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平遥古城墙有感

娟子

<h3>  来平遥已是第二次了,上次随团旅游是十几年前的事,一日之内,上城墙、看县衙、去日昇昌、逛明清街,匆匆来去,看之皮毛。后来,一直渴望再访平遥。6月30日,我们省妇女摄影协会前来平遥办影展,使我终于有机会再续前缘,美梦成真。这次,作为古都西安人,作为常年生活在城墙根下的我,欣赏平遥古城墙是我的兴趣所在。</h3><h3>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太原盆地西南,旧称“古陶”。公元前827年至公元前782年间,周宣王派大将尹吉甫率兵北伐猃狁,战绩赫赫,后奉命屯兵于此,点将习武,训练士卒,始筑土城垣。明洪武三年(1370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在旧墙垣基础上始建城墙并全面包砖。此后,明清各代先后二十五次进行维修并增设敌楼。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30年),因皇帝西巡途经平遥之故,城门上始筑大城楼,使城池更显蔚为壮观。</h3><h3> 平遥城墙平面略呈方形,周长6.2公里,面积约2.25平方公里,城外有宽约4米的护城河。城墙共设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各城门均建城楼、瓮城及庙宇。城墙墙体为素土掺稻草拉筋并分层夯实,外包青砖、筑马面,内侧筑马道。顶部青砖铺墁,上建敌楼、角楼、垛墙、女儿墙、排水槽。东城墙上有点将台,东南城墙上筑有魁星楼和文昌阁......</h3><h3> 听这里的老人讲,鸟瞰平遥古城,其形如龟。南门为龟头,门外两眼水井似龟的双眼,北城门为龟尾,东西四座瓮城似龟的前爪,城内街道似龟背纹络,故有“龟城”之称。南门之外,古有中都河水蜿蜒流过,故又有“龟前戏水,山水朝阳”之说。乌龟是吉祥、长寿的象征,整个古城希冀借“龟”之寓意金汤永固,长治久安。</h3><h3> 7月2日一大早,我和三位影友从南门登城墙。在中国人眼中,所谓南为阳,无论宅院还是城池,讲究的是坐北朝南,城门命名讲究的是南朱雀、北玄武。所以,南门是一座城的门面,通常都会十分重视,西安如此,平遥也如此。</h3><h3>&nbsp;&nbsp; 穿过城墙下的小门洞,顺着长长的台阶向上走,宏伟的南门城楼跃入眼帘。城楼,古称“谯楼”,是修筑于城门顶端精致美观的高层建筑。平时可登高远望,战时既是主将坐镇指挥之地,又可有效杀伤入侵之敌,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御设施。平遥城的城楼共有六座,筑于明代,造型高大古朴典雅,结构端庄稳健。城楼下均建有瓮城,南曰迎熏,北曰拱极,上东门太和,下东门亲翰,上西门永定,下西门凤仪。瓮城外原建有吊桥及护城河。&nbsp;</h3><h3> 我惊奇,这个城楼和西安城墙上的城楼竟如此相似!都是重檐三滴水歇山式建筑,平遥的城楼宽五间13.72米,而西安的城楼宽九间,因此,城楼下的瓮城平遥比西安可小多了!可惜没有箭楼,更没有闸楼。</h3><h3> 这里城墙虽小,但古代冷兵器保存却不少,一排火炮发射筒整齐威武地排列在瓮城上,瓮城内有大型战车。记得我第一次来这里,开始,对于平遥这个小小的城墙我并没有放在眼里,因为无论从规模、还是从防御设施完备上,和西安都没有可比性。但上了城墙,看到放置于城墙上诸多叫不上名字的冷兵器,却令我叹为观止!这些冷兵器,使作为御敌入侵的实物,使城墙更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与真实感,仅这点,就比西安城墙上那些单调的图片强了许多。因而,对于自己的盲目自傲深感愧疚。</h3><h3> 我背着相机,一路向东,徜徉于蜿蜒的南城墙上,古老的城墙展现出一种柔和的曲线之美,令我陶醉!宏伟的西安城墙浮现于脑海......现西安城墙始建于唐,是唐长安城的皇城。在明洪武七至十一年间(1374—1378年),在原址基础上向东、向北扩建为今之明城墙。</h3><h3> 观平遥城墙,其实和西安城墙差不多高,都是12米;若论周长,西安城墙13.75公里,是平遥6.2公里的两倍;底宽,西安城墙为15至18米,平遥是12米;顶宽,西安城墙12至14米,可供六辆马车并行,平遥仅3至5米。</h3><h3> 城墙顶上,平遥城墙设垛口3000个,与孔子弟子数相关,射击孔大多设在垛墙中部;而西安城墙设垛口5984个,射击孔则设在垛墙的下部。城墙马面的距离也有差别,平遥相隔是50至100米,而西安为60米。平遥的敌楼是两层碉堡式,周有射击孔,共有72座,与孔子贤士数相吻;而西安城墙上的共有敌台98个,上建敌楼现仅存24个,为两层楼阁式,上开箭窗。城墙的形状也有略不同。西安城墙中规中矩,略显长形;而平遥城墙则略呈方形,其状似龟。</h3><h3> 从垛口向南眺望,麓山隐隐,林木葱龙,护城河水像一条绿色的飘带掩映在绿树丛中,广场上披着朝阳的人们在做着各种健身锻炼。</h3><h3> 再向古城内极目,全城以明清建筑为主的建筑尽收眼底。这里不仅有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且保存最完好的县衙,有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创中国民族银行业先河的日升昌票号,有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文庙,建于唐显庆二年最大的清虚观,还有镇国寺、双林寺等等。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小巷则保留明清形制。民居多为四合院落,庭院深深,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木雕、砖雕、石雕精雕细琢,完美结合,巧夺天工......真可谓点面结合、错落有致、古色古香。我感慨,古城墙、古建筑在平遥竟得以如此完美的结合与保存!纵使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西安,也自叹不如啊!这是一座真正闪耀着古代历史文明之光的古城!</h3><h3> 快走到城墙东南角,一座漂亮的建筑赫然入目,听说这里曾建有文昌阁,魁星楼,后来文昌阁消失了,这个高大的建筑定是魁星楼了。从垛口望去,魁星楼、角楼在弧形的城墙上古朴端庄、争相竞秀、盼顾生辉。本打算登楼赏景,可近前一看,有铁将军把门。</h3><h3> 魁星楼是北方道教建筑,祭祀的是汉族神话传说中主管文章兴衰的魁星,如果被魁星神笔点中,便可“金榜题名,独占鳌头”。因此,这里便成了文人们必拜之地,这也是魁星楼和文庙相依之渊源,西安如此,平遥也如此,且都建在城墙的东南方。</h3><h3>&nbsp;&nbsp; 平遥的魁星楼通高24米,砖彻双层结构,旁有台阶可盘曲而上。顶建八角攒尖亭,上履琉璃瓦,整个造型光彩亮丽,高挺秀美。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建成,后毁,1990年在残址复修。而西安的魁星楼要比平遥的低很多,通高为14.6米,为重檐四坡攒尖顶式,且在西安诸多的阁楼式建筑中,并不起眼,但与平遥的魁星楼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其建于明万历乙未年(1619年),后遭兵火摧毁,1986年重修。</h3><h3> 站在魁星楼下,既可俯视文庙全景,也可展望古城雄姿。我在想,古之文人雅士,若在风清月明之夜登楼赏景,似乎可折月宫之桂,可摘九天之星,可观万家灯火,可听钟鼓悠鸣……定会诗如泉涌,对酒当歌,不知天上人间,今昔是何年……</h3><h3> 站在魁星楼下,向东城墙远望,一座座敌楼在城墙上呈一字型排列,像威武列阵的勇士,威风凛凛、坚不可摧。</h3><h3> 再向前走,来到东南墙角,秀美的角楼屹立眼前。角楼的作用主要是防御城墙拐角处的薄弱环节,增强整座城墙的防御能力。我认为,平遥的角楼是碉堡与阁楼完美的结合体,挺拔而俊秀,而西安的角楼属阁楼式建筑,美观又大方。另外,不同于西安,平遥的角楼各有其名:东南角是“凝秀”,西南角称“瑞霭”,西北角为“霞叠”,东北角曰“栖月”,个个彰显尊贵典雅。站在这里,我不禁想起我经常去拍照的、西安城墙东南角那个在夕阳霞光中耸入云端美丽的角楼、城墙、护城河......</h3><h3> 向北走,来到宽阔的点将台,顿时思绪万千。想当年,尹吉甫大将在这里临危受命,建城恒、守疆土,旌旗猎猎点将台,铠甲兵阵步铿锵。这才有了二千七百年后仍闪耀着历史光辉且誉满世界的平遥古域!明代中叶,人们为纪念其功绩,在此修了“高真庙”,后在维修城墙时将城墙和庙连成一体。故有诗云:“层台百尺县城连,吉甫勋名雉堞前。塞草久消征战垒,龙旗怯意出车年”。</h3><h3> 作为古都西安人,我热爱城墙,曾走完了13.75公里的西安城墙,走完了绕城一周的环城公园及十八个城门,拍了有关城墙的几千张照片,我也多么想走完并品味平遥的古城墙啊!只可惜时间短促,要赶火车,不得不从上东门下城墙,心里满满的不舍。</h3><h3> 刚下城墙,一双大脚又不由自主地迈进瓮城。环顾四周,城墙似砖砌的大桶、砖筑的大瓮,一个人站在里面,如井底之蛙、小小蝼蚁,一丝恐惧顿起!遥想当年,北敌南侵风烟骤,金戈铁马御敌顽。若敌兵来犯,岂不“瓮中捉鳖”!</h3><h3> 坐在返回西安的高铁上,我的思绪仍停留在城墙上。战争催生了城墙,它曾阻挡过外敌的入侵,也曾被战火所摧毁。在近现代战争中,城墙沦为一般的掩体,能保留至今,实属不易。一座古城墙,是历史的遗存,积淀着厚重的历史、优秀的文化。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城建史和军事史的伟大创造,也是留给世界的一笔优秀的历史遗产!现在,古老的城墙已成为人们优雅的怀古畅想、休闲游览之佳境!只可惜,在中国保存完整的城墙已凤毛麟角,庆幸的是我们西安有,平遥也有。</h3><h3>&nbsp;&nbsp; 当然,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所在地,历史上争城掠池、战事频繁,所以它的城池大、城墙坚、周长长、很规整,所属建筑也高大宏伟、华丽讲究。而平遥自古以来一直是县制,所以它的城池较小,城墙周长较短,附属建筑物也相对较小,但却不失古朴秀美、坚固耐用。真可谓大有大的风采,小有小的精致,但作为安民守疆的作用却同样是功不可没!</h3><h3>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平遥古城作为整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5年,平遥古城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点。我认为,在古城整体保护上,无论是意识还是成果,平遥都首屈一指。作为古都西安人,我为平遥喝彩!</h3><h3> 列车在原野上飞驰,平遥距我们越来越远。随手翻看手机里的照片,视线落到一张门头刻有“遇见”的字上,竟与我此刻的心境如此契合!遂凑小诗一首,以抒情怀。</h3><h3> </h3><h3> 遇 见</h3><h3> </h3><h3> 自从遇见你,</h3><h3> 我就爱上你,</h3><h3> 爱你的质朴敦厚,</h3><h3> 爱你的精致美丽。</h3><h3></h3><h3> </h3><h3> 自从遇见你,</h3><h3> 我便想念你,</h3><h3> 想你千年风韵犹存,</h3><h3> 想你表里风格统一。</h3><h3></h3><h3> </h3><h3> 遇见你、来看你,</h3><h3> 渴望时时欣赏你,</h3><h3> 走马观花兴未尽,</h3><h3> 且等来年再看你!</h3><h3><br></h3><h3> 王 娟 2018年7月8</h3><h3></h3><h3></h3><h3></h3><h3></h3><h3><br></h3><h3><br></h3><h3><br></h3> <h3>南门上城墙椄端</h3> <h3>站在台阶下,美丽的城楼就在眼前</h3> <h3>平遥南门城楼和西安南门城楼结构造型一致,只是大小不同,但同样壮观美丽</h3> <h3>平遥南门城楼蔚为壮观</h3> <h3>南门瓮城</h3> <h3>南门附属建筑</h3> <h3><font color="#010101">城墙上的雕塑都与古代战争有关,战士们个个英勇顽强</font></h3> <h3>平遥古城上的敌楼古朴坚固实用</h3> <h3>碧绿的护城河水清彻流过</h3> <h3>呈美丽曲线的南城墙给人以美感</h3> <h3>这无疑是战时的指挥官,气度不凡</h3> <h3>城墙下的排水槽口看来不小</h3> <h3>弯曲的城墙外还是挺宽阔的</h3> <h3>东城墙上的敌楼一字排开</h3> <h3>高挑秀美的魁星楼令人难以忘怀</h3> <h3>东南城角的角楼造型别致,彰显平遥人的智慧</h3> <h3>古代守城人的再现,古朴自然亲切</h3> <h3>城墙直通古街是平遥人智慧的结晶,</h3> <h3>城内的古建筑依然闪烁着明清时代的光辉</h3> <h3>壮美的城墙丰富多采令人难忘</h3> <h3>上东门瓮城远眺</h3> <h3>顺城巷,古建筑相得益彰</h3> <h3>上东门瓮城虽小,但高大坚固特别像瓮</h3> <h3>城墙内筆直的街道,古朴的民居,是平遥人的骄傲</h3> <h3>上东门,再平常不过,它却与平遥古城的历史相关</h3> <h3>一群不忘在平遥城墙上作秀的女摄影人</h3><h3><font color="#39b54a"><b><br></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 …… …… …… …… …… ……</b></font></h3> <h3><font color="#39b54a"><b>…… …… …… …… …… ……</b></font></h3><h1><font color="#ff8a00">作者简介:</font></h1><h3> 王&nbsp; 娟,西安市人,大学本科毕业,高级政工师。1968年12月分配到新疆芳草湖农場当知青,从1971年10月起在新疆吉木萨尔县及西安华侨商店、西安友谊公司工作,2000年退休。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散文学会会员及西安新城区政协文史撰稿员。也是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西安市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女摄影家协会等会员。曾出版王娟散文集和王娟诗歌集,有多篇文章曾在有关杂志、报纸刋登。<br></h3><h3><font color="#39b54a"><b>&nbsp;&nbsp;&nbsp;&nbsp;</b></font></h3><h3><font color="#39b54a"><b>…… …… …… …… …… ……</b></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