不愧为三湘名校。</span></h1> <h1>八一届同学毕业三十周年聚会留影。</h1> <h1>  正文: 衡山县岳云中学由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何炳麟等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创办于长沙。学校坐落在南岳衡山南麓,前临南岳古镇,背倚紫云雄峰,占地160余亩。其址为宋代和明代文定、白沙、甘泉三大书院故址,属湖湘学派发祥地之一,人文传统源远流长。校内苍松翠柏掩映如画,碑亭楼阁错落有致,为青少年求学修身之佳境。<br></h1><h1><br></h1><h1>(下图为雄伟壮观的校门,正面。)</h1> <h1>岳云中学由何炳麟先生等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创办,初名“湖南南路公学堂”。</h1><h1>1914年改为“湖南私立岳云中学”。</h1><h1>1963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首批十四所重点中学之一。</h1><h1>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恢复“岳云中学”校名。</h1><h1>1992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9所首批挂牌的重点中学之一。</h1> <h1>  建校一百余年来,学校共培养高初中、专修科毕业生近5万人,半数以上升入大专院校深造,英才辈出,政界要人、军事将领、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层出不穷。其中佼佼者有革命先驱杨开慧、李启汉、何孟雄、潘心元,军事将领邓华、成普,政界名流李锐、马鹤凌,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薰、孟少农、曹建猷,中国工程院院士钟训正,文学家丁玲、叶紫、黎锦明、洛夫,音乐家贺绿汀,其中顶级艺术家校友丁玲、贺绿汀、洛夫等更是斐声海内外。抗战英烈文立正、罗芳珪、杨一楚,抗日名将黄杰、刘咏尧、袁朴、廖耀湘、侯吉晖、文立徽、吴光朝等。</h1><h1><br></h1><h1>(下图为雄伟壮观的校门,背面。)<br></h1> <h1> 已故校友马鹤凌先生(原台湾领导人马英九之父,曾就读岳云6年)深情赞美母校:生我者父母,再造我者岳云母校。</h1> <h1>[下图为迥程堂教学楼(原初中部,现为高一教学楼)]</h1> <h1>  建校伊始,何炳麟先生即定下“以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数学体育为两翼,以勤恪忠毅为校训”的办学思想,力求培养情操高尚、体魄健全、思维敏捷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嗣后,全体教员遵循何公思想,奋力拼搏,矢志育才,办学成绩,蜚声华夏,享有“北有南开、南有岳云”之美誉,而数学、体育两科,更为社会称道。<br></h1><h1><br></h1><h1>(下图为岳云中学简介牌。)</h1> <h1>(下图为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所亲书“岳云“二字。)</h1> <h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岳云人弘扬何炳麟先生的教育思想,自强不息,再创辉煌。1963年被湖南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14所重点中学之一。</h1> <h1>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抓住机遇,与时俱进,适时提出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1992年,被确定为全省9所首批挂牌的重点中学之一,发展势头更为强劲。</h1><h3><br></h3><h1>[下图为高一九三班毕业合影]</h1> <h1>  校园建设日新月异:高标准的教学楼、学生公寓、体艺馆,塑胶运动场、塑胶篮球场,亭、园、碑、廊,营造了高品位的育人环境。</h1><h1><br></h1> <h1>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图书馆、高标准的实验室,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教书育人。</h1> <h1>  该校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党的一大代表何叔衡、教育家徐特立、语言学家符定一都曾在此校任教。</h1><h3></h3><h1> 当今,师资队伍全面优化:5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或劳动模范、8人被评特级教师、1人被评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占教师总人数30%以上。1人连任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现正在努力打造一代名师。</h1> <h1>[下图为春秋塘]</h1><h3></h3> <h1>[下图为古朴典雅的文定楼(现为校领导办公中心)]<br></h1> <h1>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高考本科一二批上线率多次跻身全省前十强,近年有王康、胡昕伟、王伟、丁凤芳、周鑫、丁宇文、陈静、王昕葳等8人考入清华大学或北京大学, 其中2011—2015年本科一二批上线人数分别为469人、491、523 、503人和532人(大约700多人参考),2017年王昕崴同学以683分荣获衡阳市理科第一名。2018年高考一、二本上线人数600多人(800多人参考),一本上线333人,600分以上有71人,周昊轩同学获得692分的高分,综合排名稳居衡阳市前列,连续20年被评为“衡阳市高中教学质量优胜单位”。</h1><h1><br></h1><h1>[下图为春秋楼(文定书院遗址)]</h1> <h1>  该校名师精心组织奥赛培训,成绩斐然,最突出的如2007年的阳金岷同学,他获得当年衡阳市唯一的全国数学奥赛一等奖。</h1><h1><br></h1><h1>(下图为文定书院遗址简介)<br></h1><h1><br></h1> <h1>  2015年,我校高考大获丰收:一二本上线532人,其中一本225人,上线率70%,总人数和一本人数再创新高。文科汪文珊同学以637分勇夺衡阳市第一名,理科李嘉文同学以670分荣居衡山衡东南岳地区第一名;汪文珊、文健敏、王怡吾和李嘉文、杨毅、罗鹏同学分别包揽全县文科和理科前三名! <br></h1><h1>(下图为远观漂亮的春秋楼。)</h1> <h1> 2016年高考,我校885人参考,一本上线284人,占全县一本上线总人数的81%,一二本上线638人,占全县一二本上线总人数的66.7%,一本上线人数和一二本上线总人数再创历史新高。上线总人数首次突破600人大关,比2015年增加106人。一本上线率32.1%,一二本上线率72.1%,均居全市前列。文科全县前十名我校7人,理科全县前十名我校6人。李欣怡同学以659分获衡山县理科应届第一名,旷婷同学以610分获衡山县文科第一名。 &nbsp;</h1><h1><br></h1><h1>(下图为“腾飞“校标。)<br></h1> <h1>  学校传承千年文脉,弘扬湖湘文化传统,加强传统诗词教学,聘请专家、教授、学者来校讲学,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同时注重校际文化交流。与美国哈佛大学世界教学组织联合举办英语夏令营,长期聘请美籍教师担任英语口语教学;2008年与台湾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正式确立为“姊妹学校”。</h1><h1><br></h1><h1>(下图为蓝天白云之下的高二教学楼。)<br></h1> <h1> 学校先后获得湖南省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省园林式单位、省卫生先进单位、全国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先进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诗教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外语教研工作示范学校等1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并被相关部门和组织确认为“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示范基地”、“两岸三地教育示范基地”、“出国留学人才选拔基地”。</h1><h1><br></h1><h1>(下图为宽敞幽静的高三教学楼。)<br></h1> <h1>  曾被湖南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团誉为“名副其实的三湘名校”。</h1><h1><br></h1><h1>(下图为知识海洋的图书馆。)<br></h1> <h1> 2011年7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等省市县主要领导陪同下视察我校,对我校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h1> <h1>  2012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德育工作百强学校”和“和谐校园先进学校”。2013年被评为衡阳市中小学养成教育示范学校和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示范学校。2014年被湖南省教育厅授予“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学校”称号。&nbsp;&nbsp;&nbsp; </h1><h1><br></h1><h1>(下图为校父何炳麟公塑像。)</h1> <h1> <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当今新的形势下,学校必须研究“育人”新课题,在思想观念上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span></h1><h1>  教育创优的实践与探索,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全面发展开始。   青少年机器人教育是一项综合多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科技教育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平台。近年来,岳云中学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中学生竞赛机器人供学生操作。机器人指导老师也利用活动课、晚自习及周末等时间对学生进行培训、指导。 </h1><h3><br></h3><h1>(下图为蒋中正公为岳云中学建校三十周年校庆所书“百年树人“)</h1> <h1>  2016年5月,在第十七届湖南省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我校阳其辉老师指导谭正午同学的电脑艺术设计《湖湘文化VI设计》获省一等奖,宾亚葵老师指导宾奕同学的网页制作《反恐在行动》获省一等奖,这两个作品还代表湖南省送国家参赛。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校已累计获得国家级电脑制作和机器人奖励4项,省级科技创新奖励48项,市级奖励100多项;6名学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学校被确定为“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36px;"> </span><h1>(下图为林森公为岳云中学建校三十周年校庆所题:“育才兴国“。)</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36px;">   除了机器人教育,学校每期都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研究性学习、信息、音、体、美、文学、外语口语、书法等培训和课外辅导与培训,不但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仅2015年,我校学生自主研究性课题就有10多个获得省市级奖。</span></h1><h3><br></h3><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h3><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36px;">(下图为张治中公为岳云中学建校三十周年校庆</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所题“陶镕国器“。)</span></h1> <h1>(下图为甘泉亭)<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8;"></span></h1> <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下</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图为甘泉石刻像。)</span></h1> <h1>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为激励广大学生勤奋学习,学校设立了助学奖励基金、何炳麟校长奖学金、杨一南体育金牌奖、赵炎午先生奖学金、余为骐校长奖学金、绿色爱心奖学金、深圳校友分会鹏程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每学期均对品学兼优的学生予以奖励,年奖励金额达40万余元。 </h1><h3><br></h3><h1>岳云中学的校训:勤、恪、忠、毅。</h1><h3><br></h3><h1>[“勤“为何炳麟老校长所书。]</h1> <h1>[“恪“字为邓轩宇校长所写。]</h1> <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36px;">   </span></h3><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36px;">  回眸览秀色,甘苦结硕果。在岳云中学,我们看到,教师激情洋溢,学生热情高涨。教育教学质量持续上升,“溉中华兮增国光,自强不息修与藏。”全体岳云人正发愤图强,开</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36px;">拓创新,构建和谐校园,续写百年辉煌。</span></h1><div><div><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div><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36px;"><br></span></h3><h3><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36px;">[“忠“字为余为骐校长所书。]</span></h3></div> <h1>(“毅“字为文亚杰校长挥毫。)</h1> <h1>(下图右侧为可容纳千多人的食堂餐厅。)</h1> <h1>(下图为餐厅大厅。)</h1> <h1>不朽的丰碑 ――岳云人心中校父何炳麟</h1><h1>(作者:岳云中学校友周萍) 炎陵 岳云人心中圣地 何炳麟 岳云人心中校父 </h1><h3><br></h3><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下图为</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旋转式小型餐厅一角。)</span></h1> <h1>(下图为绿树成荫的男生宿舍。)</h1> <h1>1877年他诞生于炎陵中村乡一个乡村教师家庭 他从炎陵走向世界 </h1><h3><br></h3><h1>[下图为“凵”字型新建的女生公寓。被老校友们念念不忘的游泳池原址也被建成女生公寓了(公寓右侧)。]</h1> <h1>(以下照片为投资巨款修建的焕然一新、美妙绝伦的校运动场。)</h1> <h3></h3><h1>1900年参加衡州府试取秀才</h1><h1>1903年考取官费留日</h1><h1>1908年应聘湖南高等实业学堂湖南省立优级师范学堂任教</h1><h3><br></h3> <h3></h3><h1>他说欲兴邦国必兴科学欲兴科学必先培育人才</h1><h1>1909年邀集湘南人士刘光前等15人</h1><h1>集资在长沙创办南路公学堂后改为湖南第二公学堂</h1><h1>他荣任校长</h1> <h3></h3><h1>1914年2月学校改名为湖南私立岳云中学</h1> <h1>他以校为家</h1><h1>将毕生精力献给岳云</h1><h1>从1909年至1966年</h1><h1>任校长57年</h1> <h1>为了筹集办学经费 他四处奔走呼吁 求人相助省吃俭用 倾家办学</h1><h1><br></h1><h1>(下图为运动场上高耸云霄的照明灯。)</h1> <h1>(以下三张图片为校篮球场和乒乓球场。)</h1> <h3></h3><h1>他说办学敛钱天诛地灭</h1><h1>二十世纪30年代</h1><h1>其月薪100元</h1><h1>低于教务主任</h1> <h1></h1><h1>1931年校董事会决定</h1><h1>校长每月开支40元办公费</h1><h1>他从不领取</h1><h1>1933年1月校董会一再催促</h1><h1>他才将这笔钱专折存入银行</h1><h1>作为学校百年基金</h1><h3><br></h3><h1>[以下两张照片为费资千多万(当时)修建的漂亮的体育馆。]</h1> <h3></h3><h1>他主张科学救国教育救国</h1><h1>视教育为清高的事业</h1><h1>反对把学校变成</h1><h1>达官贵人追名逐利之所</h1> <h1>(“紫云桥“三个字快被路面淹埋了。此处在校园的左后方,是学子们饭后散步、谈心与自学的地方。)</h1> <h1>他不加入国民党</h1><h1>与国民党始终保持距离</h1><h1>他提出选聘好教师招收好学生办成好学校的奋斗目标</h1><h1>倡导德智体全面发展</h1><h3><br></h3><h1>(以下几张照片为校园风光。)</h1> <h3></h3><h1>1918年他提出以勤恪忠毅为校训</h1><h1>培养学生耐劳守法服务向上之精神  </h1> <h1>他钦佩蔡元培的办学精神</h1><h1>用人唯贤唯才</h1> <h3></h3><h1>所聘教员不论名位多高</h1><h1>如果不负责任他断然解聘</h1> <h1>二十世纪20年代初</h1><h1>他聘请在湖南教育界享有盛名的徐特立何叔衡等来校任教</h1><h3><br></h3> <h1>[下图为校友(高198班)捐赠的让学生休闲、读书的石桌石凳。]</h1> <h1>(下图为摆放整齐的学生单车。)</h1> <h1></h1><h1>他坚持办学与时俱进</h1><h1>不断改革创新</h1><h3><br></h3><h1>(下图为春秋塘盛开的荷花。)</h1> <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1</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917年针对普通中学的课程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的弊端</span><br></h1><h1>岳云中学试行分科制 设农工商文等科 校外设农场 校内设金工场木工场和贩卖部 供各科学员实习 <br></h1><h1>(以下照片为岳云中学校运动会掠影。)</h1> <h1>(校运会礼仪小姐入场。)</h1> <h1>1921年岳云中学开始招收女生旁听 接受杨开慧蒋玮(丁玲)等6人转学 开湖南中学男女同校之先河震动长沙 报纸称为学界的光荣 </h1><h3><br></h3><h1>(校运会鲜花队入场。)</h1> <h1>1922年应社会的需要 岳云中学先后开办体育艺术教育三个专修科 1936年5月在南岳增设农校一所 名为湖南私立岳云高级农业职业学校 </h1><h3><br></h3><h1>(下图为校运会彩旗队入场。)</h1> <h1>(校运会腰鼓队入场。)</h1> <h1>1938年长沙屡遭日机轰炸 岳云中学由长沙迁到南岳 抗战8年经过4次搬迁 所遇困难不亚于开办时期 但他带领全体师生渡过难关 </h1><h3><br></h3><h1>(校运会健美操队入场。)</h1> <h1>(校运会各班学生整队入场。)</h1> <h1>1951年岳云中学改为公立 他仍任校长 他一生致力教育事业 从1909年创办南路公学堂 到1966年的半个世纪里 培养了近两万名毕业生 </h1><h3><br></h3><h1>(下图为学生健美操表演。)</h1> <h1>(岳云中学校旗。)</h1> <h3></h3><h1>有的成为著名的革命志士社会活动家</h1><h1>有的成为作家艺术家</h1><h1>有的成为专家教授</h1> <h1>(下图为高中男子五千米起跑场面。)</h1> <h1>新中国建立后 他受到党和人民的尊敬 他是湖南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 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教育工会副主席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 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h1><h3><br></h3><h1>(下图为高中女子三千米正在进行之中。)</h1> <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1956年7月10日</span><br></h1><h1>湖南省教育界在长沙举行座谈会 副省长谭余保代表省政府 将从事教育工作五十年成绩卓著的奖状授予他 省教育厅和省教育工会 联合赠送一幅松鹤遐龄的中堂湘绣以致祝贺   </h1><h3><br></h3><h1>(下图为各班啦啦队挤满赛道两旁。)</h1> <h1>1957年2月他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h1><h1>当选长沙民进第一届主委</h1><h1>1959年4月全国政协第三届一次会议期间</h1><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8;">毛泽东单独接见了他</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健步如飞。)</span><br></h1> <h1>腾飞</h1> <h1>展翅翱翔</h1> <h1>空中漫步</h1><h1></h1> <h1>1966年他去世 至今52年 他的教育思想光芒万丈 泽被百年岳云 <br></h1><h1>(下图为发令员方老师好专业好认真好帅气。)</h1> <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以下三张照片为新年迎新晚会掠影。迎新晚会水平之高,令学子们终身难忘。)</span><br></h1> <h3></h3><h1>今天岳云人</h1><h1>怀揣颗颗虔诚的心</h1><h1>踏上圣地炎陵</h1><h1>缅怀校父何炳麟丰功伟绩</h1> <h1>雁过留声 人过留名 一座不朽的丰碑 永远屹立在一代代岳云师生心田 (作者:岳云中学校友周萍)<br></h1><h3><br></h3><h1>(以下二张照片为“五四”歌咏比赛掠影。)</h1> <h1>(下图为教师代表合唱队在“五四“歌咏比赛中。)</h1> <h1>(下面两图为貌美如花、爱岗敬业的岳云女教师代表。)</h1> <h1>(高考传捷报,欢庆放鞭炮。)</h1> <h1> 操场上的那盏灯</h1><h1> 那是一个秋末冬初的早晨,晨曦未露,我五点半起来去晨练,一阵刺骨的寒风刮在我的脸上,我快步走向学校操场。薄雾在空中飘荡,朦胧中隐约看见一些学生已经来到了操场。我在跑道上走着走着,忽然停住了脚步,吸引我的是操场上独有的三盏灯。</h1><h1> 那是怎样的三盏灯呢?原来在操场的草地上并排席坐着三个学生,他们趁着晨操还未开始的空隙,每一个学生都开着一盏储能灯,各自在看书学习。我被吸引了,我被震撼了,停下脚步,用手机把这个美丽的画面进行定格,思绪万干。</h1><h1> 开启这三盏灯,是学生的自觉行为,班上没有规定,学校也没有倡导,但它体现了一种学习态度;一种追求、一种奋进;它代表着岳云中学学生的学习精神。“北有南开,南有岳云“,百年名校,经久不衰。初中升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岳云中学比衡阳市内同类学校要低几十分,岳云却能在高考中累创佳绩,连续二十年荣获“衡阳市高中教学质量优胜单位“,这是为什么?除了岳云中学教师的敬业与奉献,这三盏灯就给予了合理的诠释,这就是刻苦,这就是拚搏,这就是岳云中学的校训“勤、恪、忠、毅“。</h1><h1> 雄壮的运动会进行曲把我从思绪中惊醒,那三盏灯的亮光已掩盖在晨曦之中,那三盏灯像开关,打开了学校教室的所有灯光,灯光像一朵又一朵盛开的玉兰花,灿烂夺目。</h1><h1> 望着操场上那三盏灯,老师肯首,同学们伸出大拇指,为它点赞。新的一天已经开始,充满着期待与希望,我相信,岳云中学一定会在全体师生和校友们的共同努力下走向新的辉煌。</h1><h1>秋之果于2018年11月7号清晨六点摄</h1><h1>2018年11月8号涂鸦。</h1> <h1>岳云中学党总支赴韶山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h1> <h1>岳云中学部分师生赴井冈山进行研学活动。</h1> <h1>欣赏世界名照。</h1><h3></h3> <h1>欣赏世界名照。</h1> <h1>欣赏世界名照。</h1> <h1>(下图为深圳大学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湖湘文化研究会顾问、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王立新同志在岳云中学调研时与编者合影。)</h1> <h1>后记:秋之果(杨菊云),一九七九年入校就读于衡山一中(当时名,即现岳云中学),大学毕业后回到衡山献身教育事业。一九九六年回母校岳云中学任教化学至今,此美篇仅为杨某乘兴而作,并不代表岳云中学的校方言论。由于本人学识有限、收集资料不全,篇中肯定有许多的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和校友海涵。读者若有什么高见或建议,请加我微信进行私聊。谢谢!</h1><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