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i></i><i></i><i></i><i></i> 如果有一個地方因為一首樂曲而讓人留戀,如果有一首樂曲又因為一個地方而讓人陶醉,那大概只有西班牙南部格拉納達被視為世界遺產的阿拉罕布拉宮和那首著名的吉他曲《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了。 <br> 《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是西班牙作曲家、吉他演奏家弗朗西斯科·塔雷加的作品。據說塔雷加於1896年來到阿爾罕布拉宮時,正值夕陽西下,望著遠處的阿爾罕布拉宮,由於夕陽的映襯,宮殿顯得分外美麗,於是觸動了他創作的靈感而寫下了這首不朽的名曲。<br> 多少次,當聽到這首吉他曲的時候,不僅僅為演奏者的高超技巧,尤其是獨特的輪指彈奏所嘆服,更會從旋律中體會到那種如夢如幻的場景,而產生了對阿爾罕布拉宮的嚮往。<br></h3><h3> 有人說去西班牙如果沒有去阿爾罕布拉,那就真正錯過了西班牙的精華。數次的西班牙之行,在去了西班牙中部的馬德里和東部加泰羅尼亞的巴塞羅那之後,又利用休假去了南部安達魯西亞的格拉納達,開始了阿爾罕布拉的夢幻之旅。</h3> <h3> 阿爾罕布拉宮建造於13至14世紀,最早由格拉納達摩爾人國王(蘇丹)穆哈邁德一世開始,後由其繼任者們完成,歷時150年。在阿爾罕布拉宮開始興建之時,統治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葡萄牙)近八百年的摩爾王朝已經到了末期,各個城邦也紛紛被基督教所征服,逐漸失去了統治地位而退縮於格拉納達,成為一個偏安一隅的小小王國。雖然臣服於強大的天主教國王費爾南多三世及其繼承者,換來了百多年的苟延饞喘,但最終還是被信奉天主教的國王費迪南二世(Ferdinand II of Aragon)和伊莉莎白女王(Isabella of Castile)所打敗,基督教統一了整個伊比利亞半島。亡國後的摩爾人雖然帶著對格拉納達和阿爾罕布拉的無比遺憾與眷戀,渡過直布羅陀海峽,重新回到了祖先的摩洛哥,卻為後人留下了一座<span style="color: inherit;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精美絕倫的夢幻宮殿。</span></h3><h3><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 阿爾罕布拉宮是由眾多建築群組成的宏偉建築,集城堡,宮殿,花園,庭院於一身,</span>主要有阿卡薩巴城堡要塞、納瑞塞斯王宮、赫內拉利菲王宮以及後來基督教國王所修建的卡洛斯五世宮殿組成。在阿爾罕布拉宮內既可以看到摩爾人的伊斯蘭教與西班牙人天主教相間的不同風格,也讓人們體驗到西班牙過去豐富的文化歷史。<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阿卡薩巴(Alcazaba)城堡要塞</b></h3><div> 阿卡薩巴(Alcazaba) 城堡最早建於1238年, 穆哈邁德一世在格拉納達建立納瑞塞斯王朝後,作為被天主教西班牙所包圍的格拉納達,摩爾人隨時面臨亡國的威脅,阿卡薩巴要塞就成了最早的防禦工事。</div> 在格拉納達和整個內華達山脈的山頭,摩爾人還建立了一整套防禦信號系統,利用所建的觀望塔和鏡子的反光來傳遞敵人入侵的警報。 要塞砲台遺留的保衛阿爾罕布拉的大砲。 軍械廣場(Plaze de la Arms)為阿卡薩巴城堡所遺留的兵營。 維拉塔 (Torre de la Vela) 作為要塞的最高點,可以瞭望格拉納達全城與遠處西班牙第一高峰內華達山 (The Sierra Nevada)。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納塞瑞斯王宮 (The Narisd Palaces)</b></h3><div> 作為阿爾罕布拉宮的精華所在,納塞瑞斯宮包括了聯合王宮(The Mexuar Palaces),科瑪里斯宮(The Comares Palaces),和獅子王宮與中庭(The Palace and Courtyard of the Lions)。</div><div> 在進入納塞瑞斯王宮時,首先會經過兩座非常有特色而又充滿傳奇故事的門樓正義之門(The Justice Gate)。</div> 正義門是納塞瑞斯王宮的正門,亦称“審判之門”,两重马蹄型的拱门上分别雕着一只伸出五指的手和一柄钥匙。<div> 外拱門上伸出的五指據說是代表了穆斯林和伊斯蘭教的五大戒律:對真主阿拉和先知穆哈邁德的信仰,每日五次的禱告,慈善施捨,齋月禁食以及一生至少一次的麥加朝聖。</div><div> 而內拱門上的鑰匙據說是代表了伊斯蘭教打開天堂之門的力量。今天,在許多安達魯西亞房屋的門環上依然留有鑰匙的圖案,象徵著保護家庭和通向財富之門。<br><div> 在摩爾人的传说中,也有不同的說法,如果当伸出去的手抓到钥匙,將會是世界的末日,宫殿将坍塌,而露出摩尔人藏在地下的宝藏。</div><div> 不管那種傳說,當我們今天穿越這個門樓時,無疑將會被阿爾罕布拉宮的精美所驚嘆, 也會為有如《天方夜譚》般的传说和故事所吸引。 </div></div> <i><b>聯合王宮(The Mexuar Palaces)</b></i><div> 聯合王宮是國王召見大臣及貴族們議事的地方,也是宮廷內務及司法日常運作的地方。相對於納塞瑞斯宮的其他宮殿,這裡是宮廷大臣官員們可以自由出入的場所。 在西班牙君主征服摩爾人以後,這裡改成了禮拜堂以及唱詩班的所在。</div> 聯合廳 (The Hall of Mexuar)與牆壁上的壁畫。在聯合廳里有一幅琺瑯瓷磚裝飾的壁畫《赫克里斯之柱 》(The Pillar of Hercules)。赫克里斯之柱來自於古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的傳說。兩根赫克里斯之柱分跨直布羅陀海峽兩邊,一根據說為今天的直布羅陀巨石 (Rock of Gibraltar),而另一根則是北非摩洛哥的摩西山。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最早採用了赫克里斯之柱作為皇家私人徽章,並成為當今西班牙國徽上的裝飾之一。赫克里斯柱上纏繞的絲帶上所寫的 PLUS VLTRA, 即疆土無限的意思,也成為西班牙征服世界的象徵。 與聯合廳相連的祈禱室(The Oratory)是摩爾人國王祈禱的地方,牆的一面指向聖城麥加而另一面則是開放的拱形瞭望窗。作為穆斯林最為隆重的儀式,莫過於每日五次的祈禱。 透過祈禱室開放的拱形窗,可以看到遠處穆斯林居住的阿巴辛區(Albaicin)北非式的白色屋頂。傳說當年摩爾人國王在向真主祈禱的同時,也常在這裡眺望,思念北非的故鄉。而征服摩爾人的女王伊莉莎白一世也喜歡在此享受征服的快感。1492年,野心勃勃的伊莉莎白一世也就是在這裡召見了哥倫布,開始了西班牙征服世界的探險之旅。 <i><b>科瑪里斯宮(Comares Palaces)</b></i><div> 這里是摩爾人國王正式的官邸和接見外國使臣的地方。最著名的主要有桃金娘中庭與科瑪里斯塔里的大使廳。</div> 進入科馬里斯宮,拱門上的極具摩爾文化特色的裝飾團案,可以看到設計,做工之精細。 <div> 進入科馬里斯宮黃金廳的庭院。在阿爾罕布拉宮中有很多類似的庭院,而每個庭院的中央,都會有一圓形的噴泉。可以說,有宮必有庭,有庭就必有噴泉。<br></div> <div> 黃金庭院 (Patio of the Gilded Room)連結了聯合王宮和科馬里斯宮的黃金廳,有一个用大理石構建的三拱門的門廊。站在庭院中,可以看到重疊的拱門與廳中透著遠處風景的方窗,如此獨具匠心的設計,更讓人感到摩爾人建築的高超技藝。</div> 宮殿長廊牆壁上用瓷磚和石膏裝飾的阿拉伯文的伊斯蘭座右銘「只有真主才是勝利者」以及象徵伊斯蘭教的圖案。 <b><u>桃金娘(石榴子)庭院</u></b> 因庭院種植的桃金娘而得名。對稱的建築結構,鏡子般的水面以及倒映在水面的科馬里斯塔成為庭院的特色。這種利用水面反射的倒映作為裝潢的方式也為後人所借鑑,尤其是影響了伊斯蘭的建築特色,以至於幾百年後的印度泰姬陵(Taj Mahal)也採用了這種對稱和水面倒映的風格。<br> <b><u>大使廳 </u>(The Hall of Ambassador)</b>這裡應該是科馬里斯宮里裝潢最精美的宮殿。因為座落於科馬里斯塔內,高高的天花板,通過設計合理的採光系統,利用高處的窗口,將明亮的陽光引入室內,使廳內牆壁上的裝潢更顯得富麗堂皇。 在整個大使廳里的牆壁上,到處都裝潢了讚美真主和酋長的詩歌和取自《可蘭經》的經文與座右銘, 無處不在提醒真主阿拉是唯一的上帝。 <div> 在大使廳的中央天花板上,由八千多個雪松木裝飾小木塊拼成的有如宇宙繁星的七個方框象徵著伊斯蘭教的七重天,而中央則是真主所在的天堂。</div> <i><b>獅子王宮與庭院</b></i><div><i style="font-weight: bold;"> </i>獅子王宮是摩爾人國王的嬪妃居住的後宮,也是外人嚴禁進入的地方。就像《天方夜譚》的故事一樣,掀开优雅、纤细、皓洁的面纱,与所有宫廷一樣,愛情與友情,宮廷內鬥,爭風吃醋,暴力弑杀也都曾在這裡發生。随着王朝落幕、宫苑颓败,後宮的故事也演变成一個個忧伤的传说。</div><div> 獅子宮主要包括獅子庭院,阿本瑟拉黑斯廳,雙姊妹廳,國王廳和帕特拉花園。</div> <i style="font-weight: bold;">獅子庭院(Patio de los Leones)</i>是穆哈邁德五世所建<i style="font-weight: bold;">,</i>由周圍一圈124根柱子組成的畫廊,中間是由12頭石獅子馱起的噴泉水池。<div> 大理石噴泉水池在伊斯蘭風格的建築中十分普遍,而由石獅馱起的噴泉則非常罕見。依据伊斯兰教义,人與動物的偶像崇拜是被禁止的,所以在宫殿中通常只有几何图案、花叶树木、星星月亮以及文字的裝飾。不知道是否由於摩爾人在退居格拉納達後,孤立於伊斯兰世界以外而變得更加豁達包容,而在阿爾罕布拉宮中,融入了異教文化的因素。<br></div> 摩卡拉伯厅(Hall of the Mocarabes)是獅子庭院的入口,其名字來自於阿拉伯文,表示伊斯兰建筑所特有的一種装饰性建筑元素,由石膏或木材形成并列的棱柱,看起来像蜂巢狀的鍾乳石垂饰。<div> 蜂巢狀鍾乳石結構據說源自穆斯林傳說,穆斯林先知穆哈邁德曾藏於洞穴以躲避其敵人,有一蜘蛛令人驚異地織網將洞口遮住,保護先知躲過了敵人,先知由此而獲得靈感。這種蜂巢狀鍾乳石結構在許多清真寺都可見其蹤影,但沒有一個比此廳內的更為經典。<br><div><br></div></div> 獅子庭院中央的噴泉水池向四方向引出四條小渠,分別代表水河、乳河、酒河、蜜河。阿拉伯風格的庭院中經常會有這樣十字形的水渠,源自《可蘭經》中極樂園的描述。 <b><u>阿本瑟拉黑斯廳</u> (</b>Sala de los Abencerrajes) 位於獅子庭院一側,源於著名武士家族的名字。阿本瑟拉黑斯廳據說是阿爾罕布拉宮最美的地方,然而也是最血腥的地方。 進入阿本瑟拉黑斯廳,抬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精緻絕美的八角形蜂巢鐘乳石狀的穹頂,據說八角形圖案的靈感來自勾股定理。在阿爾罕布拉宮的裝潢圖案中可以看到很多都是來自於平面幾何的運用。穹頂結構下方有一行字「沒有任何的幫助,比真主的幫助更加寬容與仁慈」。室內透過頂部窗口的光線,經過巧妙的設計照射在蜂巢般的鍾乳石上,從而營造出魔幻的氛圍。遊人到此,無不為之驚嘆,<div> </div> 然而,在無比精美的裝潢下面,卻有著一個非常血腥的傳說。相传十五世紀,阿本瑟拉黑斯家族中的一名禁卫武士恋上了蘇丹的嬪妃,蘇丹大怒,將阿本瑟拉黑斯一家三十六口男人招進廳內,由埋伏於此的刀斧手逐個斬首,鮮血從阿本瑟拉黑斯廳流到獅子園庭,滲進白色的大理石地面。阿本瑟拉黑斯廳中間的大理石噴泉,上面留有繡蝕的污漬,傳說就是當時被滅門的血跡。 <div><b> </b><b><u>兩姊妹廳</u></b>(Sala de Dos Hermanas) 兩姊妹廳其實跟姊妹並無關聯,只因廳內有兩根白色美麗的大理石柱而得名。兩姊妹廳是後宮嬪妃居住的宮殿。在兩姊妹廳有著與阿本瑟拉黑斯廳相似的八角形蜂巢狀鍾乳石結構的穹頂。大厅的墙壁上覆盖着不同主题的极其精美的石膏雕刻裝飾,其中包括经典的納塞瑞斯王朝的格言「只有上真主才是勝利者」。 </div><div> 繁杂的几何图形雕刻,壮观的蜂巢狀鐘乳石穹頂,也給後來西班牙的建築產生了巨大影響。不知西班牙十九世紀末的著名建築師安東尼 高迪(Antoni Gaudi)在設計巴塞羅那的米拉之家(Casa Milà)和聖家大教堂(Sagrada Família)是否也由此獲得靈感。</div> 與兩姊妹廳相連的琳達哈露台,透过阿拉伯风格的拱形窗,可以欣賞外面绿意盎然的庭院。嬪妃們可以在此瀏覽花園的絕美景色,就像《天方夜譚》裡的故事一樣,打發漫長無聊的後宮生活。<div> 大概只有在阿爾罕布拉宫,才會有这么精美漂亮的门、窗、墙,才會这么优美的透视关系與意境。<br><div> 大概只有在阿爾罕布拉宮,無論是金碧輝煌的宮殿,或是美輪美奐的石雕牆壁,還是夢幻般的拱頂,都會被其精緻與美麗所震撼。<br></div></div> 與兩姊妹廳相連的琳達哈花園與噴泉。在阿爾罕布拉宫中,有庭院必有喷泉。<br> <b><i>帕特拉花園 (The Partal)</i></b><div><b><i> </i></b><i></i>類似於典型的宮廷建築,帕特拉花園是王宮的後花園。</div> 帕特拉花園中的淑女塔 (Tower of Ladies)。 蘇丹後宮孤寂的儐妃們可以在這裡眺望遠處穆斯林居住的阿巴辛區(Albaicin),想像著簡單而充實的平民生活。 帕特拉花園中的水塘與浮蓮 聖瑪麗教堂(Church of St. Mary)是天主教的西班牙國王佔領阿爾罕布拉後在伊斯蘭教的清真寺上所建。在西班牙,尤其在安達魯西亞,可以看到很多這種由清真寺改建的大教堂。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赫內拉利菲王宮(The Generalife)</b></h3><div> 毗鄰阿爾罕布拉宮的赫內拉利菲王宮,為摩爾人蘇丹的夏宮。既為避暑夏宮,相比阿爾罕布拉宮,赫內拉利菲王宮綠樹成蔭,通風涼爽,繁花團簇,流水潺潺,更呈現迷人的幽美。水渠天井(Patio de la Acequia)是夏宮內著名景點。</div> 摩爾人棄守阿爾罕布拉宮之後,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將這裡的庭園取而代之變成了義大利文化復興式風格,比例工整的設計,精心修剪的花木,是此風尚的重點。 <div><br></div> 從阿爾罕布拉宮到赫內拉利菲王宮必會經過綿延一整排,宛若綠色牆壁的庭園,從義大利文化復興式庭院裡又可見摩爾人一手打造的建築,深刻感受到兩種文化的不同之處巧妙地在此交融的結合。 <div><br></div> 與阿尔罕布拉宫一樣,赫內拉利菲宮也坐落在一座小山上。宫中所有的喷泉、水景,全部来自于構建的水渠。在阿爾罕布拉宮開建之時,摩爾人就從六公里外的達羅河建垻取水,再利用水車,將河水提升至水庫中,再利用水渠和大理石地面鑿出的窄淺的水槽,將泉水從一個噴 泉流到另一個噴泉,從一個庭院流到另一個庭院,再從一個花園流到另一個花園。 由於伊斯蘭教興起於缺水的乾燥地帶,而把水視為為生命的泉源。從《可蘭經》上記載著的「天國就是一個有清澈小河潺潺而流之處」就可以看出穆斯林對水的重視。摩爾人通過巧妙的設計,讓流經庭院,宮殿的泉水自上而下,利用自然落差产生的水压、形成喷泉、流進水鉢、泄入莲池。<div><br></div> <div> 水渠天井(Patio de la Acequia)是赫內拉利菲宮最重要的部分。水渠兩邊的噴泉噴出的水簾,與兩邊的桃金孃灌木叢,橘子樹,柏樹和玫瑰花相映,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div> <div> <br> 由於受東方文化的影響,摩爾人也喜歡在噴泉池上做裝飾,特別是喜歡採用蓮池和荷花,浮萍,藉此來表現主人的華麗與優雅。<br></div> 柏木庭院 (Court of the Sultana’s Cypress Tree)因庭院棵有棵700多年的大柏樹而得名。傳說摩爾人蘇丹的愛妃就是在此與阿本瑟拉黑斯家族的禁衛武士幽會,被蘇丹王知情後,而將阿本瑟拉黑斯全族誅滅。<br> 因為貴族阿本瑟拉黑斯的這個故事,而讓柏木庭院的名氣遠勝過赫內拉里菲夏宮本身。<br> 始建於1319年的瞭望塔,從那裡可以看到花園和遠處達羅河谷的景色,其大廳被裝飾有交錯圖案的露台所覆蓋。 從瞭望塔俯看的柏木庭院。 從赫內拉利菲王宮遙望納塞瑞斯王宮,深深感到摩尔人的智慧與艺术天赋,在阿爾罕布拉宫的建築上体现得完美尽致,而伊斯兰风格和东方浪漫气息的結合,也在摩尔人精巧的技藝下得到了最好的發揮。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卡洛斯五世皇宮(Palacio de Carlos V )</b></h3><div> 卡洛斯五世皇宮 這是西班牙文藝復興風格最重要的建築, 外形呈正方形而內裡卻包含著一個圓形院落。由32根圓柱支撐的雙層建築,可以從各個不同的角度觀賞宮殿。 </div> 西班牙女王伊莉莎白的孫子卡洛斯五世将阿爾罕布拉視作珍宝,紧挨着摩爾人苏丹的宫殿修建起了一座與阿爾罕布拉宮極不協調的卡洛斯五世宫。据说其原本雄心勃勃,欲以罗馬万神殿为榜样建造一个巨大的穹顶,无奈地震频发,最後只好放弃而成為上下两层廊柱环绕開放的殿堂。<div><br></div> 卡洛斯五世皇宮由於設計的獨特而據有非常好的音響效果。起源於1883年的格拉納達國際音樂舞蹈節,每年夏天都會在這裡舉行交響音樂會。<div><br></div> <div> 摩尔人的國王带着阿爾罕布拉的回憶,流亡摩洛哥,而西班牙天主教的國王費迪南和伊莉莎白(雙王)則将征服的格拉納達当作一生至偉,留下遗言要落棺于此。導遊後面的大理石雕中央,雙王與赫克利斯之柱的圖案讓人可以看到西班牙雙王時代的輝煌,而導遊的解說卻流露出對摩爾國王的惋惜與讚嘆。</div><div> 如果說義大利的佛羅倫薩集中了文藝復興時代的精華,那麼安達魯西亞的格拉納達, 特別是阿拉罕布拉, 則是摩爾人與伊斯蘭文化的瑰寶。</div> <div> 也許不同的人遊阿爾罕布拉宮,會有不同的觀感與印象,就像美國作家華盛頓 歐文在他的《阿爾罕布拉》一書中所寫「大概從來沒有哪處古蹟像阿爾罕布拉宮這樣能夠顯示一個時代和一個民族的特點:從外表看它是一座險峻的城堡,內部卻是豪華的宮殿;城垛上雖然戰雲密佈,城內玲瓏的建築卻處處充滿詩意」。 </div> 藝術家可以在這裡找到靈感,建築家可以在這裡找到新的設計元素,而和我一樣的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則為過去的輝煌而讚嘆,那些宫殿背后隐藏的历史,那些精美的雕刻装饰和那些湧动的喷泉... ...。<br> 再次聆聽《阿拉罕布拉的回憶》,樂曲彷彿一位歷盡滄桑的老人,伴隨著這座夢幻般的宮殿,娓娓敘述著摩爾人過去的輝煌與亡國的憂傷。 <h5>* 文中照片除少數來自網絡,其餘均為作者實地拍攝。</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