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我家在卢湾”,曾是很多从小长在卢湾,玩在卢湾的老上海们最自豪的一句话。可惜,近三十年来的时代变迁,老卢湾们纷纷迁离了卢湾,重回卢湾只能是个梦想而已。尽管老卢湾们永远怀揣着310103打头的身份证号,可每当从陕西南路地铁口出来,抬头远眺,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老卢湾们总是晃若隔世,一声叹息。我的老家在哪里?我再也找不到你,我无数次的梦见你,可你却消失在夜色阑珊的霓虹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br> <br>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br>昨天下午去了一趟淮海路陕西路口,看到西北角上的沿街房子也终于被系数拆光,晚上的梦里都是淮海路。 <br> 叫我如何不梦她!。<br>襄阳路口全拆光,连九层的高塔公寓也不留,总还有襄阳公园在;<br>茂名路口全拆光,连转角的老大昌也不留,总还有国泰(Cathay)大戏院在;<br>瑞金路口全拆光,连泰山文具店也不留,总还有爱司(Estrella)公寓在;<br>重庆路口全拆光,连“淮国旧”也不留,总还有培文(Bearn)公寓在;<br>但是,陕西路口,你什么也没留下。<br> 只有淮海医院还在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东湖路口的天鹅阁是我的最爱。对面就是我的母校沪光中学。过了襄阳路,淮海路才开始热闹起来,各种食物的香味也飘过来。<br> 最先闻到的是饺子香。高塔公寓旁边就有一家天津馆。然后是蛋糕香,钱家塘外头就是哈尔滨食品厂;再过去是奶油香,转角上是大名鼎鼎的万兴食品店(后来的第二食品商店),老早要买一块一块的白脱(butter),必然要去万兴。对面就是公泰水果店。到茂名路口就是老大昌食品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淮海路夜景。 从襄阳路起,一直往东,一家门面一家门面数过去,说出淮海路上每家美食的特色,看谁记得多。<br>那一带,当年有江夏的豆皮、天津馆的水饺、哈尔滨的蛋糕、上海食品厂的糖果、万兴的白脱油,美心的广东菜、天鹅阁的意大利菜,还有宁波汤团店,短短一两百米路,美食荟萃。<br>现在想一想,也依然会“馋吐水嗒嗒滴”。 顺便提一句,淮海路瑞金路的其他三个转弯角子上,分别是泰山文具店、开瑞男装店和马兰花童装店,都曾名噪一时。 天鹅阁,隔壁是银行,那是儿时的记忆。东湖路上的幼儿园,东湖宾馆,东湖餐厅,东湖电影院。马路对面对角的高塔公寓,下面的'天津馆子'。梦见的场景似乎又回来了……。</font></h3> <h3>小时候最喜欢下大雨,往往下午一放学,第一桩事体就是赶紧跑到华亭路去“掗(沪音涡)大水”,或者叫“撩大水”。开心啊。裤脚管卷起来,鞋袜事先放进书包,书包甩过双肩扛在背后,由南向北“掗”过去,越来越深。还要踢,还要跳,甚至打水仗。一直玩到延庆路</h3><h3>东湖路口的大福里,不弄到十指起皱决不收兵。这就是华亭路给我们带来的童趣。<br></h3><h3><br></h3><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大概是1983年起吧,华亭路终于挤起来了。人流一点也不输给南京路中百公司门口。而且,那时不像现在,周末与周中有较大的区别。那时上海是实行全市大轮休的。仪表局礼拜二,轻工业局礼拜三,纺织局礼拜四,只有机关学堂再休礼拜天。讲起来也不讲礼拜天,而是讲“我休正礼拜”。所以,华亭路被这种“大轮休”轮番进攻,天天轧足输赢。</h3> <h3>说华亭路闹中取静,因她一头连着繁华的淮海中路,而另一头,穿过幽邃的延庆路,通向神秘的长乐路。这一片,绿树掩映之下,都是花园洋房,处处可见“保护建筑”的铭牌。花园都是大花园,洋房却是小洋房,说是三层,其实过去三楼一般都不住人,只储物。但洋房虽小,又大多有直通二楼的露天扶梯,派头十足。</h3> <h3>华亭路不长,仅400米。站在上方花园门口,一眼就可以看到长乐路。当年,京剧名家周信芳就住在长乐路华亭路口,周家花园里的一只大狼狗,远近闻名。我家那时住在长乐路南华新邨,我和一帮小孩经常隔着“墙篱笆”去逗它,又被它吓得奔散开来。文革周家抄家我也屁颠屁颠跟着看热闹。还去他家采桑叶喂蚕宝宝。</h3> <h3><font color="#010101">原来的万兴食品店旧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原来的利闻无线电行旧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原淮海坊门口的公泰果品店。现在是巴黎春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怀恩堂是上海一所知名的基督教堂,位于静安区陕西北路375号(北京西路口),系区基督教联合礼拜场所。占地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由美国南浸会派宣教士乐灵生创建于清宣统二年。该堂经装修焕然一新,大堂由1幢中3层楼房、2层的楼房组成,东南角有一高耸的钟楼,另设小教堂,大堂的礼拜实况用闭路电话传播到各小礼堂。礼拜时可容纳2000人以上,是上海各基督教会可容纳人数最多的教堂之一。我小辰光经常跟着阿拉姆妈去做礼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国泰电影院。 当年谈个恋爱,无非是请看一场电影再吃一顿夜点心。这附近就有三家电影院,西面东湖,南面上海,东面国泰,都只隔一条横马路。夜里第四场散出来,男男女女都要填肚皮。“野味香”关得晚,生意最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从万兴转弯朝南,贴隔壁就是广帮馆子美心酒家,直到1990年前,美心酒家一直是徐汇区首屈一指的好饭店。以前徐家汇一带根本没有什么像像样样拿得出手的饭店,要认真请客只好去美心。就从全市来讲,除忒南京路小新雅,广帮馆子里,美心也是好算算的。八十年代中期,我参加表姐在这里举办的婚礼酒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24年创建的淮海坊。 以前淮海坊门口的公泰果品店,名气也是响得狠。尤其热天里卖西瓜,队排得老长,一人限购两只,如同现在买房子。想要不排队也可以,你要拿出医院证明来,要么屋里人高烧不退,要么干脆已经那个,都可以得到照顾。反正斜对过就是淮海医院,有本事你也叫医生去开一张,否则请排到后头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东面不远处就是著名的霞飞坊(后称淮海坊),弄堂口就有小笼馒头卖,据贺友直老先生讲,这家的浇头面也不错,我没吃过。我只吃过他家的小笼。不过店名居然记不起来,倒也蛮难为情的。现在变成人家巴黎的春天了。春天总比夏天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淮海坊。现在的小桥流水饭店就是原来的哈尔滨食品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淮海坊近景。 美心隔壁的全国体育用品商店。我经常去买健身器材。<br>市体育馆,沪上唯一的回力球馆,多少男篮女排国际比赛在这里举行,一两角洋钿一张票,看得激动啊。我和发小经常看比赛。乱喊跺脚为球队加油。<br>公泰隔壁的六一儿童用品商店,也是名店。很多个子娇小的女子,廿多岁貌三十岁了,还去那里买大号或特大号童装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淮海坊门口的美臣大酒店。 还有“野味香”对过的利闻无线电行,与襄阳路45路站头旁的群益无线电行以及四马路湖北路的青少年无线电行,那都是当年装矿石机装半导体的无线电爱好者们的乐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24年建造的淮海坊。 从霞飞坊穿马路朝北,就是现在地铁口路演的那块空地,老早有一家湖北特色的点心店,叫做江夏点心店。上海有湖北特色的店向来少,现在也不多,尤其开在大马路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24年教会建造的淮海坊 位于上海淮海中路927弄的淮海坊建于民国13年(1924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24年教会建造的淮海坊 位于上海淮海中路927弄的淮海坊建于民国13年(1924年),由教会普爱堂投资建造的。初名“霞飞坊”,<br>1949年以后改名“淮海坊”。共有3层砖木结构楼房199幢,居民约2000人。由于淮海坊有着良好的规划设计,还有来自西方的民主自由的政治空气和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当年无论是商贾巨富、军政要人,还是文化艺术界人士都选择此地为最佳居所。<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哈尔滨食品厂的蝴蝶酥和国际饭店的大蝴蝶酥有得一拼,他家的白色包装拿出去也挺有面子,上面印着一行字——“勾起你温馨的回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现在的iapm 就是1999年被推倒的襄阳地块,还有那个北通淮海路、南通南昌路、西通襄阳路、东接小桃园弄的四通八达的迷宫般的旧式里弄——钱家塘。<br>钱塘公寓就在钱家塘淮海路上的弄堂口。<br>弄堂口的皮鞋店、茶叶店和“汏衣裳作”,似乎还历历在目。<br>这么说,大家就熟悉了,沪上著名配音演员邱岳峰就是钱家塘人。 人家80年前就是花园洋房钢窗打蜡地板几房几厅煤卫独用,而钱家塘里临到拆迁还有生煤炉倒马桶的苦主。<br>说穿了,钱家塘是一片被高档建筑包围着的简屋,一团被大富大贵逼迫着的贫寒,一种被矫揉造作笼罩着的自得其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原来的钱家塘。现在是iapm. 还记得上海的“襄阳路小商品市场”吗?<br>8年后,原地块上崛起了一个什么“环贸广场”,最近已开张。其实,“襄阳路市场”只存在了五六年。但却迅速以专卖假货而闻名沪上、进而闻名海内、又进而闻名世界。<br>1999年底,它才从华亭路搬过来。这之前,名气响的是华亭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现在的食品二店。 <br>现在想想,这个钱家塘当年的风水很不错。<br>它北面是淮海路商业街,南面是南昌路小菜场,西面的对马路有个基督教的大礼拜堂,西北面还有上海唯一的园顶的东正教教堂,东面小桃园弄里还有清真寺。<br>再朝东,陕西路上有“市体育馆”,上海最早也最有名的壁球(Squash)馆;<br>再朝西,淮海路的路南是浓荫蔽日的上海音乐学院大院,路北则是高墙深院的杜月笙杜公馆。<br>所有这些,都在一个半径不过200米的范围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iapm</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急诊室。 徐汇区中心医院的美女小护士。挂水很耐心。一针搞定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急诊室 徐中心原淮海医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徐中心美女牙医,帮我修复受损牙齿,去了三次,很耐心医术高。</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著名的一妇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人民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地铁陕西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陕西路地铁1,10,12号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美国黑人小女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复兴公园的小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旧货店开在淮海中路这里也不无道理。这一带,曾住过很多“十月革命”后逃过来的沙俄皇室贵族后裔。这些人身无长技,坐吃山空,多半靠卖家当度日。也有的,后来放下架子,开店谋生。淮海路国泰大戏院附近的众多西餐馆,大多是这些白俄后裔开的。所以,到淮海路去吃西餐,又叫去吃“罗宋大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复兴中路488号的著名上海滩粽子店。 “藏”在寸土寸金的复兴中路,不仔细找还找不到门面,一年四季,基本都在排队。霸气,搞限购只为“留点给别人吃”……。<br><br> <br><br></font></h3> <h1><font color="#010101">复兴中路上的小吃店,油条吃口好。里面有上海人最爱吃的四大金刚。</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光明邨大酒家是淮海路上的老字号名店。一楼的外卖窗口供应各式自制的点心、糕团与熟菜、卤味,常年都排着长队;二楼主要供应各种中式传统小吃点心;三楼与四楼主要供应各类家常炒菜。餐厅包房中西风格各异,透明的玻璃房子,环境整洁、典雅。以特色寿筵、书法婚宴、书法助兴为文化服务特色,办喜宴时,主桌会铺上大红桌布,配上不同的餐具。服务方面有个亮点——他们的老板和一个搭档会一起来祝寿,并当场写一幅字送给寿星,满特别的!该店自2000年到现在已有多位百岁以上老人在该村祝贺,每桌还赠送字画一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东湖绿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东湖绿地 旁边是淮海中路1230号光明公寓。淮海中路1202号淮海公寓(原盖司康公寓)。淮海中路1176号等外交家顾维钧的产业 淮海中路1174号远洋医院。淮海中路1162号淮中大楼(原亨利公寓)。淮海中路1131号(席德俊住宅)淮海中路1110号东湖宾馆7号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丰子恺旧居位于上海市卢湾区陕西南路39弄93号(近百盛购物中心),丰子恺于1954年9月迁入上海陕西南路39弄(长乐村) 93号,这里是他一生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最后定居的寓所。因阳台上有天窗和三面窗,日月均可看到,丰公便自名这居所为“日月楼”。<br><br><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著名的步高里 建于1930年。占地面积694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69平方米,属行列式旧式石库门里弄住宅,砖木结构,二层,红砖外墙,共79幢,是上海保存较完整的罕见整组建筑里弄住宅。1930年由法商投资,中国建业地产公司设计并施工。弄堂口的门楼用中法两种文字标注,法文名称(cité Bourgogne)得名于法国的勃艮<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地处淮海中路市中心的老上海里弄.极具海派风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康绥公寓位于淮海中路,靠重庆南路转角处,是一幢5层(原为4层,后加建1层)现浇钢砼结构体系大楼。平面形式呈长条型,东立面宽14.6m、南立面长76.8m、西立面宽14.6m、北立面长为75.95m,总高度21.10m(北立面室外地坪至砼平台),朝北有6只内天井,北立面门排号编为甲、乙、丙、丁、戊、己号(由东朝西),甲号是一梯3户,其余均为一梯二户,1至4层住户由北砼扶梯进出。坐北朝南。大楼柱间布置有主梁、次梁。内、外墙体厚度为一砖和一砖半,直接砌筑在主梁上,卫生间分隔为半砖墙。外墙均为钢窗,内部均为柳安夹板满固门,铜零配件,洋松长条木地板(卫生间为夹砂楼板),房屋下面有地铁通过。丙号底层有地下室约10m2。底层均为上海钟表商店和珍妮花新娘世界商店,内部新装饰。该房屋建造于1932年使用至今已有七十余年,房屋存在一定的自然老化现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淮海中路从乌鲁木齐路到高安路,朝北的街面上拢共只有四个大门。<br>第一个大门开在乌鲁木齐路的转弯角子,最早是无锡荣家荣鸿元(荣毅仁的堂兄)的府邸,其父荣宗敬则住在陕西北路靠近南京西路的一个大院子里。1960年代荣鸿元府邸是上海市妇联,1979年后是美国总领事馆。<br>第二个大门是上海新邨,上海最具特色的新式里弄房子,里面住过许多名人,如上海骨科医生石筱三。<br>第三个大门里,原先是盛宣怀的住宅。1960年代是上海市高教局,后来做过日本总领事馆,现在是日本总领事私邸。据资料记载,隔壁上海新邨的地皮原来也是盛家大院的一部分,硬被划出去造了房子。<br>第四个大门紧挨着盛家大院的西墙,门口是黑黑的煤屑路,大门还是竹爿编的,古朴而又破旧,那就是乳品二厂的边门(正门在高安路上,朝西)。1993年后,乳品二厂整体搬迁,现在是上海图书馆。<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旧时上海夏夜的精彩,莫过于乘风凉了。从吃夜饭开始,直到深更半夜,大部分人家,市面全做在门口头、弄堂里,乃至马路上。<br>尤其大热天,小矮凳、大矮凳、竹交椅、藤交椅、折叠躺椅,乃至铺板、钢丝床统统拿出来,弄堂里摆到“扑扑潽”,马路的上街沿也摆到“扑扑潽”。<br>男女老少,一律趴手趴脚,玉体横陈,蔚为奇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襄阳公园的阿姨麻豆。这些高个子阿姨纯粹是玩票。自己开车来演出。</font></h3> <h3><b><font color="#010101">素质很高的观众。许多人是我以前的邻居。子女在外国。现在的空巢老人。</font></b></h3> <h3><font color="#010101">著名的雁荡路。 位于上海市卢湾区北部,北起淮海中路,向南经兴安路、南昌路,与复兴公园大道连通。以复兴公园北门为界,雁荡路北段路面铺设彩色路面砖,两侧现植棕榈树;南段现位于复兴公园内,单侧植梧桐树。雁荡路1902年筑成,初称军营路,后改称华龙路。雁荡路商业经营内容以咖吧、酒吧、餐饮、娱乐、美容为主。万国风情的休闲餐饮在这里抢滩入户,意大利的比萨,德国的运动巧克力,新加坡的咖啡,日本的快餐,各俱风味,特色多多。还有香港的保健饮料、澳门的蛋挞、台湾的茶坊、米糕,千姿百态,让人大饱口福。当然最具特色是中式餐饮,有古朴的面条,更有洁而精川菜,驰名海内外。刘海粟、程十发等海内外华人明星,对这里美食赞不绝口,有感而发,留下墨宝,耐看也耐读。<br><br></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长春食品店旁边就是高桥食品厂。记得很清楚,高桥食品厂卖鲜肉月饼,一般要下午两点钟开炉子,上午好像没有,卖到五点半就歇搁。因为六点钟要打烊了,做鲜肉月饼的营业员总归还要换换衣裳,揩面汏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上海妇女用品商店。对面就是当时上海滩最有名的旧货店“淮国旧”,黄浦区的“协群”名气显然搭不够。<br>说来也奇,“淮国旧”的人气足,不是因为到这里来卖旧货和淘旧货的人多。恰恰相反,正因为到这里来的大多数人,不是来卖旧货和淘旧货的,所以“淮国旧”才名震海上。<br>更多的上海人是到这里来“领市面”的。<br>因为大家都晓得,不“领市面”是要变“阿木林”或者“洋盘”的。</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