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难忘部队情之八——四个“老兵”自驾走川西(中)</h3> <h3>我们沿着道孚到新都桥的S215省道向南行,海拔是越来越低,植被是越来越绿,一路上走走看看,景色真是美不胜收呀!</h3> <h3>突然,一条岔路出现在眼前,虽然已经开过了,我们还是折返回来,走上了这条不知名的小路,原来它是通向道孚县龙登乡的乡村小路。开车进去了几公里后,一道靓丽的风景突兀出现在眼前。</h3> <h3>我们没有停留,继续往里面伸展了十几公里,来到了龙灯草原的深处。说起龙灯大草原还是有段故事的,相传当年赫赫有名的格萨尔王曾在这里安营扎寨,因而龙灯大草原被当地人称为“格萨尔通”。</h3> <h3>这里的风光令我们心醉,大家合影留念。</h3> <h3>就连最不喜爱照相的聂濮阳也留了倩影。</h3> <h3>李贵成已经完全从高原反应中走出来了,看他,兴奋地跳跃了起来,哪像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呢!</h3> <h3>以龙灯乡中心学校为背景又拍了一张。</h3> <h3>站在高处俯瞰S215省道,多么的壮观。</h3> <h3>八美是道孚县的一个很有名气的小镇,距县城78公里。这里的民居富丽堂皇,融建筑、宗教、文化、艺术、民族风情为一体。有人说,如果把新都桥称为“摄影者的天堂”的话,那八美的风光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看看今天八美镇的街景,颇有点现代化的气息呢。</h3> <h3>出了八美镇不久就遇上了堵车。</h3> <h3>原来又是牦牛在作祟。它们大摇大摆、不紧不慢地依然故我,丝毫也不管后面有多少汽车等着它们让路呢。</h3> <h3>长长的车队望不到头,足有一两公里长。唯一的办法就是要耐心等待。</h3> <h3>在钢铁林立的汽车堆里,看到这样一幅画面,对焦躁的心情无疑是一副清凉剂。</h3> <h3>聂濮阳“擅离职守”,抓住机会,与骑自行车的老外合影留念。</h3> <h3> 在川西开车,碰到堵车是常事,但只要有耐心,道路迟早都会通的。利用堵车的机会,我们下车拍照,还没有玩的很尽兴,道路就通了。我们向前走了没多久,就看到了《墨石公园》。</h3><h3> 墨石公园景区位于距八美镇约6公里,它是由断裂活动形成的糜棱岩构成。由于青藏高原隆升而被暴露出地表,这些胶结疏散的糜棱岩,遭受流水的冲刷,风雪的铲刮,重力崩塌等风化作用,就形成了状若石林。因这种岩石软弱且含钙质,大自然风雨流水的侵蚀便把它雕塑成了千姿百态、雄奇壮观的土石林景观。它的绚丽景色,堪与华南著名的石灰岩喀斯特石林媲美。</h3><h3> 然而在这里,我们却发生了小小的分歧。有人想进公园看看,有人却怕耽误时间。经过争论,分歧很快就统一了,大家一致决定,既然是自驾游,就要充分发挥出汽车的作用来,凡是收费的景点尽量不去:凡是有硬路面的乡间小道,能进去多远就进去多远看看。这“两个凡是”成为我们今后的行动准则了,因此,我们只是在《墨石公园》门口照了几张相就离开了。</h3> <h3> 这“两个凡是”还真让我们看到了许多平常人很少去的地方,康定市塔公镇的各日马村便是其中的一处。在S215公路上,向远处的大山伸出去一条小路,坡度有20多度,聂濮阳一加油门就上去了。</h3><h3></h3> <h3> 行走了七八公里,眼前出现了一片新天地,谁能想到,在这偏僻的小山村里,还蕴藏着如此浓郁的藏传风韵。</h3> <h3>这便是久负盛名的“塔公草原”,眼前的景色比起风光介绍中相差的太远了点吧。</h3> <h3>在塔公草原,我们碰到了一对从成都来的夫妇。男的是个转业军人,退休后经常带着爱人自驾游,跑了很多地方。同样是曾经的军人的经历,一下子就把我们拉近了,大家合影留念,互留地址,好不亲热。</h3> <h3>更巧的是,我们在康定城住下后,在街头闲逛,又碰到了他们。大家二次相见,聊的就更融洽了。看来我们还真的是很有缘分!</h3> <h3> 离开塔公镇,我们沿着S215继续向南行驶,在新都桥拐上了318国道,再向东行,准备翻越折多山了。</h3><h3>折多山位于甘孜州康定县境内,最高峰海拔4900米,垭口海拔4298米,与康定县城的海拔落差达1800米,是川藏线上第一个需要翻越的高山垭口,因此有“康巴第一关”之称。我们是反其道而行,翻越过后便直达康定县城。 “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写成汉语又是“折多”二字。折多山的盘山公路确实是九曲十八弯,来回盘绕就象"多"字一样,拐了一个弯,又是一个弯,难怪当地人有句话说道:“吓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在折多山上拍摄到的这张照片,也算是对折多山难行的一个补充吧。</h3> <h3>在山下遥看折多山峰,蓝蓝的天空中漂浮着白云,山头上挂满了皑皑白雪,山间云雾缭绕,煞是漂亮!</h3> <h3>随着汽车的爬行的高升,山峦上的积雪开始多了起来,汽车好像行驶在云雾之中,能见度也越来越低了。在山下看到的那一片片白云,在这里都化成了雨雪和雾气,成为行车的一大隐患。</h3> <h3> 所幸的是,我们顺利地翻越了折多山,平安抵达康定县城。</h3><h3> 康定,一座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一座跑马山,名扬五洲四海;一曲《康定情歌》千古绝唱,醉了天下人。康定市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川藏咽喉、茶马古道重镇、藏汉交汇中心。自古以来就是康巴藏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康定系汉语名,因丹达山以东为“康”,取康地安定之意,故名。藏语称康定为“打折多”,意为打曲(雅拉河)、折曲(折多河)两河交汇处。旧史曾译作“打煎炉”,后通译“打箭炉”,简称炉城。</h3><h3></h3><h3>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奔腾不息的大渡河穿城而过,夜晚的康定县城更具魅力!难怪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同志到此,会深情地称赞这里是:“海外仙山,蓬莱圣地”。</h3> <h3> 6月15日这天,我们从道孚出发,经过八美、塔公草原、新都桥,翻越折多山,到达康定城,行程259公里。</h3><h3> 6月16日一早,我们离开了康定,沿着318国道向东,直奔泸定县城。</h3><h3> 为了加快川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家投巨资正在建设从汶川到马尔康,从雅安到康定的高速路。我们沿着317国道、318国道行走时,建设工地是随处可见,而且有好多路段已见雏形了。这是在康定到泸定途中见到的高速公路工地。据悉,从雅安到泸定这段已经修通了,汽车可以从泸定直达成都。</h3> <h3> 318国道上的风景果然不同凡响。从康定到泸定虽然还不到50公里,却让我们留下了如此众多的美景。</h3> <h3></h3><h3><br></h3> <h3> 泸定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是进藏出川的必经之地。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伟大胜利,泸定也因此成为革命历史名城。也正是这段历史和泸定桥的名气深深吸引着我们,专程过来看看。</h3><h3> 大家在泸定桥上、泸定桥畔的合影。</h3> <h3> 泸定桥是一座悬空架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皇帝因军事需要及藏汉贸易方便下旨修建泸定铁索桥,并御笔亲题桥名“泸定桥”,意为骚乱已平,泸河已经安定。泸定桥结构特殊,造型别致。桥身由十三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其中底链九根,扶手四根。每根铁链由862至977节铁环相扣,均由熟铁锻造,共重21吨左右,桥身净空101.67m,宽2.9m,犹如十三条巨蟒横空出世,令人惊叹不已。桥台全用条石砌就,形如碉堡,下设落井,用生铁铸成的地龙桩与卧龙桩锚固铁链。桥亭为典型的明清建筑,飞檐翘角、古朴大方、造型别致。亭脊游龙走兽栩栩如生、十分壮观。</h3><h3> 泸定桥自建成以来一直以军事要塞和藏汉交流的重要通道著称,被誉为“东环泸水三千里,西出盐关第一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在长征途中英勇飞夺泸定桥一战,一举粉粹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打开了北上抗日的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一页,素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毛泽东也为此而写下了“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壮丽诗句,泸定桥自此名扬中外,巍然屹立于大渡河上,向后人展示着不朽的革命精神。</h3><h3> 解放后,泸定人民在桥东修建了泸定桥革命文物陈列馆,在距桥约500米的河西沙坝建成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1961年3月4日,泸定桥被国务院首批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定为四川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泸定桥被中宣部、国家教委、团中央、文化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h3><h3>今天的泸定桥已成为中外游人瞻仰、缅怀先烈,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及观光、旅游的胜地。我们在此地流连忘返,呆了很长时间离开。</h3> <h3> 按照导航,我们在318国道上向康定方向走了十几公里的“回头路”,然后拐向S211省道向北,往丹巴方向走去。S211省道上的隧道特别多,有几段路几乎就是隧桥相连。沿途看到的景色也是另外一种风格。</h3> <h3> 下午两点多钟,我们到达了丹巴县。</h3><h3> 丹巴县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东与阿坝州小金县接壤,南和东南与康定县交界,西与道孚县毗邻,北和东北与阿坝州金川县相连,是川西旅游环线上的重要承接点和主要景区之一。在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下,丹巴的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了初步的开发,“中国最美丽的乡村”、 “古碉·藏寨·美人谷”、“大渡河畔第一城”等旅游形象品牌已成为了丹巴的代名词。</h3> <h3>这是华灯初上的丹巴县城。</h3> <h3> 从我们改变了计划,不去稻城亚丁后,时间就富余的多了,几乎都是每天下午就到了目的地,安排好住宿后还能睡上一觉,所以晚上就有了精力和时间参与进当地居民的生活中,交上了朋友。</h3><h3> 这些都是大家的收获。</h3> <h3> 6月16日这天,我们从康定出发到泸定,继而又转向丹巴,行程187公里。</h3><h3> 丹巴县是巴颜喀拉山脉、邛崃山脉等汇聚的地方,又是革什扎河、牦牛河、大小金川河的发源或流径处,素有“岩巅上的城”和“大渡河畔第一城”之称。这里山峦连绵起伏,湖泊星落棋布,森林无边无际,当地藏民族把这种特征括为“山顶积雪皑皑,山腰树林葱葱,山脚海子粼粼”,是一个深藏于横断山脉中鲜为人知的世外桃源。6月17日一早,我们驱车沿着牦牛河谷,向大山的深处走去。沿途,壮丽迷人的风光、充满神秘的山谷、恬静如诗的乡土民居、独具一格的古石碉楼、多姿多彩的藏域风情扑面而来,无一不让我们感受到了川西大地之美!</h3> <h3> 泸定铁索桥上的留影几乎成为“合影”,在这里,完完全全是你们的天下了!</h3> <h3>激流滚滚的牦牛河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咆哮般的流水声、惊险刺激的美景,让我们兴奋不已。看看这些年过花甲的老头,居然像年轻人一样,摆起了“POS”.</h3> <h3>眼前的景色,让李贵成感到,无论怎样选择角度,都无法满足心中的遗憾。</h3> <h3>没想到吧,眼前这位“五大三粗”的汉子,还有着这份雅好。</h3> <h3>蓝天白云、乡间小路、郁郁葱葱的群山、隐隐若现的藏寨,我们发自内心地为当地居民有着这样美丽的居住地而高兴。</h3><h3>难得的美景,留张影吧!</h3> <h3>走进藏寨,与这些“资深美女”亲切地交谈了起来。看来,在部队时培养的做群众工作的长项依然保留着呢。</h3> <h3>大家一起留个纪念吧!</h3> <h3>看看,手机中留下的倩影拉近了大家的关系。</h3> <h3>我们在牦牛河谷及附近的藏寨游玩了两个多小时,又驱车来到甲居藏寨。这里距离丹巴县城约8公里,它犹如田园牧歌般的童话世界,享有“藏区童话世界”的美称。藏寨从大金河谷层层向上攀缘,一直伸延到卡帕玛群峰脚下,整个山寨依着起伏的山势迤逦连绵,在相对高差近千米的山坡上,一幢幢藏式楼房洒落在绿树丛中。2005年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组织的选美中国活动中,以甲居藏寨为代表的“丹巴藏寨”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首。由于这里是要收费的,依据“两个凡是”,我们还是在大门口留了个影就离开了。因为我们坚信,去往金川沿途的景色,一定不会亚于甲居藏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