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有幸参加了2018年中考语文阅卷,晚上休息时间,我找到了各小题负责人,进行了交流,总结了今年中考失分原因。交流中,我把失分原因写在了随身所带笔记上。我急于写出,急于与我县广大中小学语文老师进行交流。无奈,最近随我校团队奔走招生,一直未能打出。昨日,在教研室冯华华老师的帮助下,终于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打了出来。</h3><h3>感谢我的老同学——冯花花老师!</h3><h3><br></h3> <h3> 阅卷归来话阅卷</h3><div> ——参加2018晋城市中考语文阅卷有感</div><div> 陵川县杨村中学 李丽霞</div><div> 2018年7月,我有幸成为为数不多的中考阅卷员,参加了2018年晋城市中考阅卷。</div><div> 阅卷的过程既是对学生三年成果的体验过程,也是一种学习与思考过程。</div><div> 看着一份份试卷,我心潮澎湃,阅卷过程中,既有对我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思考,又有对语文课程走向的反思。</div><div>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总分120分。本次语文试卷设17道小题。试卷中变化较大的是总共涉及了六幅图片,课外阅读书目考查内容由往年的选择题变为了填空题,并且题干用思维导图形式展示。</div><div> 总体变化是:加强适用性,加强口语交际能力,加强学生写真话,抒真情能力,小议论文写作增加。</div><div> 从试卷情况看,存在的问题是:</div><div> 1.学生书写不规范;</div><div> 2.答非所问;</div><div> 3.对文章缺乏筛选能力;</div><div> 4.写文章缺乏细节描写。</div><div> 下面,我将自己阅卷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总结如下:</div><div> 第一题,让学生辨别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并根据上句写下句,要求正确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本小题均分达1.5分。失分原因主要在于:(1)分不清隶书与行书;(2)不知下一句是哪一句;(3)根本不读题,直接书写成了“少年易学老难成”。</div><div> 第二题,古诗文填空。本题共有八道小题,十个空,本题共十分,均分大致为6.5分。失分原因在于: (1)没有背下古诗文;(2)书写不够规范。书写不规范是大多数学生的失分原因,比如说“弓”字不带钩;“君”字横不出右边头,“如”字中“口”不封口,字迹涂抹等。</div><div> 第三、四题,将基础知识与阅读、朗诵相结合,共4分。这两道小题,失分不多。本题失分原因在于:找不出“弛”应为“驰”,应为“心驰神往”; 4小题对词性的意识模糊。</div><div> 第五题,为阅读鲁迅作品填空题。本题的巧妙之处在于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出现,本题改变了往年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的内容为:标题、内容与情感。本题共3分,得分平均分为1.86分。失分原因为:(1)学生根本没有读过《朝花夕拾》;(2)回答叙述时不知用人物加事件形式;(3)不会写感悟;(4)书写差。</div><div> 第六、七题,将材料阅读与两幅插图相结合,让学生任选一副,根据材料诠释内容。本小题失分原因为:(1)读不懂插图,把书与人当做狗、猪等;(2)叙述图片与文段内容如何整合这一问题时,不知道先写出图片内容,再进行意义的诠释,回答过于笼统;(3)以“我认为阅读像……”为开头,写一段议论性文字。学生答题时议论中有记叙,有描写,无明确论点、论据,分不清议论文到底如何写。(4)书写差。</div><div> 第八题至第十三题,与往年出题方法相同。失分原因在于:(1)对经典篇目缺乏诵读,平时阅读语音不标准;(2)读不懂课外阅读篇目,知识迁移能力差,因而13小题作者的得意(自豪、喜悦)之情写不出来;12小题的“言有尽而意无穷”不知是“余韵悠长”的意思,学生对词语的积累、理解程度不够。</div><div> 第十四题,为一道带孩子参观山西博物馆题,题中配有图片,要求:读图写一段话,向舅舅介绍从图上了解到的6月2日“最新展览”信息,并提醒他入馆时间。本写作提示为:(1)说明展览主题和地点;(2)80字左右。这道小题,看似不难,但却失分不少。失分原因在于:(1)孩子们不能提取图片上的有效信息;(2)陈述过于繁琐;(3)写出来的信息与心中想的不一样;(4)态度不端正,瞎写;(5)书写差。</div><div> 第十五题,阅读《灵感忽至》完成两道小题。第1小题要求在文章第一自然段前写一段话,将本文的记叙顺序改为倒叙。总分5分,但得分平均分只有0.81分。失分原因为:(1)读不懂《灵感忽至》这篇文章的中心所在;(2)不知何为倒叙;(3)书写差。</div><div>15题第2小题,相比往年略有改变,要求将《灵感所至》一文推荐到“美文美语”“情感天地”“小事蕴理”“写法指津”四个栏目中自己认为适合的栏目,并写一段推荐语,本题得分均分为6.33分。失分原因为:(1)不能把握文章的关键句子,如推荐到“情感天地”栏目时,不能抓住文章最后“只要我守住自己的信仰、要求及所爱,灵感会不时来吻一吻我的脑门”这一关键句子;(2)对原文语言进行堆砌;(3)审题不清,只评价不推荐;(4)书写不规范、不认真;(5)语言表达与自己所想不一致。</div><div> 第十六题,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并配以图片。第一小题为观察图二和图三,从中为“逃跑鸵鸟”和“爱找刺激的猴子”的拖延症找原因及对策,填到表格里,本题共4分,失分原因为:(1)不能审题,明明题目上写着读图二和图三,但有一部分学生根本没有看图三的内容,自己乱编,不能从材料与文字中提取到有效信息;(2)答题错位,涂抹严重。</div><div> 第十七小题为大作文。写作材料:生命是一场奇妙的旅行。也像一场没有彩排的演出。一天又一天,我们感知世界的美好,享受成长的快乐,也体验深深浅浅的忧伤。回首过往,是否有某个时刻让你念念不忘?反思从前,是否有某些情景总萦绕心间。请你以“那天,如果——”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div><div> 这一作文题目,被广大阅卷老师认为是近几年来最能考出学生真实水平的题目。本题目能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情感。这一文题拒绝了套作,让作文回归最原始的本质。</div><div> 从材料提示上看,要求写的是过往某个念念不忘时刻的事情,要求写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是对从前所发生事情的追忆与反思。本作文题目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们有话可写,有情可抒。</div><div> 但是,令阅卷老师们大跌眼镜的是,真正的好作文很少,满分作文没有,得31分到33分的作文也少的可怜。</div><div> 总结一下作文失分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div><div> (1)选材无创意,虚假。许多孩子选材雷同,毕业、体测、父母离异、对异性好感、车祸、文学人物的套用是今年中考孩子所选的最多材料。</div><div> (2)不审题。有的同学根本不看材料的要求,材料选取的是未来,甚至是悬疑剧。</div><div> (3)片段不衔接。有的同学写了三个片段。但开头与结尾与选材毫无,中间缺少过渡,导致没有中心。</div><div> (4)三段式文章。不少同学仅写了三个段,。开头一小段,中间很长一大段,结尾一小段,分段极不合理。</div><div> (5)语言苍白无力。多数同学只是口语化的叙事。文中没有描写,没有议论。当然了,这样的文章就不会有感情。</div><div> (6)标题的拟定有问题。有的同学所拟定的标题与内容基本没有关联,有的同学所拟定的标题长达20多字。</div><div> (7)老师引导背诵万能作,这类作文粗看还好,但细读会发现既不是记叙也不是与议论,而且写万能文章的同学无论从语言上看还是从书写上看,均是优秀学生。因此,阅卷老师们无不遗憾地说这样的孩子完全能写出好文章,为何要背?为何又要套作呢?</div><div> (8)为了煽情,编造假故事。一场中考车祸无数,有的同学为了交代考试,不惜让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奶奶等发生车祸后住院。虚假故事,老师一读便知是假。</div><div> (9)无标点符号或者标点符号不规范。有些孩子的文章通篇没有一个句号,有的孩子所有的句号均是用顿号来代替。</div><div> (10)书写差。书写差是今年作文失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div><div> 从以上十方面的原因可以体现出,同学们的语文素养低,口语化严重,不能仔细观察,不能细腻描写。不能写真情,不能写身边熟悉的风景,不能写真事,不能抒真情,不能将事情上升到理性思维,没有思想,卖弄积累。浮躁的作文现状,严重背离了语文课程标准。</div><div> 综观整份语文试卷,我在思考:</div><div> 第一,试卷阅读量不断增大。就连题体干的阅读量也比以往增大,这需要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注意。我们应该让学生们爱上阅读,并且能从阅读中提取出有效信息。</div><div> 第二,同样一份试卷,因为写作数量的增多,书写好的同学和书写差的同学,可以有十几分的分数差距。这就给我们的基础教育提了个醒:一定要加强孩子们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这必须从小学抓起!因为习惯养成十分重要。</div><div> 第三,课外阅读量的增多,图片增多,语文考点融入了生活的各个领域。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不能光注重书本知识。</div><div> 第四,综合性活动性题目增多。这就要求我们语文必须重视综合性活动。不能把综合性活动只放在课内,我们要走向课外,我们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div><div> 第五,议论性写作增多。只有议论,才能增强学生的理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主张。</div><div> 第六,作文题目回归真情。这就告诉我们,语文不能靠简单刷题,要让学生多读书,多积累,让学生写真情,重细节。让写作回归最原始的,最有意义的功能。</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