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在县里参加公务活动散得早,近18:00到商贸城菜市买菜尽一尽当家的责任。在熙熙攘攘的菜市场穿梭,竟然不知道该买些什么……</h3><h3> 左顾右盼之下,脚步停在了一个猪肉摊前,瘦肉骨头均已经售空,一名胖乎乎的中年妇女弯着身子正在用力铲着一张猪皮,把厚厚的肥肉剥离出来。一个念头一闪而过,买点肥肉回去煎油,换一换口味,毕竟已经有二十多年不用猪油煮菜了。</h3><h3> "肥肉多少钱一斤?"</h3><h3> "两块五!",杀猪的胖女人真是不一样,声如洪钟,干脆利落!</h3><h3> N年不买纯肥肉,对价格还是有点好奇,随手捡了三大块,过称……</h3><h3> "十七块钱"</h3><h3> 那么便宜!我差点脱口而出,哈哈,毕竟是大大的三大块啊!</h3><h3> 采购完毕,回家,入厨,切肥肉、下锅……</h3><h3> 肥肉在高温煎熬下,不时发出劈劈啪啪的响声,不时又"啪"的一声,滚烫的油水飞溅出来,飘在我的手上,很是灼痛。随着水份的蒸发耗尽,油锅不再啪啪作响,而是一颗颗的肥肉吱吱地冒着细泡……油越炸越多,肉越来越小,由白色慢慢变成金黄,香味扑鼻,闭上眼睛,深呼吸,时光穿越,浓浓的油香味把我带回了40多年前生我养我的那个小山村………</h3> <h3> 小时候,家里穷,吃肉简直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每天晚上煮青菜的时候能多放一点点猪油,那就是很美味的一餐了。印象深刻的是有时候煮饭快"落水"(水快干)了,放几个"绿苏"(土话,即茄子🍆)进去,盖上锅盖,等饭熟透了,开锅,把茄子放到盆子里撒上盐,滴上几滴猪油,用木头做成的饭勺在茄子上猛戳,捣成糊状,一餐的菜就算做成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撩着糊状的茄子吃得不亦乐乎……</h3><h3> 艰难的日子对小孩来说根本没有什么概念,童年的记忆总是快乐多于忧伤,忧伤都让爹娘大人们扛着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还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无忧无虑,那时候最盼望的就是"圩天"了,农村的集市三天一圩日,一直延续到现在,还是这个习俗。那时候,时近中午,一看到娘换上干净的或者稍新的衣服就知道今天娘要去赶圩了,"期待"的心情就会持续整整一个下午,想像着娘赶圩能带点什么好吃的东西回来。那个年代,也许"吃"是最大的幸福吧……傍晚时分,太阳西下,我们一帮小屁孩都会在村口的"圳基"那里翘首期盼,赶圩的叔伯嫂婶们陆续回来,如果哪个的爹娘回来得晚一些,先回的叔伯嫂婶们总会吓唬一下我们"你爹(娘)在古辣圩踩坏诺(别人)称砣,被诺捉起来亩得归了",第一次听到还是觉得委屈可怕,后来听多了,也就没人信了……</h3><h3> 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我们家都是吃的猪油,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到古辣圩上买些肥猪肉回来,晚上煎炸成油,部分油渣放到当晚的菜里炒,也算是荤菜了。娘有个心眼,炸油后总是留一部分油渣没有捞上来,就放在炸出的油水里。到下次、下下次……煮菜时,总会有几粒油渣混在青菜里面,每当吃饭的时候,我们兄妹几个眼睛贼尖,青菜堆里一出现黄色的东西,筷子简直比青蛙捕食还快……那时候的油渣真的是人间美味!</h3><h3><br /></h3><h3><br /></h3> <h3> 今天买的十七块钱肥肉,炸出大大一碗的油,我也学娘的做法,把一小部分油渣留在油水里,下次煮青菜的时候,放上几粒,估计再也找不回当年的感觉了。</h3><h3> 儿子是个超级吃货,从小没吃过苦,据不完全统计,这个小吃货到现在为止起码吃了不少于6000个鸡腿了,12岁的人儿身高已经超过他爹我了。今天见我买一大堆肥肉回来他很是奇怪,跟他说以前爸爸小的时候能吃到几粒油渣就很幸福了,他一脸茫然!热腾腾的油渣出锅了叫他吃一下,刚吃说香,再吃两粒说腻了,不吃了,唉,时代不同了……</h3><h3> 明天又是周末了,又该回去看看爹和娘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