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亲

蓝色雨

<h3>  2018年7月11日16时,母亲走完了她九十年的人生,时间就此定格。从此,亲人阴阳两隔,父母地下相伴,留下的只有无限的思念。</h3> <h3>  母亲1928年8月8日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市,家里生活虽然拮据,但是外公思想开明,家里兄妹六人,都上了学堂,读书识字,母亲读了中学,毕业于衡阳市立中学的师范班。1949年9月,家乡尚未解放,母亲瞒着家里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了新的生活。</h3> <h3>  父亲1930年10月4日出生于河北省兴隆县。1945年只有15岁的父亲,参加了八路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h3> <h3>  父亲入伍后,跟随野战46军136师,参加攻打冀东遵化,转战昌黎、义西等地,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抢救伤员,表现优异,于1947年7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h3> <h3>1949年9月,野战46军一路突击南下攻打到湖南,母亲在湖南正式加入46军,成为军中一名女战士。并于195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h3> <h3>  这些发黄的老照片,是时代的记忆,是父母亲入伍初期留下的珍贵遗物。</h3> <h3>  1952年9月,46军136师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作为一名医务战士,父母亲均奔赴朝鲜战场,在枪林弹火中穿梭,从死亡线上救回无数战友,多次荣立战功。</h3> <h3>  1955年,父母亲在朝鲜结成伉俪。</h3><h3><br /></h3> <h3>  这是父母在朝鲜的时候,和医院药房同志们的留影。</h3> <h3>  朝鲜战争结束后,136师扎住在吉林省蛟河县。我们兄妹三人就出生在吉林蛟河。</h3> <h3>  父亲15岁参军,随部队转征南北,一直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文化水平。三十岁的时候,考入四川重庆第七军医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五年的学业。父亲不畏艰难,勤奋好学,努力向上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兄妹。</h3> <h3>  父母亲都是部队医务工作者,母亲在师医院,是一名受人喜爱的医生,父亲在卫生科工作。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勤勤恳恳努力工作,经常立功受奖。</h3> <h3>  母亲工作非常认真,待人和蔼可亲。大院里经常能看到身穿白大褂,背着药箱,入户出诊的母亲。当年经母亲看过病的孩子们,如今也都到了五六十岁的年纪,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现已分散在全国各地的他们,通过微信这个平台,纷纷表达思念之情,有一百多人联名献上花圈,更有的人,从外地乘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赶到母亲的追悼会现场,非常令我感动。</h3> <h3>  1975年6月,136师换防到了山东临沂市,我们也跟随部队,从东北来到了山东。</h3> <h3>  我和哥哥都在外地工作,陪父母的时间很少。每年都是春节才能回家看望老人。平日里父母都是叮嘱我们努力工作,不要惦记家里。1982年,家中增加了一代新人,父母有了孙子,喜出望外,我和爱人也赶回来祝贺。</h3> <h3>  岁月是一条漫长的河,转眼我们都长大成了家,父母的脸颊也慢慢有了皱纹。</h3> <h3>  1982年,父母亲都在部队离休。他们年轻的时候参军,在部队工作一辈子,对部队有着深厚的感情,即将脱掉穿了几十年的军服,这种不舍,是难以用言语来表达的。我在家里给父母拍下了他们身穿军装的最后一张照片。</h3> <h3>  从1975年来到临沂,父母亲已经对这个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城市有了依恋,从此定居在临沂,这里成为了他们的第二个故乡。</h3> <h3>  1991年,父亲患了食道癌,92年5月10日,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h3> <h3>  母亲是个非常坚强的人,这和她一生在部队生活的经历有很大关系。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生活,每个周末,妹妹一家都回来看望母亲。我和哥哥只能在春节回来看望母亲,时间非常短暂,虽然依依不舍,离别时母亲从来都是轻轻的挥挥手,免得我们难受。</h3> <h3>  记得一次母亲清晨外出晨练,被极速行驶的出租车碰倒,造成耻骨骨折,一听到这个消息,我立刻赶回家。几天后,母亲就催促我返回单位,自己坚持康复,不让儿女们操心。</h3> <h3>  慢慢母亲多了白发,但身体很好,也经常外出旅游,她的愿望是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h3> <h3>  母亲慢慢在变老,我们也增加了回家的次数,每逢节假日,全家都回来看望母亲,让母亲体会儿女团圆的天伦之乐。</h3> <h3>  2008年,母亲81岁,我陪老人去了海南,那是她第一次坐飞机。</h3> <h3>  2009年,哥哥陪母亲去了丹东,57年前她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就是从这里出发的。如今她旧地重游,勾起许多对过往的回忆。</h3> <h3>  2009年7月,我和哥嫂陪同母亲回到蛟河部队的营房,这是母亲抗美援朝回国后生活的地方,回来看看是她老人家的心愿。</h3> <h3>  那次还陪母亲去了长白山,上山的吉普车S型漂移前进,我生怕母亲受不了,没想到母亲一点没事,还登上天池,一览天池的壮观。</h3><h3><br /></h3> <h3>  2000年,母亲在妹妹的陪同下,游玩了江南的许多地方。母亲的夙愿得以实现,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h3> <h3>  2013年,常州举办花博会,我们一家人在常州欢聚。我85年来到常州工作,近三十年的时间,母亲就来过四次,每次住的时间都不长。久居中原,母亲无法适应也不喜欢南方的气候,冬天室内太冷,夏天又太热,所以都是我们回家看望母亲。</h3> <h3>  出生于部队大院的孩子们,如今也到了两鬓斑白的年龄,他们每次旧地重游,一定来看望母亲。他们的突然到来,让母亲异常高兴,正在和面的母亲手都没来得及洗,用沾满面的双手紧紧和他们相握。</h3> <h3>  2017年8月,我们全家聚集临沂,为母亲庆贺九十大寿,期盼着母亲健康长寿。</h3> <h3>  母亲虽然九十了,但是耳不聋,眼不花,每天仍能够看书看报。</h3><h3><br /></h3> <h3>  干休所展出的&quot;难忘军旅生涯&quot;,是对老一辈军人战斗经历的怀念,九十岁的母亲站在介绍自己经历的展板前,一定很激动。</h3> <h3>  今年五月我回来看望母亲,正赶上从小在部队院里长大的孩子们回临沂聚会,他们一起来看望母亲,离开几十年了,依然记得当年的王医生,王阿姨,这种真挚的感情令我感动。</h3> <h3>  52年前李清军出生时,是母亲亲手接生的。这次他回临沂和同学聚会,他一定要来家里看望母亲。</h3> <h3>  我在家里陪伴母亲一个多月,母亲对我比以往有了更多的依恋。这是我走前给母亲照的最后一张照片,不曾想此行离开便成永远。2018年6月30日,母亲突发房颤引发脑梗,送进重症监护室抢救,再也没能睁开眼看看我们,于2018年7月11日16点与世长辞,永远离开了我们。</h3> <h3>  母亲生前的战友、朋友以及和哥哥一起长大的院里的朋友,分别从大连,青岛、济南、徐州、潍坊等地赶来参加母亲的追悼会,还有许多人通过微信平台,发表悼念母亲的文章,追忆儿时的记忆。我们兄妹非常感激大家的怀念之情。</h3> <h3>  如今,父母亲虽然都长眠于地下,可是他们却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父母一生为人和蔼,勤勤恳恳,谦虚好学,给我们兄妹树立了学习的榜样。</h3><h3> 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恩父母哺育我们成长,感恩父母引领我们前行的方向。愿二老在天堂安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