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嘀咕着刘禹锡的大作,开启了我的洛阳赏牡丹之行。</h3><h3> ----- 题记</h3> <h3> 若不是表弟大婚,我想也很难能够圆自己的赏牡丹之梦。借此机会,我与牡丹结下了不解之缘,用心亦或是灵魂感受到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霸气和美誉。想在洛阳城里赏到纯正的牡丹并非是件易事,因为有一定规模的牡丹花太多太多,譬如:洛阳牡丹园、王城公园、神州牡丹园、中国国花园等等。</h3> <h3>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高速,穿过牡丹大桥,约摸着就快到达目的地,路两边已经可以看到不少的花,一片白色,一片红色,一片粉色,越走越多,突然间感觉4月的洛阳完全成了牡丹花的天下,甚至觉得连空气里都弥漫着淡淡的花香。跟着导航提示行驶了百余米便看到了中国国花园,在牡丹花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醒目。周围有好多牡丹花做的牡丹花环、牡丹花饼、一比一仿真牡丹花、牡丹花扇、牡丹花丝巾……还未进门就完全被其所吸引,难怪他们都说四月的洛阳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不仅花香怡人还诗情画意。</h3> <h3> 踏着欢喜的节拍,跟随着人流,嗅着牡丹花香,找寻着牡丹花的身影。园内很大,随处可见的人流中有穿统一服饰的俊男靓女,他们很热情的和游人们打着招呼,跟随着人流介绍着整个园区的情况。据大学生志愿者介绍,清晨的牡丹花会开得更漂亮,能开得更大些,花瓣绿叶间还有露珠,晶莹剔透,花蕊香气袭人。在那个时候如果有一部好的单反定能拍出令人竖大拇指的美景,边听边在脑子里勾勒着那张令我无限遐想但又无法实现的美图。瞬间有些羡慕给我做导游的这位美女研究生,上了4年学赏了4年花,花的风华与神彩、风韵与精髓都深深烙在了她的心底。</h3> <h3> 一路说笑着、走着,真有种"花如海、人如潮"、"天下真花独牡丹"的壮观,游人们纷纷进行拍照留念,各种角色、各种Poss,还有身着古装服饰、头戴牡丹花环的女子,在牡丹花海中川流,活脱脱的仙子般,顿时想到欧阳修当年在赏花时的佳作"酒美春浓花世界,得意人人千万态"。正当这时,迎面走来一对母女,头发花白的母亲在女儿的搀扶下缓慢的走着,最耀眼的是母亲头上的那个花环在阳光的照耀下衬着她那头白发显得格外的美,美到灵魂深处,甜到心底,此时老人越发的精神、和蔼,而我却感受到了那份难得的甜蜜与幸福。</h3> <h3>既然是赏花少不了的细细品味。这里的花总共有九大色系,也就是当地人常说的"九色同献",即"初乌"、"豆绿"、"海黄"、"洛阳红"、"新日月"、"圣代"、"长寿乐"、"五大洲"、"岛锦",黑、绿、黄、紫、红、粉、兰装扮着整个园区,更妆扮着每个游人的内心世界,美得无与伦比,美得清香宜人。仔细端详着眼前的花,她的茎细而短,叶却特别的茂盛。花朵硕大,花瓣肥厚,花蕊迷人。这些所谓的"国色天香",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有婀娜多姿绽放的,有古怪精灵的躲在叶子下面的,有文静优雅的靠在叶子旁边的,有高傲冷酷的伫立着的,还有更多的还有,已经完全无法用文字描述了。一片片、一团团,每朵花最厚的大约有20多层,最薄的仅有2层,厚的雍容华贵,薄的娇俏迷人。在阳光下,或浓或淡的在绿叶的陪衬下显的美艳、多姿、动人。</h3> <h3> 走着走着,暗香浮动,诸多花中有一株开得格外的艳,吸引着众多游人。开得如此繁盛,生平难得一见,在枝枝蔓蔓的绿叶衬托下,犹如一个红色的皇冠,更像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娇媚大方、亭亭卓立。细密的花瓣好似由几十朵小花组成,密密匝匝却不失紧凑。蛋黄色的花蕊渗透着迷人的芬芳,春日的阳光温情的泼洒着,如此明艳照人,美醉游人,人们挨个与她合影,给她留下特写,艳压群芳的她让游人在此驻足,让时间在此定格,更让每一张美图在此回味,我也情不自禁地按下快门,生怕把她遗漏,将她忘记。</h3> <h3> 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回头看,亭子里、石椅上、走道里全都是人,全都是花,全都是温和的笑容、爽朗的笑声。"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重香国里最壮观,春风吹来的时候,你把美丽带给人间……",呵呵,正如这首歌所唱的,一点都不假,真的让人如醉如痴,在痴醉中尽情地释放。"国色倾城人竞涌,欢声笑语赞牡丹",真是绝妙之赏。</h3> <h3> 出园好久脑子里都还全是她的模样,一路走过都会看到好多人在园内画牡丹花,并非画家的他们能把牡丹画得如此出神入化,想必牡丹在他们心目中已经根深蒂固了。是啊,牡丹不仅是洛阳人的骄傲,更是所有人的骄傲,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在此回味,有无数人为她折服。</h3> <h3> 我也因此喜欢上了她,喜欢她的高贵典雅、热情多姿。如果有机会,我想与她再相遇,到那时我一定带上好的单反,拍出最美的她。</h3> <h3>文字写于2016年4月,修改于2018年7月,因为自身原因闲置2年的记忆再次被开启,最后附上集体合影一张略表纪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