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掠影

小克

<h3>从贵州已回京多日,懒得写点什么,就迟迟没有动笔。可想想也别留下什么遗憾,就开始构思这篇美篇如何写了。</h3><h3>如果说为什么要去贵州,很简单:没去过,很想去!所以就报了个团去了。6月23日我们就去贵州旅游了。坐的直达快车,行程达27个小时。原本上午11点的车,因贵州下大雨而晚点了近10个小时,晚上9:33才发车。尽管有点这小小的挫折,但也没影响我们对贵州美丽景色的向往。更锻炼了我们的耐性。修炼成果,必有快乐。</h3> <h3>从北京西站出发!</h3> <h3>简单介绍一下贵州吧,也别去了一趟贵州什么都不知道,真像别人说的:上车睡觉,下车照相啦😊。贵州省 ,简称“黔”或“贵”,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h3><h3>贵州给我的最好感觉就是有一个聪明的领导,所有景点60岁以上“老人”一律免票!听导游说还对江浙游客免票(没经证实),还听说对北京游客自驾游在贵州境内减半收高速公路通行费(没经证实)。有一个这样有远见的领导,贵州的经济一定会好起来的!哈哈,扯远了。</h3> <h3>这是我们旅行团的合影,60岁以上老人大概占1/3,因而给旅游公司省了不少钱。哈哈😄</h3> <h3>这次去贵州时间比较短,只是走马观花,看了几个景点:小七洞(大七洞因刚下过大雨而封了,没去成)、西江千户苗寨、黄果树瀑布、青岩古镇等。</h3><h3>这些景点的风景确实很美很美,我也拍了不少照片。其实,贵州的风景照片在网上都能查看。所以在此也不多发风景照,想用我自己的视角,和自己的爱好,拍一些人物照,反映贵州的风土人情。</h3><h3>以下照片也没什么顺序,简单整理一下。</h3> <h3>一进苗寨就看见一群苗族老人在寨口小憩。总在北京很少看少数民族的衣着,觉得很新鲜。最抢眼的是她们的头饰,每人都顶着一朵大花🌸。一打听,这个苗寨以“花苗”为主。</h3><h3>花苗(是苗族的一个支系),滇东北一带的大花苗族也称为“阿卯”,呈大分散小聚居分布在祖国大西南的贵州、云南、湖南等山区。该民族接受基督教将近百年的历史。</h3> <h3>这叫“走街”,每天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是一帮苗族人吹拉弹唱着本民族的乐器走街。照片是抢拍的,画面没有很好的反映“走街”的气氛。我还拍了录像,篇幅有限没放在这里。稍微有点遗憾。</h3> <h3>两个民族老人在有说有笑的小憩,她们说了什么俺也不知道,只是觉得画面挺美自然。端起长焦偷拍。这些照片都是“原装”,没经过任何后期制作。</h3> <h3>远处两个苗族少男少女有说有笑,210的长焦把他们拉进我的镜头。</h3> <h3>无聊的“导游”懒散的看着手机,打发着空虚的时光。</h3> <h3>一群苗族美眉在闲聊。</h3> <h3>苗族很注重饰器打扮的民族,银饰很多也很美。这个苗族女性工匠在打造修饰着苗族特色文化银饰。</h3> <h3>这个苗族老者在眯眯……不想打扰她的美梦,远远的记录下这一情景。</h3> <h3>这个苗族少女傻傻的盯着路人游客,不知她心里想着什么。从我的观察,苗族女性长相一般,没见到几个出众的。按说好山好水一定能孕育出美丽的姑娘,可苗族女性为什么有着北方人的影子呢?为此,我很好奇,留心了解了苗族的历史。</h3> <h3>苗族先民源于4千多年前在黄河上游流域,被史籍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也就是说苗族的祖先在大约现在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后来他们多因战乱不断迁徙,大约在公元3世纪,有一部分当时称为“五溪蛮”的苗族先民沿乌江西上,进入今黔西北和川南,5世纪时,有一部分进入川东、鄂西,9世纪有一部分迁入云南,16世纪,有一部分南迁落户于海南岛,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分布局面。</h3><h3>大致了解了苗族的历史,就不奇怪苗族人骨子里有着北方人的特质了。</h3> <h3>西江千户苗寨鸟撼,很美很壮观。西江千户苗寨是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由于受耕地资源的限制,生活在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h3> <h3>这个少女并不是苗族少女,而是游客。在苗寨观景台人群中在拍照。我忽然发现这个少女在人群中特别显眼,她只在自顾自的自拍,与那熙熙攘攘的人群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举起相机拍下这瞬间。</h3> <h3>我们游的另一个人文景点是青岩古镇,它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位于贵阳市南郊,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为军事要塞 。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h3><h3>这古褐色民居围墙,透露出古镇的沧桑,没有经过任何现代装饰,更显古镇的历史。</h3> <h3>青岩古镇是现代人梦寐以求的世外桃源,古镇淳朴民风,徜徉于青岩古镇,仿佛在读一本历史悠久的书,书中不时的散发着古老沧桑的气息。青岩古镇有着六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并不是像现在这么恬淡文雅的,在古代,它是军事古镇,控制着西南边陲。</h3> <h3>小小古镇居然同时有古老的寺庙、肃穆的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被人称为“三教并存”。站在定广门上远远望去,尖顶的教堂与巍然的百岁坊遥遥相对,东西方文化矛盾而又统一地在小镇上合理地存在着。</h3> <h3>路边一个老大娘在看着路人购物,是本地居民?还是来这卖菜的小贩?不得而知。</h3> <h3>从她身边两个篮子里,估计是来此贩菜的本地居民。在她沉沉的目光中,我看出了一种焦虑和希望……</h3> <h3>一个很时髦高挑的女郎在商铺里挑墨镜。</h3> <h3>贩字的“书法家”,是那么的专注,丝毫没有感觉到我的镜头。</h3> <h3>小伙子在费力的拉着一种叫姜糖的本地特色食品。看见他那形象让我一下就想到了长江边的纤夫,非常吸引我。</h3> <h3>白衣少女的“手机控”,居然不顾这美情美景,沉醉在手机上。无语啊!</h3> <h3>谁能猜出来这是什么?……告诉你是古老的下水道!从而可想这古镇是多么完善!</h3> <h3>一阵悠扬的乐曲吸引了我,难道在这古镇中还有如此高雅的音乐?寻声而去,是一卖手鼓商铺,一个白衣少女在随着音乐打着手鼓。如此美丽的画面,禁不住立即端起相机拍下。</h3> <h3>白衣少女并没用被熙熙攘攘的游客所干扰,一直陶醉在音乐中,甚至对我的镜头都没有任何反应。这是我所想的最理想的意境。</h3> <h3>古镇还有牵着小狗游逛的游客,与这古镇形成反差,古老与现代交织,正是这古镇的特色。</h3> <h3>非常可爱的苗族小孩。其实,这是游客租借民族服装来照相的。</h3> <h3>专注制作银器的少女。</h3> <h3>这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贵州腊肉。其色泽金黄,肉身干燥,肥膘透明,较长时间保存不腐败,是冬季肉食制品。腊肉的沿革已无从考究。贵州人每年腊月都有宰“年猪”的习惯,这是他们展示丰收,欢庆新年的标志。</h3> <h3>制作银器的老工匠。</h3> <h3>小七孔风景区是在响水河上横跨着一座青石砌成的七孔拱桥而得名,这座不大的小桥据说是道光十五年所建,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小七孔风景区”由于景区特有的奇、俊、秀、古、雄等自然美。据说小七孔桥一边在贵州,一边在广西,是贵州与广西的交界。</h3> <h3>进入小七孔景区就遇见一群“卖花姑娘”。</h3> <h3>小七孔景区内有柔美恬静的涵碧潭、飞流狂泻的拉雅瀑布、潭瀑交错的68级响水河瀑布、盘根错节的龟背山、林溪穿插的水上森林、密林镶嵌的鸳鸯湖、悠蓝深邃的卧龙潭。妩媚迷人的响水河清流激湍,奔腾其间。</h3> <h3>疲惫的少妇,在孩子熟睡在她的怀里,仍偷闲看着手机。母爱满满……让我忍不住举起相机远远的拍下这感人的一幕。</h3> <h3>莲花与水蛇。</h3> <h3>长在岩石上的仙人掌🌵。</h3> <h3>行色匆匆的红衣老者。</h3> <h3>偷闲中的大妈,整个一个“赤脚大仙”。估模着是高跟穿久了,实在受不了啦😄</h3> <h3>荔波县城的美食城。晚上没安排“团餐”,我倒是很高兴,跑到这里的美食街吃荔波豆花烤鱼。烤鱼是用纯正的樟江野生鱼和一些佐料经过精心烤制而成,不但有鱼肉的鲜美的特点,而且还有一种独特的焦香味和浓郁的料香味,回味无穷。荔波县漳江夜食小吃街上有很多经营烤鱼的店铺,上桌后上面撒了黄豆,在下单前可以加各种辅料,很有贵州特色。</h3> <h3>说到贵州旅游,必须提到黄果树瀑布,因为她太有名啦😊黄果树瀑布,古称白水河瀑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属珠江水系西江干流白水河段,为黄果树瀑布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级瀑布,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以水势浩大著称。瀑布高度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瀑布宽101米,其中主瀑顶宽83.3米。黄果树瀑布属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蚀裂典型瀑布。黄果树瀑布出名始于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经过历代名人的游历、传播,成为知名景点。</h3> <h3>黄果树大瀑布的成因要上溯至二亿多年前的中三叠纪,瀑布形成时期的白水河,是一条发育于距今10万—50万年之间,喀斯特侵蚀裂点型的落水洞型瀑布,后来随着河流侵蚀、溶蚀、侧蚀作用在地壳间歇抬升及晚更新世后期温湿气候中,水动力逐渐加大等因素影响下,落水洞的洞顶逐步坍塌,黄果树大瀑布终于呈现,已经有5万年的历史</h3> <h3>我们去的前几天,听说下大雨,景区部分游路被封,游人只能远远的欣赏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我们去正是好时机,游路开放,游人如织。我的镜头在对准瀑布时,也没忘记对准游人。</h3> <h3>这个姑娘能找到这样一个空地拍照就好不容易啦😄</h3> <h3>小两口在自拍。</h3> <h3>最后以一段在黄果树瀑布拍摄的视频为结尾,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壮观!</h3> <h3>说明:贵州旅游的特性三个字可以概括:山、水、人。我更喜欢用我的视角来描写“贵州游”,那就是“以人为本”。古之无数骚人墨客与现代旅行家、拍客,肯定都对贵州的山水加以描写,网上随便一翻即可一览。我没有从更多的山水角度去“走马观花”,只是从“人文”的角度和人物照来展现。</h3><h3>回到本文的标题:贵州掠影。掠影,就是来去匆匆。,不可能把所有所见叙述,一掠而过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