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兴地处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从这个口出高速,离肇兴侗寨就不远了,几公里吧。 这是必经之处,买了门票才能穿过。现在已错过免票年代,2014年前寨子完全对外开放,根本不收票。心里不平衡的是还内外地人有别,外地人票价也从最初的50元涨到了现在的100元,60至70岁半票,我总是荣幸地享受全价。 古老的寨门,准确地说应该是山门,门梁上刻着“侗乡第一寨”。 肇兴侗寨是黔东南侗寨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有居民6000多人,被群山环抱,寨子就建在山中盆地。 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这是其中的一条小溪。水不清澈,但翻腾的河水延续了古老寨子的百年兴盛。 这是寨中的另一条小溪。寨中房屋多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全部用杉木建造。 这是小溪边当晚入住的地方,体验一把侗族木屋,118元。 房间小点,有带淋浴的独立卫生间和空调。 房东淳朴而热情,白天带着小孙子,还要照料这个小旅店。小孙子长着又厚又大的耳垂,有没有点佛像? 肇兴侗寨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 侗寨鼓楼是侗族地区特有的一种公共建筑物,由全寨人集资修建,鼓楼是吉祥的象征和兴旺的标志,是侗寨标志性建筑。 肇兴侗寨以鼓楼群最为有名,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寨中五团,建有鼓楼五座,五座鼓楼的外观、大小、高低,风格各异,蔚为壮观。 鼓楼可不仅仅是观赏,它的用途可多了:平时是寨民休闲或社交场所;有客人来访时在此接待;寨中大事小情需集会议事要用到它;还用做传递信息和报警的工具。 这是侗寨中的花桥,也叫风雨桥,在肇兴侗寨中,每团都有鼓楼和花桥,所以花桥也有五座。 小溪边凭栏而开的鲜花妖娆地绽放在溪水的上方。 小姑娘好奇地看着街上的游客。在肇兴侗寨没看见旅游团队,都是些三三两两的背包散客,也有少量外国游客。 最宽的这条街道两边是经营的各种铺子,小餐馆、当地特产、各种工艺品和手工民族服饰应有尽有。虽是商业街,商业味道却不很浓重,店主微笑迎接但不强行拉客。在这能闲情逸致,一家一家慢慢逛… 众多小餐馆之一,很喜欢他家门前的这副对联:“多吃点少吃点多少吃点,早进来晚进来欢迎进来” 哟,这鞋篓子做装饰用是不是别具一格,可它还真有实用价值哟。 瞧这个村民,鞋篓子里装了一把刀,那就还可以用于装其它东西喽。 瞧这手工活,真是绝了,是不是精彩绝伦? 这家铺子空无一人,没店主看摊,敞开让游客逛 。 这街边摊点的商品也无人看管,这安全,这信任程度真真难见。 古老的水车似乎在述说着寨中的过往经历,也印证了侗寨的百年历史。 好炫目多彩的侗族服装 姑娘们穿上侗家服饰兴高采烈,煞是好看。 当地菜农一边卖着菜一边摘着自家吃的菜,真是两不耽误。 寨子里这种晾晒的染布随处可见。侗族人的染织布很有特色,颜料是一种纯天然的靛草,呕进大缸发酵后加入蛋清等材料,就制成了染布的颜料。染布的方法原始简单,把布在靛青染料中浸泡,然后取出晾晒干透,之后,再浸泡、再晾晒,如此反复几次,其间还要经过捶打,所以耗时费力,要历经很长时间,直到布面变得油亮厚实。 染布都是女子的活,大妈在对染布进行捶打,身后就是染缸。 穿行在寨民集中的居家巷子里,还能见到用柴禾烧火做饭,弥漫的炊烟中飘着饭菜的香味…… 傍晚时节,劳作一天的女人们终于可以坐下来聊聊家常了。 白天还门庭冷落的饭馆,这会已空无虚席,也是,来侗寨的游客是一定要品尝特有的侗家菜的。 特色黔菜多为酸辣口,应该有助消化。点了当地的酸汤鱼和米炖菜,确实味道独特。 街边夜市排档也很诱人,可刚吃过饭,这肚子…,看看算了。 这可是老家的小吃呀,又把馋虫钩出来了,管不了那么多了,来一串先解了馋再说。 一家布置讲究的小餐馆 吃的太撑了,消食溜达到当地居民的菜市。 一条细长的街道两边,鱼、肉、菜、粮,应有尽有。 这古朴神秘的民族风情怎么也看不够呀 第二天在这家吃的早点 侗家特色油茶和牛肉粉,很不错哟。 又要了一份街摊上的糯米饭,是个糯米卷,里面夹着肉和小菜,也很好吃。 在房东热情指点下,第二天吃过早饭,开车从肇兴侗寨后门出寨,继续上山去10公里远的堂安侗寨去看梯田,虽然路不好走,还有塌方路段,但总算不虚此行。这是到山上才能看到的肇兴侗寨梯田。 晨雾中的山寨美轮美奂 开车反复找寻,才找到了这个位置,也许还不是最佳摄位。哇,唐安侗寨的梯田也如此漂亮。 回来上网查资料才知道,堂安梯田是贵州最美三大梯田之一,真是大饱眼福了。 一天的时间游肇兴侗寨,时间太仓促了,来不及沉淀思绪去静心感受,也一定遗漏了许多鲜活的细节,但时间有限,只好带着遗憾踏上了下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