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说老实话,刚进中学那阵子,我望了古文就头疼,也许从小学到初中学古文有道坎,努力越过这道坎,学古文就算上路了,越不过这道坎,你永远会望着古文头疼。究其原因除了古文真有点难以外,中学古文很少有故事性很强的文章,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这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br />我对古文由抵触到喜欢正是学了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童区寄传,作者,柳宗元。十一岁的"荛牧儿"(打柴放牛的儿童)区寄被两个强盗绑架,要卖给人家做童仆,他杀死了两个强盗,拯救了自己。学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当时也就十三、四岁,由衷地佩服区寄机智勇敢。就是这样我认识了柳宗元这个名字,但并不熟悉他,后来练习柳体楷书,也分不清他们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h1> <h1>读过一些柳宗元写的和介绍柳宗元的文章后,我才真正认识了他。他自小就聪慧过人,读书过目不忘。少年得志,十三岁就以文成名,二十岁高中进士,二十五岁通过博学鸿词科的考试,用今天的话来讲,他是当时的大学霸。柳宗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丰碑式的人物,唐宋八大家中唐代只有两人,就是他和韩愈,正是他们两人倡导的古文运动扭转了颓废的文风。柳宗元和苏轼一样才华横溢却生不逢时,参加王叔文的永贞改革失败,被贬永州达十年之久,与永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永州有个柳子庙,是永州人民为纪念柳宗元而建的。我大姑妈住在永州冷水滩几十年,近一、二十年我们也去过永州好多次,但都是来去匆匆,当天来回,加之以前没有高速公路,一天来回时间太紧,一直无缘去柳子庙。戊戌端午,闲着无事。我和好友张忍相约,专程去永州寻访柳子庙。</h1> <h1>潇水河从蓝山湘江源出发流经四县,又汇聚了几条小河,到永州这里变得清绿幽深,把永州城一切为二,流过永州便汇入湘江去了。柳宗元被贬永州任司马后一直住在东山法华寺,他却喜欢渡过潇水河去西山一带游玩,他的永州八记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记载了他当时的境况,"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柳子庙建在愚溪边,沿溪上溯三、四百米依次便可见到柳宗元曾为其写过游记的钴鉧潭、西小丘、小石潭,他把永州的奇山秀水都记载在了他的文章中,却宛如拍下一帧帧美照,当你站在潭边看着水草、游鱼、怪石,比照你脑海中浮现的景象并无二样。</h1> <h1>柳宗元遭贬之后境遇日落千丈,自称为"僇人"(罪人),"恒惴栗"(常常恐惧不安),但他仍忧其民,在永州写下了千古名篇《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虽只短短二十个字,渔民的窘境便跃然纸上。《捕蛇者说》中描述的却是另一个活脱脱的南方版苛政猛于虎。更有那脍炙人口的《黔之驴》。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他的《柳河东全集》中540篇诗文中有317篇创作于永州。后又被贬柳州,在柳州四年后逝世,终年四十七岁。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称其"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柳宗元在官场失意,却是文坛的一座丰碑,令人仰止。</h1><h1>柳子庙前有条柳子街,都是些低矮的老房子,破旧甚至坍蹋,很多铺面出租古装,迎面走来一群群穿着古装的少男少女,在古街或愚溪边摄影,我仿佛穿越到了柳宗元的时代,看着美丽的溪水边的那些青春靓影,我突然觉得柳宗元的身影离我们并不远,也许他正带到徒儿在西山"披草而坐,倾壶而醉。"待他酒醒之时我们又能读到他的新作。</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