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今天的行程从当雄到钠木错,然后从钠木错到拉萨。全程280公里。早上8点20从当雄出发,由于从当雄到钠木错风景管理区大部分公路在修改当中,因此11点才到达景区,路上碰到二伙南昌老乡大家都很客气,由于下雨随便拍了几张照片就返程了,中午1点半返回到当雄,随便找了个面馆吃了碗牛肉面,没有休息2点就直奔拉萨,下午6点终于到达本次活动终点拉萨。明天游玩拉萨今天早点休息!谢谢大家关心!谢谢!我们终于平安到达拉萨!</h3> <h3>钠木措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约1920km²。 早期的科学考察认为,纳木错的最大深度为33米,但最近两年对湖泊的重新测量发现,纳木错最深处超过了120米。蓄水量768亿立方米,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 “纳木错”为藏语,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 纳木措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h3> <h3>钠木措地区野生动物区系属于青藏区羌塘高原亚区。本区有哺乳动物20余种。食肉类、有蹄类、兔形类和啮齿类均为5~7种。有蹄类种最普遍的是藏野驴、藏原羚、岩羊和盘羊,前两者多栖息于盆地与河谷,后两者多栖息于山地。啮齿类中优势种高原鼠兔,数量很多,特别是在沼泽草甸环境中数量更高;其次是旱獭、田鼠和藏仓鼠。高山草原的食肉兽有狼、狐、猞猁、兔狲、熊和鼬,其中最常见的是鼬,经常出没于鼠洞。雪豹是最能适应高山寒漠环境的食肉兽动物,在雪线附近仍有活动。纳木错区域的食虫目和翼手目动物种类和数量都很稀少</h3> <h3>纳木错湖区水禽很多,其中最普遍且数量占优势的是留居鸟,主要有棕头鸥、斑头雁、赤麻鸭、燕鸥。在高海拔山地,鸟类一般稀少,但能生活于此的种类,均有高度的适应能力。黑颈鹤是纳木错沼泽地惟一的鹤类,在高原腹心和北部繁殖,在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及其南部喜马拉雅南麓、滇西北横断山区和贵州高原西北草海一带越冬。西藏雪鸡可作为高原的代表,常在高山草甸、灌丛带栖息,浅灰的毛色与岩块相似,不易发现,以高山植物嫩叶和花为食,并能在冰川和永久积雪带附近活动,冬季不作垂直迁徙,对严寒无所畏惧,在积雪山地随岩羊、盘羊踩开的地方觅食。红嘴山鸦、黄嘴山鸦、胡兀鹫、岩鸽、雪鸽等均为高山常见鸟类,可在高山岩隙中营巢。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在该区域内分布比较稀少,种类非常有限。</h3> <h3>钠木措湖中,产细鳞鱼和无鳞鱼。湖中鱼类主要是鲤科的裂腹鱼和鳅科的条鳅。裂腹鱼一般可长到一二千克,大的可长到七八千克甚至几十千克。这些鱼是200万年以来,由这里原有的鱼类,随着地壳的隆起,适应高原的特殊环境,逐步变异演化而来的。有些鱼至今还保留着头大尾短的原始特征。</h3> <h3>当雄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藏南与藏北的交界地带,拉萨市北部,距拉萨市170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90°45′—91°31′,北纬29°31′—31°04′;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全县面积10036平方公里,辖2镇6乡,人口4万(2013年)。 公元627年,松赞干布统一吐蕃,设置五个如间军政区域,当雄属乌如系。1911年,清朝灭亡,驻藏大臣被驱赶回内地,当雄地区划归色拉寺俄巴扎仓管辖,建立了两级宗政权。1956年,划归拉萨市管辖。 境内著名景点有:纳木错湖、藏北八塔等。</h3> <h3>当雄藏语意为“挑选的草场”。民主改革前,县境内分为三宗四部落,即当雄宗、白仓宗和羊井宗,四部落原隶属热振寺管辖。1959年建县,隶属拉萨市管辖至今。1960年县驻地由中嘎村迁至当曲卡镇。县府现驻公塘。</h3> <h3>该县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地带。念青唐古拉山横贯全县。境内草原占总面积的30%,海拔最高7200米,平均海拔4200米。地势呈东北高、西南低。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冬寒夏凉,多大风。年日照时数2881小时。年降水量481毫米。8级以上大风年均可达74天。最多可达128天。主要自然灾害是雪灾,次为风灾、旱灾、虫灾、鼠灾等。</h3> <h3>钠木错(措)夫妻石。</h3> <h3>钠木错海边一景。</h3> <h3>纳木错湖由于天天不好拍得一般!</h3> <h3>钠木错风景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