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扶贫路 一生盘峰情

文画人128

<h3> 三年扶贫路&nbsp;&nbsp; 一生盘峰情</h3><div> 盘峰村第一书记&nbsp; 韩秀高</div><div> 驻村第四个年头了,我作为横山区第一书记这个团队里年龄最大、工龄、党龄最长,驻村时间最久的第一书记,就脱贫攻坚工作,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扶贫工作心得。</div><div>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我不敢班门弄斧,只是想用几个小故事和大家分享扶贫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希望对以后的脱贫攻坚工作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div> <h3>一、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是我们第一书记的重要使命。</h3><div> 横山区的第一书记下派工作是2015年的夏天开始,当时对于我们北方农村,第一书记是一个新名词、是一个新角色。首先要得到村干部的认可、得到党员的认可、得到乡亲们的认可。经过声势浩大的两年精准扶贫政策宣传,见证了最近几年的“扶真贫,真扶贫”,现在没有哪一个村干部敢说:我不懂第一书记、我不知道第一书记是干什么的。尽管有一部分村干部对村里的扶贫工作队员抱一种质疑的态度,但是他们已经知道我们来是来搞精准扶贫的。</div><h3> 我驻村第一天就遭遇到村干部质问:“你是第一书记,我们村支书难道是第二书记?”我笑着解释咱们第一书记的职责:指导党建,协助扶贫。“指导我们工作?我们不用你指挥。”村干部里有的人不知道指导与指挥的区别有多大,依然不理解我驻村的真正职责。根据第一书记的职责,结合村干部与村民的疑惑,我在村口的砖墙上粉刷了一条标语:“第一书记进村户,搞好党建帮致富。”正是这条标语引起了村干部的不理解,想涂抹掉这条标语,有一位村干部当着我的面喊:“韩书记,你太想扬名了,我们村支部书记多少年都没有粉刷过书记的标语,你粉刷第一书记是什么意思?”我给他们解释,第一书记驻村搞精准扶贫,是全国的大形势,这条标语不仅给乡亲们解释我是来干什么的,更是对我自身的一种提醒与鞭策,这条标语写的内容、写的位置、写的时间没有错,我看看谁敢把它毁掉?</h3> <h3>  这条标语是全市第一条关于第一书记的标语,2015年、2016年多少检查工作的各级领导、多少新闻媒体记者、多少扶贫第一线的同仁们,对盘峰村路口的这条醒目标语赞不绝口:“简明扼要,道出了第一书记的使命与职责。”同时,这条标语上过无数次电视、被网络报刊报道过多次。如今,盘峰村口砖墙上的这条标语依然鲜艳夺目,它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我,我进村的首要任务是搞好党建。</h3><div> 在村干部逐渐接纳我的同时,我通过细致走访,带着慰问金和慰问品看望了25名老党员和困难群众,接着了解掌握村里公共设施的需求,并且列出初步的完善方案。不到一个月就得到了全体党员和群众们的认可。老党员和困难群众逢人就说:“韩书记是上级部门派来搞扶贫工作的,也是帮我们搞团结的,更是帮助我们全村发展的。咱们就应该拧成一股劲,齐心协力摆脱贫困。”慢慢的,党员干部、乡亲们都彻底认识了我,不再拒绝我,也不再疏远我。经过平时的宣传与教育,全村形成了一个良好氛围,特别是党员干部都竖起来标杆,在扶贫攻坚中起到了主心骨、带头人的作用,党群关系的良好势态对精准扶贫工作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div><h3> 深入群众首先要从团结党员做起,所以常和党员们交流是我驻村工作每周的必修课。</h3><h3> 我们区的贫困村经过区市两极相关部门的验收,已经成功摘掉贫困村的帽子。但是我们的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我们要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带动全村乡亲们发展特色产业,早日奔小康,今年又逢村级两委换届,我们驻村第一书记更应该关注本村的舆论环境,良好的政治环境是全村未来发展壮大的有力保证。</h3><h3> 在继续维护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时,我们第一书记就应该像一位田间农夫一样,对庄稼地里滋生的杂草和病虫害提早发现,及时消除,确保田里的庄稼长得郁郁葱葱,直到硕果累累。</h3><h3> 村口、院落都是扶贫阵地,和群众们多沟通,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解决他们的困难,自然而然就和他们打成了一片。</h3> <h3>  盘峰村有一位郭姓老党员,当过小组长,由于青年时丧妻,抚养孩子过程饱受艰辛,导致他的性格有点与众不同。任小组长时说话就有一点话中带刺,我们为他善意的提醒后,他稍有收敛。自从他不再担任小组长后,在全村的微信群里他成了是最活跃的一个人,哪里有什么突发事故、有什么低俗视频他第一时间在群里进行转发,并且用语音在群里做一些不合身份不合实际的评论,引起一些村民跟风。</h3><div> 更让我不能容忍的是,他转发一些煽动性段子:什么“腐败分子前三排”“国务院退医保费,咱们不退就是领导贪污了”。我及时在群里说:“老郭,你是共产党员,你不应该转发这些东西。”他不发话,过几天又会发一些类似的帖子。我把微信截图截好,和他一起沟通,同时和他一起学习新党章和十九大的会议精神,学习新的共产党员行为规范。通过学习,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认识到了他发的这些帖子的负面影响力,他诚恳地检讨:“我会以一个共产党员新标准要求自己的,你放心,韩书记,我不会乱发东西了。”</div><div> 在我的宣传教育下,他不再发那些有负面影响力的帖子了。但是他发挥自己微信群比较多、信息量大的优势,每天会发一些务工信息:“乌审旗要5个砖瓦匠8个小工,工资是200元和150元”、“元坪砖瓦厂要拉砖的”、“村里来了拉树苗的了,挖树苗一天120元”。他的这些信息不仅给村民提供了外出务工的机会,同时感染了许多长期居住外地的乡亲们,纷纷在群里提供可靠的外出就业渠道。</div><div> 郭永升老党员现在是村里的义务“务工信息宣传员”。图为我和省中医院工作队刘军锋队长到他家,逐条核对郭永升宣传的致富信息,将按照爱心积分进行奖励。</div> <h3>  盘峰村郭海兵本身有轻微智障,年近五旬才娶一个连大小便都不分的傻妻,2016年生下一个儿子,不能吃母乳。全家除了这三口后,还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母亲。面对这样的家庭,我们力所能及地进行帮助,同时把他家的故事发在我的朋友圈。这一下子可好,全国各地的网友捐助奶粉、衣服、学步车,外地网友们又组织了一个爱心妈妈群体,时时刻刻再关注着孩子的成长情况。因为家庭的特殊情况,孩子没有人喂养,就靠八十多岁的老奶奶照看孩子,每天都睡在冰冷的土炕上,我作为第一书记想改善一下孩子的成长环境,责无旁贷,去过千里之外找过孩子的外婆外公,无功而返;找郭海兵的哥哥嫂子,无人搭理;找社会上的人抚养,郭海兵死活不同意。孩子在一周岁时不会走,担心孩子有脑瘫,区委书记王效力上门慰问后,现场决定派人带钱帮助郭海兵的儿子去北京看病。通过帮扶去年为他修建羊圈,购置了种羊;区政府聘请郭海兵为护林员,每年工资一万元;四个人的低保每年一万元;区政府出资6万元修建80平米的新房;陕西省中医院帮扶责任人为他安装了暖气,铺了院落,拉回冬季取暖的煤炭。到了脱贫签字的时候,他还是不想签字,担心以后不管他。我们集体给他讲述脱贫不脱人(帮扶责任人不变)、脱贫不脱策(帮扶政策不变),并且列出他的生活水平,看到他的生活水平远远超过贫困户标准,他才勉强签了字。</h3><h3> 想不到他今年突然问我:“韩书记,如何可以返贫?”“你问这个为什么?”我有点疑惑。“咱们村都脱贫了,没有贫困户了,我还想当贫困户。”郭海兵说这句话时,脸上没有一点点羞愧。“你现在的生活条件远远超过了贫困户标准,除非今年下来收入达不到全省最低标准,才有可能。你说说你自己,护林员工资一年1万元,低保全家1万元,仅此两项每人年纯收入5000元,再加上你的种粮、水果和羊产业的收入,人均好几千元,你能进入贫困户行列吗?”看见他不说话,我追问他:“万一想当贫困户,你先把护林员和低保写申请取消了,年终再算收入,看能不能到达全省最低水平。”“那不行,一年两万元呢。算了,我不当贫困户了,我好好挣钱抚养儿子。”他终于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他精心打理他的果园和羊圈,细心照看着他刚刚会走儿子、什么也不懂的傻妻和举步维艰的老母亲。</h3><h3> 郭海兵是我扶贫三年里最关心的对象,也是我们扶贫工作队付出最多的一户。对他的思想教育必须要摆事实讲道理,图为我给他讲政策算收入,让他心服口服,心存感恩,自强自立。</h3> <h3>  我们驻村工作队员,要充分利用每一次的走访和召开会议的机会,再加上微信、电话短信、报刊等通讯载体,多传递正能量,抑恶扬善,营造一个正气、团结、和谐的乡村空间。有一个良好的政治土壤,就会有一个积极上进的舆论环境,这对建设一个健康、文明、上进、富裕的新农村是重要前提。</h3> <h3>二、用心、用情解决老百姓的困难,是我们扶贫工作队的主要职责。</h3><div> 2015年8月,我担任盘峰村第一书记以后,以勤为主,扎根农村,用心用情为盘峰村贫困户脱贫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2015年,我主动联系爱心企业,计划连续5年对盘峰村考入二本大学以上的贫困生资助4年的所有学费,现在盘峰村的郭春艳在陕西中医药大学上学,每年可以得到我们同学5000元的无偿资助,直到她大学毕业。就算我哪一天调回财政局,不再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我对盘峰村的诺言一定兑现:连续五年无偿资助盘峰村考入二本的贫困学生,直到大学毕业。因为我家庭出身贫寒,已经去世了15年的父亲是靠爬行度过他的最后30年,所以我对盘峰村的特困家庭非常关注,特别是患大病重病的乡亲们,我做到尽心尽力,帮扶到位。2016年我亲自护送贫困户李子珍去省中医院免费住院治疗,路途为她买票买饭,李子珍激动地说:“我的家人都没有像韩书记这样对过我。”</div><div> 2017年我住院期间,联系省中医院,为贫困户张学涛免费手术,解除了张学涛的病痛,现在的张学涛在铁路项目打工,年收入在4万左右,全家收入一下子跨入了小康水平。</div><div>(下图:我在省中医院住院治疗期间,和省工作队联系,为贫困户张学涛进行免费手术。)</div><div><br></div> <h3>  2015年,我发现西山梁组的吴伟高和两个儿子儿媳妇三代11口挤在一孔半的土窑洞里时,就开始积极协调,四处募捐,找资金、找不要工钱的匠人,终于在2016年帮助无房可住的贫困户吴伟高一家人搬进了近200平米的新房。</h3><h3> 图为吴伟高的儿子儿媳妇住进新房后,对新生活充满了希望,我上门为他们介绍致富门路。</h3> <h3>  2015年开始,我常年为上了年纪的乡亲们理发,坚持四年,每次为他们理发,他们拿着小板凳坐在院子里,我理发的同时和他们交谈一会,从中央政策到地方帮扶措施,我们无所不谈,乡亲们也不拘束,有什么困难都会和我说起,理发后我就告辞,没有客套,没有做作,一切都显得是那么自然流畅,有的人说过:“韩书记做了什么?就会给老人们理发,再能做什么!”我笑笑不答,谁说什么都无所谓,我们力所能及为老百姓做点好事,怎么了?驻村三年来,我为这些老人理发已经成了我平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头发长了,学会了等待我来理发,我也掌握了规律,谁的头发长了,我一清二楚,按时上门理发。</h3><h3><br></h3> <h3>  这三年里,我共撰写26期的《驻村札记》,共有十万多字三百余幅照片,真实地记录了我扶贫工作中遇到的感人事迹,为各级部门和其他第一书记提供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正是这些真实地反映了扶贫第一线感人故事的《驻村札记》,得到了中央级的媒体记者好奇与喜爱,新华社记者尹亮在新华社的《领导内参》上进行了报道,省扶贫办的几位领导还有市级领导来到盘峰村点名带走《驻村札记》合订本,这对盘峰村、对我区的扶贫工作做了正面舆论宣传。2017年在各级政府和陕西省中医医院的各种帮扶下,经过我们扶贫工作队夜以继日、不辞辛苦的努力下,全村33户在册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8402元,“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2017年11月,经过各级部门的验收,盘峰村贫困户全部脱贫。</h3><h3><br></h3> <h3>  为了全村整体发展,从2015年驻村之日起,我积极向各级财政部门申请到财政奖补61万元,分两年将195盏太阳能路灯全部安装到位;为了硬化黑梁坑、后塔等8个组的村组道路,我向市扶贫办等部门申请到了65万元资金,硬化了4.5村组道路(砖砸路);我和扶贫工作队主动联系扶贫、水务等部门,投资65万元,打4眼深水井,彻底解决了盘峰村的人饮难题;2015年,我主动向华能集团的挂职副区长唐凯申请,得到“央企扶持百县万村”项目35万元,维修了野糜湾大桥,打灌溉深井2眼,修村组道路10公里,修建水窖2个;我和村干部一起协调市发改局和区扶贫办,投资180万元,为盘峰村架设了200千瓦光伏发电;我多次上门协调,得到中国移动的援建,在盘峰村最高处架设了信号塔,解决了19平方公里的盘峰村信号盲区,每个小组都架设了光缆,为盘峰村的特色产业购销提供了网络市场;我和扶贫工作队积极共同申请,为全村修建35户羊圈和草棚,壮大盘峰村的羊产业。这些年我个人为改善盘峰村的公共设施共争取到的资金就多达400多万元,大大感染了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同时鼓舞了村民致富的信心和决心。盘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和贫困户的整体脱贫,为盘峰村的脱贫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盘峰村也因此于2017年11月顺利退出贫困村行列。</h3><div> 解决老百姓的困难,让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由摆脱贫困到步入小康,这是我们驻村工作的重要职责。经过三年的努力,盘峰村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包括第一书记的我在内,每一位扶贫工作队员都是欣慰的。但是,脱贫攻坚,助力小康,我们的工作任务远远没有完成,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继续努力。</div><div><br></div> <h3>三、不计个人得失,继续努力,是我们扶贫工作队员应有的良好心态。</h3><div> 习总书记讲过:不忘初心继续前进!</div><div> 我们从踏入贫困村的第一天起,我们都有一个“初心”,那就是一定要让贫困村变了样,乡亲们奔小康。既来之则安之,我们从机关办公室来到生活条件相对艰苦的贫困村,我们就应该勇于担当、务实苦干、攻坚克难。</div><div> 参与扶贫工作的都有体验,这里面的的确确有一些心酸与无助,真的会让我们流泪。但是我们不应该气诺,更不能放弃,只有默默奉献才会有收获。我个人做法就是,不计个人得失,继续努力,用一个平常心态参与每一项脱贫工作,坚持到全村奔小康在那一天。我相信,不计得失,默默奉献,终有收获。</div><div> 驻村工作,我们面对的是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村人,由于对一些政策的认识偏差、对个人利益过于看重,这些乡亲们就会误解你、仇视你。所以,扶贫工作中,有时候或许无人格可言,我们守护多年的自尊会在扶贫工作中变得支离破碎。</div><div> 盘峰村一位陈姓脱贫户,他的儿子在外地生活,老两口60多岁在家务农。针对他家的实际情况,在两年的帮扶中,各级力量为他购置了毛驴,既可以当做交通工具,又可以用毛驴耕地、送肥、驮粮食;为他进行了危房改造;为他提供了种羊;不低于市场价收购他的土鸡、土豆等农特产品。</div><div> 2017年秋季我们去他家核算收入时,他提出他儿子患有粉渣瘤没有收入。我们针对他的几十亩土地收入、农产品的收入,加起来远远超过脱贫标准,他当时又提出,如果为他再修建要个羊圈的话,到时候他会积极主动配合脱贫签字的。因为他的羊子不是很多,但考虑到以后可以壮大羊产业,增加收入,就联合向畜牧部门申请了羊圈项目,资助6000元为他修建80平米的羊圈。</div><div> 谁知道等脱贫签字时,他一反常态,坚决不签字,理由就是他们老两口有病,一年不如一年,大声喊叫:“我就是不签字,你们能把我怎么样?”我坐到他对面,根据脱贫标准逐项和他核算,他还是不签字,我说了一句:“当时你要修羊圈时,你说只要达到脱贫标准,就会配合的。”“我没有说,我不签。”一副死猪不怕开水浇的样子。我看到这副嘴脸,有点着急:“老陈,你是上年人,我们当时很多人在场,你说过的,有老天爷呢。”他气急败坏站了起来,开口就骂:“你妈的,下乡干部还能发誓?”我心如刀搅,但是我只能默默忍受。众人都在指责他,他暴跳如雷,用最难听的话骂我,然后开着三轮走了。过几天,他把字还是签了,但是他骂我的情形历历在目,脱贫工作路上,有时候真的没有自尊,没有人格。</div><div>图为:我主动为他们销售土鸡,及时将钱送到他们手中。</div> <h3>  扶贫工作失去了许多和家人共处的机会。我老母亲88岁,扶贫三年里,老母亲因为脑梗住院两次,近两个月。但是,老母亲住院期间,恰恰是我们脱贫攻坚最忙碌的时段。我只能开车将母亲安抚在医院,然后奔赴扶贫第一线,夜深人静时,我回到家看看母亲,母亲睡了,妻子女儿疲惫地守在床边。第二天,老母亲还在熟睡,我又奔赴到扶贫第一线。</h3><h3>图为:母亲住院时的情景。</h3> <h3>  2017年5月,我在村委窑洞里连续住过半个月后,右脸麻痹自己还不知道,直到下乡途中,乡亲们发现我的左右脸不对称才提醒我,才发现右眼早几天就不能闭合,怪不得天天流泪,吃饭吞咽困难,我随即在陕西省中医医院住院近两个月。2017年7月,扶贫工作到了攻坚阶段,我只好带着药回村继续工作。直到今天我的右脸抽搐的厉害,影响到了生活和休息,国家第三方评估之前,我不想临阵请假,因为中医治疗疗程较长,所以现在每天靠三次10多片药片,强忍着剧痛坚持工作。</h3> <h3>  我的尽心尽力、用心用情工作得到了媒体的关注,《新华社》、《人民网》、《陕西日报》、《陕西电视台》、《陕西农村报》、《华商报》、《榆林日报》,《榆林电视台》、《横山电视台》等10多家媒体多次进行专题报道。2017年5月1日陕西电视台《新闻联播》在全省第一期“我在一线抓脱贫”报道了我的扶贫事迹。我也一下子成了我们横山区乃至全市的扶贫战线“名人”,让我倍感欣慰,让我有一种光荣感的同时感到一种使命感。<br></h3><h3><br></h3> <h3>  在媒体关注的同时,各级组织也加大了对我的培养,2015年、2016年、2017年我连续被横山镇党委政府评为“优秀第一书记”;2016年被横山区委区政府评委全区优秀第一书记;2016年7月1日被市委评为“全市”优秀第一书记称号 2016年11月28日,被榆林市宣传部、市文明办评选为“榆林好人、榆林市道德模范”。2017年4月被评为“全省优秀第一书记”。2018年被区委区政府任命为横山区社会抚养费办公室主任。这是对我工作水平和扶贫工作业绩的肯定,这也是对我今后工作的一种鞭策与鼓舞。</h3><h3> 图为:在庆祝建党95周年之际,我被榆林市委评为“全市”优秀第一书记称号,并且代表全市第一书记上台做了经验交流。</h3> <h3>  扶贫三年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了乡亲们的爱戴与拥护。三年里我的一言一行老百姓看在眼里,我对乡亲们的那些接地气的关爱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他们早已把我当成了盘峰人、更是他们的亲人。很多人通过全村微信群申请加我为好友,有困难、有疑惑,总是第一时间找我。孩子上学、治病就医、外出打工,他们会通过微信或者电话向我咨询。同时,他们时时刻刻关注着我的驻村工作和身体状况,当得知我在西安住院时,他们发信息鼓励我,发红包慰问我,看到我退回红包时,有几个年轻人说:“韩书记,就是几斤水果钱,你看得起我们就收下,祝您早日康复。”有的说:“我们在外打工来不了西安,你如果不收这几十块的小红包的话,我们几个专程来看你。”在这些暖心的话语所逼下,我收过三位乡亲们的红包,后来回到扶贫第一线,我个人买礼品和文具用品对这些有些人进行了回访,其目的是让这份人间真情相互温暖对方,让我们都生活在爱的阳光下,感恩的海洋里。</h3> <h3>  正能量的辐射是无穷的,去年正月,下了一场大雪,我坐出租车的时候,我接了一个电话。司机回过头问我:“你是不是姓韩?”得到确认后,他说:“你是盘峰的第一书记,我们电视上看过你,收音机也听过你的扶贫故事,我在盘峰有亲戚有同学,他们早就都夸奖你是好人,看过电视、听过广播,你真的是一位好书记。”因为是正月初五又是大雪天,出租费是十元,我知道,但是我身上只有五元零钱,其他的是百元钞票。他看见我在钱包里翻着,笑着说:“韩书记,我一分钱也不能要你的,什么也不说,你是我们年轻人的榜样。”他不等我说什么,说一句:“注意安全,韩书记,”就消失在了雪花中。我站在雪地里,一股暖流涌向全身。</h3><div> 扶贫工作费时费力,只有不计得失,才会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去投入到驻村工作中,慢慢地你会发现,奉献也是一种快乐,快乐地工作,工作中找快乐,这才是一种健康的工作心态。</div><div> 脱贫攻坚,时代大任,只要我们记得政治使命,认真履行职责,端正工作心态,脱贫攻坚中酸甜苦辣的甜远远大于酸苦辣,驻村扶贫工作也会风生水起,硕果累累。</div><div>&nbsp;</div><div>&nbsp;</div><div>(此稿为:横山区脱贫攻坚培训会上的经验交流材料)</div> <h3>  以下是我的一些驻村工作镜头,就不一一注释了。</h3><h3> 尽管只是部分照片,“一斑窥豹”,这些照片真情记录了我三年多的时间里,和盘峰村乡亲们相处的一些情景,由此而产生的温暖情怀,让我自己感觉到——我是盘峰人,和盘峰的那份牵挂与祝福是一生一世的。</h3><h3> 图为我去徐大梁看望徐大妈。关注徐大妈几年了,如今,徐大梁徐大妈身体硬朗,儿女孝顺,生活幸福。</h3> <h3>  每次下乡回来,最惊喜的还是老妈妈,她饶有兴致地要盘问我,盘峰有多少可怜人?可怜到什么程度?怎么帮助了?</h3> <h3>  自力更生,我们工作队,自己买料自己做饭,刘科长他们做的多,偶尔我也会露一手。我们工作队团结一致,累也快乐着。</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是郭占宽的帮扶责任人,他现在是养羊大户,我常常和他探讨羊绒毛和羊肉的销售渠道,并且给他多次讲述封山禁牧的政策,让村民树立维护生态的意识,我们的农村才会更富更美。</font></h3> <h3>  每月去郭占宽家应该在四次以上,郭占宽都心疼我:“韩书记,我的光景好了,你不要再跑了。”</h3> <h3>  面神经痉挛严重影响我的工作和生活,省中医院义诊小组来盘峰为村民义诊的同时,给我进行诊断。</h3> <h3>《驻村札记》总共写了27期,13万字,200多副照片,真实记录了扶贫工作的感人事迹。</h3> <h3>  为了更好的工作,省中医院领导和专家让我早点来西安治疗面神经疾病。可是,脱贫攻坚到了最重要的阶段,很难请长假。只能等专家组来的时候给我扎几针,稍微缓解一下病情。</h3><h3> 杯水车薪,一针两针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面神经痉挛每天依然困扰着我。</h3> <h3>  盘峰村委就是我的工作舞台,不走村入户的时间,我就静坐在盘峰村办公室,我可以写东西,也可以帮助村民办理一下申请和证明材料。</h3> <h3>  郭和平平时不讲卫生,我多次言传身教,和他聊天交朋友,让他在勤劳致富的同时,讲究卫生,改善人居环境。</h3> <h3>  这是前几天和和贫困户郭和平一起的镜头。通过和他讲道理、举事例,郭和平开始注重家庭卫生和个人卫生,现在穿着干干净净,根本不像一个养羊户。</h3> <h3>  郭海兵是我最关注的脱贫后,现在他脱贫了,但是他懒惰成性,不讲究卫生,我常常上门督促指导他,要自强自立,活出个人样来,不要辜负扶贫工作队和省中医院对他的关怀和照顾。图为我上门督促郭海兵的卫生。</h3> <h3>  2015年,第一次见到老党员郭海具。他住处破旧,没有围墙和大门。</h3> <h3>  每年的春节,我们工作队都会对像郭海具一样的老党员进行慰问。图为,冬天我去看望郭海具。</h3> <h3>  为了解决吴伟高的住房困难,我实地上门查看吴伟高的旧住所。</h3> <h3><font color="#010101">  为老党员理发已经成了习惯性工作!</font></h3> <h3>和榆林电视台记者交谈。</h3> <h3>  我曾经带着李子珍去省中医院进行免费治疗 ,图为,李子珍回来后,我们常常上门慰问李子珍。</h3> <h3>随区领导查看贫困户脱贫进展情况。</h3> <h3>和脱贫户郭培芳进行交谈 了解她的生活困难。</h3> <h3>  了解脱贫户的表情和所需的药品,联系省中医院帮扶责任人给免费寄送药品。</h3> <h3>入户宣传政策。</h3> <h3>  2017年4月,带领各乡镇领导,和“八办”负责人来盘峰村调研精准扶贫的精准帮扶措施。</h3> <h3>区、镇领导来到郭海兵家调研,我为各级领导介绍“兜底+就业”脱贫模式。</h3> <h3>我亲自带领李子珍去省中医院看病。</h3> <h3>  我给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老人解释“入股养羊分红法”:为老人买几只优质种羊,在“就近、就大、就亲”的原则下,选择养羊大户代养,每年固定分红1500元。</h3> <h3>在东圪崂下乡时遇到大雨,车辆被困,村民郭占斌冒着大雨铲路,我下车连忙给他撑起雨伞,同事连忙捕捉到了这个情景。</h3> <h3>2016年获得“榆林好人”,在横山区又进行了专场表彰。</h3> <h3>2017年横山区首届春节联欢晚会,我作为全区第一书记代表进行了现场采访,并且在电视台播放了几分钟我的扶贫故事。</h3> <h3>给郭海兵送爱心物资。</h3> <h3>看望白成英老人。</h3> <h3>和村主任郭斌一起参观脱贫户吴伟亮家的巨变。</h3> <h3>为区扶贫办主任郭之兴和检查组汇报脱贫进站情况。</h3> <h3>带着新年的祝福,去看望盘峰村老党员、老支书吴世成。</h3> <h3>通过和产业办申请,为盘峰村唯一的养牛户吴伟山申请到了一个牛圈项目,补助6000元。</h3> <h3>给郭和平的妻子耐心讲解讲究卫生的重要性。</h3> <h3><font color="#010101">与老党员亲切交谈。</font></h3> <h3>春季挖点苦菜,锻炼了身体,也给我们工作队的餐桌增添一道地地道道的绿色蔬菜。</h3> <h3>去年为王巨成家修建了羊圈,今年再看看他们的养羊规模和新的打算。</h3> <h3>随省中医院工作队刘军锋队长去看望白成英老人。</h3> <h3>去年我在西安住院的时间,为贫困户张信成的儿子联系到省中医院免费做了肛肠手术,彻底切除了困扰小伙子20年的顽症,为他们家勤劳致富奠定了基础。</h3> <h3>2017年,在省中医院住院期间。</h3> <h3>给贫困生颁发助学资金。</h3> <h3>张信成的儿子手术没几天,就跑出病房,来的我的病床看望我。</h3> <h3>查看贫困户的房屋,有危情的立马申报危房改造。确保全村没有一户C级危房。</h3> <h3>和省委组织部郝处长,我们第一书记工作队的老班长合影。</h3> <h3>和刘军锋队长看望梁福林。</h3> <h3>看望徐大妈。</h3> <h3>看望郭占裕的老母亲,和她老人家交谈,得知她的儿孙满堂,晚年幸福无忧。</h3> <h3>为老人们理发已经是常规性工作。</h3> <h3>实地了解养羊户的需求,为他们申请圈舍改装项目。</h3> <h3>上门为不能下炕的郭荣占老人理发。</h3> <h3>一个人驻村的时候,吃泡面是常事。三年多的时间里,吃了好几箱方便面。</h3> <h3>吴伟高新房修缮的时候,我亲自帮忙,助微薄之力。</h3> <h3>为党员郭占栋讲读十九大精神。</h3> <h3>2017年冬天,我亲自带着盘峰村郭海洋去省中医院检查治疗。</h3> <h3>王海爱老人在村委办事,遇到下雨,我开车送老人回家。</h3> <h3>  和刘军锋队长去刘子箱家,了解他们家人的病情和用药情况,联系到省中医院研究院的自制药剂 免费给刘子箱服用,减轻病情和家庭负担。</h3> <h3>盘峰村的明长城遗址,是我下乡最想去、最常去的地方,以后要好好开发利用这处独特的景点,开发乡村旅游。</h3> <h3>和陈尚武交谈,了解村民为小组道路硬化而发愁,就申请道路硬化项目。</h3> <h3>理发是常事。</h3> <h3>和村民在田间地头交谈,了解他们对扶贫工作的理解和认可度。</h3> <h3>为郭海具理发。</h3> <h3>以下几幅照片是我昨天拍摄,盘峰变得美丽富饶了,希望我们真心付出的扶贫事业和盘峰的振兴,更加灿烂辉煌。图为盘峰村党建办公室。</h3> <h3>贫困户帮扶纪实照片墙,是全市独一无二的,每一户都是厚厚的一叠。这还要感谢去年到村的省中医院刘军锋队长,他在一年里把几年的照片整理归类,使照片墙内容更丰满,更有阅读性。</h3> <h3>盘峰村的天是蓝蓝的天。</h3> <h3>盘峰村委门口。</h3> <h3>纸房沟的耕地,水源充足,庄稼长的郁郁葱葱。</h3> <h3>远眺野糜湾的庄稼地</h3> <h3>徐茂胜的母亲,招呼我品尝他家的桃子和西瓜。</h3> <h3>陈梁和后塔组</h3> <h3>早几年种的大扁杏,没有人回收加工,成了完完全全的摆设。山顶的信号塔是我2017年多次跑电信、移动公司的结果。</h3> <h3>  这就是盘峰村民的果园,品种单一,无人管理,成了荒芜的杂草园。</h3><h3> 要想发展苹果产业,要更新品种,更要更新理念。</h3> <h3>疯长的苦菜,是我的最爱。明年的春天,我再来盘峰挖苦菜。</h3> <h3>徐大梁和城山组,远照就像东方瑞士。</h3> <h3>郭占斌的妻子为我采摘一些柿子、辣椒,再三叮咛:“韩书记,你以后来我们这里,如果我们不在家,你随便摘。”</h3> <h3>明长城脚下的盘峰村,黑梁坑组就在这里。</h3> <h3>这就是美丽的盘峰。</h3> <h3>这就是盘峰村的明长城,欢迎大家来盘峰村。地址: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横山镇盘峰村。</h3><h3>我的微信号:410558994</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