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鲁迅先生的书

水果阿兰(美篇内无事不私信)

<h3>受美友一篇文章的启发,重又拾起鲁迅先生的著作,依然被鲁迅先生犀利的语言,苍劲的文风所打动。</h3><h3><br></h3><h3>鲁迅先生的文章都是学生时代课文里经常出现的:狂人日记,人血馒头,灯下漫笔,随感录等等我都看过无数次。</h3><h3><br></h3><h3>鲁迅先生是中国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是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h3><div><br></div><div>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他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支持者,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div><div><br></div><div>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到: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绝不屈服。“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div> <h3>鲁迅先生在《灯下漫笔》一文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不过是广大人民“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这两种时代的更替,是人吃人,人压迫人的历史,指出所谓的中国文明不过是安排给统治阶级使用的“人肉筵宴”,并激愤地号召青年勇敢地“去掀掉这筵席”,“扫荡那些食人者”,“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表达出作者批判封建文化,希望青年摆脱这种文化束缚,抛弃这种文化的想法。</h3><div><br></div><div>这篇文章带着“进取之心”,对中国封建文明进行反思批判,反映了鲁迅“以人民地位为角度的”历史观点,对中国封建文化持否定态度的变革精神。</div><div><br></div><h3>鲁迅处在黑暗势利统治下,没有言论自由,所以用冷嘲热讽的杂文形式作战。</h3><h3><br></h3><h3>《灯下漫笔》一文最初分两次发表于1925年5月1日和22日。《莽原》周刊第二期和第五期。后由作者编入《坟》。</h3><h3><br></h3><h3><br></h3> <h3>当我再次阅读鲁迅先生文章,想起曾有学者认为,20世纪是鲁迅的世纪,21世纪是胡适的世纪。那么,到底21世纪是鲁迅的还是胡适的?首先要看时代的变化,即从20世纪过渡到21世纪的变化;另一个方面是鲁迅自身的思想结构。鲁迅思想中有一些是不会过时的,换句话说,是永恒的。有一些东西因为时代的衔接,过去存在,现在还存在。所以,认识鲁迅的精神结构、思想结构非常重要,从这就可以研究21世纪和鲁迅之间的关系。</h3> <h3>鲁迅先生的伟大不容置疑,他的作品著名的太多,我只说我喜欢的:散文诗《野草》小说集《故事新编》《呐喊》《彷徨》……。</h3><h3><br></h3><h3>《野草》是鲁迅创作的一部散文诗集,主要收集了1924年至1926年间所作散文诗23篇,书前有《题辞》1篇,1927年7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里面的名篇如《秋夜》、《雪》、《风筝》、《过客》等。</h3><h3><br></h3><h3>今天重温鲁迅先生的著作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课堂上,老师孜孜不倦的授课,我们听的也很认真,《&lt;呐喊&gt;自序》、《祝福》、《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灯下漫笔(节选)》、《药》、《阿Q正传》等鲁迅先生文章都是那时候学的。</h3> <h3>鲁迅先生是五千年凝聚的国魂,国魂是先生至今昂扬的生命。他的成就主要有两点: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h3><h3><br></h3><h3>在我眼中,鲁迅先生,是一个时代留下的一个精神符号,是硬邦邦的腰杆,是冷静锐利的目光。他冷峻、孤傲、敢怒、敢言,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可以读得酣畅淋漓。他不懈地战斗着,默默地忍受着,痛苦地思索着,焦急地呼告着,用一滴滴心血哺育着麻木的中国人。正如长江、黄河,汩汩千年,不变的是甘甜的乳汁;正如泰山、长城,屹立千年,不变的是巍峨的雄姿。</h3><div><br></div><div>我们学习鲁迅,就是要学习他的硬骨头精神,学习他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对敌人毫不妥协,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无畏精神。</div><div><br></div><div>鲁迅先生的书,我还在读。</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