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中的祈雨文化 (原创)

蓓蕾

<h3> 在我的老家张家口一带盛行着这样一种祈雨文化,它不是传统的祈雨方式举行各种祭祀或在庙堂祭拜等,而是通过另一种的方式实现,我把这种方式叫做“戏剧中的祈雨文化”。<h3> 水是农业的命脉,这个“天”和命脉主要指雨水而言,也就是说,原始农业的丰收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风调雨顺的基础上,农业对于水的过分依重,使得老百姓对雨水的崇拜之情相当浓烈,由此衍生出了许多对于雨水崇拜的文化现象,直到今天,各种神秘文化中的某些因子还深深积淀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成为特有的“集体无意识”。</h3><h3> 我的家乡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坝上平原乡村,按理说平原地带要比山区好一些,在地里打井灌溉不成问题,也许是因为家乡的土地多为盐碱地,水质不好,大多数地里不具备打井条件。所以从古至今村民只能“靠天”种地,如果今年风调雨顺,那也许就是一个丰收年;如果今年雨水不足,那也许就会颗粒无收,连本都收不回。记得小时候我经常跟着爸妈去地里干农活,那个时候的我只有对大自然美好的沉醉,并不能体会父母农耕的辛苦,现在想来父母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身影时时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到现在我也才明白了播种收获对于农家的重要意义,也明白了人们祈盼雨水降临的那种迫切之情。</h3><h3> 张家口以北这一带地处北方高寒地区,水草不均,风沙又大,水源不足,十年九旱。这些以种庄稼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穷苦百姓,只能靠天吃饭,不下雨时,百姓只得求助神灵保佑,一时民间祈雨活动广为流行。剧社、民间艺人纷纷出行,演剧酬谢神灵,并且从此相沿成俗,每年届期举办一次,大概在七八月份,为期半个月或一个月,久而久之庙会就这么形成了,在家乡人们将这种活动叫做“赶会”,实际上跟人们说的庙会是一回事。说来也奇怪,每当赶会的这段时间雨水真的很充沛,而且也来的很及时。</h3><h3> 民间文化交流逐渐增多,庙会中各路民间艺术表演也纷纷加入,特别是由山西梆子演变而成的戏剧“河北梆子”为庙会增添了浓浓的民俗色彩,它的唱腔高亢激越,伴奏也铿锵有力,富有浓厚的河北乡土气息。其他省市的歌舞团、马戏团、飞车团也纷纷为庙会助演,每年的庙会村委会就会联系戏班子,邀请剧团来演出。为了庙会活动的正常开展,村民们集资在村西头建了一座戏台,戏台分为前台、后台,旁边分别是两个休息室。小时候我们经常到那里去玩,因为戏台地处比较偏远,每次站在空旷的戏台中间心里总是很害怕,一说话都会有回音,虽然是自己的声音,可是听起来还是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即使这样,我们还是很爱到那里玩,现在想来也许自己打心里对这民俗活动有着深深的眷恋吧!</h3><h3> 在赶庙会的期间,戏剧团出演的都是一些传统的剧目,或者一出戏,或者民间传说,如:《秦香莲》、《打金枝》、《蝴蝶杯》、《辕门斩子》、《杜十娘》、《江东计》等剧目。说实话我不懂戏剧,总觉得唱戏的演员一句话十分冗长,半天都唱不完太磨时间,但是村里的老人却很喜欢听戏,每天三五成群结伴拿着小板凳早早的就到戏台前‘占地’,戏没有开始前大家就张家长、李家短的聊天,戏开始了都认真聆听。“山乡庙会流水板整日不息,村镇戏场梆子腔至晚犹敲”这幅戏台楹联,集中反映了人们对戏剧的强烈爱好。</h3><h3> 老百姓为什么这么喜欢看戏、听戏?这是有着深厚的社会根源的,旧社会,穷乡僻壤,交通闭塞,精神文化生活十分贫乏,戏曲,是他们唯一的文化娱乐,唯一的精神寄托,看戏也成了他们唯一的社交场所。戏台上,唱出了他们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唱出了他们保家卫国的激情;唱出了他们对理想、爱情的渴望和追求。从老人们的神情中我更是读到了许多东西,老人们不仅仅只是听戏,他们通过戏剧回忆自己所走过的生活,在现代的快节奏的生活中还能返璞归真,将传统的艺术继续延续实属不易。</h3><h3> 对于看戏、听戏,我更喜欢看戏剧演员们在后台化妆,一笔一画皆是艺术。河北梆子的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丑等四行,每个行当的装束都不一样,老百姓一看都能分的清清楚楚,而且就连戏曲演员往台上一站都知道是什么角儿。我对戏剧的理解没有很深的造诣,就连最基本的都知之甚少。我国的戏曲音乐从起源发展到现在已经过了几百年了,在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中,经过了数辈老艺术家的不断加工已经发展到现在成为有它自己的系统、特点、经典剧目,无论是老一辈还是我们年轻一代,都有责任去继承和发展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h3><h3> 有好多年都没有回家乡了,家乡大概还延续着这样的祈雨习俗吧!随着社会的发展,神灵观念已在人们心目中逐渐淡漠,祈雨活动更多表现出的是对心灵的慰藉。也许这样的活动即使举行十天半个月都不会求来一场雨,面对上天给人们的太多警示,我们怎能不珍惜和睦相处的可贵?不是杞人忧天,对于地球家园频繁的自然灾害,人们再也不应当漠视与自然的和谐。别说雨水不是苍穹的惠赐,别说善念无助与解危,让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召唤换来普度众生的春雨,时至今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静下心来好好的反省反省了。</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