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年夏天,趁着孩子们去夏令营,我们去柬埔寨溜了个弯,短短三天,不到八十小时的时间,让我对柬埔寨有了很直观的了解。</h3><h3> 说起柬埔寨,很多上了点年纪的人都会想到西哈努克亲王和莫尼列夫人,有的还能想到红色高棉,波尔布特和乔森潘。更多的人会想起吴哥窟,这个很早就出现在我们教材中的地标。事实上,这一次,我们的目标就是吴哥窟这个世界文化遗产。</h3><h3> 现在是柬埔寨旅游的淡季,为什么是淡季呢,因为太阳很旺。热带的阳光,直射下来,让人觉得眼前的景色一直处于"过曝"状态,所以本文中的照片都显得特别的硬,教科书式的硬光!</h3> <h3> 吴哥分大吴哥和小吴哥。小吴哥就是闻名于世的吴哥窟,而大吴哥便是整个吴哥王城,9世纪到15世纪强大的高棉帝国的都城。吴哥城有五个城门,第一天我们像绝大部分游客一样,坐车从通王城南门进入,城楼上的四面佛像很是独特,据说这是根据当时的国王的脸型建造的。</h3> <h3> 巴戎寺在大吴哥的市中心,王城的五座城门中有四座直接通向这里。神秘的高棉微笑便是出自于此。沿着黄沙铺就的道路走到寺门前,我们尚未清晰的看到高棉的微笑,就已经被震撼了。庞大的石质建筑群!!</h3> <h3> 寺内的阶梯非常的陡峭,印象中古人的身材应该没有我们现代人高大,我们攀爬着很吃力的台阶在当时每一个阶梯都有他们膝盖那么高吧。当年几千个僧人生活于此,必定心怀虔诚,日日修行。</h3> <h3> 看着这一个一个的笑脸,心中莫名的平静,时隔千年,这微笑依旧保持着神秘的力量。</h3> <h3> 如果你在吴哥只能停留一天,如果说除了吴哥窟以外一定有个地方必须到访,那一定是这里,曾经繁盛,现在依旧伟大的巴戎寺。</h3> <h3> 从巴戎寺出来,不远处就是巴方寺,也叫巴普昂寺,是当时的国王献给湿婆神的。现在的巴方寺被称为世界上最大,图样最复杂的立体建筑。</h3> <h3> 沿着陡峭的阶梯,我们一路向上,攀爬到寺庙的最高层,向下俯视,你会发现,虽然经历了千年的风雨摧残,这座寺庙依旧是那么的雄伟。</h3> <h3> 古代高棉的建筑,层层进进,反复中透露着简单的几何美。</h3> <h3> 中午,强烈的光线让人真不开眼睛,我们来到了周萨神庙,这是一个中柬合作保护项目。</h3> <h3> 本次旅行的重中之重,吴哥窟!很早就在书上看到了,曾经年幼无知的我以为吴哥窟在莫高窟边上....</h3> <h3> 吴哥窟外面环绕着宽阔的护城河,走过护城河上的浮桥,站在吴哥窟面前,看着那被时光熏黑的墙面,扑面而来的是历史的气息。</h3> <h3> 这是吴哥窟的某个外廊,墙壁上雕刻着各种姿态的跳舞的仙女。</h3><h3><br /></h3> <h3>在这个庞大的建筑群中,随处可得美妙的窗景。</h3> <h3> 这是主塔周围四个圣池之一,据说曾经是国王沐浴的地方,也有一种说法是这四个池子各自代表着天地生死。</h3> <h3> 在旅游景点,很难等待一个完全没有人的时候,但有的时候,倒也恰到好处。欧洲人总是对神秘的亚洲文化充满了好奇。</h3> <h3> 小和尚挺好玩的,年纪虽小,却业务纯熟,给你手上系上一个东西,口中念着"%$《&〈g*&_#}〉"好运的加持就算完成,给一美元就好。</h3> <h3> 小吴哥有很多条这样的内廊,窗外投射过来的光线,让人觉得深邃而神秘。看着走廊的那一头,说不定能邂逅一个一身黄色的僧侣。</h3> <h3>小吴哥的石质建筑,外形宏大,设计上尊崇基本的几何叠加之法,繁复而清晰。结构部分所占的体量较大,实际的内部空间却不是那么的充裕。</h3> <h3> 小吴哥最中心的主塔。整个吴哥窟其实象征着整个佛教中的宇宙世界,这主塔便是宇宙中心的须弥山,然后旁边就是小的山峰,然后是森林和海洋。</h3> <h3> 某一个转角,不经意间遇到了一个虔诚的身影,僧侣在这个国家的地位是崇高的。</h3> <h3> 在吴哥窟四方形的各个回廊中兜兜转转,大饱眼福以后,我们决定去巴肯山看日落,和我以前去过的看日落的地方不同,这里需要下午四点就到达山上等待,因为山上有一座庙宇的遗迹,面积有限,为了安全,限制人数。</h3><h3> 山上仅仅有几处遮阴的地方,人满为患,其他地方是高达五十摄氏度的石质地面。但是大家都坚守在山顶上,并无人逃离。也许是我们的诚信感动了佛陀,一大块积雨云飘了过来,并且在离我们并不远的地方撒下滂沱大雨。</h3> <h3> 云遮住了太阳,免除了我们暴晒之苦,但似乎也让我们看日落的希望变得有点微妙,但我坚信,以我往常的经验,云能让日落变得更漂亮!</h3><h3> 终于,太阳从远处云底钻了出来。鲜艳的颜色把大家笼罩在一片金色之中。</h3> <h3> 太阳慢悠悠的落到了地平线上,天空中五色缤纷,我们都静静的看着,就像是怕错失任何一秒的美丽,谁都不敢把视线移开。</h3> <h3> 日落了,天空已经全部被点燃,远处的云层产生的剪影,神似一座神庙。</h3> <h3>第一天完美落幕,说实话,挺累的。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h3> <h3> 第二天一大早,司机拉着我们,在五点钟,我们又一次来到了吴哥窟。早晨的吴哥还是很凉爽的。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朝圣般的聚集在这个小池塘前。</h3> <h3> 小吴哥的日出的确震撼,据说一年中有两次,太阳会从小吴哥的正背面升起。</h3> <h3> 出于摄影爱好者的本能,我四处游走,在吴哥窟的侧面,几位游人站在台阶上,大角度测光给他们勾勒出了金边。</h3> <h3> 这里是圣剑寺,原来古高棉王国的传国圣剑就保存于此,可惜的是,这把剑在13世纪就被人偷走了。</h3> <h3> 在圣剑寺我们难得的享受了宁静和凉爽,高温和游客都还没来。阳光就这么穿过树叶,在岁月上撒下斑驳。</h3> <h3> 门头上跳舞的仙女栩栩如生,所以这里也被称为跳舞大厅。</h3> <h3> 比粒寺,也叫变身寺,僧人们坐化生天的地方。这里最左边的一座塔已经倾斜,大有演化成比萨斜塔的趋势。</h3> <h3> 司机带着我们来到了著名的塔布笼寺,这里有很多大榕树和建筑互相支撑。</h3> <h3> 整个吴哥,我们看到了很多精美的石雕,砂岩是这里主要的雕塑材料。熟悉砂岩的同志们都知道,这种石头相对于其他石材,硬度小,但是特别脆,也许一凿子下午,蹦下一块,整个雕塑就会报废。而且砂岩不抗风化,这么多年能保存到现在,实属奇迹。</h3> <h3> 第三天的早上,我们到了女王宫,说是女王宫,这里实际上和女人以及国王没有半点关系,这实际上是一个高僧的修行之地。为了区别于御用建筑,这里的尺度都比较小。</h3> <h3> 这座建筑,其实比小吴哥都还要早上两百年,但因为地处偏远,是最后才被发现的。也得益于发现晚,这里保存的非常的完好。</h3> <h3> 这座雕像被称为"东方的蒙娜丽莎",曾有个法国作家因为痴迷于这座雕像,将其盗走,最后在海关被截获。最后还根据这个事件,写了一本小说。这让我隐约想起了,孔乙己那句,窃书不是偷!</h3> <h3> 80小时暹粒吴哥之旅的最后一站,崩密列,这曾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只是真的是"崩"了,大吴哥其他地方被发现的时候,便是这个样子。</h3> <h3> 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娜伽雕像,娜伽是眼镜蛇王,在佛陀打坐静悟的时候在旁边为他护法。</h3> <h3> 崩密列虽然残破,但是气势犹存,想象中要修复这样大的建筑,也真的不知道要几代人的努力,可以将它想象成一套上万吨的乐高积木,没有图纸和说明书,修复的难度可想而知。</h3> <h3> 残垣断壁间,这些雕塑依旧在静静地辉煌。</h3> <h3> 短短的八十个小时转瞬即逝,身体上的疲劳和精神上的满足并存。柬埔寨真的是一个神奇的国家。1953年后的独立,以及后来的联合国援助,给这个古国带来了多元化的文化。这里的人民可以自如的使用美元,就像他们自己的货币;白天可以看到他们在古庙宇中虔诚的礼佛;晚上又在酒吧街看到他们举杯畅饮。这里的人民聪明勤奋。我不止一次看到那些本地人讲着一口流利的外语带着不同国家来的游客观光。可惜时间短暂,有时间的话,我一定要再次来这里,畅饮吴哥啤酒,看各种演出,去正儿八经的军事基地玩射击。</h3><h3><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