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前,才知道开平有国内罕有的碉楼群,是广东省唯一的世界遗产。听说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登上碉楼眺望四周景色时,沉默良久冒出一句话:“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村落”。<div> 这让我向往,让我期待。</div> <h3><font color="#010101"> 今天早晨起来,看到外面“哗啦啦”地下着滂沱大雨,天空中好像挂满一串串珠帘。雨中的景色清新、迷人。迎面吹来的丝丝凉风感觉十分的凉爽。 我也喜欢夏天的雨,它既没有冬雨的单纯,也没有秋雨的浪漫,更没有春雨的缠绵。它所有的只是恣意,它张扬的,毫无顾忌地宣泄着自己的力量。在夏雨中,万物换新,一切有了新的意义。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所以,原定行程照旧,驱车去开平。</span></h3> <h3> 南方的雨,有间歇性,大雨变细时,太阳努力地从云层中露出来,时常遇见东边日出西边雨。</h3><h3> 今天很幸运,在高速路上邂逅了彩虹。正前方,一条弧形的、半透明的彩虹浮现在暗云中间。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大雨间歇中的彩虹,很美!心情更愉悦!</h3><h3> 我们驱车追着彩虹,彩虹陪伴着我们,长时间没有离去。</h3> <h3> 从珠海出发到开平碉楼不远。经江珠高速转沈海高速,从塘口出口下高速,一个半小时左右就到达开平碉楼相对集中的景区——自力村。</h3> <h3>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多种风格。</h3><div> 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div><div> 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div><div> 2017年12月,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div> <h3> 被选入世遗的村落有四处:三门里、自力村、马降龙、锦江里。</h3><h3> 三门里目前还保留着开平历史上的第一座碉楼“迎龙楼”;</h3><h3> 自力村有“令人震撼的建筑艺术长廊”之称,是开平现存碉楼最多最集中的村落;</h3><h3> 马降龙被外国专家评定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村落”,村落里散落的碉楼在竹林深处若隐若现,浪漫而神秘;</h3><h3> 锦江里拥有开平第一楼之称的“瑞石楼”,瑞石楼也是上述四地中唯一没有被旅游公司接管的景点。</h3> <h3> 开平碉楼的造型变化主要在于塔楼顶部。从开平现存的一千四百多座楼来看,楼顶建筑的造型可以归纳为百多种,但比较美观的有中国式屋项、中西混合式屋顶、古罗马式山花顶、穹顶、美国城堡式屋顶、欧美别墅式房顶、庭院式阳台顶等形式。</h3><h3> 开平碉楼的上部造型,分为柱廊式、平台式、退台式、悬挑式、城堡式和混合式等。开平碉楼的下部形式都大致相同,只有大小、高低的区别。大的碉楼,每层相当于三开间,小碉楼,每层只相当于半开间。最高的碉楼高达七层,而矮的碉楼只有三层,比一般的楼房高不了多少。</h3> <h3> 从建筑形体看,基本上都是单体建筑,最大特点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取不同的外国建筑式样综合一起,自成一体,既有古希腊、罗马的风格,又有哥特、伊斯兰、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建筑要素,很难将开平碉楼具体归入国外某一个时期的某种建筑风格之中。这些不同风格流派不同宗教的建筑元素在开平碉楼中和谐共处,表现特有的艺术魁力。</h3><h3> 开平碉楼融合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的建筑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中国华侨建筑文化的纪念丰碑。</h3> <h3><font color="#010101"> 开平碉楼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不可多得的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重要历史文化现象。开平碉楼大规模兴建的年代,正是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的阶段。国内一些沿海沿江大城市的西式建筑,主要是被动接受的舶来品。而以开平为中心出现的碉楼群,则是中国华侨和乡村民众主动地接受了西方的建筑文化。</font></h3> <h3> 自力村有15座风格各异、造型精致、内涵丰富的碉楼。</h3> <h3> 走进自力村的大门,一条长长架设在水田之上的木制旅游栈道直通村口。站在栈道上远眺自力村,只见参差错落的一座座碉楼,隐隐约约地分布于一片片的水稻田中,灰色的建筑与绿中带黄的水稻交相辉映,好一幅欣欣向荣的大自然画卷。</h3> <h3> 自力村是开平最美丽的碉楼村落之一。油菜花、荷花、 凤凰 花、太阳花等竞相开放,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h3> <h3> 自力村还是不少大学的社会实践基地。</h3> <h3> 自力村的每座碉楼都根据主人的审美不同而情趣各异,但大体形状却又有些雷同。所有的碉楼都不止一道门,讲究一点的外面是个大铁门,里面是防子弹钢版,里面再是个木门。每层四面都开着长方形一尺宽一尺半长左右的小小铁窗,铁窗也要两层,一层铁板或者钢板,一层铁柱。平时开了钢板,光便跃过铁柱透进来。因为光影对比异常突出,人们总能在这些老宅子里找到时光倒流的感觉。 </h3> <h3> 铭石楼,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由主楼、附楼和庭院组成,总占地面积600平方米。主楼坐西北向东南,高5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面阔10.66米,进深10.53米。第四层正面为宽广敞廊,四角为悬挑“燕子窝”,楼顶中央筑有六角攒尖琉璃瓦凉亭。</h3> <h3> 铭石楼就是《让子弹飞》中周润发扮演的黄四郎在楼顶张望的那座楼。《让子弹飞》令自力村名声大噪,黄四郎的铭石楼,的确是游客最多的。它亦是开放的碉楼中,平台最大、观景最佳的楼。</h3><h3> 楼前的那棵凤凰树,一直相伴着铭石楼,也已近百年了。</h3> <h3> 碉楼室内布置的功能以保持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为主,故多为中式装饰。</h3> <h3> 在铭石楼内,意大利的地板砖,东洋风格的屋顶,来自西洋的电话、打字机、黑胶唱片机,葡萄酒箱上还有英文的芝加哥标记,旅行用的皮箱子,乡间常见的藤编篮子,那时侯还很罕见的彩色玻璃,墙壁上的壁炉,老式的衣柜,新式的沙发,木头雕刻中出现的梅兰竹菊,中文的买地契约,西文的黑白报纸等等,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穿越时空的生活场景。</h3> <h3>楼顶是一个爱奥立克立柱加中式琉璃顶的六角亭子,周围没有任何遮挡。</h3> <h3> 云幻楼,是旅居马来西亚约华侨方文娴先生于民国十年(1921年)回乡建成的碉楼。由碉楼和庭院两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998.4平方米。楼高五层,坐西北向东南。</h3><h3> 走进云幻楼的小院,一片竹林首先映入游人的眼帘。之后顺着弯曲的甬道来到楼前,顺着旋转楼梯一层层爬上去,游人可以一观每间屋的陈设。径直来到楼顶的阳台上环顾四周,自力村的景色一览无余,尽收眼底。</h3> <h3> 澜生居庐,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由主楼、附楼和庭院组成。占地面积332.81平方米。坐西北向东南,首层面阔11.69米,进深9.96米。青砖结构,三间两廊布居,室内外灰塑、壁画精美。</h3> <h3> 叶生居庐,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由主楼和附楼组成。占地面积221.39平方米。主楼高四层,坐西北向东南。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面阔11.72米,进深9.72米。楼体造型简洁,每层用腰线分隔。第四层正面为敞廊。</h3> <h3> 居安楼,建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36.59平方米。楼高5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楼体中下部造型简洁,每层用腰线分隔。第五层正面两角筑有方形“燕子窝”,上为退台式平台拱券柱廊,楼顶山花为巴洛克风格。</h3> <h3> 在开平的碉楼里,每层都设有灶台。了解后才知,每层有灶台表示人丁兴旺,分灶不分家。</h3> <h3> 立在稻田当中的碉楼。</h3> <h3> 自力村碉楼和居庐群建筑精美,保存完好,布局和谐,错落有致。四周良田万顷,稻香阵阵,踏着田间小道,穿过绿树修竹直入村内,顿生世外桃源之感。</h3> <h3><font color="#010101"> 立园,是中国较为完整的中西结合的名园之一,位于开平塘口镇赓华村,坐西向东,占地面积约为11,013.99平方米。它是塘口镇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于1926年回来兴建的私人园林,历时十年,1936年初步建成。现在是中国AAAA级的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font></h3> <h3> 立园分为别墅区、大花园和小花园3个区域,彼此以人工河或围墙分隔,又用桥亭或回廊连成一体。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亭台楼榭,布局幽雅,独具匠心,令人有巧夺天工之感。园内有别墅6座,碉楼一座,其中以“泮文”和“泮立”两座最为华丽,其楼身是浓重的西洋建筑样式,楼顶却是中国宫殿的风姿,两者和谐结合,呈现出非常独特的建筑艺术之美。</h3> <h3> 立园内建筑有“立园”大牌坊、“修身立本”大牌楼和“晚香”、“玩水”、“观澜”、“挹翠”四个桥亭,以及古罗马式建筑——“鸟巢”、形如鸟笼的通花建筑——“花藤亭”,造工精巧,别具一格。而镶刻其间的名家书法对联更使立园散发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h3> <h3><font color="#010101"> 1999年,瑶琼女士(谢维立遗孀),与开平市人民政府互订合约,诚意委托政府代管立园。为了保护这座园林,开平市政府对立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全面修葺、扩建。 2001年,瑶琼女士率子孙20余人从美国再回立园,看到立园的变化,欣喜非常: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立园重修感怀》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立园楼台添新画,园林花鸟赞赓华;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重现亭台灵秀色,修身立品为国家;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展望民众齐合作,兴国兴邦爱中华;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开怀畅聚谈今昔,平苑新颜扬天下。</font></h3> <h3> 园主自述:</h3><h3> 高尚赤梓为家鄉,</h3><h3> 風行過州两大洋,</h3><div> 亮出故園好榜样,</div><div> 節银献金過百两,</div><div> 谢氏人杰遠流长,</div><div> 龍騰九州功德量,</div><div> 海納百川壽無疆,</div><div> 人住CHINA U.S.A,</div><div> 翁在北美近眼眉。</div> <h3> 泮立楼,建于1926年,是园主谢维立与其父谢圣泮之名联珠而成。楼高三层,其外部黄墙绿瓦,飞檐斗拱,别具中国殿堂古风;欧美式的窗户和古罗马式的支柱,又充满着西洋情调;室装饰和家用设施均由外国引入而国内难得一见,令人向往;岭南传统灰塑和潮州涂金樟木雕刻工艺精湛,造型逼真,更令人叹为观止。</h3> <h3> 明庐,建于1931年。楼高两层,建筑面积为146平方米。是园主堂兄弟谢维钦的别墅。“明庐”二字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榜眼朱汝珍所题,字雄健有力。其时朱汝珍年老己隐居香港,能找到大名人为之书楼名,可见楼主的讲究和认真。</h3> <h3> 乐天楼,是谢氏家族的“保安中心”,建于1911年,占地面积为37平方米。楼高五层,门窗皆为铁制,墙厚30公分,方柱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坚实牢固,防盗性强,四周遍布枪眼,是典型的开平传统式碉楼。</h3> <h3> 云眉,建于1928年,共有五座,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平侨乡一带传统的民居。“云眉”二字取自父子辈分所得。每座房子的占地面积、形状大小、建筑特色一模一样,表达了这位父亲对儿子们一视同仁的态度。二楼走廊相互连通,也寄托了希望儿子们兄弟同心、手足相连的心愿。</h3> <h3>在立园中,令我印象很深的,是毓培别墅,它座落于大花园的西南角。这是一栋很神奇的建筑,正面看是两层楼,侧面看是四层楼,而实际上,它是四层半。在绿树掩映中,它看起来小巧别致,而进去之后,却发现空间并不是外观看上去那么小,其实很大。每层楼面都是园主别出心裁精心构思的,构成的圆形图案独具爱心,又用彩色的意大利石磨镶在每个厅、房正中。建筑工艺堪称一流。</h3> <h3> 惜字塔,是用於烧毁书有文字的纸张的地方,古人认为文字是神圣和崇高的,写在纸上的文字,不能随意亵渎,即使是废字纸,必须诚心敬意地烧掉,这是古人“敬惜字纸”理念的体现之一。立园建塔希望达到“兴地脉,人文焕”的目的。</h3> <h3> 挹翠亭,占地面积20平方米,利用水泥和钢筋等新兴材料仿制的中国传统六角亭式建筑。在传统造亭基础上,该亭采用了百叶窗、古典柱式、圣诞花圈、毛莨叶与涡卷等西方建筑元素作为装饰;同时,又用水刷石做的“寿”字作为栏杆装饰,内顶中央悬塑金龙一条,口含玉坠,鳞光闪烁;六侧各塑民间传说,图中人物栩栩如生。</h3> <h3><font color="#010101">晚香亭,建于跨虹桥上,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桥亭”。亭高两层,琉璃瓦顶,石米桥身,突击的几何图形装饰设计,窗户通花及水磨石地板的图案精美而具深意。四周有飘台,可从不同角度观赏园景。 前清翰林吳道镕巧妙地将亭名的“晚”字又写成像“晓”字:旭日东升时为晓香亭,夕阳西下时为晚香亭。</font></h3> <h3> 宽约10米,深约3米,长约1公里的立园运河则是园林的大手笔和点睛之笔,把别墅区、大花园区和小花园区串联起来,让园林多了几分灵动</h3><div><br></div><div><br></div> <h3> 花藤亭,是一座具有西亚色彩的伊斯兰式花亭,宛如一个大鸟笼。建于1933年,占地面积150平方米。上圆下方,顶部为圆拱形,仿英国女王皇冠而建。四壁皆为通透的钢筋水泥花墙。其上有攀藤植物遮荫,一年四季花开不辍。当年客人未进花园先闻花香。亭中有水池,相传为养龟池,与藤亭侧鸟巢相映衬,寓意鸟语花香,花开富贵。</h3> <h3> 鸟巢,建于1931年。整个建筑中西合壁,新颖独特。巢顶仿古罗马城堡设计,中段檐裙四周采用佛山民间剪纸艺术做成通花花窗。其五顶象征谢氏家族的子孙读书聪明,博学多才,五子登科。“鸟巢”同时也反映主人祈望日后子孙后代像百鸟归巢一样,无论在哪里都不忘故土,落叶归根。</h3> <h3> 立园内微型碉楼大观。开平碉楼的各种造型、风格,在这里可以一览概貌。</h3> <h3> 立园不是圆的。1926年,谢维立奉父命回乡建造立园,他选中了赓华村前虎山下的宝地,并高价买下此地。但原田主无论如何都不肯出售西北面那块地。原来,此地是代表他作为女婿的孝心,特为岳父安度晚年而赠之。谢维立得知后就放弃购买。所以北面缺角而立园不圆。</h3> <h3> 马降龙村是个背山面水的村庄。后面是高大的百足山,前面是宽阔的潭江水,村中有7座碉楼和8座西洋别墅。</h3><h3> 来这里正是雨天,山上云雾缭绕,仿佛仙境。</h3> <h3> 村子当年十分偏僻,在层层竹林掩映之中。据说当时碉楼群修建的非常隐蔽,又隔着潭江,连当地外村人都少有踏足,自成一个世外桃源。</h3> <h3> 培英书室,建于1926年,由澳大利亚华侨黄林德出资兴建,为碉楼书室。“书室”一词体现了文化带来的“雅”与“品味”,不显俗套。书室名取意为“培育英才”,主要供家族子弟读书之用。这是马降龙村早期的学校。</h3> <h3> 黄氏宗祠,法钦黄公祠位于马降龙古村落永安村的南村口,是为了纪念黄氏家族第十八世祖黄法钦而建的祠堂。</h3> <h3> 天禄楼,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由当时村里29户黄姓村民集资兴建,是典型有防御功能的众楼。坐东南向西北,占地面积105.5平方米。楼高8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面宽9.11米,进深7.46米。第一至第五层共有29个房间,第六层为公共活动空间,第七层为瞭望台,顶部为四角攒尖式凉亭。</h3> <h3> 楼与楼之间隔着竹林,穿过竹林中的小道,才能相见。</h3> <h3> 骏庐,是旅居加拿大华侨关崇骏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回乡建筑的居楼。坐东向西,占地面积113.97平方米。楼高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平屋顶。首层面阔11.63米,进深9.8米。外墙红褐色抹浆,窗套装饰讲究。供奉先人的神龛采用中西合璧风格,下面是狮子滚地球图案。</h3> <h3><font color="#010101">骏庐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气息和情调。庐是碉楼之后的建筑样式,其实就是仿西式别墅。比起碉楼来,庐不那么张扬,但很舒服,更适于居家过日子。也依然可以防御。</font></h3> <h3> 昌庐,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坐东向西,占地面积112.38平方米。楼高四层,平面布局为三间两廊,钢筋混凝土结构,平屋顶。窗套装饰讲究,正面窗套竖贯第一、第二层。</h3> <h3> 保障楼,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坐东向西,总占地面积119.89平方米。楼高五层,周边为石板铺面平台,青砖间隔墙,两坡顶。顶面正面向外悬挑,背面两角筑“燕子窝”,外墙设有射击孔。</h3> <h3> 林庐,是旅居墨西哥华侨关定林耗资一万二千银元,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回乡建造的别墅。坐东向西,四边为石板铺面平台,总占地面积348.31平方米。楼高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平屋顶。首层面宽11.5米,进深9.72米。外墙红色抹浆,窗套装饰精美。</h3> <h3> 马降龙村的碉楼比起瑞石楼、铭石楼等显得更加秀气,又背靠青山面临绿水,深藏于茂林修竹间,更有种别致幽静的美。</h3><div> 登楼望远,只见天遥地远,满眼葱绿中有似城堡的小楼独立其间,有点今夕何夕,不知身在何处之感。<br></div> <h3> 锦江里只有三座碉楼。被誉为“ 开平第一楼”的瑞石楼就在于此。瑞石楼高7层,不仅是开平最高的碉楼,也是最漂亮的碉楼,更是开平建筑艺术价值最高的碉楼。</h3><h3> 不过瑞石楼的后人至今不愿意与政府合作,所以登楼还需另交20元。</h3> <h3><font color="#010101">瑞石楼,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独成院落。总占地面积227.8平方米。楼高7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面阔9.58米,进深8.9米。上部柱廊式、平台式相结合,四角“燕子窝”融入西方教堂建筑要素,拜占庭式穹窿顶。</font></h3> <h3> 楼主黄璧秀在香港经营钱庄和药材生意致富后,为保护家乡亲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兴建。该楼以黄璧秀的字号“瑞石”命名,“瑞石”就是美玉,即“璧”的意思。</h3> <h3><font color="#010101">升峰楼,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16.25平方米。楼高6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面阔9.06米,进深7.57米。穹窿顶,四面悬挑筑罗马式柱廊,巴洛克角亭,亭四行角为三柱一组巨柱组合。外墙蓝色抹浆,灰塑、壁画精美。</font></h3> <h3> 锦江楼,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31.06平方米。高5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面门阔6.3米,进深4.93米。木楼板,坤坤甸木梁,两坡瓦顶。外形简朴,门窗窄小,整体设“⊥”、“l”形射击孔。</h3> <h3> 雨仍在下着,我们在锦江楼的小门脸里小歇一会儿。</h3> <h3> 昔日繁荣的开平碉楼,如今虽已人去楼空,但这恍如童话般的城堡,已成为享誉中外的建筑奇观。</h3> <h3> 开平碉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第一个提名地在三门里,碉楼是明代建筑,因当时还没有受到舶来的影响,其外观拙朴大方,是开平碉楼最传统和原始的模式。</h3> <h3> 村口的大树,晚餐后,村民多在树下闲坐。</h3> <h3> 迎龙楼,开平现存最古老的碉楼,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52.7平方米。楼高3层,砖木结构。首层面宽15.71米,进深9.72米,墙厚0.93米。第一、第二层为明代大红砖砌筑,第三层于民国九年(1920年)用青砖加建。四角为落地式塔楼。</h3> <h3> 离开迎龙楼,我们踏上返程的路。雨还在下着。在夏雨中相遇美好,是欣慰,是幸运,也是圆满。</h3><h3> 夏天的雨是不可少的,这是造物主的按排,不然还是夏天吗!</h3><h3> 车窗外,阵阵急雨;玻璃上,啪啪脆响。想起以往赞叹的东坡居士欣赏暴风雨的诗:</h3><h3>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br></h3><div> 天外黑风吹海立,广东飞雨过江来。</div><div> 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铿羯鼓催。</div><div>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div><div> 这是豁达,这是境界。</div><div> 享天地之势,宜乘势而为。</div><h3> 我总觉得,雨是有灵魂的,它是造物主的恩赐。你喜欢不喜欢,它在那里。人是有情感的,情感的滋润,需要雨。它给你清醒,给你润泽,给你纯真,给你欣慰。</h3><h3> 雨用一生见证来世,人用一生等待知已。<br></h3><div> 车窗外,看不见什么。可是,我们已经知道很多。</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