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之约——哈尔滨游补记

兔子的希望

<h3>  哈尔滨游已过六月有余,因为有太多的人生第一次的经历,还是决定趁记得把它写下来。</h3><h3> 去年十二月相约小妹、闺蜜和梅姐一行四人随团开启哈尔滨冰雪之旅。</h3><h3> 初到哈尔滨,并没有想象中到处白雪皑皑的景像,而是道路干燥净洁,没有一点积雪,只有在花坛里偶见一小片白色。后来听导游介绍才知道:哈尔滨道路并不宽敞,遇下雪不及时清理就会大堵车造成交通瘫痪。(这在我们回来那天凌晨去机场路上得到证实,千军万马正在飘雪的寒风中清扫哈尔滨大街小巷,场面甚是壮观。)</h3><h3> 哈尔滨的第一站是参观位于哈尔滨太阳<span style="line-height: 1.8;">岛的俄罗斯风情小镇。据说是早期俄罗斯人居住地,有上世纪五十年代历史建筑十多座,都是别墅,商店之类。有的屋内还保留了原来的陈设,有的已用来售买旅游纪念品和俄罗斯特产。</span></h3> <h3>充满童趣的俄罗斯风情小镇</h3> <h3>中午在“东方饺子王”品尝地道的东北水饺,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吃到这么多不同口味的水饺。</h3> <h3>  松花江是哈尔滨的母亲河, 冬季的松花江,气候严寒,有时会降到零下三十度,结冰期长达五个月。十二月的松花江已经结了厚厚的冰,当地人在江面上招揽游客坐狗拉爬犁。采冰船正在把大块大块的冰捞上岸,一车车运去做冰雕。</h3> <h3>千里冰封的松花江</h3> <h3>站在松花江厚厚的冰面上,心里还是会忐忑冰会不会裂</h3> <h3>  哈尔滨的中央大街是东北的一条商业步行街,长1400米,始建于1900年,整条街区分成多个不同的段落,现有包罗了文艺复兴,巴洛克等多种风格建筑71栋。</h3> <h3>各具建筑特色的哈尔滨中央大街</h3> <h3>松花江畔的防洪纪念塔</h3> <h3>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的圣-索菲亚教堂</h3> <h3> 第二天前往亚布力,总于看到了真正的冰天雪地。</h3> <h3>马拉爬犁</h3> <h3>大东北农家院</h3> <h3>  亚布力滑雪场位于尚志市东南部亚布力镇锅盔山北麓。始建于1980年,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综合性滑雪训练和比赛基地及南极训练基地。无论是雪道数量、长度、落差都远远胜于国内其他滑雪场,它无疑是全国最好的滑雪场。</h3><h3> 我也平生第一次在教练的指导帮肋下穿上了硬棒棒的滑雪鞋踏上雪场。艰难地站起,重重地摔倒,腰部痛了好几天。不过还是像模像样留下几张照片,也算不虚此行了。</h3> <h3>亚布力聚集了众多滑雪者</h3> <h3>亚布力我来过了</h3> <h3>  傍晚去体验了一次室外温泉,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在冰天雪地中泡温泉,毕竟是零下二十度的室外,令我印象深刻,可惜忘带手机没留下影像。</h3><h3> 温泉分室内和室外,我和闺蜜先在室内泡,与其他温泉也没什么大区别,不同设施的浴池一字排开,任你选择享受。因为好奇,也为了挑战自我,我们决定去室外。拉开用布包裹着粗粗金属拉手的重重玻璃门,穿过一个高大空旷的房间,再拉开一扇门便是室外了。这时天已经黑了,昏暗的橘色灯光下,地上结着冰,天上飘着小雪,室外的二只浴池里已经泡着几个浴客。我和闺蜜穿着泳衣裹着一条白浴巾拖着拖鞋小心翼翼爬进浴池,也没觉得水有多热天有多冷,就看到同池的几个女的在用手机拍照,好生羡慕。突然旁边浴池边一个女的滑了一跤重重的摔倒,感觉好疼。我们也没敢多泡,就又小心地爬出浴池,湿漉漉的穿上拖鞋,只觉得脚下很重,不用点力拖鞋就粘在冰地里了。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h3> <h3>晚上享用东北特色大锅菜</h3> <h3>饭店外雪地里燃起的篝火,不禁让人翩翩起舞</h3> <h3>  在亚布力一晚旅行社安排住私人别墅,十人一栋。北方人就是豪爽,说:明早把钥匙放门垫下就行。从房东手里接过钥匙,走进大厅非常干凈,门边放着鞋架和拖鞋,换鞋入内上下二层,有单人间,双人间,也有一间大炕房。我们四人欢呼雀跃地选择了二楼的大炕房。虽然不是烧柴的火坑,但我们都是第一次睡大通铺的炕床还是有点小兴奋,纷纷在炕上拍照留念。</h3><h3> 第二天早上发生的事就有点尴尬了。住楼下的四个余姚人来拿钥匙,说是大门打不开,我也没多想就把钥匙给他们了。等整理完行李来到楼下,门还是没打开。我想起昨晚听导游的话,根本就没用钥匙给门上过保险。早上经他们一折腾,门反而彻底打不开了。一边给导游打电话,一边四个男人翻出螺丝刀把锁给拆了,结果还是没能成功。没办法一个较年轻的男人先从一个房间的窗户跳了出去,别墅与地面之间有一条三四十公分深的沟,拿一把椅子垫上离窗台还有一米多的距离,闺蜜第二个跳了出去,椅子斜了,差点摔跤,我第三个跳。当我们来到前门,房东夫妇也开车到了,把其余人从后面车库门放了出来。 </h3><h3> 后来细想也真是有点后怕,跳窗行为太过鲁莽,万一摔了后果难料。出门在外,还是切记安全第一。</h3> <h3>和闺密在炕上留影</h3> <h3>跳窗出来拍的有异国风情的别墅区</h3> <h3> 用过早饭向雪乡进发了,车窗外到处皑皑白雪,挺拔的白桦林银装素裹,大东北魅力尽显。</h3> <h3>隔着车窗玻璃,不知道泛着蓝光的冰天雪地有多冷</h3> <h3><font color="#010101">雪乡大雪谷是《爸爸去哪儿》的拍摄地,雪上游乐场体验冰雪速度与激情;土匪寨民俗村体验东北土匪文化和民俗文化;穿越林海雪原体验大雪压青松小溪不断流。虽然山路陡峭,雪厚难行,我们一行还是深一脚浅一脚玩得不亦乐乎。</font></h3> <h3>大雪谷入口</h3> <h3>土匪寨</h3> <h3>民俗村</h3> <h3>穿越林海雪原</h3> <h3>  中国雪乡原名双峰林场,占地面积约500公顷,整个地区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这里雪期长,降雪频繁,素有“天无三日晴之说”。积雪期长达七个月,雪量堪称中国之最,且雪质好,粘度高,得此“中国雪乡”美誉。</h3><div> 下午漫步雪韵大街,这条不过500米长的街道,两侧开着各种商店、旅馆,也能看到不少餐馆和摆在路边的小摊。满街的游客好不热闹,狗拉车,马拉车悠哉悠哉享受冰上乐趣。也第一次进雪乡《梦幻家园》,看到童话里的雪蘑菇。虽然作好了充分的保暖准备戴着露指手套,手还是冻得发麻,好多手机已罢工开不了机,还好我的华为争气还能继续工作,但好景不长,很快电就没了,不得不先回饭店充电休整,以便晚上再战。</div> <h3>白天的雪韵大街</h3> <h3>白天的梦幻家园</h3> <h3> 回来后才听说雪乡宰客事件,相比哈尔滨的物价,雪乡明显贵了很多。虽然导游去前提醒在雪乡五元只能当一元用,让我们最好能自己带上泡面什么的,因为也就一顿晚餐需要自理当时也没太在意。晚上出去用餐,结果菜价确实贵得离谱,随便一道菜就七八十,上百元,后来四人要了三十八元一斤的二斤水饺加二付碗碟花七十八元解决。</h3><h3> 雪乡的夜景真的是漂亮、梦幻、迷人。彩灯映着白雪,白雪反衬着彩灯,到处流光溢彩。也再次进入梦幻家园看二人转表演。在五彩霓虹的童话世界里游走,令人流连忘返,乐不思蜀。</h3> <h3>夜晚的雪韵大街</h3> <h3>夜晚的梦幻家园</h3> <h3>  雪乡的住宿据导游说是很紧张的,有时在游客服务中心打个地铺也要一百五十元,还一床难求。我们晚上被安排五个女的睡一个炕,很是拥挤,为了节省空间我们只能一头一尾交叉睡,一晚都没睡踏实。到了凌晨三四点钟梅姐的枕头掉地上了,然后就起床穿衣去餐厅倒水喝,结果被阻止了,因为她错把酒灌杯里了。这时才发现餐厅的地上都睡着人,看来老板为挣钱把自己的床都让出来了。梅姐把酒倒了,重新从旁边的桶里倒了开水回房。当她告诉我们事情经过时,我们克制不住哈哈大笑,可怜与我们同床的小妹听不懂我们在笑什么,莫名其妙被吵醒。</h3><h3> 再也无法入睡,不到六点我和闺蜜就穿戴整齐去看雪乡炊烟。又有一个不一样的雪乡在等着我们。</h3><h3> 此时的雪乡飘着小雪,已经有不少与我们一样勤快的游客冒着寒冷在拍照了。因为环保关系现在的雪乡烧柴的已然很少了,能见到的炊烟不是太多。只是景色与白天的热闹和夜上的绚烂不同,更多了一份安逸与宁静。</h3> <h3>雪乡的早晨从炊烟与晨曦中醒来</h3> <h3> 吃过早饭就要回哈尔滨了,在亚雪驿栈去此行最后一个景点——大秃顶子山景区。 </h3><h3> 大秃顶子山位于黑龙江省五常市东南,主峰海抜1690米,是黑龙江境内最高峰。我们是换了二种交通才到达山顶的。先是五六个人坐一辆吉普车丛林观光,车行驶在高低不平的山路上颠簸不堪,人被一次次抛起又重重落下,必须牢牢抓住旁边的椅背才能坐稳。两侧高大矗立的树林已无暇顾及观赏。下车后改乘更加刺激的雪地摩托,一位司机带二名游客风驰电掣驶向山顶,狂风裹着细雪,刮的人睁不开眼。山顶没有太多的高大树林,比较平坦,到处雾凇、雪挂,积雪深达膝盖,山峦静谧得只剩纯纯的白色,这或许就是我心目中天堂的模样了。</h3> <h3>大秃顶子山美景</h3> <h3>雪山留影</h3> <h3>  十二月游哈尔滨虽然还早了些,没能赶上冰雕节,但能在大雪谷、雪乡和大秃顶子山这样的冰天雪地里自由遨游已经胜过瑞士铁力士山的冰雪体检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