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比亚半岛掠影(1)

老猴

<h3>  初夏,几位相交近40年的战友和一些初识的朋友组了个16人的团队,跨越亚、欧、非三大洲,第一次踏上既耳熟能详又相当陌生的西南欧伊利比亚半岛和北非,游览万里之外完全迥异的地理自然风光、人文风情,领略其社会生活与历史文化。行程规划是起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一路向西南进入葡萄牙,然后飞越大西洋到摩洛哥,再从摩洛哥船渡直布罗陀海峡返回西班牙,沿其地中海东海岸一路向北抵达巴塞罗那,结束20天旅程。其中在比利牛斯半岛前后逗留了10天。</h3><h3> 伊利比亚半岛又称比利牛斯半岛,欧洲第二大半岛,南欧三大半岛之一(与亚平宁半岛和巴尔干半岛并称为南欧三大半岛)。位于欧洲西南角,东部、东南部濒临地中海,西边是大西洋,北临比斯开湾。比利牛斯山脉在半岛东北部,为天然界线与法国相连接。南部隔着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对望。面积约58.4万平方公里,人口5200多万。包括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和英属直布罗陀。半岛上大部分为西班牙领土,西南角一小部分为葡萄牙领土,安道尔是夹在西班牙与法兰西之间的内陆小国。</h3><h3> 伊利比亚半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凯尔特人从中欧迁入,成为古希腊城邦。后又被罗马人入侵占领并入罗马帝国辖区。公元5世纪随着罗马帝国衰落,日耳曼族西哥特人侵入并统治了半岛。公元711年,来自北非的阿拉伯摩尔人用了大约4年的时间征服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阿拉伯人以他们特有的智慧建立了一个灿烂的穆斯林化的西班牙文明。但土著的基督徒不甘于被长期欺压,抵抗斗争从未停止。中世纪后期,摩尔人由于内耗势力日渐衰落,尤其是公元11世纪起,史称"光复运动"在半岛风起云涌的展开,天主教徒逐渐收复失土。公元1385年,葡萄牙王国的疆域大致形成;公元1480年,西班牙王国正式建立;1492年取得"光复运动"的胜利,穆斯林势力被彻底逐出伊比利亚半岛。建立了欧洲最早的统一中央王权国家。同年10月,意大利人哥伦布,在伊莎贝拉女王力排众议,极力支持下航海探险,发现西印度群岛及美洲新大陆。西班牙掠夺者将无穷无尽的财富收入囊中,摧毁阿兹特克、玛雅和印加文明,将美洲大陆的大部分疆域划为己有。15—16世纪,西班牙逐渐成为"日不落"超级大国,统治大半个欧洲和美洲大部,在非、亚均有殖民地。1588年"无敌舰队"被英国击溃,西班牙逐渐衰弱。1873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国。1874年12月王朝复辟。近代,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国建立。1936年2月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同年7月佛朗哥发动政变,经三年内战,于1939年4月夺取政权,实行独裁统治达36年之久。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为君主国,自任终身国家元首。1966年7月立末代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之孙胡安•卡洛斯为承继人。1975年11月佛朗哥病死,胡安•卡洛斯一世登基,恢复君主制。1976年7月,国王发布一系列政改令,实行君主立宪制政治体制。2014年6月卡洛斯退位,由其幼子费利佩六世继位。葡萄牙本就是天主教反抗穆斯林光复运动中应运而生的独立王国,历史上与西班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15—16世纪葡萄牙的大航海时代使其进入强盛时期,拥有亚、非、拉大量殖民地,从一个小国成为世界性强国。随着英国等欧洲国家取得海上霸权,葡萄牙帝国开始衰落,历经19世纪政治经济危机,1910年的10月革命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1926年5月卡尔莫纳元帅发动军事政变,实行军事独裁近50年。1974年发生"康乃馨革命"重新恢复共和制政体。</h3><h3> 在3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伊利比亚半岛经历了政治风云变幻,饱经沧桑。同时也带来了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基督教文明、阿拉伯文明、犹太文明相互碰撞与融合。为人类留下了许多历史文化遗迹。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西班牙世界遗产共有46项,数量上仅次于意大利和中国,位居世界第三。葡萄牙也拥有15项世界遗产。加之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伊利比亚半岛成为全球引人瞩目的旅游胜地之一。</h3><h3><br /></h3><h3> 2018年5月29日当地时间早上7:30经过13个小时飞行,抵达马德里机场。大家仍然处在亢奋状态,顾不上旅途疲惫和时差影响。乘坐大巴前往距马德里以北70多公里的世界文化遗产塞戈维亚古城,开启伊比利亚半岛之旅。</h3><h3><br /></h3> <h3>  塞戈维亚是卡斯蒂利亚-莱昂自治区塞哥维亚省的省会,一座古老精致的小城,因其2000年历史的古罗马高架渠和香飘万里的烤乳猪而闻名于世,古城和高架渠1985年一起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 <h3>  建于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高架引水桥渠是塞戈维亚的封面,也是迄今保护最完整的罗马帝国古迹之一。这座引水桥被用来向城市地势较高的区域汲水,全长728米,两层有166个桥孔,完全用巨大的石块垒建,没有使用任何灰浆或水泥。令人称奇的是,经过2000多年的历史更迭,自然侵蚀,至今屹立不倒,仍然可以使用。</h3> <h3>  高架水渠前传说中的罗马帝国创始人狼孩孪生兄弟的青铜塑像,鉴证着古城的古罗马印迹。</h3> <h3>  圣马丁教堂因其穆德哈尔风格的连环拱合塔尖富丽堂皇、备受称赞。</h3> <h3>  圣马丁教堂侧后观。</h3> <h3>  阿尔卡萨城堡屹立在古城西部悬崖上,始建于12世纪,约完工于1455年,后又毁损,1862年重建。现城堡中一部为兵器博物馆,展出要塞曾经使用过的军事装备。城堡确实有几分童话般的浪漫色彩,又不失典雅精美造型。难怪,迪士尼会以它为原型作为白雪公主的城堡。故也被称为白雪公主城堡。阿尔卡萨城堡具有重要历史地位,是西班牙"光复运动"主要力量卡斯提尔国王恩里克4世的王宫。1474年恩里克4世病逝,其23岁的胞妹伊莎贝拉戴孝在此登基,平息了酝酿中的政治风波。1479年阿拉贡国王斐迪南与卡斯蒂尔国女王伊莎贝拉联姻,二人以平等权位共主王国,为赢得光复运动胜利和实现西班牙完全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1492年伊莎贝拉女王极力支持哥伦布航海探险,成就了西班牙的一段辉煌。</h3> <h3>  白雪公主城堡正面观。</h3> <h3>  白雪公主城堡前纪念西班牙一代明主伊莎贝拉女王和“光复运动”中英勇奋战将士的纪念碑。</h3> <h3>  塞戈维亚古城远眺。</h3> <h3>  经不住香飘万里的塞戈维亚烤乳猪的诱惑,大家忍痛割肉,自掏40欧(约人民币300多刀/人),品尝被称为皇家大厨烹饪的烤乳猪大餐。酒足饭饱后,反倒觉得味道远不如我国的粤味烤乳猪。但满足异国他乡舌尖上的不同风味,也算怡情。</h3> <h3>  返回马德里,首先来到马约尔广场。从有些沧桑的拱型大门进入广场。</h3> <h3>  马约尔广场是菲里普三世在1619年主持修建的,与印象中的广场不同,由4层高的建筑围成着类似宽大的四合院、独特风格的四方形广场。在广场中央是菲里普三世骑马坠蹬、驰骋疆场的雕像。在建成之后的漫长岁月里经历了3次火灾,又重新修建,直至1953年完成后形成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样子。如今广场四周一层被歺厅、酒吧、咖啡厅、小商品店经营,略显杂乱,是市民和游客主要休闲娱乐场所之一。</h3> <h3>  太阳门广场位于马德里市中心的繁华商业区,名曰广场实为呈半圆形,有10条街道呈放射状向外延伸的街心小花园,是马德里商贸和政治活动中心。具有历史和地理座标意义,也是能体现马德里风土人情的地方。这里曾经是马德里古城墙的东大门,历时一个世纪之久。因为它面向太阳升起的东方,所以取名为太阳门。后由于城市建设发展被拆除,但名字一直保留。这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想取个全景都难。</h3><h3> 广场上矗立着马德里最杰出市长卡洛斯三世的骑马塑像。</h3> <h3>  广场上马德里市徽—熊与草莓树塑像。</h3><h3> 据说以前马德里郊外长着许多草莓树,并且经常有熊出没,二者用西班牙语连读就像马德里谐音,城市由此得名;另一说是,两小孩出去玩耍,突遇熊群,慌乱之中小孩爬上草莓树,此时孩子们的母亲来找寻他们,孩子大声惊呼 "妈妈快跑",西班牙语这声呼叫与马德里发音很近似。</h3> <h3>  太阳门广场的标识牌和从这里出发前往西班牙各地的零公里地理标识。</h3> <h3>  马德里皇宫是仅次于凡尔赛宫和维也纳美泉宫的欧洲第三大皇宫。建于1738年,历时26年才完工,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而且最精美的宫殿之一。皇宫外观呈"L" 型方正结构,富丽堂皇,宫内藏有无数的金银器皿和绘画、瓷器、壁毯及其他皇室用品。它是代表性的波旁文化遗迹,在欧洲各国皇宫中堪称数一数二。现在,该皇宫部分被辟为博物院,供游人参观。</h3> <h3>皇宫大厅门廊。</h3> <h3>大厅的穹顶。</h3> <h3>  皇宫接待厅。</h3><h3>  皇宫的内部装饰随着不同的时期和各位君王的爱好而变化多端。拥有国王室,国王会所,雷笛洛皇家工厂的杰作——瓷器室,镜厅,宴会厅,画廊等等。内部使用了大量华丽的装饰物如:西班牙大理石,镀金灰泥,桃花心木门窗、半吨重的天然水晶吊灯等。由当时著名艺术家如蒂耶波洛父子、贾昆托、门斯、巴耶、马埃利亚等制作和绘制壁画,画廊中展示了一些著名画家的杰作。尽显金碧辉煌、奢华万袋的皇家气派。可惜,内部禁止拍照,难以一展尊容。</h3> <h3>皇宫内庭院。</h3> <h3>皇宫对面的阿穆德纳圣母大教堂。</h3> <h3>马德里的天气真是变幻无常,刚还蓝天白云,现又细雨绵绵。烟雨蒙蒙的著名商业街—格兰比亚大道。</h3> <h3>  塞万提斯纪念碑。</h3><h3> 1875年为纪念大文豪塞万提斯修建。中、老年时期的塞万提斯塑像端坐碑正 、背面中央,碑顶及四周是其作品中的人物或红颜知己造型塑像,背面文豪塑像之下是其代表作《唐吉坷德》中像征欧洲骑士精神—堂吉珂徳骑瘦马、持长矛勇往直前和骑驴紧随的桑丘青铜塑像。</h3> <h3>  大地女神喷泉塑像位于阿尔卡拉大街、格兰比亚大道等交汇的街心广场中央。这里周边有如中央邮局、中央银行等等建于18—19世纪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著名建筑。遗憾的是,正在围挡维护,难见其庐山真面目。</h3> <h3>  位于阿尔卡拉大街一头,具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凯旋门式的阿尔卡拉门。建于1788年。也是为纪念马德里杰出市长卡洛斯三世修建的。是马德里至今保存完好的古城门之一和地标性建筑之一。</h3> <h3>  全球球迷朝圣之地——银河战舰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伯纳乌球场。来到这里时,莫斯科世界杯开幕在即,以C罗为代表的该俱乐部15名球星将为各自祖国出征。而今,世界杯临近尾声,只剩下该俱乐部中场大将莫德里奇和后场中坚瓦拉内,各为格子军团和高卢雄鸡争夺金杯继续拼搏。</h3> <h3>  托莱多古城,位于马德里以南70公里处,是卡斯蒂利亚-拉曼恰自治区首府和托莱多省省会。托莱多为欧洲历史名城,公元前192年被罗马人占领。公元527年西哥特人统治西班牙并在此定都。公元711年被摩尔人攻陷。1085年卡斯蒂利亚国王阿方索六世收复该城后,成为卡斯蒂利亚王国首府和全国宗教中心。1561年,腓力二世迁都马德里,托莱多从此失去政治中心地位,但宗教地位依然如故,至今仍是西班牙首席红衣大主教驻地。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为托莱多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艺术和历史遗产,也使托莱多成为西班牙民族融合的缩影。从被摩尔人占领起,托莱多的莫扎拉布人(摩尔人统治时期的西班牙基督教徒)、摩尔人和犹太人即友善和平地共居此城,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在此并存共容,托莱多由此成为"三种文化之都"。1987年托莱多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 <h3>  托莱多的东、西、南三面塔霍河环绕,仅北面与陆路相通,在冷兵器时代能攻易守,是历代选址建都和兵家必争之地。</h3> <h3>  圣马丁桥是古城南面跨过塔霍河的通道, 建于十三世纪,桥头矗立两座哥特式风格碉楼,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h3> <h3>哥特式的天主教圣胡安修道院 。</h3> <h3>  古罗马风格和穆哈德尔风格的塔楼和大门相邻而建,体现托莱多古城三种文化兼容并蓄的城市风格</h3> <h3>  圣多美教堂一角,该教堂是从14世纪住在托莱多的阿拉伯人所建的穆德哈尔风格的建筑改造而来。其名声主要来自珍藏在此的格列柯的世界名画――“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h3> <h3>  托莱多大教堂,是西班牙首席红衣大主教的驻锡地和布教场所。作为西班牙最大天主教堂之一,是哥特艺术的顶峰之作,也是最佳的历史见证。公元6世纪,它是西哥特人的宗教圣殿。公元9世纪,摩尔人改为清真寺。1224年起,又改建为天主教堂。各种流派的建筑师,在一座教堂内,留下不同时代、不同宗教文化的烙印。</h3><h3><br></h3> <h3>  教堂正门左侧钟楼高90米,上挂一口重17. 5吨的大钟,是14世纪时所铸造。</h3><h3><br></h3> <h3>正在筹办重大宗教节日,正大门前悬挂着镇寺之宝巨幅画像。</h3> <h3> 巧遇西班牙首席红衣大主教步出大教堂与市民和游客親民,抓住时机抢拍,留下珍贵影像。</h3> <h3>  托莱多贸易广场街拍。这里原是古城的鱼市,渐渐发展为商品贸易、餐饮密布的区域。</h3> <h3>  气势不凡的托莱多古城堡坐落在托莱多的制高点上,16世纪中叶时是查理五世国王的王宫。城堡呈正方形,四角矗立四座塔楼。数百年来,这座城堡刻划着西班牙民族盛衰史的各种印记。1936年爆发的历时三年的内战,这里也曾是重要的战场之一。弗朗哥独裁时期辟为军火库后改为兵器展览馆。</h3><h3><br></h3> <h3>  比萨格拉门是托莱多古城北门,也是唯一通往陆路的正大门。大门正中城墙上刻着西班牙查理一世国王的王徽—帝国皇鹰。侧面有大文豪塞万提斯所提"西班牙之荣,西班牙城市之光"的铭文。</h3> <h3>  结束托莱多古城游览,继续南下赶往300多公里外的古城梅里达住歇。透过车窗眺望沿途西班牙西南部田园风光还是挺养眼的。</h3> <h3>  位于西葡边境的梅里达,为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自治区首府所在地,是西班牙最漂亮的古罗马式的城市之一,由当时的罗马人侵占伊利比亚半岛时在其战略要道上所建,后历经西哥特人、阿拉伯人和西班牙人经营。因此有保留较好的古罗马剧场、竞技场、神庙、阿拉伯宫殿等古建筑群遗址。由于到达梅里达已是傍晚,又住在新城区郊外,离景点较远,只能忍痛割爱放弃探幽。</h3> <h3>  由于西葡的历史渊源,睦邻友好关系和同属欧盟国家,过境十分便利。海关无人监管,刷卡即可通过。窗外的葡萄牙田园风光也发生了悄然变化,连绵此起伏的葡萄园郁郁葱葱,漂亮的小酒庄点缀其间。</h3> <h3>  葡萄牙埃武拉是一座历史古城,始建于公元三世纪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当时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长期为罗马军队驻地。目前,尚能看到的罗马时期的古迹。罗马帝国灭亡后,埃武拉曾先后被西哥特人和摩尔人占领,其间城市规模开始扩大,建筑风格体现出哥特式和阿拉伯特色。红瓦、白墙、黄色门窗框是埃武拉小镇民宅的特点。</h3> <h3>  真正使埃武拉声名远扬的是它的人骨教堂。艾武拉的人骨教堂的全名叫圣弗朗西斯科教堂,前后历时三十年于1510年建成,当时是作为葡萄牙皇族的祈祷堂,因此正门上方用大理石雕有葡萄牙王徽。这是一座哥特式,曼努埃尔式和巴洛克式各种风格的完满结合的建筑,教堂的西厅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人骨教堂。 这座十六世纪的建筑内收揽了五千具骷髅,教徒们结合了人骨的构造以及特色而"设计"教堂的室内效果,从墙壁到柱子都由人骨叠筑而成。昏黄的灯光打在墙壁上,尽是整齐排列的长骨与颅骨。有效地解决了在坟场上修建教堂空间不足和尸骨处理的难题,又不失美观。埃武拉人看待生死、尊重逝者及处理人骨的务实态度给人留下难以释怀的印象。</h3><h3> 圣弗郎西斯科教堂外观。</h3> <h3>圣弗朗西斯科教堂内门厅。</h3> <h3>教堂西厅—人骨教堂的门厅。</h3> <h3>教堂的人骨装饰。</h3> <h3>安宁详和的埃武拉小镇的街巷小景。</h3> <h3>  埃武拉古罗马迪安娜神庙遗址。千年风雨苍桑,残存的十四根漂亮的古罗马石柱仿佛还在叙述着罗马帝国当年的辉煌。</h3> <h3>  曼努埃尔风格的教堂钟楼。</h3> <h3>  穿行在山道上,路旁的山坡上成片的栓皮栎树林,树干基本被扒了皮,而以上却枝繁叶茂。俗话说&quot;树怕剥皮,人怕抽筋&quot;,咋在葡萄牙这句话就颠覆了?实际上这种栎树与众不同剥了皮照常生长,其树皮成就了葡萄牙一大产业-—软木业。单软木瓶塞年生产35亿个,占世界市场半壁江山。葡萄牙首富就是软木塞大王。</h3> <h3> 罗卡角是葡萄牙境内一个毗邻大西洋的海角,是一处海拔约140米的狭窄悬崖﹐为辛特拉山地西端。距离里斯本大约40公里,处于葡萄牙的最西端,也是整个欧亚大陆的最西点。罗卡角被评为"全球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h3><h3><br /></h3> <h3>  有欧洲天涯海角之称的罗卡角,山坡生长着茂盛的海岸植物,红、黄、橙、蓝、紫各色鲜花绽放斗艳,宛如给悬崖披上了华丽的外衣。矗立崖顶,万丈悬崖直插海底,海风拂面,举目远眺,蔚蓝的大西洋一望无际,海浪轻轻拍打岸边。构成一幅天苍苍、海茫茫,海天似无涯,美轮美奂的壮丽画卷。</h3> <h3>  先辈们在海角崖顶修建了一座灯塔,指引几百年来远航路程。据称此灯塔是世界上照度最远的灯塔之一。</h3> <h3>  海岸崖上矗立着一座面向大洋石砌的十字碑,上面用葡语铭刻着葡萄牙著名诗人卡蒙斯的名句“陆止于此,海始于斯”。</h3><h3><br></h3> <h3>  罗卡角向东十几公里处,就是葡萄牙的第三大城市卡斯卡伊斯。这是座从小渔村发展起来,濒临大西洋的旅游度假城市。古色古香的城堡,漂亮的度假别墅、公寓和酒店,海湾停靠着各式私人游艇,这里是欧洲人最喜爱的旅游度假胜地之一。</h3> <h3>  真正使这座城市出名的是代号007的大间谍詹姆斯·邦德。007系列小说的作者伊恩·弗莱明在二战期间是英国著名的特工,卡斯卡伊斯是他工作的主要地点。当时中立国葡萄牙的卡斯卡伊斯云集了各国特工,在灯红酒绿中隐藏着刀光剑影,被称为"间谍中心"。弗莱明曾在这里组织了一个代号为"30AU"的特工队,为英国在二战期间窃取情报作出重大贡献。战争结束后,弗莱明故地重游,卡斯卡伊斯和罗卡角的美景再次激发了他的文学才能,有关007的多部小说就创作于此,并改编成好莱坞系列电影。</h3> <h3>  贝伦塔,葡萄牙著名古老建筑之一。它不仅是见证葡萄牙曾经辉煌的历史遗迹,还具独特建筑风格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贝伦古塔矗立在里斯本河口,是葡萄牙大航海时代的里奥二世为了加强帝国的防御系统而修建的一座大理石堡垒,外观典雅华丽,与另外两个防御局点形成犄角之势,遥相呼应。这里曾经是野心勃勃的航海家们的起始点,见证了一代王朝的迅速扩张。古塔后也曾经被用作海关、电报收发塔或灯塔,甚至在西班牙统治时期还曾经被用作关押重要犯的监狱。</h3> <h3>  航海纪念碑 建于1960年,屹立于海旁的广场上,气势不凡,已成为葡萄牙的象征。该纪念碑为纪念航海家亨利王子逝世500周年而建。其外形如同一艘展开巨帆的大船,碑上刻有亨利及其它80位水手的浮雕,船头站立者即为亨利,其后为其助手加玛,两旁是一些随同出发的航海家,以及葡国历史上有名的将军、传教士和科学家,颇具气势,以纪念葡萄牙300年来开拓海洋的光辉历史。</h3> <h3>  四月十五号大桥,名字感觉怪怪的,其实不然,这是为纪念1974年4月25日"康乃馨革命"赢得了最终民主胜利时刻,而将撒拉扎尔大桥改名为"四月二十五号大桥"。这座桥,全长3010米,属于欧洲的第一长桥,也是世界第三长斜拉桥。</h3> <h3>  大桥北岸山顶上矗立着一座巨大的基督塑像,他张开双臂呈十字状,每时每刻都在俯瞰着里斯本乃至整个葡萄牙。</h3> <h3>  热罗尼姆修道院及其教堂,其规模宏大,门面长宽均超过300米。始建于1501年,耗资巨大,耗时100年完工。堪称曼努埃尔式建筑的"珍宝"。历史上许多重要人物也都长眠于此,如航海家麦哲伦、建筑师曼努埃尔父子、葡萄牙最伟大的诗魂卡蒙斯等。它与贝伦塔一同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和葡萄牙7大奇迹之一。</h3> <h3> 热罗尼姆大教堂内部图。</h3> <h3>  我们住宿的酒店距里斯本市中心20分钟车程,步行5分钟就能到达著名的卡尔卡维罗什海滩(里斯本五大最美海滩之一)。早晨天空刚刚泛白,明月还悬挂当空,晨光洒在沙滩上泛起金光,海浪扑打着沙滩和礁石,岸边的餐厅、酒吧已经歇业,失去平时的喧闹。只有少数晨练者在岸边漫步或慢跑,工人已经开始忙碌地开着清扫车打扫整理着沙滩。踏着细软如毯的沙滩,沐浴着温暖阳光和息息海风,平静地欣赏大西洋海景,真是惬意的享受。</h3> <h3>  到与伊利比亚半岛暂别的时候了,下午就要离开葡萄牙,飞往北非摩洛哥。上午来到里斯本老城区,也算与这座南欧名城作匆匆告别。从庞包尔广场到凯旋门广场不足1公里,街道两旁一座座曼努埃尔风格的古老建筑美观大气,喷泉、纪念塔、纪念碑相连成串,让人目不暇接。</h3> <h3>  广场中央竖立着纪念庞包尔侯爵重建里斯本作出的巨大贡献而建立的庞包尔的雕像。</h3> <h3>  里斯本凯旋门。</h3> <h3>  凯旋门广场上竖立着葡萄牙殖民时期,第一任巴西总统骑马塑像。</h3><h3> </h3><h3> 说点题外话,短短几天在伊利比亚半岛大家玩得还是比较尽兴的,但离开里斯本还是出了点添堵的事。出关登机时,几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乘客排起了长龙等待通关。然而,里斯本海关就开一个窗口,一个年过半百的官员慢斯条理办理手续,许多乘客已经快到登机时间,抱怨声甚至谩骂声不绝于耳,但是里斯本海关工作人员置若罔闻,不思改进。不少旅客通过关后,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往登机口。也算见识了里斯本海关的工作效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