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部鲜为人知的地理学著作</h3><div>——清人汪日暐和他的《京省水道考》</div><div>尚 源</div> <h3>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木刻版印刷的《京省水道考》(北京出版社已于1998年出影印本),是清代乾隆年间拔贡、历崇仁上高教谕的乐平港口村人汪日暐所写的一部洋洋二十万言的长篇地理学著作。汪日暐自幼便钟情于地理学,如他在自序中所说,“愚自束发授书,即殷殷此道”,积自幼之所学,“迁延十数年间”,“博为咨询,曲加考证”,“又时加考订”,终成此书。《四库全书》纂修官、进士许霖在《序》中言,作者“周历于名山大川间者,十易葛裘(指夏装与冬衣)乃玖,得而窥其涯涘(意为穷尽)焉”。书中,我国北自黑龙江、松花江,南至珠江、漓江;西起藏区星宿海、氓江,东到秦淮河、钱塘江,这泱泱大中华密如蛛网的南江北河、大川溪流,皆囊括其内,叙述备矣;书中,全国的江河湖泊,其走向、其源流、其流域面积,以及水畔之城邑位罝、水源之山川地貌,亦详密细致地表述出来,可谓“大川必载,众壑无遗”。古人评此书“可以补《水经》之简略,正《山海》(经)之虚荒”,应该说,这是一部可与郦道元《水经注》相媲美的一部地理学著作,惜之作者鲜为人知,亦惜之书作鲜为人知。须知,认真研读该书,会觉得其囊括河流之全、辨析源流之明、叙述流域之细、列举山脉之广、涉及城邑之多、考据水名之切、引用名典之详,均可谓鲜有之,精确齐备之。</h3> 一是囊括河流之全鲜有之。《京省水道考》(以下简称《考》)全书的“水道”考,包括有全国分省的“水道考”,“各省直水道总略考”,囊括了我国除新疆、西藏之外全国各省的河流水道。在分省的“水道考”中,逐条河流、逐座城邑,从起源到支流,条分缕析,旁征博引,娓娓道来。 <div> 以《浙江水道考》为例,其中除涉及浙江境内的主要河流如钱塘江、曹娥江、苕溪、灵江、飞云江、鄞江等,还从北到南列举了各县域内的百十条大河溪流。汪日暐在书中,从湖州孝丰县的董岭水、南屿水、白水流入苕溪说起,到安吉县、长兴县的梅溪、荆溪、箬溪、余甖溪;又武康县的后溪(蔡公溪)、新溪,德清县的施诸溪、霅溪、宝溪、练溪、浔溪等;再余杭、临安、嘉兴、海盐诸县的锦溪、石境溪、仇溪、韮溪、秦溪、语溪、车溪、芝溪、钱溪、穆溪、横浦水、澉浦水,等等。仅就杭嘉湖一带而言,就有近30条河流之多,不胜枚举,窥一斑而知全貌,足见《考》书中叙说河流之全。</div> <h3> 二是辨析源流之明鲜有之。《考》在“考”中,不是单纯地“说”河,说河之其名称、河之其位置、河之其属地,而是考“水道”,其“道”自何处来,流向何处,即辨析其之源流走向,以至分支清楚、脉络明晰。</h3><div> 以《甘肃水道考》为例,如写到黄河时,“黄河源发西藏星宿海,东为阿剌脑儿河,自西南而折注东北,至朵甘之南境,则南受思兰水,其流寖大,始称黄河。下而分为九泒,旋合为一。又南受大秃水,渐流浑浊,又为浊河。乃东而下折北,旋折而西,复折而北,乃折而东……”,这里,黄河之源头,黄河之始名,注入之支流,浑浊之始地,折东而北而西之流向,表述得一清二楚。</div><div> 再如《奉天水道考》谈及鸭绿江、黑龙江时说,“盛京东南五百六十里为鸭绿江,源出长白山……其巔有潭,周围八十里……,潭水分流而下,北流为混同江,南流为鸭绿江,又名马訾水”;黑龙江水“源出北山黑水,滔滔自北而南,经萨哈连、乌拉城之东,乌喇浑城之西,东南流入之”,两条江的源头,流经城市、距离、分流都记述得具体明了。</div> <h3> 三是叙述流域之细鲜有之。《考》谈河流之源头、水道之流向,势必涉及该河流经区域地周边的如山如邑如景之方方面面。深入细读该书,可以看到,汪日暐在河的流域叙述上,也是非常细致详尽的。这里,略列几例。</h3><div> 《湖北水道考》叙述境内长江流域时写道,“大江自四川虁州府之奉节县,东入宜昌府之巴东县界,内经巫峡而下”,接着就介绍了欧阳修取砚石的江边大沱石山,“其色青黑斑斑其文微丽”;再写了流经杜甫“尝居此”“有堂址尚存”的江岸;以及再往下游属归州地的黄山谷诗写“命轻人鲊”的“屡遭人溺”之“人鲊滩”。汪日暐引诗据典述古,对该流域的水况、险情、故事细细描出。</div><div> 在《江南水道考》中写运河水入江南徐州府沛县界后,邀微山湖之水,“下历韩庄闸、四十里至新闸、十八里杞梁桥闸、十里万年闸、十二里丁家闸……三十里猫儿河、六十里大王庙、十里马湖店、三十里皂河……十里下抵宿迁县……”,有多详尽、具体、细致啊!</div> 四是列举山脉之广鲜有之。纵观我国的江河溪流,无一不是源自崇山峻岭、大山深处,因而汪日暐写河道,必溯其源,必涉其山,一部《考》书,写遍全国的河流,溯源而上而探,于是,全书列举的山脉就多而广之了。 仅《四川水道考》一节,除人们熟悉的峨眉山、卭崃山、氓山、嘉陵山、汶山等外,涉及各县域境内名不见经传之山达五六十座之多,如雅安市荣经县的瓦屋山,成都市大邑县的凤凰山、鹤鸣山,成都市蒲江县的名山,眉山市仁寿县的飞泉山、蟇颐山、龙脑山,以及其它县域内诸如笔架山、石佛山、黎阳山、周公山、老君山……,举不胜举! 再看对三峡诸陵之考,写了“瞿塘峡旧名西陵峡,乃三峡之门也,两崖对峙”;又写“巫峡,即巫山也,与西陵峡(归峡)竝称三峡,相连七百里”。包括三峡一带的燕子岩、琵琶峰、“寒山诸山,皆峭削耸拔,悉罗插于两岸”。 <h3> 五是涉及城邑之多鲜有之。水系发达的中国,在没有诸如现代航空铁路公路运输的古代,水路运输为主是势在必然的。因而,依河筑邑,城市建在河道之旁,这几乎是中国所有省府州县设治之地的首选。就诸多带“阳”字的城市名字如洛阳、汉阳、贵阳、岳阳、衡阳、淮阳……,古云“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就足以证明之。故这一部《考》,涉及之城邑,有数也数不清之多。</h3><div> 在《直隶水道考》,汪日暐详尽地叙述了“京师”(或称“都城”)的有关水道、城市景观,如“京师八景”之类。他写“都城之总道,建自金明昌初,其后历加修砌,长二百余步,两旁竖石为槛,刻为狮状。每早波光晓月,上下荡漾,曙景盎然”。</div><div> 如《广东水道考》,其中涉及府州县近80个之多,包括广州府、肇庆府、高州府、南雄府、惠州府、嘉应(今梅州)府、潮州府、雷州府、琼州府以及罗定州、连平州、德庆州、儋州、厓州等,尽述其中。仅写东江流域,就涉及惠州、和平、龙川、龙门、河源、增城、东莞、博罗、从化、翁源十余县邑。其它如徐闻、茂名、电白、高明、高要、海丰、陆丰、揭阳、普宁、新安、花县……,今粤琼两省诸县概无遗漏。若对全书各省考逐一统计,全国涉水城邑,恐逾二千以上。</div> <h3> 六是考据水名之切鲜有之。《考》中,汪日暐写河道之名,是经过一番考据证实的,说之很确切的。如谈黄河,为何浑浊,因为其流进入“朵甘(今西藏昌都地区东部)之南境”后,“南受大秃水,渐流浑浊,又为浊河”。尤其对一些县域境内人们鲜有所闻的河流,均考据得真切详细。</h3><div> 如湖南沅州的沅江之流舞水,考据出“巫无潕舞…,一水五名,声之变也”。福建连城县的藿溪水,因“溪畔有藿香之气而名”。再如四川崇庆州(今成都崇州市)有一味江,是因“昔蜀王征西番,有野人以壶酒献者,王投之江,使三军饮其下流,一时皆醉,因以味名”,故事虽是夸张之传说,但江名之来历至今仍在当地传述。还有与诸葛亮有关的的几条江,岷江流经四川青神县的“平羌江”,其名来历是因“昔羌夷入寇,诸葛武侯平之于此,故名”;新津县皂江支流“铁溪”,其名“因诸葛武侯曾于此煎铁,而为铁溪”。</div><div> 翻阅《考》之全书,对许多河流之名的诠释,穷根究底,广征博引,比比皆是。</div> <h3> 七是引用名典之详鲜有之。一部《考》书,在叙述大江长河、名川溪流过程中,讲河道、说城邑、吊古迹、评景观,且时而带出一段典故,引用一首古诗。历代游遍名山大川的名宦大儒、迁客骚文在一地一景曾留下许多名诗美篇,故博学多才的汪日暐写到某一水道、某一古迹之时,名家名篇则信手拈来,跃然纸上。</h3><div> 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名人诗作,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苏轼、欧阳修、朱熹、黄山谷等唐宋名家于大江南北名胜古迹处的著名诗句,随处可见。有时叙述一处水域景观时,连引数段名句名典,如《江南水道考》叙述淮泗河时,就有“宋苏学士东坡诗云:传闻九鼎沦泗上,欲使万夫沉水取,暴君(秦始皇)纵欲穷人力……”的典故;接着又引用了“昔范文正公渡淮遇风”一诗,有感于“无忽险中人”。在叙述安徽秋浦河时,就采撷了李白《秋浦歌》十七首的长诗中“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的几句;又摘取了杜牧的长达五百言的古风《池州送孟迟先辈》中“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四句。</div><div> 书中,甚至引用了许多非专士人士所知的历史人物的作品,在写京都玉河时,就接连介绍了元代回族诗人马祖常,明代江西永丰状元曾棨、南昌人教育家胡俨、金溪人诗人王英、吴门十才子之一蔡羽等的诗作。</div><div> 汪日暐是乐平三溪村(今港口)人,当然也就在《江西水道考》中,记下了朱熹在乐平三溪村同榜进士汪处实家写下的《夜泊三溪》这首诗。</div> <h3> 《京省水道考》是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由燃藜轩藏版印制的(其手抄书版存于乐平市图书馆),迄今已230多年了,在科技落后、交通闭塞、通联不畅的当年,汪日暐能写下这样一部详尽周全确切的地理著作,不得不说,这是非常了不起!这是乐平先贤留给我们后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将它挖掘岀来、推介开去,就是再次佐证:乐平无愧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之称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