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论道客京华

西月如钩

<h3> 盛夏,北京的西山郁郁葱葱,威严与阴凉是给我的最初感受。在这样一个军机要地参加“全国名师工作室教育创新成果展”,着实让人印象深刻。</h3> <h3>  一名教师的成长路径:老师—名师—良师—教育家。“名师工作室”是缩短这条路径长度的平台。</h3> <h3>  “名师工作室”作为学习研究的共同体,引领年轻教师成长,实现教师的群体发展。调动激发每位工作室成员的自身发展需求,给想做事的教师以机会,给能成事的老师以平台。</h3> <h3>  “名师工作室”要做好团队的发展规划,形成共同的理想追求,达成共同的发展目标,拟定合理的发展路径。要着眼于培养能考虑学生学科文化、全面发展和后续发展的老师。</h3><div> 发现并发挥学科的教学功能和教育功能。要沉下心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教育就是理解、尊重、激励、呵护和陪伴每位学生。要植根课堂、坚守课堂、研究课堂和反思课堂。而反思课堂的最好方法就是换个角度看课堂,多个角度看课堂,就是针对学生做课后访谈。</div> <h3>  课堂是“名师工作室”的主阵地,好教师是在每节课堂教学中摸打滚爬出来的。改造我们的教学就是改造我们的课堂,要让学生在“场”,要让老师进“场”。在当前,课堂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课堂,更是智能课堂、智慧课堂。课堂上不是讲知识而是教学生怎么学。我们不反对教师在课堂上讲,但讲的目的一定要明确,不是为了讲完,而是通过讲让学生明白,让学生学会!</h3> <h3>  课堂是一名教师的载体,是一名教师的生命本色。我们要让自己的课堂规范、高效和智慧。规范的课堂是学生行为具体明确,有静静地相互倾听,有充分的等待的时间。高效的课堂目中有人,教师能带着学生走进教材。智慧的课堂就是给学生一个可以追求的梦,一个充满好奇的兴趣;不是教知识而是教学生怎么学,开启学生的智慧。打造智慧课堂就教师而言不仅要有深厚的学科修养,对课堂对教育的深刻理解,更要对学生、对教育饱满无私的爱。思维的可视化和思维的自由化才是教育的最高目标。</h3> <h3>  一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维度:能上课、能表达、能研究、能传播。上课之后对学生、对自我的访谈可让课后反思有了具体的切入点。表达不仅指的是课上的表达更是课后总结进行书面的表达。研究要聚焦到具体的行为,要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传播的过程是重新审视自己行为的过程和机会。</h3> <h3>  允许学生犯错并能读懂学生的错误是一位名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正是孩子们的错误在砥砺着我们的教育之剑。</h3> <h3>  “用追马的时间来种草,春暖花开之时,会有一批骏马来任你挑选”,认准自己,努力去做,用实力证明自己的存在。读书是丰富自己的途径,但只有带着教育的头脑去阅读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经验来自经历,而经历不一定是自己的。</h3><div> 成功就是早走一步,再走一步,快走一步。要有“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因为长江还有“后浪”!</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