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接上期:游记之二 俄罗斯圣彼得堡<h3>我们继续一路同行</h3></h3> <h3>就此别了俄罗斯。</h3><h3>圣彼得堡到赫尔辛基路途约380公里,预计18:30可以抵达。</h3><h3>在空荡的高速公路上,在这奔驰的大巴上,窗外的绿绿的、肥沃的草坪,如同奔腾的海浪在与你赛跑,也算一景,植入脑海了。</h3><h3>在空荡的高速公路上,在这奔驰的大巴上,除了窗外一景,还有脑门中的思绪。北欧向往久久,到底是什么样的诱惑,会让我们如此执着并义无反顾地要来呢?</h3><h3><br></h3><h3><br></h3> <h3>180530 18:40 抵达芬兰 赫尔辛基。</h3><h3>20:20 入住Scandlc,简约而整洁的酒店。</h3><h3><br></h3><h3><br></h3> <h3>赫尔辛基临近北极圈,夏时,三点多太阳就升起了,阳光透过厚厚的窗帘催着我等起床(太不习惯了)。好赖坏赖到04:00,就再也睡不着了。</h3><h3>一天一地,一地一宿。跟团游的确蛮累的。</h3><h3>180531 07:45 酒店服务总台芬兰大妈态度和善地一一为我们送行。</h3><h3><br></h3><h3><br></h3> <h3></h3><h3>08:10 大巴出发,窗外街景一派宁静。</h3><h3>北欧你好!赫尔辛基你早!</h3><h3>芬兰素有 千岛千湖 之称,圣诞老人的故乡,童话的鼻祖。</h3><h3>芬兰地处北纬60度到70度之间,首都赫尔辛基为世界上纬度第二高,仅次于冰岛首都雷克雅维克,全国1/3的土地在北极圈内。</h3><h3><br></h3><h3><br></h3> <h3>真佩服芬兰人的想象创造力。</h3><h3>世界上唯一一座建在岩石中的教堂,位于赫尔辛基 坦佩利岩石广场,1969年设计建造。教堂如同着陆的飞碟一般,趣味独特。</h3><h3><br></h3> <h3>步入内堂,果然自然质朴,原始的色调给教堂增添了回归自然的感觉。</h3> <h3>芬兰人崇尚自然古朴,在此得到了充分体现。中间那圣坛,与屋顶的自然光芒相互辉映,尽显圣坛的神圣。</h3> <h3>内壁则完全保持了天然的花岗岩石壁纹理,原始的岩石风味。</h3> <h3>教堂可容纳约 750 人做礼拜,除了各种宗教仪式和举行婚礼,还不定期的举行各种音乐会。大厅呈环形,音响效果非常好,非常适合小型乐队和无伴奏合唱团演出。</h3> <h3>芬兰人很会享受,时常会有人在这里弹奏钢琴,也时常会有人静静地在这里聆听、享受优雅的乐曲。</h3> <h3>穹顶由100条放射状白色的梁柱支撑,并镶嵌玻璃,丝毫感觉不到身处地下。</h3> <h3>金碧辉煌的穹顶隐隐约约反射着下面的烛光,这是整个教堂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地方。</h3> <h3>创造的魅力在于随意不经意间的灵感。芬兰人做得极好,随意两块石头,搁块石板,便是台子的摆设了。</h3> <h3>街景 看来小女孩都喜欢养大狗,看看多威武、多享受呀。</h3> <h3>西贝柳斯公园,为纪念芬兰的大音乐家西贝柳斯而建。</h3> <h3>造型如同茂密森林的纪念碑,象征着森林给予西贝柳斯无穷的创作灵感,是著名女雕塑家艾拉•希尔图宁的作品。</h3> <h3>再次佩服芬兰人的想象创造力。高低错落的纪念碑由600余根银白色不锈钢管组成,又酷似一架巨型管风琴。每当风起,钢管会发出美妙的风鸣,似乎西贝柳斯还在歌唱。</h3> <h3>走近,仰望,钢管,蓝天,别有风范。</h3> <h3>走近,仰望,钢管,蓝天,灵光闪烁。</h3> <h3>走近,仰望,钢管,蓝天,如梦如幻。</h3> <h3>走近,仰望,钢管,蓝天,管道通霄。</h3> <h3>西贝柳斯金属头像镶嵌在一旁的红色岩石上。也是由芬兰著名女雕塑家希尔图宁,花费六年时间创作的。</h3> <h3>西贝柳斯,生于1865年, 1957年逝世时芬兰以国礼为他送葬,被尊为 芬兰音乐之父 ,至今仍被作为芬兰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h3> <h3>卡伊沃公园是赫尔辛基历史最悠久的休闲地。 公园的至高点是大熊星座天文台(未进入),据说,可以观察到天秤座、金牛座和夜空中最亮的天狼座。</h3> <h3>草坪上的海鸥、大雁是常客,这里是它们世代的息憩之地。</h3> <h3>卡伊沃公园临海碧海蓝天,好美的风景线。 </h3> <h3>哇,这栈桥通向对岸吗?</h3> <h3>呵呵,其实不然,仅是个游艇码头。</h3> <h3>在栈桥末段,眺望远方,呼吸空气,身临其中心情特别舒畅。</h3> <h3>在栈桥中段,回眸近岸,细看碎石,与普通的海岸没有区别。</h3> <h3>在栈桥始段,惟孤独的海鸥,在东张西望。想小憩?想觅食?还是惊讶我等?</h3> <h3>去乌斯别斯基教堂途中,街景。</h3> <h3>乌斯别斯基东正教教堂建于1862至1868年间,其十三个金顶,红砖外墙,是俄罗斯在芬兰宗教上所留下的遗产。</h3> <h3>漂亮壮观气派的穹顶似乎可以窥视天际。</h3> <h3>内部布满金碧辉煌的传统装饰,是北欧最大的东正教堂。</h3> <h3>教堂建在卡达亚诺伽半岛的山坡上,居高临下,可清晰地看到白色绿顶赫尔辛基大教堂,两堂对峙,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h3> <h3>赫尔辛基议会广场,建于1894年,广场面积(据说)约7000平方米,地面覆盖着40多万块,灰红相间的芬兰圆花岗岩,是芬兰的重要地标。</h3> <h3>广场是市民休闲、活动中心,每年多次举办大型免费音乐会。</h3><h3>时逢,正举办芬兰国防教育展示,这是军人们在表演。</h3><h3><br></h3> <h3>广场上停放了好多,军用装备。</h3> <h3>坦克车,导弹车,军用车等等装备,盘踞在广场上,背景是神圣洁白教堂。这搭配是必然,还是偶然,策划的意图不得而知。</h3> <h3>现场服务的芬兰军人们非常友好,维护秩序,有问必答,随时受邀入镜拍照。</h3> <h3>瞧瞧,多英俊可爱的老小伙子俩。</h3> <h3>临时帐篷里,是国防展示中的小型精密武器。好多军迷,爱好者会在这里得到满足。</h3> <h3>芬兰人很注重国防教育,常有大人带着孩子到现场感受氛围,接受教育,崇尚爱国。</h3> <h3>广场北侧,赫尔辛基大教堂建于1852年。一个绿色的大圆顶,四个小圆顶十分醒目,宏伟的气势和精美的结构是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代表作。</h3> <h3>教堂高出地面80多米,站在平台之上俯瞰广场,凝视周边。雕塑,市厅,校府尽收眼底。广场上快乐的游客,天空中飞翔的海鸥,动静结合给这里增添了许多美感。</h3> <h3>不知,炮车和教堂,战争与和平哪个更适合作为背景?</h3> <h3>中央矗立着1894年建造的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铜像。</h3> <h3>说沙皇二世铜像头顶上总会有一只海鸥,我们观察了许久,确是如此,要么一直站着,要么一只飞走另一只即刻补上。呵呵,想要拍张头顶没站海鸥的照片,很难。</h3> <h3>广场南,是赫尔辛基的海港码头市场。</h3><h3>这“女王之石”纪念碑,是俄皇尼古拉一世及皇后访问芬兰,在1833年建立的。</h3><h3><br></h3> <h3>赫尔辛基濒临波罗的海,是芬兰最大的港口城市,码头上一片繁荣。</h3> <h3>码头水域,时常停泊着大小来自瑞德法俄等国的豪华游轮。</h3> <h3>市场商贩云集,货物很多,特别是新鲜的草莓、蓝莓等,很是吸引中国游客,摊主会用中文应付你的讨价还价。哈哈,这可是从咱那里进口的哦,中国大妈们可是高手哦。</h3> <h3>花市旁有一尊裸体少女雕塑。说叫阿曼达,托腮凝望着芬兰湾,故誉为“波罗的海的女儿”。又说赫尔辛基被世人赞美为波罗的海的女儿 ,因此,那尊铜像是赫尔辛基的象征叫“波罗的海的女儿”。</h3> <h3>说这里可以拍到乌斯别斯基那十三个金顶。</h3> <h3>可无论如何移位,最多也就十一个,嘻嘻,要不再数数。</h3> <h3>广场东侧是市政厅,没有警卫,无需手续,任何人都可以自由进出。</h3> <h3>府内有一硕大的,层层叠起的手指塑像,这创意不知何指?何意?</h3> <h3>这里有许多电影明星照片和追思之物,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气息。</h3> <h3>这里可以读书、休闲、看电影,上电脑。甚至是闭目养神休息休息。</h3><h3>这里感觉不是政府机构,而是一个免费游览的场所。</h3><h3><br></h3> <h3>15:00 赫尔辛基到芬兰图尔库170公里,车行2个多小时。</h3> <h3>17:20 到达图尔库 。</h3><h3>图尔库是芬兰仅次于赫尔辛基的商业、文化和科技中心,建于 1229年。 16世纪中期是芬兰公国的首都,1812年迁都于赫尔辛基。</h3><h3>建于1290年的图尔库大教堂,芬兰第一位主教和诸多历史名人的遗骸都安葬其中,地位之高由此可见。</h3><h3><br></h3> <h3>建于 1280 年的图尔库古城堡,曾被瑞典14个国王作为行宫的城堡,如今是北欧保存最完好的大型城堡之一。</h3> <h3>城堡,可谓历尽沧桑,17世纪初毁于大火,19世纪初辟为监狱,二战期间又遭轰炸,损毁严重。几经修缮,城堡不断充实。说堡内陈列着许多古堡建筑变迁模型展示厅,和18至20世纪的古钱币和徽章,只是我们没有时间光顾。</h3> <h3>加紧时间外围转转芬兰的最后一景。</h3> <h3>中世纪的建筑风格和结构,依然很入眼。</h3> <h3>坚固的石木组合,在幽静的时光里,显得是那么稳重。</h3> <h3>堡内的拱门拱顶,堡外的光线直射,梦幻般的穿越。</h3> <h3>19:05 大巴停在了维京号游轮码头。</h3> <h3>19:30 码头餐厅晚餐。</h3> <h3>对面便是游轮候船大厅。</h3> <h3>维京号游轮就停泊在那里。</h3> <h3>大厅内静静地等候。</h3> <h3>20:22 排队过关上船。</h3> <h3>维京号,我们去瑞典的载体。据介绍,游轮共有12层,全长169.40米,宽27.60米,每小时可行驶20.5海里,可容纳2480人,船上共有1946 张床位。</h3> <h3>我们的客舱在6层,4人一间,房间不大,但有独立的卫生间和淋浴,很清洁。</h3> <h3>趁天还亮,我们放下行李便,直奔12层甲板,观赏波罗的海美景。</h3> <h3>美丽的舱外景色</h3> <h3>壮观的游轮顶部</h3> <h3>从图尔库到斯德哥尔摩水路约380公里。横跨波罗的海,没有波涛汹涌、清晰可见离岸景观,游轮出港时,一路美景相伴相送,心旷神怡,又爽又赞。</h3> <h3>180531 21:00 太阳落山时刻。</h3><h3>可惜日出时刻未把握好,没有拍到美景。</h3> <h3>180601 06:00 瑞典海岸风平浪静。</h3> <h3>180601 06:10 斯德哥尔摩就在眼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