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散记

一路向东

<h3><br></h3><h3>想到西藏,映入我脑海的就是巍峨的布达拉宫,圣洁的纳木错,温婉的林芝,或是苍茫的阿里……这个圣洁之地我神往已久,纠结于高原反应和尽收美景之间好多年不能成行,今年暑假终于鼓起勇气西藏之行。计划全程二十天左右。</h3> <h3>第一天:成都一碧峰峡一上里古镇</h3> <h3>第二天:泸定一康定一折多山一新都桥</h3> <h3>泸定桥又称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相传康熙帝统一中国后,为加强川藏地区的文化经济交流而御批修建此桥,并在桥头立御牌。该桥始建于1705年,建成于1706年,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div><br></div><div><br></div> <h3>泸定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泸定桥两岸的桥头古堡为传统木结构古建筑,为中国独有。</h3> <h3>泸定桥自清以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以22位勇士为先导的突击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铁索桥上匍匐前进,一举消灭桥头守卫。“飞夺泸定桥”,打开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和世界军史上“惊、险、奇、绝”的战争奇迹,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历史纪念地。大渡河水流湍急,波涛汹涌,泸定桥在雨中显得越发坚强。</h3> <h3>康定市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川藏咽喉、茶马古道重镇、藏汉交汇中心。自古以来就是康巴藏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全市幅员面积1.16万平方公里,是以藏族为主,汉、回、彝、羌等多民族聚居的城市。</h3><div>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到此,深情的赞叹,称这里是:“海外仙山,蓬莱圣地”。康定系汉语名,因丹达山以东为“康”,取康地安定之意,故名。</div> <h3>藏族风格的建筑图案鲜艳夺目</h3> <h3>建筑具体藏族风格</h3> <h3>翻越折多山</h3> <h3>折多山为大雪山一脉,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西面为高原隆起地带,有雅砻江,右为高山峡谷地带,有大渡河。折多山最高峰海拔4962米,垭口海拔4298米,与康定市的海拔落差达1800米,是川藏线上第一个需要翻越的高山垭口,因此有“康巴第一关”之称,折多山既是大渡河、雅砻江流域的分水岭,也是汉藏文化的分界线,翻过了折多山,就正式进入了康巴藏区。“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写成汉语就是"折多"二字。折多山的盘山公路确实是九曲十八弯,来回盘绕就象"多"字一样,拐了一个弯,又是一个弯。</h3><div></div> <h3>由于下雨,美景都笼上一层雨雾</h3> <h3>第三天:新都桥一稻城一香格拉镇</h3> <h3>我们住的洒店</h3> <h3>准备去塔公草原</h3> <h3>堵车了,下车玩会儿</h3> <h3>不知什么时候能通车,大家决定放弃塔公草原,直奔稻城</h3> <h3>沿途都有骑行西藏的勇士</h3> <h3>我们车游</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