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甘南(四):拉卜楞寺

千山暮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十、草原狂欢</b></p><p class="ql-block"> 8月4日下午来到桑科镇时大约五点左右。过于成熟的商业气息腐蚀得这里的草原失去了应有的生机,真有些让人失望,好在我们已经见识了桑科草原的美。从玛曲、碌曲一路走过,大都行驶在人烟稀少的游牧区,此前从未进过藏区的我们一直存着一份谨慎。来到桑科时感觉又回到了繁盛的商业社会,我们一下子放松了,不少人的酒虫便蠢蠢欲动。这时海拔高度也由玛曲的3600米逐渐下降到3000米左右,此次甘南之行最艰苦的路程已经走过,于是我们决定放松自己,在租来宿营的牧场上高歌酣饮。其实早在镇子上吃晚饭时,已经有人忍耐不住——比如我、我们的副驾冷雨——喝起了餐馆里的青稞酒。</p> <p class="ql-block">  饭后回到牧场,大家忘记了一路的疲倦,唱起来舞起来。我们中有不少是广场舞爱好者、其中有些是组织者和领舞者,有了他们的带动,大家跳的非常热烈、投入。牧场的主人夫妇、他们的两个孩子也加入进来,带领我们跳起来锅庄舞。跳到大家兴高采烈时,就连舞盲的我,也受鼓舞、受胁迫,不免迈起了“鸭步”。可惜大家都只顾高兴,几乎没有顾上留下快乐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  夜色渐浓时,天又下起了小雨。此时,狂欢的下半场也已经准备好:租来的大帐篷里,醇香的青稞酒已经斟好,就等大家举杯畅饮!</p><p class="ql-block"> 可是,然而,但是——</p><p class="ql-block"> 一切都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只因两位女士喝得太high,一下就把场子给搅黄了!</p><p class="ql-block"> 这一夜我们依旧是露宿帐篷的,对此夜的情景我早在那年底的一篇读书笔记中提到过:</p><p class="ql-block"> “进而我想到了近两年来的徒步以及与我一起徒步的驴友。我们冒着酷暑、顶着严寒,背负着十几、二十几斤的装备和简单的干粮,在深山密林中寻路而行,有时是可以看到常人看不到的风景、更多时也不过是寻常的景色。一个时时想起的情节,是今年八月份在甘南桑科草原度过的那个的雨夜:听着高原的寒雨不紧不慢地打在帐篷,身在茫茫草原上,难免有一种莫名的孤独;然而身边的帐篷中就住着同行的驴友,呼吸之声可闻,心中一面觉得无限的宽慰,一面又因为她们同我一起在高原的寒夜中受苦而心痛。那种温馨与感动、孤独与不安同时涌上心头的感觉至今记忆犹新。我们经历的这一切,在别人看来就是不堪忍受的苦,我们却甘之若饴——这又正可以作为“构成幸福的关键因素并非是物质的或审美的,而永远是心理上的”这一说法的一个绝好的例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十一、夏河县与拉卜楞寺</b></p><p class="ql-block"> 从阿木去乎镇开始就算是进入夏河县了。夏河县地,西汉昭帝就设白石县(县治在甘加草原),隶金城郡。西晋后为吐谷浑所占。十六国至隋朝,多属河州枹罕郡。唐朝安史之乱后,夏河地区为吐蕃所占领。北宋后为甘青蕃人辖领。清初属循化理蕃厅,辖南蕃21寨,以其吏治归循化,军事属河州。</p><p class="ql-block">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拉卜楞寺建立,周边寺院陆续归附,原受各寺院控制的部落亦成为拉卜楞寺的属民,循化理蕃厅也失去了管辖南蕃21寨的权利,青海、四川的部分寺院、部落,就连循化厅附近的蒙古亲王辖区的寺院亦依附拉卜楞寺,清廷遂在拉卜楞设拉卜楞分府,隶循化厅。乾隆六十年(1795年),拉卜楞寺得到河州总镇衙门特许,设置“臬仓”,直接管理寺院周围13庄政教事务和民事案件。民国十六年(1927年)6月,拉卜楞设治局设立,直接隶于甘肃省政府。</p><p class="ql-block"> 民国十七年拉卜楞设治局改县,以大夏河横贯县境,县城濒河之意,取名“夏河县”,划归甘肃省。这算是夏河县最早的设立,但是一直到1949年新政府建立,整个甘南藏区仍在拉卜楞寺的管辖之下,民国政府的公文必须由拉卜楞寺下达方可。在民国三十年拉卜楞寺还成立“议仓”,专司管全寺及所属各寺、各部落的政治、宗教、军事等事宜。所以说很常一段时间内,拉卜楞寺是甘南的管理机构、夏河是甘南的首府。</p><p class="ql-block"> 而如今的甘南州首府合作市,清时是拉卜楞寺管理下的南番二十一寨中的黑措寨。1953年甘南藏族自治区成立时选定此地为州府驻地,设立黒措镇;1956年州属部分机关率先从夏河拉卜楞迁来此地办公,改名“合作镇”。直到1996年6月才设立合作市、1997年筹建,1998年1月1日正式挂牌运作。</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网络航拍图片</h3> <h3>  拉卜楞寺,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1980年对外开放旅游,1982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h3> 寺院建于 夏河县城西郊扎西滩的北面,背靠秀丽的翠岭凤岭,面对碧绿的山峰龙山,龙凤山岭之间,大夏河缓缓流过,把扎西滩隔成了一个半圆形的平滩。公元1709年第一世嘉木样协贝多吉大师应青海蒙古和硕特部前首旗黄河南济农王察罕丹津的邀请,从西藏返回祖籍建寺弘法。大师于当年夏天带弟子来到这龙凤呈祥的宝地,即开始在这里建修拉卜楞寺院。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康熙五十三年建立“拉章”(即嘉木样佛官),“拉章”音变为“拉卜楞”,意为寺院最高活佛府邸。拉卜楞寺在历史上所属寺庙有139处,教权范围达甘、青、川、康,甚至蒙古、东北及新疆等地域。它不仅成为佛家神圣的宗教禅林,而且是传播知识的综合性学府,也是整个安多地区藏民族的文化艺术中心。</h3><h3> 寺院坐北向南,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学院、16处佛殿、18处昂欠(大活佛宫邸)、僧舍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房屋不下万间。整个寺庙现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第一世嘉木样活佛时期所建的佛殿是下续部学院的佛殿。</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在贡唐宝塔上拍的全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全貌应该在晒经台后山上拍,可惜我没去</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晒经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围绕寺院一圈的转经轮长廊</h3> <h3>  拉卜楞寺宗教体制的组成以闻思、医药、时轮、吉金刚、上续部及下续部六大学院为主,在全蒙藏地区的寺院中建制最为健全。闻思学院(又称大经堂)是其中心,全寺所有梵宇,均以当地的石、木、土、茴麻为建筑材料,绝少使用金属。整体建筑下宽上窄,近似梯形,外石内木,有“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谚。各庙宇依其不同的功能和等级,分别涂以红、黄、白等土质颜料,阳台房檐挂有彩布帐帘,大中型建筑物顶部及墙壁四面置布铜质鎏金的法轮、阴阳兽、宝瓶、幡幢、金顶、雄狮。部分殿堂还融合和吸收汉人建筑成就,增盖宫殿式屋顶,上覆鎏金铜瓦或绿色琉璃瓦。拉卜楞寺内珍藏的民族文物和佛教艺术品共计1万余件。各殿堂内高8米以上铜制鎏金或檀香木雕的大佛就有十六尊,各种质地多样的中小型佛、菩萨、佛塔、法器等不胜枚举。</h3><h3> 新政权后,拉卜楞寺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楼高七层的颇章玛绕佛殿在“四清”中被拆除修了电影院,殿内高24米的佛像于1958年被砸碎炼了钢铁。十年“文革”更是不堪言状,一座座佛殿变成了食品厂、屠宰场,寺址大部分被机关单位占用。寺门紧闭,僧众四散,寺院建筑仅仅保留原寺院西北一角,约占原寺面积的四分之一。拉卜楞寺院虽历尽沧桑,自从1980年重新开放以来,拉卜楞寺才又获生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贡唐宝塔</h3><h3> 贡唐宝塔位于拉卜楞寺西南角,原名现见解脱大金塔,因塔内供有从尼泊尔迎请来的无量光佛(阿弥陀佛)像而享誉海内外。原塔由三世贡唐仓•贡曲乎丹贝仲美大师建成于1805年,宝塔造型别致,工艺精巧,在建筑艺术与宗教意义上达到了完美神圣之境界。现存宝塔由六世贡唐仓•丹贝旺旭大师于1991年2月8日在原宝塔遗址举行净地仪轨,主持筹建。工程竣工于1993年7月,于佛祖释迦牟尼初转法轮的殊胜节日举行了开光永存仪式。 贡唐宝塔高五层,31.33米,塔呈菩提式,占地2144.16平方米,由塔刹、塔瓶和塔座组成。塔刹是日、月、星辰,塔瓶是精铜浮雕鎏金八大菩萨,塔座是琉璃瓦装饰的三层四角形建筑。宝塔外形金碧辉煌,气势非凡,内部构造精巧,多宝严饰。塔内正中是二层相互贯通的四座佛殿,供历世贡唐仓灵塔或木雕镀金像,并藏有两万余卷佛经。殿顶供阿弥陀佛、二世嘉木样和千佛铜像。</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远眺宝塔塔顶</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时轮学院经堂</h3><h3> 时轮学院经堂坐落于大经堂右侧,建于1763年,正殿东西 5间,南北11间,具有浓郁的藏式风格,内供时轮金刚佛铜像。后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和七大弟子像,左右供奉着堪布仓、贡唐罗智仓、旦巴嘉措等活佛的灵塔。</h3><h3> 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一个不同是,汉传佛教是大乘显教,而藏传佛教是显教菩萨乘和密教金刚乘合二为一的教派,或者说密宗是藏传佛教的一大特点。密宗以密法奥秘,不经灌顶,不经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示别人,因此称为密宗。通俗的说就是,密宗的见解、修行、行为、果位、有甚深秘密之意,不能随便公之于众,给人以神秘的印象。即便是内地的庙观中,神佛之像也是不让人随意拍照的,大概以为拍照有亵渎神灵之嫌疑;而藏传佛教因密宗的缘故,更是绝对禁止拍照。</h3><h3> 但我每过一处总想留下更多的印象、更多的记忆,以便再次回味、整理。因为对于藏传佛教了解不多,如果只是匆匆走过,过后连最直观的感观印象都存留不下来。所以我就想拍些照片,但是没有丝毫亵渎、或不敬之意。此处是拉卜楞寺六大经堂中最先遇到的,没太在意禁止拍照的警告,进去后偷拍照片。但很快就被喇嘛发现,我赶紧道歉不跌,并表示对神佛的虔诚敬意,才算侥幸没有把相机收缴去,而只是删去了几张照片。</h3><h3> 阿弥陀佛,还是尊重藏民的习俗,不拍了吧。</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经堂</h3><h3> 闻思学院经堂,又称大经堂,是“磋钦措兑”会议的场所,为全寺之中枢。大经堂不幸于1985年4月7日被火烧毁,1985 年7月设计重修,1986年6月破土动工,1987年完成了主体工程。新建大经堂不但保持了原来的式样和风格,还采用了先进技术和材料。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占地十余亩,为藏式和古宫殿式的混合结构,顶上有鎏金铜瓦、铜山羊和法轮、幡幢、宝瓶等装饰物。 </h3><h3> 进入正殿需购票,票是与酥油画展、珍宝馆等联票。因为大经堂等处当然是不能拍照的,想匆匆走过也留不下多少印象,就如我在敦煌莫高窟中的感觉一样。所以我没有购票进去,只在大经堂的前院里游览了一番。</h3><h3><br></h3> <h3>  除各学院的经堂外,拉卜楞寺有众多佛殿,佛殿是僧众诵经和信徒朝拜的场所,较为著名的有宗喀巴佛殿、千手千眼观音殿、弥勒佛殿、释迦牟尼佛殿、白伞盖菩萨殿、救度母殿、白度母殿、寿安寺、悟真寺、普祥寺、图丹颇章和护法殿等,但不少并不开放。</h3><h3> 下面是并未开放的白伞盖菩萨殿,大门上的狮子、老虎画像颇具特色。</h3> <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释迦牟尼佛殿</h3><h3> 释迦牟尼佛殿,位于弥勒殿西边,亦为馏金铜瓦屋顶,俗称“小金瓦寺”。</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金瓦寺金顶</h3> <h3>  护法神殿,女士不许入内。因里面没有喇嘛,我在里面还拍了几张,后来连同白塔的照片,一同在时轮学院经堂被强迫删除了。</h3> <h3>  弥勒佛殿,亦称“寿槽寺”,坐落在大经堂之西北隅,高达六层,纵深各5间。初建于1788年,1844年由卓尼察汗呼图克图额尔德尼班智达捐资予以翻修,并建金瓦亭。该殿为藏汉混和式结构,最高层为宫殿式的方亭,四角飞檐,上覆盖馏金铜狮、铜龙、铜宝瓶、铜法轮、铜如意,阳光下金碧辉煌,故俗称“大金瓦寺”。殿内供馏金弥勒佛大铜像,高8米左右,两侧供八大菩萨馏金铜像,高5米左右。</h3><h3> 可惜在修缮,就是全貌照片中脚手架覆盖的高大建筑。</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因在时轮学院大经堂的遭遇,此处没有进经堂去,只在院子里浏览了一下。</h3> <h3>  这是珍宝馆,与酥油花展一样是收票的。一行中有人去看酥油花艺术展的,下面选取他们拍的两张照片。</h3> <h3>  佛法僧谓之佛家“三宝”,拉卜楞寺自然少不了僧人。据说最多时僧侣有四千多,现在也有一千多名。</h3> <h3></h3><h3><br></h3><h3> 其实应该还有一宝,就是虔诚信教的藏民。下面就是一组藏民拜佛的照片。</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游客中也有不少外国人</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名老外,呵呵呵</h3> <h3>  桑科镇之名与藏民“煨桑”习俗有关。煨桑就是用松柏枝焚起的霭蔼烟雾,是藏族祭天地诸神的仪式。在藏族地区,几乎每家每户都备有桑炉。臧民在燃起的煨桑堆上加松枝、柏枝、桑面(糍粑)等物,顺便献酒洒浆,跪拜叩首,添嘛呢箭杆。据说在煨桑的过程中产生的烟雾,不仅使凡人有舒适感,山神也会十分高兴。因而信徒们以此作为祈福的一种形式,希望神会降福于敬奉它的人们。</h3><h3> 在拉卜楞寺入口处有出售的煨桑的松柏枝叶等,近处一处院内,有藏民正在煨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离开夏河时的牌坊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路上见到的寺院</h3> <h3>  8月5日早上游览了拉卜楞寺,大约中午一点离开夏河。原计划是去合作市,然后经临潭、岷县、礼县返回,一路省道。可是4日这天及此后几日,甘南都是大雨,就决定走国道由临夏、临洮、陇西,然后上高速返回。所以甘南之行的甘南部分算是顺利完成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