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雨露 润物无声

雨子

<h1> 一直以来,实验学校和家长携手共筑爱墙,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家校教育,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每学年召开家长会,每月召开小型家长会,经常在班级微信群转发一些如何培养孩子的文章,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培训,把家庭教育的知识送到家长的手里心里,深受家长的欢迎。</h1> <h1>  2018年暑假,在教育局的号召下,在学校的统一布署下,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实验学校的老师全体参与,不畏酷暑,穿街过巷,走进千家万户,以一颗父母心把家教知识和对孩子的关爱送到学生家里。</h1> <h1> 我们的家访对象有各种类型的学生,有品学兼优的,有进步特快的,也有学困生,留守儿童……去到学困生家里,老师不是忙着“告状”,而是和家长促膝谈心,通过交谈了解一些隐性问题,哪个孩子是缺爱,哪个孩子是过分溺爱,哪个孩子是恨铁不成钢的父母通过打骂手段来教育的……针对这些给家长更好的教育建议。这类孩子,在老师离开的时候都用依依不舍的眼光目送。因为他会感到: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在老师的心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老师总是在关心着自己。这样的家访如冬日阳光,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了温暖。</h1> <h1>  走进品学兼优的学生家里,我们发现: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的正确引导,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如五年级的佳璇同学,学习成绩优异,古筝弹得好。她的父母说她晚上做完作业没时间练琴,就教育她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她利用午睡前的时间练习。“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父母的正确引导让孩子养成勤奋好学刻苦的个性。老师也不禁暗暗佩服这个孩子。</h1> <h1>  老师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与这些孩子没有血缘关系,却愿意为这些孩子进步而高兴、退步而着急、满怀期待、助其成才的“外人”。这样的仁爱之心打动了许多家长,让某些家长消除偏见,让社会的浮躁之风变得清澈。所到之处,家长捧的一杯热茶,说的一句问候,教给孩子不仅是一种待人接物的礼仪,更是让我们中华民族的尊师重教的传统又再次传承下去。</h1> <h1>  临走时,常有家长问“老师,下学期,你跟班上吗?我还想孩子跟你教。”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家长的信任是我们老师工作最大的动力。</h1> <h1>  “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也要靠父母。教师和父母的角色都至关重要,让我们做孩子的陪伴者,引导者,参与者吧。</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