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当年女兵》原创小说。作者:姜敏(军歌嘹亮)</h3> 《当年女兵》<div> 第一篇:小女兵</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48年前,还不足15岁的少女刘东东就去当了兵 。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熟 悉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 1969年3月2日,珍宝岛自卫保卫战打响,之后为了防止 苏联军队大规模入侵,国内进入了临战状态。 同年,一批各大军区的干部子女,投笔从戎参军入伍。至此,许多稚气未脱的年轻人走入军营,每天的生活与花前月下无缘,只与军令,边防战事息息相关。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刚当兵那会儿,觉得最轻松的一件事,就是结束了按粮票计划吃饭,结束了到月底常常因为吃超没有粮票的尴尬。当兵的吃饭不用限量,管够! 至于什么理想,没有!那个时代背景下,以她的年龄,思想,文化程度,要说有远大理想的,未来规划,全是瞎掰。内紧外松的战备氛围, 女兵们从一踏进军营就感受到了。既然已经来当了兵,一个简单的信念就是:当好一个兵。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然而,当好一个兵的过程也像学小孩走路一样,一步步锻炼出来。其中的甜酸苦辣不说,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轶事,至今想来仍让人忍俊不禁。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刘东东刚当兵时,个子不高,1米56。行李包里珍藏着一条红领巾。还是少女的她,就分到了几乎与世隔绝,交通不便的海南岛中部的某驻军医院。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在领新军装的时候,五十几个女兵都预着自己以后要长个子,大家都争着要仅有的十四套1号2号军装。每人发两套,只有七个人,可领到大号军装,其余都是三号军装。 仓库协理员,面对这些叽叽喳喳的女兵们,头都大了。看来只有他当领导的说了算了。慧眼识星,看看个子不算高的刘东东,胳膊长腿长,这丫头日后一定能长成大个子。便在众多不满的议论中,发了1号2号军装共两套,给了刘东东。果不其然,一年后,刘东东长到了1米66。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最初 刘东东穿上l号军装,哎哟喂,军装盖住了整个小屁屁,像个屁帘子。衣袖裤腿都卷了几层,扎上武装带,就像个小麻花:浑身上下都是衣服褶子。不扎武装带的时候,就像个大篇幅,衣服到处刮东西,乒乒乓乓碎一地。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好在一颗红星头上戴,红彤彤的领章挂在军装领上,貌似当兵的。 穿上军装,他们和真正的 军人仅仅是貌似,当个真正的军人谈何容易。虽然从小生在军营,长在军营。但没进入军人的角色,以前的是感知,现在是自己要面对一切。东东的心理有莫名的压抑和孤独,想和爸妈说一说吧,规定不准打电话。想和战友说一说吧,一起入伍的又刚刚认识,不知如何交流。又莫名其妙的当了个小班长,还要假模假样的,像个小大人,怎么样都要有个班长样吧,好歹也是兵里面的“领导干部“。可赶到过春节了,想家了,想爸爸妈妈,想妈妈包的饺子了。东东这个小班长终于控制不住自己,再也装不下了,带头哭起来,全班战士不含糊跟着一起哭。嘿嘿,不要笑,那个时候还没有完成心理角色转换呢。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当兵上政治课,接受毛泽东思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军人职责教育,军事化训练,这是必不可少的。东东的脑袋充满了新的理念,好像自己成熟了,更觉得当兵有点意思了。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有一天,遇到一件事,还是冲击了东东的心理。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一天,刘东东换上了从家里带来,合身的小军装,英姿飒爽,精神抖擞的走出新兵宿舍,准备去军人服务社。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路边走来一小女孩,大约6岁左右,看着东东鲜红的帽徽红领章,草绿色的軍装,无限崇拜的仰着头,祛祛的向她打招呼:解放军阿姨好。听到这声招呼,刘东东吓一跳,左顾右盼,没有别人,原来这小姑娘是给她打招呼的。东东心里特别不舒服,大声的对她说:我不是解放军阿姨,是解放军姐姐。那小女孩,眨着迷茫的眼睛,看着这个自称为姐姐的解放军,不解其意。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大概,在小女孩所接受的知识范围内,穿军装的,年轻人都是叔叔和阿姨,怎么是姐姐呢?而东东又怎么能接受阿姨这个称呼呢?她的心里,还装着一个红领巾呢。还接受不了阿姨这个称呼。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东东和这小女孩,就这么以一高一矮,一大一小,大眼瞪小眼,站在路边对峙着。 女孩不敢走开,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再次祛祛地说:解放军阿姨好。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这一声解放军阿姨好,终于重重地冲击了刘东东的心理防线,让她清醒了,她的少女时代,就已从穿上这身军装开始,宣告结束了。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东东回过神来,在心里和红领巾告别:红领巾拜拜。她低头轻轻地对小姑娘说:小朋友你好,你真牛! </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从此,东东心态发生了变化,从一个红领巾姐姐,向解放军阿姨的身份转变。这身军装赋予神圣的使命和责任,伴随着她和她的战友们走上了军旅生涯……。</div> <h3> 《当年女兵》</h3><h3>第二篇: 紧急集合夜行军</h3><h3><br></h3><div> 新兵最怕什么,当然是紧急集合,这是必须经历的。</div><div> 新兵集训,这五十几号女兵,分成了4个班,刘东东是二班班长。东东在班里年龄最小,不足15岁,为什么任命她是二班班长,谁也不知道,48年后的今天,她自己也感慨当初领导不知哪只眼睛看人,太高看了她。好在部队是一切行动听指挥,不然比她大2到3岁的女兵,谁要听她这小屁孩儿的话。</div><div> 一天晚上后半夜,新兵们早已进入了香甜的梦乡。此时,队长“私闯“女兵宿舍,一声刺耳急促的哨声,刺破了宁静安详的夜晚。紧急集合!女兵们在睡梦中惊醒,按住慌乱的心跳,手忙脚乱,穿衣戴帽打背包,几分钟后,集合完毕。低声报数,左臂扎上白毛巾,出发,急行军。</div><div><br></div><div> 这可真是个漆黑的夜晚,伸手不见五指,看不清对方的脸。只能从听到的呼哧带喘的呼吸声中,以及二三米内的模模糊糊的白毛巾的影子中,判断前进的方向。好在往后山急行军的路,是一条黄牛水牛踏出来的路,可以勉强行一辆拖拉机,不至于是羊肠小道。路两边是甘蔗地,风一吹甘庶叶哗啦哗啦响,仿佛随时可以钻出几个陌生人来,令人毛骨悚然,一个人绝对不敢走这条路。“直取华山一条路“,不容易迷路。一路上坑坑洼洼,深一脚浅一脚,踉踉跄跄,连跑带颠地前进,脚上踩着牛屎也全然不顾。</div><div><br></div><div> 刚开始急行军时还好,队伍还有模有型,后来,就找不到北了,整个队伍就成了首尾不见的战线。</div><div><br></div><div> 这批新兵年龄有14岁至21岁,大多数十五岁。年龄参差不齐,体力更有所别,越走体力消耗越大,队伍也越拉越长,三三两两不成班组。队长不断下传口令,“注意前面有条沟“,传到后面就是“注意前面有条狗”,队长是湖南口音,沟狗不分。“不准大声说话“,传到后面是“不准笑哈哈“。“保持距离“传到后面是:“饱食终日“。这都用上成语了,有点文化。东东接到的口令是“二班长到队伍前面报到“。接到命令,她上气不接下气,拼着小命赶到队伍前面报到。队长问她:其他人呢?东东说,什么其他人?队长发火:我下达的口令是:二班长带4个人上来,怎么就你一个人?啊?晕,无语。</div><div><br></div><div> 新兵每个班还配备了几支56式半自动步枪(俗称7斤半),没有子弹,就是摆个花架子,充其量就是个烧火棍。平时背枪可以显显威风,可急行军就吃不消了。</div><div> 队长传下口令:托枪跑步前进。尼玛,大家都累个半死,恨不得把枪给扔了,这会儿怎么有力气托枪?知道托枪是什么滋味吗?就是你已经累得跟龟孙子一样,还要扛个大石头在肩上,并且是急行军,小小年纪的女兵受得了吗?急行军都已两个多小时了,这七斤半已经感觉是几十斤的重量了,为了减轻负担,大家把水壶的水都倒了,现在还要托枪跑步前进?明摆着是折腾这帮女兵。队长你以为我们扛的是士兵食堂的木头饭勺啊!这7斤半不轻!你一个大男兵,挎着小手枪,你怎么跑当然没事儿,我们女兵怎么受得了,每个人在心里把队长骂了1千1万个千刀万剐。 所有听到口令的持枪女兵,不执行命令,以各种自以为最省力的持枪状态,跑完了急行军。</div><div><br></div><div> 东东是用夹肢窝把这7斤半给夹回来的。回到驻地,天色已大亮,全体女兵的狼狈相暴露无遗。衣着:扣错扣子,军装长短不一。挎包水壶,左肩右斜,加上武装带,还有背包带,像裹粽子一样,横七八竖的把自己捆起来。背包:行军途中,很多人的背包都散架了,摸黑就地打背包,三横两竖,两横三竖,一横一竖,花样百出。没有枪的女兵挟着背包回来了,蚊帐像降落伞散了一路。持枪状态:更让人笑掉大牙。这枪已成了拐杖,每个人都把枪支在身体前面的地上当拐杖,扶着拐杖,腰都直不起来,东倒西歪的。任凭队长在队前跳来跳去大声吼:枪支不能这样放置!枪支不能这么放置!听到没有!所有女兵,都不理睬他,一个个汗流浃背,花容失色,自顾自地喘大气儿。(偷笑)什么命令,都扔到后脑勺去了。</div><div><br></div><div> 这黑灯瞎火的夜行军,让二班出尽了洋相,有战友背包松了,蚊帐散了,军鞋丢了,人也掉队了,好在有收容队,把人和物都收留了。不说你也知道,二班落后其他班了。狗日的,紧急集合急行军。</div><div> 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只要没有中途让你退场,基本就是脱胎换骨,成为一个军人了。</div><div> 从来就没有天生的将军,一切从士兵开始。</div><div> </div><div> </div><div> </div><div> </div> <h3> 《当年女兵》</h3><h3>第三篇: 调皮女兵</h3><h3><br></h3><div> 这是一个百分之百的纪实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初,海南岛一个驻军医院里。</div><div> 一天早上,下了夜班,刘东东和李晓相约去安良市。这是海南岛唯一一个在县下面,又取名为市的地方,其实就是人民公社的一个大队,只有一间亮着灰暗灯光,布满灰尘的面积不足二十平方的小百货商店。驻军医院离这“市“有近2公里。</div><div><br></div><div> 走出185医院的大门口,抬头一看,啊,心情特好。那早晨的太阳,柔柔地把天边打上了淡淡的粉橙色的胭脂,羞答答的望着俩位身着绿军装的年轻女兵。</div><div><br></div><div> 马路上走来了三三两两的黄牛水牛,披着霞光,带着一步一响的脖玲,缓缓地向后山走去。</div><div> 此情此景,让两人振奋了精神,一扫疲倦。俩人当即决定,不去安良市,改去陆军第l31师师部。</div><div><br></div><div> 陆军第185医院处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环境,铁丝网外,就是老百姓的甘蔗地,距离师部有24公里,每天只有一个班次的公共汽车,她俩搜遍全身口袋,总共人民币不足五元,来回的盘缠显然是不够的,怎么办?拦过路车,免费的,只有这一招了。</div><div> 当兵的说干就干,俩个人立即站在公路中间拦车,这招绝对是一拦一个准。也许你会说这招太野蛮,可站在路边上斯斯文文地拦车,司机能停吗?非常时期要采用非常手段。</div><div><br></div><div> 其实拦车也不好拦,不是交通要道,车辆稀少,脖子伸得长长的,好不容易盼来了一辆车,一问,是去糖厂,不是去师部的,不去,放行。到底是 运气好,又来了一辆车,招手,车停了。</div><div><br></div><div> 人家不敢不停啊,看你两女兵,如花似玉,穿军装,戴军帽,威风凛凛,虽然手臂上没有戴红袖章的执勤标志,却也不知何背景敢站在路中间拦车,惹不起,就赶紧停车了。</div><div><br></div><div> 为了防止车逃跑,一人站在路中间挡道,一人上前询问。一问,此车是去屯昌县的,刚好是师部所在地。好,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不客气的爬上了汽车,当然也不给钱,那年头也不兴要钱。要钱也不给,没钱。(笑)。</div><div><br></div><div> 一辆挂着地方车牌的大卡车,驾驶室里,坐有一个男司机和两个年轻女兵,一路飞驰。在途经龙塘镇的时候,遇到赶墟,马路边上到处都是农产品,人头涌涌。堵车了,大卡车不得不一边按喇叭,一边慢慢腾腾地向前移动。</div><div><br></div><div> 喇叭声引来了众人的注意,看着地方车里竞然有两个年轻漂亮的扎着小短刷子的女兵,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草绿色的军装分外养眼。惹来了镇上赶集人的惊诧,也吸引了不少异性注目,眼球里发出了“绿色的光芒“。东东和李晓得意地嘻嘻哈哈的给老百姓打招呼,招手,大有首长阅兵的气势,赚足了镜头。</div><div> 很快到了屯昌和师部的交叉路口,她们谢了司机下了车。</div><div><br></div><div> 此时,时间不到9点,俩人已经饿得饥肠辘辘,前肚皮贴到后脊梁骨,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吃饭问题。</div><div> 那个年代物质供应紧张,是要粮票买饭的年代,街头无小吃可买。刘东东,李晓身上没带粮票,那是没法吃到饭的,只能找可以蹭吃蹭喝的吃饭地方了。</div><div><br></div><div> 突然发现路旁不远处是县委招待所,眼睛一亮,就赶紧赶了过去。</div><div><br></div><div> 七十年代县委招待所,是个神圣的地方。这种地方是不对外开放的,没一个会议,没一个身份,是进不去的。</div><div> 俩女兵探头探脑,正看到餐厅还有人在吃饭,估计是会议餐。只见金灿灿的油饼用大洗衣盆盛装,非常耀眼的摆在餐厅中间。此目标太突出,一下子就勾起了肚子里108000个馋虫,惹得口水直流。</div><div> 餐厅门口,还有两个女服务员,一左一右把门。俩人一商量,决定闯进去,先混个肚子饱再说。(见下文)</div> <h3>(接上文)</h3><div> 于是,俩人忍着咕噜作响的肚子,怀里像端着15个小兔,七上八下。脸上却还要装着一本正经,雄赳赳气昂昂向餐厅走去。</div><div> 到了门口,向左右两服务员,礼貌性的点点头,像首长一样,大模大样走进了餐厅。 那两个服务员,因为两人客气的点头受宠若惊,不敢问一句话。进入餐厅,吃饭的人都吃惊好奇的看着俩女兵,那眼神,像茅草一样,刺着脊梁,直冒冷汗。</div><div> 刘东东,李晓假装镇定,面不改色,但心脏跳的像打小鼓。赶紧地拿碗,盛红糖茶水,抓了几个大油饼,入座,狼吞虎咽迅速开吃。吃完,放下碗筷,抹抹嘴巴,拍屁股神速走人。</div><div> 到了门口,那两个服务员笑脸相送。俩人尽管心虚,但是还是挺直腰杆,装的跟没事人一样,走出了歺厅。</div><div> 走出好远,好远。终于憋不住了,俩人为自己的的英雄壮举,旁若无人的,放声大笑。笑得天昏地暗,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笑得腰也直不起来了。哈哈哈,混吃混喝了一回,真过瘾,跟打进威虎山的杨子荣一样勇敢。</div><div> 去师部的军车扬手即停,但也受到了革命警惕性极高的战士的盘问,看她们也不像特务,就把她们送到了所认识的师长办公室门口,没承想,还真受到了热情接待,并问有何事来找?</div><div><br></div><div> 原本就是心血来潮出来转转,没想其它。一问何事来找,李晓心虚的悄悄问刘东东怎么办?东东脑子快,心想也不能白来一趟师部,总得捎带点什么回去吧,往窗外一看,有不少菠萝蜜树,就信口说:来要菠萝蜜。首长立即派警卫员,砍了一个成熟菠萝蜜送给了东东和李晓。赶巧又有车去龙塘某团办军务,和185医院是一个方向,就把俩小女兵送上了吉普车。</div><div> 师部的车把两女兵送到某团,这里距185医院还有八公里。东东和李晓一合计,咱们得找团长,让团长把咱们送回医院。就指使司机把她们俩送到了团长办公室门口。</div><div> 那时候部队都是平房,找个人很容易。两个人虽然不认识团长,但是团长办公室的主座上坐的人,应该就是团长。事已至此,只有硬着头皮闯了。</div><div> “报告“,“请进“,团长看到两个丫头片子,挺惊奇,他们团没有女兵,一猜就是185医院的。</div><div> “ 你们有事“?“我们想回医院,请首长派车送我们回去“。</div><div> 俩人想好了,你要不派车,我们就赖着不走,堵着门也不让你团长走。</div><div> 团长笑呵呵接待了两个漂亮的女兵,问清了来龙去脉,知道这两个女兵外出闯世界了。爽快的答应了她们的要求,并把两个调皮女兵送上了小车。两个女兵带着一个菠萝蜜坐着小吉普车晃晃巅巅的回到了185医院。</div><div> 迎着朝霞出,顶着烈日归。没花一分钱,跑了一趟师部。半天时间,见到了下至布衣百姓,上至一师之长(当地军民两地最大的官)转了4次车,混了吃喝,拐了战利品。这一切,太戏剧化,太有故事性,太让人兴奋,太得意,太自豪,太过瘾。</div><div> 想想半日游的经历,刘东东和李晓边吃着午饭边做了高度概括性的具有真理性的总结:一,当女兵真好。二,这身军装真他妈的好办事。(大笑)两人笑得喷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