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晋陕游记之五——晋陕人文:中华文明、一脉相承

老人头zzf

<h3> 6月初随朋友进行了一趟实际9天的晋陕之游,从太原进出,足迹涉及晋陕两省的6市13县(区),行程约2250公里。游览了山西的宁武芦芽山景区(万年冰洞等)、黄河边的偏关老牛湾(乾坤湾)、吉县壶口瀑布、临汾尧庙、沁水湘峪古堡、阳城皇城相府、太原晋祠;陕西的榆林镇北台红石峡、靖边龙洲波浪谷、甘泉雨岔大峡谷、延川的黄河乾坤湾、延安宝塔山和枣园等。</h3> <h3>  山西和陕西两省是黄河流域文化的中心,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源远流长,民族文化闻名遐迩。这里,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最早走向世界的地方,也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圣地,为炎黄子孙的生存、繁衍和人类历史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h3><h3> 此次晋陕游,除了游览自然风光外,观赏几千年以来直至近代的中华文明遗迹,也是主要的内容之一。</h3> <h1><b>镇北台</b></h1><h3>——位于陕西榆林市城北。建于明代,有“万里长城第一台”的称号,属于长城防御体系中的观察所。镇北台是明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气势最为磅礴的建筑之一,位列长城三大奇观(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h3> <h3>景区大门</h3> <h3>眺望镇北台。</h3> <h3>内城登楼通道门楼。</h3> <h3>镇北台南门(向内)正面,城楼上刻有“向明”两字,上楼通道沿途设置有瞭望窗洞。</h3> <h3>从瞭望窗洞向外瞭望,可以看到榆林市区建筑。</h3> <h3>镇北台城楼与镇北台东侧的烽火台遥相呼应。</h3> <h3>景区园里的一棵造型优美的大树。</h3> <h3>夕阳西下,在镇北台前更能感受古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气氛。</h3> <h1><b>红石峡</b></h1><h3>——位于榆林城镇北台边上的石崖上,因山皆红石而得名。峡谷长约350米,东西对峙,峭拔宏伟。红石峡的开凿可追溯至宋元朝代,峡分东西,河谷两岸崖壁上有琳琅满目的摩崖石刻和洞窟,东西山崖之间是榆溪河水,普渡桥连接两岸,有真、草、隶、篆等历代石刻160余幅,号称“塞上碑林”。</h3> <h3>红石峡景区入口,进去是峡谷东侧。</h3> <h3>古代驻守榆林的文人墨客都喜好到红石峡题刻以抒发边塞豪情壮志,所以红石峡又是长城书法艺术的一大宝库。崖壁上不但有许多石刻,还有不少洞穴。</h3> <h3>回首入口门楼,边上的现代化吊桥,是景区游览出口通道。</h3> <h3>峡内榆溪河水流湍急,穿峡直达城西,远处就是普渡桥。两岸垂柳青翠,景色优美。</h3> <h3>红石峡是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群,从那些题字的内容,也可以看出榆林古时"九边重镇"的地位。下面是东崖的雄山寺。</h3> <h3>有些洞穴里人们供着一些佛像。</h3> <h3>西岸壁上的书法石刻颇为著名,还有一座凉亭,可供游客歇息。</h3> <h3>还可以欣赏到宋元时期的石窟艺术。有些洞窟还比较大,1929年刘志丹等参加的中共陕北特委第二次扩大会议就在此召开。</h3> <h3>今天太阳不给力,有气无力,没有看见夕阳之下如同晚霞一般绚丽的“红山夕照”。</h3> <h3>要出景区了,在吊桥上欣赏东岸全景。</h3> <h1><b>枣园</b></h1><h3>——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1943年,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等先后迁居枣园,这里成为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h3> <h3>园内广场上矗立的五大书记塑像:任弼时、周恩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h3> <h3>五大书记之一的刘少奇办公窑洞。</h3> <h3>毛泽东旧居(上面没有屋檐的)。</h3> <h3>周恩来旧居。</h3> <h3>一批身着八路军服装的参观者,穿梭于领导人的故居之间。这场景,恍若当时那个年代重现。只不过他们手里拿着的是照相机,撑的是现代花阳伞。</h3> <h3>毛泽东旧居的院子门楼。</h3> <h3>当时的“书记处礼堂”。</h3> <h3>礼堂内的会议室。</h3> <h3>景区出口:“延安故事”装饰。这里已是一个售品部。</h3> <h1><b>宝塔山</b></h1><h3>——古称丰林山,宋代以后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城区中心,海拨1135.5米。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进驻延安,1948年3月18日撤出,在十年两个月零五天中,延安成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战略总后方”。因此,一座普通的佛塔,在人们心中成了沉沉夜空中的北斗,茫茫雾海中的灯塔。</h3> <h3>延安宝塔山景区大门。</h3> <h3>宝塔山顶上的宝塔建于唐代,高44米,共九层,登上塔顶,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现在不开放)。</h3> <h3>在宝塔山上俯瞰下面延河上的延河大桥,对面就是清凉山。</h3> <h3>从山上下来再看延河大桥。</h3> <h3>上山盘道侧壁上的陈毅元帅当年的《延安宝塔歌》节选。</h3> <h1><b>尧庙</b></h1><h3>——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是后人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的第一个名君——尧王而建,其所在地叫尧庙村。由于帝尧建都临汾,因而史称“尧都平阳”。历代均为国家级祭祀之所。</h3> <h3>尧庙正门入口。</h3> <h3>门楼上匾额的“尧庙”两字为前总理朱镕基所题。</h3> <h3>门楼的背面,立着一块刻有大大的“根”字的屏风。意指每个中华儿女都能在这儿寻找到自己的“根”。</h3> <h3>尧宫甬道中间由龙凤图案刻制的中轴线叫“龙凤之脉”,从大门开始一直通到广运殿,长达300米。龙和凤均为尧时期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吉祥标志,这里的龙凤之脉就是中国最吉祥的龙凤通道。两边陈列的器物是出土的我们祖先的生产方式,其中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生活器具、以及礼仪用品和乐器等。这些文物石雕生动地展示了尧时期的生活和文化,使尧庙更具有历史实证和文化内涵。</h3> <h3>五凤楼,始建于唐代乾封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据说,尧王常同他的四个大臣登楼远眺,而当时人们又把他和他的四位大臣喻为“五凤”,并有“一凤升天,四凤齐鸣”之说。“五凤楼”之名便由此而来。</h3> <h3>五凤楼的背面。</h3> <h3>前面是尧井台,后面是广运殿。</h3><h3> 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尧“寻蚁造井”,人类就围井而居,改变了依赖河流而住的状况,遂有了村落、乡镇、城市,形成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这口井也被称为“天下第一井”。</h3><h3> 广运殿,亦称尧宫,是召见众臣共商国事的地方,也是庙内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唐显庆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h3> <h3>尧井台周围有四棵古柏,这是其中的一棵叫“鸣鹿柏”。传说唐代在寝宫雕塑帝尧与夫人鹿仙女的圣像时,突然跑来一对梅花鹿在柏树下欢蹦鸣叫,故称此树为“鸣鹿柏”。至今它的枝丫树杈,长相酷似梅花鹿角。</h3> <h3>尧庙祭祖堂是炎黄子孙祭祀先祖的殿堂,供奉着尧舜禹君臣后裔姓氏牌位,涵盖了千家姓大部分。在祭祖文化堂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先祖,知道自己的根脉,寻到血缘之根。</h3> <h3>寻根溯源,原来老祖宗是帝尧农官——弃(姬)。</h3> <h3>帝尧鼓,也是祈福之鼓。为大小连心鼓,敲小鼓,会大小鼓同震共鸣。</h3> <h3>藻井与鼓。</h3> <h3>出了尧庙,可以望见前面的华门。</h3> <h1><b>湘峪古堡</b></h1><h3>——位于山西晋城市沁水县郑村镇。湘峪,原名相谷,因为村被山水包围,故而在村名中加入了“氵”和“山”,是谓湘峪。观其脉东临瀑布,西靠虎山,南山藏龙,北山栖凤,其“山”二龙戏蛛,其“水”五龙相会,故名湘峪。古堡东西长280米,南北宽100—150米,面积约32500平方米,是一个完整的蜂窝式城堡式建筑。</h3> <h3>湘峪古堡外隔着湘峪河的正对面,树着一座大牌坊。</h3> <h3>透过牌坊看古堡东南角楼。</h3> <h3>隔河相望湘峪古堡,可以看到城墙和城内房屋上的拱型窗孔,密密麻麻,有如蜂窝,民间谓之“蜂窝城”。</h3> <h3>在湘峪河桥上看古堡全景,前面是古堡南门。城墙建于石壁和陡坡上,高度在十余米至二十余米之间,显得极为高大宏伟。</h3> <h3>古堡南门口有两块政府设立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h3> <h3>南门口两侧立着两座石狮。</h3> <h3>古堡中间一个小广场上也立着一块牌坊,比古堡外河对岸的那座要小一些。</h3> <h3>古堡内的房屋,都是用青砖石块砌成的。</h3> <h3>门楼上精美的砖雕。</h3> <h3>漂亮的木制门楣。</h3> <h3>保存完好的拱券式住宅大门,门楣上的砖雕花纹依然完整。</h3> <h3>另一种的木框大门,反映出原主人的富足。</h3> <h3>村里看到的几种门环,上面的饰纹,从平板的四周如意花纹,到嵌入铜钱图案;从无花纹到嵌入五角星图案再到嵌入“忠”字这文革时期特有的标志,其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的变迁。</h3> <h3>不用了卸下来的石碾和磨盘。</h3> <h3>村里仅有几家住户,见到一老汉蹲在家门口吃面条。</h3> <h3>村里一棵茂盛的老槐树。</h3> <h3>湘峪古堡背山临河,群峰环绕,苍松翠柏,宛然如画。</h3> <h3>一边是城墙,另一边是房屋,窄窄的通道直通东门。</h3> <h3>内城主城楼。</h3> <h3>城墙上的通道,曲曲折折,城墙外面就是护城河。</h3> <h1><b>皇城相府</b></h1><h3>——位于山西晋城阳城县北留镇。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由内城、外城、紫芸阡、西山院等部分组成,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奇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h3> <h3>皇城相府又称午亭山村 ,这是整座城堡的入口门楼,“午亭山村”几个字是康熙皇帝题的。</h3> <h3>外城“中道庄”完工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紧依内城西墙而筑,基本呈正方形。</h3> <h3>石牌楼,前面这座大的建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为四柱三楼式。楼柱两侧置夹杆石,下枋上雕二龙戏珠,其上花坊、中枋直至定坊均饰图案,高浮雕。各枋间施牌匾和字牌。定枋上施仿木构斗棋屋檐,正脊两端设吻兽,脊刹饰麒麟。整座牌楼雄伟庄重,制作精美。后面那座小的建于顺治十四年(1657年),为两柱一楼式。在大牌楼建成之前,是陈氏家族的一个主要标志。</h3><div><br></div> <h3>宅院大门,门楣上挂着“相府”两字,标示着主人的身份。</h3> <h3>“冢宰第”,即“大学士第”,建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大门开于正南,入大门迎影壁东折为一狭窄庭院。</h3> <h3>照壁上精美的砖雕图案。</h3> <h3>二门里为一宽敞的方形庭院,正北厅堂悬有康熙御笔牌匾"点翰堂"。</h3> <h3>有质感的门环。</h3> <h3>小姐院是陈氏闺中小姐及侍从女眷居住的场所,该院室屋顶形式采用券棚顶,风格独特,屋身低矮。</h3><div><br></div> <h3>小姐院前门通往花园。</h3> <h3>出门就是花园池塘了。</h3> <h3>精致的木窗酃。</h3> <h3>内城沿着城墙往上走,前面就是内城东南角制高点的文昌阁。</h3> <h3>内城,城墙是前低后高。那幢高楼是皇城相府的标志性建筑——河山楼,高三十多米,是皇城相府中最高的建筑。楼平面呈长方形,楼外墙整齐划一内部则逐层递减。</h3> <h3>整个河山楼只在南向的第二层辟一拱门,门设两道,为防火计,外门为石门,门后施以杠栓。</h3> <h3>河山楼的楼层间构筑棚板屯贮人员物质,楼内还储备有大量粮食,以应付可能出现的长期围困。这是一楼,有口井,还有碾子和磨盘,可以加工粮食。</h3> <h3>在河山楼上眺望四周。</h3> <h3>屯兵洞,战乱时期驻藏家丁或垛夫的隧道,共计五层125间。洞间或通、或不通,或三五间相连,层间有暗道相通,可直达城头。</h3> <h3>内城屋顶上的连廊。</h3> <h3>树德院,位居内城之东北角,建于明嘉靖年间。</h3> <h3>世德院,为陈廷敬出生地。院落大体形制均与树德院类同。</h3> <h3>止园,建成于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是陈氏家族最大的一处园林。</h3><div><br></div> <h3>当天我们住宿于此的宾馆——“皇城相府贵宾楼”。外形装饰得古色古香。</h3> <h3>景区边上的一个商品市场“集駢禧邸”。</h3> <h1><b>晋祠</b></h1><h3>——位于山西太原晋源区,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晋祠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h3><h3> 由于前年已来过,这次就去边上兜了一圈。</h3> <h3>晋祠大门,为单檐歇山顶宫门式建筑,红墙灰瓦、修饰简洁;面阔三间,下辟三个红色券门,中间门洞略高于两边,大门两旁两尊石狮蹲坐威严肃穆。正中檐下挂牌匾,题“晋祠”二字,笔锋刚劲有力,飘洒隽逸,为陈毅元帅1959年题写。</h3> <h3>对越坊,是一座造型别致、结构精美、雕刻玲珑的牌坊。坊额正中有两个鎏金大字“对越”,“对”是报答的意思,“越”是宣扬的意思,“对越”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报答宣扬神明恩德。</h3> <h3>金人台呈正方形,四角各立铁人一尊,每尊高两米有余。其中西南隅的一尊铸造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经历八百多年的雨雪风霜,迄今明亮不锈,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在北宋时所达到的高度冶炼和铸造水平。</h3> <h3>高台之上有一座精巧古雅的殿宇。该殿宇呈宫殿形制,面阔三间,重檐歇山顶,中间开门,两边开圆形窗户,远看像两个大眼睛。据说,动画片《大闹天宫》中,孙悟空大战二郎神时,打不过二郎神,变身成了一座小庙,小庙的原型就是这座建筑,只是这里没有那根多余的旗杆。</h3> <h3>水镜台为一单檐卷棚顶,三面开敞,面向圣母殿的戏台。台上正面挂“水镜台”匾,匾额为晋阳人杨二酋书写,杨是太原人,曾做过乾隆帝的书法教师,匾额字迹清秀有力,是晋祠三名匾之一。</h3> <h3>晋祠的参天古树老枝纵横,盘根错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些古树年代久远,至今仍然生机勃勃,浓荫四布。郁郁苍苍的古树和晋水三泉相配合,使大殿楼阁掩映在浓荫疏影,静水急流之间,景色异常优美。</h3> <h3>  结束晋祠的游览后,我们也基本结束了为期11天的晋陕游。带着对晋陕两地景观的眷恋,带着黄小米、老陈醋的芳香,晚上从太原乘坐火车返回上海,第二天上午,也就是行程的第11天,就回到了温暖的家。</h3><h3> 分作五篇的晋陕游记也至此全部完成,谢谢亲们的关注和浏览!</h3><h3> 再见!</h3> <h3></h3><h3>请点击链接,观阅《6月晋陕游记之一——雨岔大峡谷:色彩与曲线的优美组合》:</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dtspn8m?share_from=self&amp;amp;amp;v=4.11.0&amp;amp;amp;share_user_mpuuid=4e933b218e8508e371478b886a7e50d2"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网页链接</a><br></h3><h3><br></h3><h3>请点击链接,观阅《6月晋陕游记之二——芦芽山: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e4haasp?share_from=self&amp;amp;v=4.11.0&amp;amp;share_user_mpuuid=4e933b218e8508e371478b886a7e50d2"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网页链接</a><br></h3><h3><br></h3><h3>请点击链接,观阅《6月晋陕游记之三——黄河:壮观的蛇曲与澎湃的激流》:</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f44qkbw?share_from=self&amp;amp;amp;amp;amp;v=4.11.0&amp;amp;amp;amp;amp;share_user_mpuuid=4e933b218e8508e371478b886a7e50d2"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网页链接</a><br></h3><h3><br></h3><h3>请点击链接,观阅《6月晋陕游记之四——波浪谷:浓墨重彩的山梁、绚丽的红砂岩》:</h3><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fdmw5yo?share_from=self&amp;amp;amp;amp;v=4.11.0&amp;amp;amp;amp;share_user_mpuuid=4e933b218e8508e371478b886a7e50d2"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网页链接</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