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712松毛岭作战

老山瑶家妹

<h3>1979年至198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是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人民解放军所进行的最后一次边境局部战争,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场战争,因而大多数军迷对这场战争并不是太过陌生,或多或少都有着一些了解。</h3><div>让我们把时间的轨迹向前推移,回到34年前,也就是1984年的7月12日。</div><div>这一天,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的步兵指战员们依托既设阵地,在16个炮兵营的强大火力支援下,激战14个小时,彻底粉碎了越军对我老山地区一个加强师规模的进攻,歼敌3000余人,这个战果使得“7.12作战”成为了十年对越作战最大的一场胜仗。</div><div><br></div><div><br></div> <h3>这一仗,要从3个月前说起。</h3><div>1984年4月28日至5月1日,昆明军区前指指挥14军40师和11军31师,分别收复了被越军侵占5年之久的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山地区和者阴山地区,歼敌近2000人。(5月15日,配属40师作战的41师122团收复了八里河东山地区)</div><div>遭到突然打击的越军惊慌失措,特别是老山地区的失守,使得河宣省省会河江门户洞开,其西北广大地幅均处于我军瞰制之下。越军总参谋部一方面急令第二军区调整部署,一线部队要坚决顶住中国军队向纵深发展进攻;一方面又从二线抽调部队增援河江方向守军。</div><div><br></div><div><br></div> <h3>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调兵遣将,越军见解放军没有继续进攻的意图,于是胆气又壮实了起来,打起了“收复失地”的小九九。总参谋长黎仲迅多次到河江活动,同二军区头目武立、黎威密、陈安等人开会研究河江地区作战问题。</h3><div>这一系列密集会议的成果是,第二军区制定了实施大规模反扑,旨在夺回老山地区的“MB84”战役计划。根据这一计划,越军紧锣密鼓地开展了战前准备。356师、168炮旅、368炮旅、198特工团一部先后调至河江,此前在老山作战中蒙受重创的313师补充了大量兵员和弹药,一线部队加速构筑工事和道路,后勤大量前运作战物资……</div><div><br></div><div><br></div> <h3>在进行了大约20天的初步准备之后,越军为了试探我军的虚实并检验准备情况,于6月11日对我军进行了一次团规模的试探性进攻,从凌晨3时许打到夜晚21时许,被歼近200人,无功而返。</h3><div>初次反扑失利,第二军区于6月19日开会总结经验教训,并正式通过了下一阶段更大规模作战的战斗决心和计划。根据最新的决心,第二军区修改审批了各级的战斗方案,组织临战训练,频繁对我前沿阵地实施侦察,增调部队进入战区,继续补充各类作战物资。</div><div>截止7月10日,河江地区越军总兵力增至2个师,计10个步兵团、1个坦克营、4个特工营、14个炮兵营,总兵力超过了4万人。兵力雄厚、物资到位,越军头目觉得有了两个月的充分准备,这次可以打一下了。</div><div>在越军发起进攻之前,发生了一个小插曲。7月6日凌晨,越军821特工团406营7连一个排袭击了位于白石岩地区的我边防17团160迫击炮阵地、122团9连3排阵地以及辛柏林雷达站。造成我军亡9人、负伤40人,损坏雷达一部、160迫击炮一门,报废汽车两辆的损失。详见往期文章《15个侦察大队老山轮战的起源,辛柏林雷达遇袭事件》</div> <h3>而我军通过各种侦察手段(主要是无线电技术侦察),对越军的大规模反扑已有准备,部队严阵以待。至7月上旬,军前指所属部队已有6个步兵团18个步兵营。7月10日,总参明确通知昆明军区前指,越军大举反扑的征兆已经明显,请张司令员马上返回前指;把32师尽快调到前面去;军委决定从外区调部队入滇参战。</h3><div>越军经过2个多月的精心准备,于7月12日出动141团、149团、174团、266团、876团、198特工团和821特工团各一部,分五路向我发起加强师规模的进攻。</div><div><br></div><div><br></div> <h3>1日入夜后,敌在我船头方向逐步展开。副总参谋长黎玉贤和二军区司令员武立坐阵河江,副司令员黎威密、副参谋长裴文胜率前指在谷怩督战。356师副师长“占”、316师副师长“历”、313师副师长裴尼乐分别在南嘎、清水、八里河东山方向直接指挥。</h3><div>企图采取正面突破、两翼牵制、向心攻击,偷袭加强攻手段在那拉地区打开突破口,尔后依托既得阵地,逐点夺取,逐次占领被我收复的老山地区。</div><div><br></div><div><br></div> <h3>12日凌晨1时许,我军技侦力量截获了越军168炮旅将于3时前开饭完毕并占领阵地做好射击准备的信息。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战区浓雾弥漫,能见度很低。</h3><div>越军担任引导任务的特工分队利用大雾的掩护,分股渗入我前沿阵地间隙。我前沿阵地守备分队多次察觉地雷爆炸声、砍树声、人员走动声。</div><div>军区前指根据以上技侦情报和前沿分队报告,判断敌人正在向我前沿接近展开,将于拂晓前发起攻击,当即命令部队全部进入阵地,随时准备痛击来犯之敌。同时命令14军前指以40师的3个炮兵营和部分团营属迫击炮于3时零分向预先计划的敌可能展开区、接近路线实施炮火反准备。</div><div>越军炮兵也迅速作出反映,于3时10分炮击我146号、169号、142号诸高地,并向1072号高地零星炮击。</div><div><br></div><div>3时30分,我40师炮兵实施第二次火力急袭,压制敌纵深炮兵,41师炮兵向副34号高地前沿监视射击,给敌以精神震撼,迫使其队形混乱,部分兵力在失控情况下展开。3时50分,敌炮兵再次向我100号、116号、150号、634号高地、南榔、船头等地炮击。我与敌展开持续炮战。</div><div>由于夜暗、雾浓,一直未发现敌人步兵。5时零5分起,敌步兵陆续向我老山、662.6高地、那拉、八里河东山的各阵地发起冲击。胸有成竹,企图决战决胜的越军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迎头撞上的是密集的火网。</div><div>14军炮指在防御前沿4公里内分别计划了3道拦阻线,40师炮指在清水至河江公路计划了19个拦阻点(线),军师炮兵指挥所计划火力300余个,各炮群补充计划640余个。明确区分了大小炮射击区域,尤其是注意了各级炮兵火力的衔接。使得我军炮兵可以在火炮射程范围内的不同距离上都能有效的打击越军。</div><div>团营属炮兵由远到近,重点打击阵地前沿500米之内展开、冲击之敌;团炮群则按计划在4公里之内,主要打击待机机动展开之敌,拦阻增援之敌和压制敌迫击炮;师炮群重点打击敌纵深炮兵、集结步兵。</div><div><br></div><div>大口径火炮和团营属火炮紧密协同,以排山倒海的绝对炮火优势给了越军有生力量毁灭性的打击,并在精神上完全震撼了敌人,打出了炮兵的威风。有很多次向我前沿阵地冲击之敌尚未和我步兵交火即被炮火击退,大大减轻了步兵的压力,为支援步兵坚守阵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炮火歼敌数占到了歼敌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div><div>比如,进攻142高地(即著名的李海欣高地)的316师174团1营向上级报告“阵亡二分之一,受伤的很多,营长“芝”阵亡,副营长“卯”和一名连长、两名副连长重伤”,要求派部队上来抢运伤员。</div><div>再比如,313师参谋长向二军区前指报告战况:“攻击发起时就遭受了猛烈的炮火袭击,攻击受阻,部队遭受损失,1营营长阵亡、副营长负伤,部队一部逃到树林里,一部跑回集结地域,指挥员无法掌握部队,1营阵亡80多人,4营更惨……”</div><div><br></div><div>在黑夜降临之前,以40师119团1营3连1排收复150号高地为标志,这场十年中越战争中空前绝后的惨烈激战,以越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一个白天的战斗就损失3000余人,这是越军对华作战最大的一次败仗,也成就14军取得对越作战的最大胜利。</div><div>而14军此战伤320名,亡62名,敌我交换比接近10:1。如此骄人的战绩背后,是1261吨炮弹的绽放,炮兵当记首功!</div><div>由于我阵地前沿越军尸横遍野,既为了体现我军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也为了抓住时机对越军开展政治攻势,昆明军区政治部联络部印制了一批通告,允许越军按照我军提出的条件前来收尸。</div><div><br></div><div><br></div><div>此通告用宣传弹打到越军阵地上,并通过高音喇叭反复播放。此举立即在越军官兵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数以百计的士兵开了小差。</div><div>经过这次惨败,越军再也没有能力组织战术兵团规模的进攻,再也无法对我军防御体系形成实质性的威胁。老山战场的战线从此稳定下来,双方转入了旷日持久、长期对峙的阵地战。</div><div>说明:将1984年7月12日打敌师规模反扑称之为松毛岭大战,是以偏概全的称呼,松毛岭(即662.6高地以南山包群)只是越军进攻的一个方向。当时越军进攻有4个方向:1072高地方向、662.6高地方向、那拉方向、八里河东山方向。准确的提法是“船头地区7月12日防御作战”,为简便起见,可称之为7.12作战。</div><div>谨以此文,献给1984年7月12日船头地区防御作战的全体指战员。</div><div>你是国魂,是军魂,</div><div>你是中华民族的铁骨脊梁!</div>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1lavtqf?share_from=self"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i>我的美篇</a></h3> <h3>左吴修其,右谢朝水</h3><h3>来自重庆118团的吴修其老兵到天保口岸已经4点,硬是要去662.6看阵地,租了个摩托车上去看了阵地下山,了了30多年的心愿,吃过晚饭,过来老兵之家喝茶,一边哭一边抹眼泪,可以睡个好觉了,一直不停的念叨,梦里一直回到这个地方,眼前都是那些牺牲的战友啊,,</h3> <h3>又是一年“7.12”到来时……</h3><div><br></div><div>——纪念“7.12大捷”34周年老山战场遗址采风活动纪实</div><div><br></div><div>&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nbsp;</div><div><br></div><div>  2018年7月12日,是老山“7.12大捷”34周年纪念日,上午8时30分,麻栗坡县城中心的大王岩广场,30多名来自麻栗坡老山爱心志愿者协会和老山红色文化研究会的志愿者和参战老兵、支前民兵民工代表们,整齐有序登上开往当年“7.12大捷”战场遗址的面包车,他们将以特有的方式纪念在“7.12大捷”的战斗中牺牲的英烈,寻找永不消逝的老山军魂!</div><div><br></div><div>1984年7月12日清晨,越军一改以往的团营级规模的反攻,向我老山守备防御部队发起了加强师规模的大反扑。我军在后方的大力支援下,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7.12”大反扑的绝对胜利,这是自我军收复老山之后越军发动的最大规模的一次反扑,也是我军历次自卫反击作战中最为激烈的一次战斗,越军在这次疯狂的大反扑中损失惨重,死伤人数达3000多人!其中死亡1300多人。</div><div><br></div><div>  弹指一挥间,34年时光飞逝而去,当年在老山浴血奋战的年轻战士们,把一个个青春的故事,散落在南国边陲的星光里;把一段段传奇,埋藏在了那高高的山岗上……青山永存,老兵已老!回到第二故乡,回到自己当年曾经浴血奋战的战场,寻找当年散落在这里的记忆,祭奠牺牲战友的英魂,成了许许多多幸存参战老兵此生最大的梦想!</div><div><br></div><div>  &nbsp;“4.28”、“6 .11”、“7.12”……这些普普通通的数字,在麻栗坡人民和全国许许多多参战老兵的心里,已成为了一个个带着血与火的专用名词!1984年4月28日, 我英雄的14军40师及其配属部队一举收复了被越军侵占长达五年之久的老山,7月12日,我守备防御部队在打退了敌人于6月11日团级规模的进攻后,又一次打退了敌人师级规模的大反扑,我参战部队步炮协同作战,一举歼敌3000余名,创下了我军自建国以来打击外敌侵略的一次最大的胜利。</div><div><br></div><div>  为了祭奠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英烈,寻访当年勇士们英勇搏杀的战场,麻栗坡县老山爱心志愿者协会、麻栗坡县老山红色文化研究会联合,共同举行了这次以”探访当年血与火的战场、寻找永不消逝的老山军魂”为主题的采风纪念活动!</div> <h3>天保口岸中越弄特产品交易市场四排9号瑶家妹老兵之家常年给回战地重游的老兵烈属提供免费茶水!热水和够三泡的小袋茶叶,欢迎回山老兵进店领取!有时候来了碰到我不在,门口放有桌子茶水,可以自己烧水泡茶喝,水电茶都是备好放在门口的,不会用半自动烧水的,我也备得有老式的烧水壶,手机充电线都是准备好的,直接插手机就可以充电,但您充好电把线头放回塑料袋里,不然下雨淋到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