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我的少见多怪

一泓秋水

<h3>缅甸之行看到了太多的不同,于是便多怪起来。其实还没出国门,我已经开始感到奇怪了。第一怪就是:便宜的团费!</h3><h3>去缅甸也太便宜了。便宜得让人有些害怕。得逛多少商店啊?能玩好,吃好,住好吗?尽管得到旅行社的一再保证,依旧满腹狐疑。</h3><h3>到了缅甸才知道:旅行社的保证是蒸的!</h3> <h3>先说吃吧。这是缅甸到维桑途径的一所饭店。用导游的话说就是缅甸到维桑途径的唯一一所成规模的大饭店了。它是自助餐厅。怕我们初来乍到吃坏肚子,特意把主食安排成蛋炒饭。盘子里我自取的圆圆的小可爱竟然是很辣的辣椒,你至于装成一粒小水果的样子吗?</h3> <h3><font color="#010101">各种小菜虽然随便取用,但导游一再嘱咐大家不要随便吃当地的不认识的菜。到那里一看果然大多数不认识。辣椒和茄子的长相居然认不出来了!</font></h3> <h3>调料也是认不得几个</h3> <h3>各种小菜,"大"菜也不同凡响</h3> <h3>水果还好,蛮熟悉。甜点就只能猜了</h3> <h3>这也是甜点。黑黑的很像国内的?对,就是龟苓膏。</h3> <h3>鲜艳的甜食</h3> <h3>居然一两桌就要设个打扇的。很容易联想到是否是英国占领时期的遗存,难道是贵妇人的御用沿袭至今?</h3> <h3>这个餐厅我们往返吃了两顿。第二顿我就不守规矩了。专找些怪怪的东西尝个鲜。说句实在的云南人就吃的很怪,但好在是某某树,某某名花吧。</h3> <h3>缅甸则是各种草,看到一些菜品像水生植物,玲珑娇小可以入画。只可惜我一没空盘子,二没时间玩,只好在这炒饭旁边摆拍了。草都带根的,不知有无药用价值?</h3> <h3>这是一个小小的圆茄子,比小调羹还小呢。皮和瓤有明显分离感。皮很酥脆。甜甜的。</h3> <h3>这是绿辣椒,黄柠檬碎,红花生豆,淡紫色甜洋葱和白蒜瓣。都是小菜。碗底是辣酱</h3> <h3>在缅甸:奇奇怪怪的青草做菜</h3> <h3>饭店很漂亮,但要去吃饭需要从公路走过这段烂泥路。奢华与贫穷混搭,跨距40年时光的两种景色在这里交融。</h3> <h3>烂泥路没白走:在这家店里用餐——很是丰盛</h3> <h3>这顿饭最赞的是每人盘里一只大虾,做得棒极了</h3> <h3>这是上飞机返程前的最后一顿饭了</h3> <h3>这是整个旅程中唯一的一顿自费餐。维桑海边渔村吃海鲜。我和同伴两人买了一大一小两只龙虾,两只活螃蟹。龙虾两吃,一只熬粥,一只蒜蓉。而螃蟹是当地吃法:咖喱蟹。这才知道龙虾熬粥如此美味,咖喱海鲜如此好吃,赞叹不已!回家做了咖喱海蛏子,也是美翻了!这盘便是咖喱螃蟹</h3> <h3>蒜蓉龙虾</h3> <h3>右上方一碗龙虾熬粥</h3> <h3>再看看住。这是缅甸仰光的第一夜。和同伴居然分到了家庭房。厨房有炉灶,烟机,锅,餐具,洗衣机。</h3> <h3>这是大床房</h3> <h3>这是双标</h3> <h3>这是第二、三晚住维桑酒店。</h3> <h3>室外游泳池</h3> <h3>房间阳台看到的景色,枕着涛声入眠</h3> <h3>酒店的花园</h3> <h3>第四个晚上住仰光。三楼有免费健身房和泳池</h3> <h3>再说说玩。这是维桑海滩。没有一丝商业气息。渔民在雨季不出海打鱼只是在浅滩撒网。特别奇怪的是附近的渔村竟看不到一只船!问了导游,得到回答是在捕鱼的季节也只看到过2-3只小船。我想这是经济实力决定的。真没有大一些的动力船,所以雨季的海浪就足以让渔民裹足不前了。但另一方面海洋渔业资源也被保护得很好,不像国内沿海渔业资源匮乏。</h3> <h3>渔民捕鱼很有趣。你能很容易捕捉到撒网的瞬间。只要看到渔民从直身观察突然猫腰,脖子向前方伸出老长就好像看到了浪里有猎物一样,紧接着一只前臂抡出个半圆,那网口就张着大嘴吞鱼了。图中那个红衣男子马上就要出手了</h3> <h3>之后就开始沿海岸线拖着网向前走。之后就像照片里的人开始收网了</h3> <h3>多为单人匹马捕鱼</h3> <h3>缅甸摩哈巴沙纳石窟道场——翡翠山,是各国佛教徒为纪念释迦摩尼涅槃2500周年召开的第六次佛教大会会址。 整个建筑外表就是一座山,那可是用翡翠毛石堆砌而成的一座山啊。只有在廊道上才镶有经打摩的翡翠石片——露出奢华的底蕴。</h3> <h3>会场大门是柚木浮雕。</h3> <h3>会场能容万人</h3> <h3>会场的大柱子表面也是镶的翡翠</h3> <h3>瑞光大金塔,又叫仰光大金塔真的让人震撼! 行前我没有做功课。只以为是一座镶金的塔呗。没想到并不是所有塔都像中国的塔是拔地而起。这是一个以大金塔为中心,周边环绕68座小金塔的塔群,坐落在仰光最高点——圣山上。整个塔群就是一堆奢华的物料建起的精美建筑。金塔,翡翠塔,还有白石塔,以及贵重木料的木塔。而这68座塔,其下端都是寺庙或巨型佛龛,塔只是寺院或佛龛的顶子。这完全颠覆了我对塔的概念。</h3><h3>仰光大金塔是仰光最早的著名建筑,也是世界佛教的一大圣地。缅语里,“瑞”是“金”的意思,“大光”是仰光的古称。金塔始建于公元前585年,相传当时印度发生饥荒,缅甸人科迦达普陀兄弟两人运了一船稻米前去救济,他们从印度回来时,带回8根释迦牟尼佛祖的头发,在王朝帮助下建造了这座佛塔,把佛发藏在塔内。</h3> <h3>大金塔塔身高112米。佛塔由砖砌成,塔身表面贴满了金箔,塔形像一只覆在地上的巨钟,底部周长427米,有4个大门,门外有石狮镇守,门内有玉雕佛像,塔内还设有石梯和电梯。塔顶罩着一个5米高、1250千克重的金属宝伞,伞尖顶着一颗直径27厘米的金球,球的表面镶有钻石和红蓝宝石共5000多颗。塔檐悬挂1000多枚金铃和400多枚银铃。</h3> <h3>真正的国宝是不展示的。宝贝之最就是八根释迦牟尼头发!金塔底座周长427米,塔顶有做工精细的金属罩檐, 檐上挂有金铃1065个,银铃420个,并镶嵌有7000颗各种罕见的红、蓝宝石钻球,其中有一块重76克拉的著名金钢钻石。塔身经过多次贴金,上面的黄金已达7000公斤重。</h3> <h3>白石建造的塔</h3> <h3>这是我们全团18人合影。说起这个18人的团队,更奇葩的是竟配了6个服务人员一路跟随服务。其中导游高达四人:主要导游小万来自云南,是两国通过外交途径借到缅甸的(共借16人),解决缅甸开展对中国开放旅游语言和导游力量不够的问题,并负责培养当地导游;导游助理(不具备导游证)——会讲普通话的缅北姑娘,也就是小万代培对象;还有一个和我们同机到达缅甸的国旅全陪;最特殊的是还有一个缅甸持证导游,已经从只会说缅语、英语到学会说几句中国话了。但他不需要说话,他只是缅方的持证导游,是缅甸国家的标记,标明主权吧。另外还有一个司机和一个司机助理,助理的职责是负责瞭望!因为缅甸的车方向盘左舵右舵都有。想想吧汽车右行,方向舵也在右面,再加上路况不好,没有这双眼还真不行!所以奇怪归奇怪,还是理解的。我们的车是左舵。</h3> <h3>仰光圣玛丽大教堂</h3> <h3>干邦沙底里皇宫。一座在遗址上修复的宫殿<br></h3> <h3>这条路走过三个来回,从仰光向维桑方向必经的棚户区。幸好缅甸全年平均气温27℃。省去了多少服装被褥的费用,省去了多少砖瓦的费用,但是门窗费居然也能这班省去,真没想到还有这种生存状态。</h3> <h3>房子,污水,垃圾混合在一块。</h3> <h3>这是农户的房子</h3> <h3>最后两天有逛店。珠宝店,土产店。但因为买不买游客定,所以没有压力。进入珠宝店第一道门看到的是一地翡翠毛石,昏暗的光线给人的感觉象进了库房。</h3> <h3>在缅甸人分三六九等。上等人首位是僧人。他们开车都有特殊待遇:驾照免考。后来由于事故多了,这条特权被免除。而尼姑则是上等人中的末尾(因为女性是受歧视的)。但专职司机地位凄惨,出乎预料。据说大饭店有规定:司机与狗不得入内!我们的司机与司机助理从没有和我们一起进店吃饭,似乎是导游给捎带盒饭。我们到、离驻地司机助理都会殷勤地把所有行李从行李箱中搬出搬入。一次失手,一只没放稳的箱子倒在积水只中,司机助理慌忙用蒲扇似的大手不停的擦抹箱盖的水,那种不安与愧疚让人心疼。我很遗憾没有给一路服务的司机拍照,只有这一张透过前窗拍的堵车景象。司机挡在了椅背后面</h3> <h3>缅甸的桥也是要我见怪的。最简易的桥要数‘独竹’桥了!竹竿两两交叉入河,交叉点被固牢。一连串的交叉点上放一根竹竿变成桥了。也有放两根、三根困在一起的竹竿束。而上方支出的斜竹竿再被一根横竹竿固定,就算做扶手或护栏了。</h3> <h3>走这"座"桥要有些胆量<br></h3> <h3>这个还能称其为桥</h3> <h3>简易房子简易门窗,配上简易桥,很搭的</h3> <h3>这是比较正规的桥。</h3> <h3>木香粉妆饰还是护肤?男女老少皆用。但僧人不用,白领不用,公职人员不用。</h3> <h3>饭店里发现店员扫地的扫把。不知其中有何妙用</h3> <h3>雨中的平民时光</h3> <h3>随处可见的佛塔</h3> <h3>渔村生活</h3> <h3>路人甲</h3> <h3>路人乙</h3> <h3>到处是水和绿色</h3> <h3>大面积水田</h3> <h3>田地间孤独的农家</h3> <h3>城市里穿隆基的男人。隆基亦裙亦裤。</h3> <h3>公路收费站或许是难得的户外避雨休闲的所在。</h3> <h3>家——在水中央</h3> <h3>论环境这真是别墅级的茅草屋</h3> <h3>朴素之美,美的离谱</h3> <h3>乔达基卧佛寺</h3> <h3>卧佛塌下三五成群的信徒。有聊天的,有准备吃饭的。饭盒和暖瓶已经安排就绪。几乎没见到哪个信徒取跪姿,有盘坐的,但更多是侧坐。缅甸人信仰的是小乘佛教,只尊一个神,那就是释迦牟尼。佛教信徒们是把寺庙当成家的,佛主释迦牟尼就是他们的家人。在家人面前何来的拘束呢!</h3> <h3>这对青年教徒一边玩手机,一边抱着猫玩。完全不在祈祷的状态,就是个回娘家的女儿</h3> <h3>寺庙里的猫咪也是自由自在。这不算我多怪吧,在国内寺庙恐怕是不被允许的吧?</h3> <h3>很多照片是在行驶的车上拍的,而窗外或大雨倾盆,或小雨嘀嗒,太阳很难得露一下脸。一路走来确实是走马观花,但却是认认真真的观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