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书课程建构——吴忠豪教授南京讲座。

璐璐

<h3>我们的老师们阅读量少,国名阅读量低,这些问题的内在原因在于小时候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h3> <h3>我们的语文课程没有把阅读作为一个重要发展问题是重大失误。</h3> <h3>我们现在教孩子们怎么分析课文。而国外的很多课以学生的阅读为主,老师主要指导学生选择阅读的书籍,组织学生分享阅读的体验和感受。</h3> <h3>现在的语文教材是沿袭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文选性教材,我们的教法也是有历史沿袭的,因为古代的文言文比较深奥,老师会采取逐字逐句的讲解,要不然学生是读不懂的。</h3><h3>而现在我们引进白话文以后,课文孩子们还是一读就懂的,这样的教材应该怎样教呢?后来我们引进了苏联的文学教学课的教学模式,和古代的串讲法结合,讲文学常识,写作方法,进行文学分析,语文课一度上成了文学课,后来有改为双基教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改革开放以后有引进有改进,但是仍然停留在讲读课的形态。但是讲读课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基本形态。</h3><h3>语文是一个实践性课程,我们不需要让孩子解读课文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h3> <h3>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不仅仅是阅读力,还有知识面的扩大的过程。这样的阅读技能的培养和拓宽阅读知识面需要6-8年的时间。</h3><div>分析阅读是一种高质量的阅读,美国三分之一的大一学生不能达到分析阅读的层次。高中学生人群百分之五十左右不能完成分析阅读。大学主要是主题阅读。</div><div>我们小学的核心任务在于培养学生检视阅读的能力。孩子阅读自动化和熟练的阅读技能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点。</div> <h3>小学阅读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自动化阅读能力和熟练的阅读技能。</h3> <h3>我们的目标:分析阅读,不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h3><h3>我们的教学方法讲读分析,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技能的,不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h3> <h3>多读,多背,多写,是我们传统的语文经验。</h3> <h3>很多老师开始这些探索,都是给孩子们更多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h3> <h3>把语文阅读课程建设作为语文教学研究的头等大事来做。</h3> <h3>课标要求的这些量是保底数。</h3> <h3>这个阅读量对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力度是不够的,我们要对孩子有更高的要求你。</h3> <h3>读书方法不是分析课文的方法。我们分析课文的方法是老师分析课文的方法不是学生的阅读的方法。</h3> <h3>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器兴趣和阅读习惯。</h3><h3>我们让孩子读适合学生读的书,还要考虑儿童喜欢的书。我们要尊重儿童的选择。</h3> <h3>虚构文本就是文学创作的文本,非虚构文本就是历史、科学、地理等文本。</h3><h3>我们读的书主要是以文学作品为主,儿童亦是如此。</h3> <h3>我们老师推荐的书和孩子们阅读的书是有出入的。我们要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如果让孩子读他们不喜欢的书是有损于孩子的阅读兴趣的。</h3> <h3>老师很多关注自以为有用的方法,孩子们不一定受用。</h3> <h3>老师在目标确定的过程可以把姿态再低一点以兴趣发展为主。标红的为不太合理的。</h3> <h3>阅读指导课要让孩子拥有更多的时间去读。我们把指导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更多的时间让孩子交流分享,相互学习。</h3> <h3>我们需要多多研究读书指导课应该怎么上。</h3><h3>读书交流课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h3><h3>我们在阅读指导课里的方法指导到底该怎么上呢?不能将精读课的阅读方式放在此处,因为读书指导课更重要的是激发兴趣。</h3> <h3>我们要对孩子的阅读时间,阅读的量,速度进行测评</h3> <h3>评价学生的</h3> <h3>我们要构建学生实践与阅读为核心的语文课程。学生的阅读不是辅助,而应该是核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