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12小时 美国行 三:城市森林纽约(上)中央公园

<h3> 雨就这样从下午下到了第二天离开的时候还没停。坐在车上,看着飘雨中的安静街道和古朴建筑,还是昨天的感觉,一座厚重、安静的城市。</h3><h3> 继续上路,接下来的路线就是原路返回,然后在途中的纽约游玩一下。</h3><h3> 上了高速,天慢慢的放睛了,遇到一个大的服务区,休息一下。</h3><h3><br></h3> <h3>旗帜是这的特色,随处可见。</h3> <h3>蓝天、白云、樱花、日系、美系。</h3> <h3> 途经费城,曾经的首都,全美第五大城市。时间关系,只在这里的唐人街吃个午饭。</h3> <h3>这应该是我第一次到外国的唐人街。</h3> <h3>也没什么时间仔细逛逛,感觉就像国内的小县城,建筑风格东西结合。</h3> <h3>消防队?</h3> <h3> 如果时间能从商店里的商品感受,这唐人街的时间和年代落后于国内了。或者说,国内反而丢弃了自己的特色。</h3> <h3> 对于来自四川的我们来说,这一行的道路一个字:平。路两边的景致还是一个字:空。确实是地广人稀的国家,高速两边零星的小房屋,更多的是在一片片的树林和草坪中行进。落差是在到纽约以后,慢慢的,路两边房屋开始密集,还没慢慢适应,已经一头扎进高楼大厦之中。</h3> <h3>路上,也是车水马龙,川流不息。</h3> <h3>汽车、行人密密麻麻。</h3> <h3>视觉一下被钢筋水泥、五颜六色充斥,不再是刚才的空空原野。</h3> <h3>以至于我们在这城市森林迷了路,转了两圈才找到停车的地方。</h3> <h3> 只有街边的盆花、还在过冬的枯树和自行车能暂时缓解下来自高处的压迫和密不透风。</h3> <h3> 路边的警局,警车造型也是各式各样,当然,还有高速路上逮超速的伪装车。</h3> <h3>好不容易停了车,正式进入这城市森林。</h3> <h3>穿过这森林水泥,我们要寻找真正的森林。</h3> <h3>造型独特、五颜六色的大厦。</h3> <h3>这幢像用魔方叠高一样。</h3> <h3>到达真正的城市中的森林,纽约中央公园。</h3> <h3>一条街,左右两边,高楼林立、绿树成萌,比渭泾还分明。</h3> <h3> 纽约曼哈顿的核心区域,高楼包围之间,长约四公里、宽约八百米,面积3.4平方公里,5000多亩的中央公园,这里才是真正的森林。</h3> <h3> 也许,规划、修建之初,这里还是郊外,15年的建设周期,1873年公园成型,再后来,中央公园看着纽约步步扩张,最终,它成为了曼哈顿甚至纽约的绿色心脏。</h3> <h3> 纽约有海有河,但城市的规划者放弃了千篇一律的海滨、河滩公园,给纽约留下了一片城中森林。也许,当时规划、修建者也不曾会想到,现在人们看到的景象,密集的钢筋水泥核心中,一片真正的自然之地。反差、对比如此强烈。</h3> <h3>进入公园,马上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而这不同的两个世界就一街之隔。</h3> <h3>鲜花盛开、绿草如茵。</h3> <h3>在这超大的城市中,中央公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h3> <h3>还是有些建筑,不过,不像与外面的高楼反差强烈,反而互相点缀。</h3> <h3> 盛开的有玉兰花,但主要以樱花为主,可能是这距华盛顿几百公里的原因,这的樱花还在盛期。</h3> <h3>园中修建不少小道,一路上跑步健身的人不少。</h3> <h3> 的确公园太大了,只走了一小段,天色开始暗了,我们只好往回走。高楼在树林中若隐若现,其实,城市本应该这样。</h3> <h3>密集的高楼造就了曼哈顿霸气的城市天际线。</h3> <h3>很难想像一个平原城市有这样立体、差落有际的天际线。</h3> <h3> 虽然我们快速发展,有我们的北上广深,但是曼哈顿的高楼密集度还是超出了我的想像。</h3> <h3>走出公园,街上已华灯初上。</h3> <h3>游玩的马车穿梭在车流之中。</h3> <h3>夜幕来临,灯火辉煌。</h3> <h3>我们要在这黑暗中寻找灯光的森林:时代广场。</h3> <h3> 这片街区面积只有纽约市区的0.1%,却汇集了整个纽约市11%的经济活动,10%的纽约市民在这片街区工作。</h3> <h3>这里是纽约市唯一在规划法令内,要求业主必须悬挂亮眼宣传版的地区。</h3> <h3>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商场和剧院,包括经常电影电视里听到的百老汇。</h3> <h3>这色彩绚烂的灯火世界,霓虹森林。吸引来了人潮涌动。</h3> <h3>人声鼎沸,灯火辉煌,这是夜的世界,每天都像节日的气氛。</h3> <h3>新华社也在这占了一脚。</h3> <h3> 短暂的陶醉和迷失后,我们撤退了。绚烂灯光解决不了基本的食宿需求,找地方吃饭、休息。明天是行程紧张的一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