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牛

黄俊

<h1><b>我记忆中的牛</b></h1><div>作者 : 黄俊(云南通海)</div><div><br></div><div> 六十年代末,我出生在通海县城,是一个地道的城镇居民,用本地人的话说就是典型的“沙糕脚”(下不得秧田),因而说到牛的话题,自觉心里有一种不踏实、不安宁。</div><div> 但我虽然是城里人,住的地方却是在老县城之外,家的周围就是城郊的村子,居住着大量农户。我从小过的是农村形式的生活,接受的是农村文化的熏陶,对牛这样的动物可谓耳濡目染,司空见惯。这样的生活经历,也才让我有了写这篇文章的底气。</div><div> 老家门口有一大块空地,生长着两棵高大的银桦树,四季长绿,树干通直,树冠呈圆锥形。每逢耕种间歇,附近的农户总是将牛和马牵来栓在树上。由此,学校放学后,逗牛逗马玩便成了我和邻家的小伙伴们找乐子、寻开心的一大趣事。</div><div> 马胆儿小,容易受惊吓,乱蹦乱跳,偶尔会有伤人之事发生。平时,玩伴们会从马尾巴上扯下一根毛,一头栓在竹竿的顶端,另一头挂上槲寄生有黏质物的果肉,用这样的工具去粘蜻蜓。曾经有一次,同伴中的一个去扯马尾,一不小心被马踢飞起来,重重地摔到地上,昏迷了十多分钟方才醒来,所幸并未伤及性命。但从此之后,大家对马便心有余悸,只能敬而远之。</div><div> 牛则不同,慈眉善目,听话老实,赢得了大伙的喜欢。</div> <h3>  童年时光充满了纯真和情趣。每天,我们都在编织着一个个美丽、有趣的故事。故事里不只是快乐无忧的事情,还包括做过的那些傻事、蠢事,闹出的种种笑话,这种“傻趣”往往也最能反映我们孩提时代纯真的心。</h3><div> 从小到大,我印象中的牛都是非常的温顺,面对狗和马之类的牲畜,我唯一不害怕的就是牛,甚至还敢骑在牛背上玩耍。</div><div> 骑牛和骑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感觉。二者虽然都属体型较大的动物,不同之处在于牛的肚子奇大,感觉随时像怀了孕似的。由此牛背就显得特别宽阔,骑在上面也踏实,两只脚叉得开。尤其是平路上,人可以随意躺在牛背上,即便是倒着骑也无妨。</div><div> 牛善解人意,只要解开拴在树上的绳子,牛就会温顺地把头伸过来,用手抓住两只牛角,待牛头慢慢扬起,人就稳稳当当地趴在了牛背上。</div><div> 牛背如同父辈兄长的肩膀,宽阔而厚重,让人觉得安稳、踏实。</div><div>  当然,牛有时也会发威,尤其是大公牛,生性暴烈,像个粗野的孩子,有事没事总喜欢撒泼打架。两只栓在一起的大公牛,“哞~哞”地叫着,稍不注意就瞪直了双眼,像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瞪了一会儿,其中的一头猛然窜起身就干上了,四只牛角纠缠在一起,乒乓作响,令人惊心胆颤。牛脾气撅的厉害,可怜的两头牛,互不相让,你来我往,大有不分出高下誓不罢休之势。旁边观牛打斗的人没个同情的,两牛斗得越是激烈,欢呼声、喝彩声越是此起彼伏,不绝于耳。两头牛斗累了,自然会分开,像拳击手中场休息。牛小作歇息,扬着头看向观众,不断的在炫耀自己的威猛。正当旁观的人尚未回过神来,其中一头似乎不过瘾,突然一扭头又发动进攻,疯了似的冲向另一头……如此反反复复几个来回,两头牛终是伤痕累累,直至其中一头败下阵来,另一头仍然斗志昂扬,牛尾巴霸气地吧嗒吧嗒甩在身上。</div><div> 众牛之中,老牛则显得温温顺顺,一副与世无争的悠然样儿,从不与其它牛争斗,除非有谁欺负了它的牛犊子,老牛才会怒目圆睁,有所动作,表示不满。老牛不仅性情温和,连吃草都是慢慢悠悠,不争不抢,一丝不苟,尤其认真。我特别喜欢看它们吃草的样子,嘴里一边嚼着草料,一边抬起头来,看看小牛犊子野到了哪里。这样的举动,充满着母性。</div> <h3>  每年到了春耕时节,田野里便热闹了起来,水秧田里有三五成群的鸭子和大白鹅快活地划过,高昂着头,嘎嘎嘎地叫着,东瞅瞅,西望望。小孩子们则在田埂上嬉戏打闹。远处,三三两两的农人挥着鞭子,在犁田,耙田,耖田。燕子、麻雀、花喜鹊、蜻蜓,还有不知名的鸟儿在田野上空翻飞,俯冲,激情表演飞行特技。田里的老水牛干起活来不声不响,不紧不慢。小牛犊子倒是一点不老实,极显顽皮,在老水牛身前身后有时咬两口青草,不时又猛地蹿跃向前方。</h3><div> 周末,几个小伙伴会邀集一起到附近的白龙寺箐沟里玩耍。那是孩提时代真正的快乐时光了。箐沟里常遇见放牛的小孩,虽然相互不熟,但没有丝毫戒备心理,自然就邀约在一起玩,吹着柳笛,口哨,哼着歌儿,悠哉乐哉地骑在牛背上,高兴起来了,牛绳往牛角上一绕,就撒开了玩。肚子饿了,山野或箐坎里有许多吃的。春天,摘黄泡果,大把大把的往嘴里塞,酸甜可口,大呼过瘾。还有一种叫“酸不溜”的果实,学名叫龙葵,长成紫黑色的时候就可以食用,酸中带甜,味道极佳。野马桑树上挂满了黑亮的桑葚子,摘几颗放进嘴里,牙齿和嘴唇都染成了紫黑色。有捣蛋的同伴,抓一把熟透的桑葚抹在别人脸上,一下子变成了一张大花脸,乐得捧腹大笑。箐沟边长满了马豆草,摘下一粒豆荚,小心剥开,除去中间的马豆子,掐去一段,剩余的一段含在嘴里,轻轻一吹,便可吹出抑扬顿挫的曲调,吹出春天的旋律。也有技巧不够,鼓足腮帮也吹不响的,急得不行,憋的脸红筋胀。蛙鸣蝉诵的夏天,箐沟里总是洋溢着更多的欢笑。逮两只蟋蟀放在玻璃罐头瓶里看它们争斗,几颗小脑袋凑在一起,在一旁使劲地呐喊助威。蚕豆熟时,捡胖的摘,剥去外面的壳,露出白嫩的豆米,一口咬下,满嘴清甜,沁人心脾。秋季,我们这些放养在野地里的孩子会掰玉米,或有同伴打掩护去偷桃子、梨和苹果,一旦被人发现,便亡命般的四处逃窜……每次吃饱喝足,在箐沟里的溪流中逮几只干田鸡,带回家中让父母清炖了吃,味道极其鲜美,又营养丰富,大人免不了一顿夸奖。</div> <h3>  在箐沟里玩腻了,大家都已汗流浃背,就到水库上游泳。一个个脱得精光,跳入冰凉的水里。水性好的,或“狗刨式”游戏,或仰面小肚皮朝上,双脚打水,在水面上划行。胆大会扎猛子的,从岸上一头扎进水里,在很远的地方浮出水面,然后得意忘形的笑。也有会“踩水”的,头露在外面,在水里行走……</h3><div>   不知不觉之中,已是夕阳西下。大家一起爬上岸边,穿上衣服躺在草丛里,静静地看着天边的落日和晚霞,觉得非常神奇。傍晚的太阳久久不愿下山,好像在留恋这个世界。晚霞很美,不禁想起课本上描写黄昏的诗句。默默地想,默默地看,直到夕阳被我们看落了山。</div><div>  这时,附近的村子里已是炊烟四起,放牛娃骑在牛背上从箐沟里走出来,嘴里轻轻唱着:</div><div>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div><div>   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div><div>   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div><div>   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div><div>   荷把锄头在肩上</div><div>   牧童的歌声在荡漾</div><div>   喔呜~喔喔他们唱</div><div>   还有一只短笛隐约在吹响</div><div> ……</div><div> 回家的路上,夜晚宁静安详,浑然大地都溶人一片墨色,没了牛儿的身影,只有那轻轻咀嚼嫩草的声音,和着草叶与花朵的清香,慢慢地飘散。</div> <h3>  童年的回忆是那么的快乐!那个时候大伙都没有烦恼,轻易就能获得快乐!随着岁月流逝,我们一天天在长大,不再是无忧无虑的孩子,每个人有了种种的压力和烦恼。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找回那颗丢失的童心,找到遗失的美好,就像小时候一样容易满足,拥有体会简单快乐心情的能力!那个快乐的小孩,一直都在......</h3><div> 随着时代的发展,牛已越来越少见到,几乎绝迹。今天,在通海农村,最原始的用牛犁田耕作,已经非常少见,只在杨广镇五脑山村等偏远山区,偶尔还可看到牛的身影。生产技术的进步,那些老旧的传统耕作方式已渐渐的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农用机械和农业生产方式。</div><div> 物种灭绝一直是生命进程中的一部分。一株植物枯萎,一种动物死亡,有时并不仅仅意味着单个生命有机体的消失,而是整个此类物种的灭绝。我常想,或许人类总有一天也会消失,但地球生命相信会继续延续,在我们消失后的地球,自然会有一批新的物种来接替我们的位置成为地球之主,我们不过是地球上的一个过客而已。</div><div> 自古以来,牛就是耕种田地的主要牲畜,正因如此,人们说到牛和地就会说“牛犁田”。</div><div> 牛拥有一种很特殊的智力,并且是一种“多愁善感”的动物。它能够忍受嫌弃和不满,对人非常友好,并且当它受到智力挑战时,会显得十分激动。</div><div> 牛吃苦耐劳、倔强憨厚,这是世人之公认。牛一直是忠实和稳重的象征,而老黄牛更是被看作是“勤恳老实,一心为民”的代表。</div><div> 在民间,留有许多关于牛的美好的传说。而从生肖排行而言,生肖牛与十二地支的第二位“丑”相对应,所以称为“丑牛”。根据属牛人出生的不同年份,又可分为乙丑牛、丁丑牛、己丑牛、辛丑牛、癸丑牛。当然还有另一说法则是根据牛的食性,牛习惯夜间一点至三点吃草,属丑时,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div> 牛勤恳务实,赢得了尊重。但在我所熟知的动物中,牛是最具悲情的角色。<div>  这样的认知,源自于我无数次所亲历的宰牛过程——这是我童年记忆中最血腥最暴力的事件。几个年轻力壮的人用粗绳先捆住牛的四脚,然后将牛按倒在地,一个人拿着一把斧头,另一个人拿着一把长尖刀。斧头重重地击打牛头,没几下,牛被击晕了,躺在地上不停挣扎,全身抽搐着,身体渐渐软了,已然没有了任何反抗的能力。紧接着,那个拿刀的人走上前,在牛脖子的部位上下手,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牛身上鲜红的血喷涌而出,有人拿着大盆和水桶,接牛流出的鲜血,大大小小的容器都装满了,牛也不再动弹。宰杀了牛,开始先将牛头割下,剥下牛皮,然后开膛破肚,分解牛身上的各部位,宰杀牛的过程完成。地上的牛头,两眼圆睁,不知道是否还在看着这个世界,看着它尽心效力的主人。</div><div> 牛通人性。几次看见杀牛,牛会流眼泪,说明它对养它的人有感情,不舍得也不相信养它的人会杀它。</div><div> 杀牛的人是冷漠的。牛知道会发生什么,它左顾右盼的深哞着,眼睛水汪汪的,像是泪水,希望谁能救救它,孰知周围的人不但不能救它,还吆喝着看它的热闹。每一次经历杀牛现场,我感觉自己和阿Q没什么两样,只会在别人身上汲取快感。我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有如此的感想。</div> 我见过最震撼的一幕,是一头待宰的牛给人下跪。那次去山里做客,朋友的儿子讨媳妇请客,村里有杀猪宰羊杀牛的习俗,只要谁家办事,隔壁邻居纷纷来帮忙,也有不少爱凑热闹的。在请客房前的大场上,杀牛时,我站在人群中,内心充满了莫名的伤感和恐惧。牛被五花大绑,站在场地中央,眼睛里流露出绝望的神色。很快,有人提着明晃晃的刀子走过来,在磨刀石上磨着,村里有传统,谁家宰杀家畜,一般都指定执刀的,看起来很威风似的。<div>  牛“哞~哞~”地叫了几声,祈求地望向四周,像一个临死的囚犯。</div><div> 旁边有个小孩说:“快看!牛流泪了,快看啊!”</div><div> 我仔细一看,果真如此,那是天底下最无声的泪水,一滴一滴滑落,打湿了牛眼下面的毛发。就在此时,突然传来“哞~哞~”的哀嚎,有人拿砖头砸牛头,要将牛打昏,再用刀放血。牛不停地叫着……就在杀牛的人将要捅刀时,却出现了惊人的一幕,老牛一边哀嚎着,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杀牛的人以为老牛昏了,可牛的后两条腿还笔直的站着,在场的人惊呆了。旁边却有人在起哄:“赶紧杀啊!”也有人说:“这牛通人性,不能杀了,太可怜了!”</div><div> “哞”……“哞”……一声声低沉的牛叫声在整个山村的上空回响。</div><div> 就在杀牛者举刀不定之时,牛主人——一个老者,走到牛跟前,用力把牛扶起来,轻轻抚摸刚才被砖头砸过的地方,一下子抱紧了牛的头,“呜呜”的哭:“这牛跟了我10多年,干活多听话,多老实,现在要杀它,吃它的肉,我们和魔鬼有啥两样啊!”</div><div> 如此场景,天地动容!</div><div> 人固然是有情的,只是对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情感罢了。</div><div> 老人养了两头老水牛,还有一头小黄牛,为了给孙子办婚事,不得不杀其中的一头老水牛。</div><div> 牛最终未能逃脱被杀的命运,成了晚餐时众人碗中的美味佳肴。</div><div> 回来后,我向外婆讲起牛跪地求饶这件事,外婆说,这牛是有灵性的畜牲,杀不得,否则会有报应。</div> <h3>  事隔三年,偶然间再与山里的那位朋友相聚,无意中说起这件事,方才得知,外婆说的话果真应验,当年见到的那个杀牛者,没过几天,上房去除瓦草,不小心踩塌从房顶上掉下来摔死了。</h3><div> 朋友告诉我这一结局的同时,我眼前出现了那头向杀牛者求饶的老水牛,在他一刀捅向老水牛脖子时,被打晕的水牛痛的睁开了眼睛,四腿不断挣扎,鲜血如泉水一般涌出,水牛身体慢慢变得抽搐无力,那一双牛眼睛就是这个模样,带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盯着杀牛者。</div><div> 朋友说,村里的人知道这事后,纷纷传扬开来:“牛跪地求饶,这杀牛者一意孤行,现在就是遭报应了吧。”</div><div>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有时候人会丧失了这点。想想当时被残杀的牛,也许有一天,人类真的会因为自己的残忍而付出代价。</div><div> 有人说是因为那人杀了那条向他求饶的牛,积累了太多罪孽,这是苍天的报应。</div><div> 动物有良知,也有慈悲心,更何况是人。同情与悲悯的情感使人的生命更加高贵美丽。人在珍爱个体生命的同时,应该珍爱一切生命。</div><div> 用一颗悲悯的心去看一切,纵使万物不因你而改变,你又会失去什么呢?</div><div>(2018年7月13日晚于通海)</div> <h3>作者简介 : 黄俊,云南省通海县人,在小城闲居,养家糊口之余,写诗拟文过瘾。发过文,获过奖,至今仍在浸淫文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