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一个三周岁的孩子,需要做心脏手术!这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情何以堪?虽然一生下来心脏就有杂音,多次做彩超显示房缺,两岁前就到哈尔滨医大二院咨询过,如果自然生长不严,就得做心脏微创手术。可一旦真的要做手术了,亲人们的心立马又悬了起来!</h3> <h3> 接待我们的医生即是去年咨询过的李教授,来哈之前我给他打过电话,他告诉我到门诊大楼13室去找他。李教授很果决,看了一眼我带去的彩超检验单,又掀开T恤衫听了听心音,“你们住下来,准备做手术吧。”我说孩子没有任何病理症状,如果不做手术能不能自然愈合,李教授说你们现在来都有点晚了,就是一个微创,你们不必担心。</h3> <h3> 住院以后,照例是抽血、接尿,化验血常规和尿常规,然后做CT、X光,最后做彩超。做彩超照例是老大难,孩子小的时候,灌完肠即可做彩超,今年春天我们三次去市中医院做彩超,都因灌肠失败,孩子不睡觉,而没能做成,孩子一哭闹,医生即不耐烦地叫把孩子抱走。这次医生先给孩子口服一剂药,然后再灌肠,这样孩子深度睡眠,彩超做得很顺利。原来的彩超检验孩子三尖瓣和二尖瓣之间有两个洞,现在检验结果还有一个洞,术前须再做一次胃镜探查,好确定手术方案。</h3> <h3><font color="#010101"> 在一系列检查做完之后,确定了手术时间下周一,即7月9日,我们来后的第七天。因为周末没什么检查项目,我们领孩子到索菲亚教堂和中央大街转了转,时值教堂维修,脚手架矗立教堂周围,我们只在广场做短暂逗留,即去逛商店,逛中央大街,之后在美食一条街用餐,下午打车返回医院。次日孩子的姨妈来探望,我们又一起盘桓了两日,在中央大街我们还看到了拍电影的场面:演绎的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俄罗斯贵族举行婚礼的盛大场景,马车的考究,服饰的华丽,令人叹为观止;参观极地馆,和企鹅、海豹近距离接触,还有幸观看了世界著名的白鲸表演,孩子和大人都开阔了眼界,丰富了阅历;最后到宾馆休整,叫餐,沐浴,观看朵朵外孙女的舞蹈表演,感受到晚辈与老一辈迥然不同的人生理念。感谢孩子姨妈一家,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使我们灰色的省城之旅绽放出夺目的光彩!</font></h3> <h3> 既盼望,又忐忑,终究还是躲不过,手术的时刻终于到来了!之前看到邻床12个月大的小女孩做同样的手术,浑身插满各种管线,痛苦的嚎啕响彻哈医大第八住院部,我当时就想打退堂鼓,咱家孙子也没啥症状,干脆别做了,可这也只是一闪念,因为关乎孙子后半生福祉,长痛不如短痛,要给孩子的父母一个交代,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未来啊。做手术的当天零点以后就不让进食了,早上6点还得打开塞露清肠,这些对于孩子来说,都是难以忍受的,孙儿不停得叫着:“我要喝奶!”“我要喝奶!”这对大人更是一种煎熬。好不容易盼到手术时间,把孩子送进了手术室,更大的煎熬又开始了!我和奶奶外婆三人,一个等候在手术室门口,一个等候在ICU门口,一个守候在病房里,希望第一时间看到手术室出来的孩子,希望第一时间看到孩子平安!</h3> <h3> 我守候在手术室门口,当听到医生叫我,告诉我手术做完了,我一没来得及询问手术情况,二没有顾得说声感谢,只问到哪儿能看到孩子。医生说去观察室等候,我撒腿就往九楼跑去……当看到孩子被医务人员送到病房,赤裸全身,脖子和脚腕都埋着针,右胸部粘着一块纱布(开刀处),两个护士将监测心跳、血压等参数的按钮粘贴到胸腹部、臂部,颈部埋针处接上点滴药袋,孩子的整个身躯都蛛网似的被罩住,动弹不得。当孩子醒来,第一句话:“爷,抱着!”我的心如刀扎, 眼泪一下涌出了眼眶……我恨不能替孙子受罪,恨不得病痛转移到我身上,孩子每一声哭闹,每一次挣扎,都令我肝肠寸断。此刻,如果死亡能替代孙儿的痛苦,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死亡!出手术室6个小时后才能饮水、进食,这期间,大人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受尽疼痛、饥渴和饥饿的折磨。能饮水了,得摇起床头,少喝,能进食了,得摇起床头,少吃。孩子小,哪里懂得控制欲望,一个劲地要水喝,要奶吃,要爷爷抱着……观察室的一天一夜,对于孩子和大人来说,都是人间地狱,简直令人痛不欲生!</h3> <h3> 手术后第二天,孩子吃完奶就睡觉,睡醒了也懒懒地躺着,大眼睛忽闪忽闪的,不说一句话,和平时活蹦乱跳,说个不停,各种要求不断,简直判若两人。护士和医生来了,吓得直哭,嘴里不停地:“阿姨走!阿姨走!”“叔叔走!”“叔叔走!”每次点滴,每次抽血,都会大呼爷爷救命,姥姥救命,阿姨救命!夜里睡觉,不断地惊醒,嘴里不停地说着:“我不打针!”“我不打针!”第三天,除了喝奶,能喝点粥了,还是浑身乏力,睡觉盗汗,站立不稳,走路直打晃。这时候进食水果,一定适量,吃多了会呕吐。大人抱着溜达,见着护士:“我不打针!”见到医生:“我不打针!”精神上俨然受到了强烈的刺激,见到白衣天使犹如见到了魔鬼一般。</h3> <p> 手术后第四天,医生说可以下地走走了,孙儿还是不肯下地走,老是让爷爷抱着。高教退休的外婆支走爷爷外公,施展开了教育家循循善诱,尊尊教导,连哄带吓,软硬兼施的神功,孙儿终于肯下地步行了,推起外婆的行李箱,满住院部九楼的走廊游走了,比之手术前,又加了个花花点子,推起行李箱出门前,要先把病床头自己的患者卡片,摘下来扣在行李箱把手上。行进间,其他患者陪护,护士医生,纷纷侧目,赞不绝口:这小孩真帅!这小孩恢复得真快!这小孩比大人都强!</p> <h3> 手术后第五天,连来带去第十一天,孙儿终于出院了!尽管身体还很虚弱,需要慢慢调理,尽管对大人依赖性更强,需要耐心疏导。但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假以时日,一个健康活泼的大孙子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飘在心头的云翳总算消散了,不会再觉得有所愧欠,不必再担心劳而无功。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病魔夺走了我们的健康,也可以安心地去了,不再有任何遗憾,不求生命有所延续,只愿生者健康,逝者已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