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2012年2月1日,苏州工业园发生大火,震惊全国。硝烟散尽,英雄横空。年仅22岁的消防战士孙茂珲,在生死危急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br /> 实际上,英雄之魂,来源于父母平时的点滴教诲和熏陶。近日,笔者走进山东莱阳市英雄家中,揭开了一个个隐藏在22封家书背后的感人故事。<br /> 英雄祭日,22封家书付之一炬<br /> 2012年3月6日上午10时,是孙茂珲的"五七"祭日。莱阳市7星路379号院101室内,哀乐低回,挽联低垂。看着遗照中英姿勃发的儿子嘴角那熟悉的笑容,孙瑞和妻子杨乃生再次泪如泉涌,撕心裂肺地喊着:"彤彤,你快回来啊,爸妈不能没有你……"<br /> 当日的祭祀,有一个特别的环节:烧家书。孙瑞手捧一摞厚厚的家书,共22封,在一个火盆里烧了起来。与此同时,杨乃生哽咽着读起了丈夫昨夜撰写的"第23封家书":"彤彤,从你读初一开始,我就通过家书的方式,为你成长指明方向,为你的前行扬起风帆。这22封家书,就是你我父子情缘的最好见证。<br /> 22年来,正是这22封家书,让我这个曾几何时的严父,不断地自省深思,跟你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哥们兄弟。现如今你走了,睹物思人,痛彻心扉。<br /> 这22封家书,今天也给你一并带走,有它们相伴,就如同父母在前,无人的时候,你不会再孤单,烦恼的时候,你不会再彷徨。这是我给你写的第23封,也是最后一封家书。它进不了信封,盖不上邮戳,永远不会邮寄,将伴随着爸爸妈妈到终老、进坟墓……"<br /> 儿子叛逆,"家书教育"初见成效<br /> 今年48岁的孙瑞,原是莱阳食品糕点厂的一名普通员工。业余喜欢舞文弄墨,经常向一些报刊投稿,是莱阳小有名气的文化人。2000年,孙瑞夫妇分别从原单位下岗。为了生计,他们做过小买卖,也打过工,无论多忙多累,经济如何拮据,有两条育子经,孙瑞一直在不折不扣地践行。<br /> 第一,每年带着儿子到照相馆,拍上一组写真照。第二,每年寒暑假,带儿子到新华书店,买上一套世界文学名著。在整个小学时期,孙茂珲的家中,成了同学最爱聚集和玩耍的场所,原因恰恰在于"照片多"和"图书多"。这让孙茂珲感到很有面子,而他也从小就养成了读书和摄影的爱好。<br /> 2003年春天,孙瑞应聘到莱阳一家企业,担任办公室主任。繁忙的工作和应酬,使他在儿子的培养和管教上,心有余而力不足。孙茂珲的叛逆期,早早来到了。<br /> 当年8月,孙茂珲就读莱阳市实验中学初一2班。班里有个同学叫杨明波,父母因车祸去世,成了孤儿,孙茂珲经常在家里带好吃的给他。有一次,有同学欺负杨明波,孙茂珲挺身而出,跟对方拳脚相向,闹到了学校教导处。尽管受到了严厉批评,但他"一战成名",成了班里的"大哥"。每天一放学,身后的"小弟"都成群结队跟随。<br /> 一天晚上吃饭时,家里的电话响起,没等孙瑞夫妇反应过来,孙茂珲拿起电话接了起来。起初,孙瑞并没有在意,但十几分钟后,儿子还没出来吃饭,孙瑞觉得有点不对劲,放下碗筷,踱到卧室门旁,从虚掩的门缝中听到了儿子说:"那个球场本来就是我们的地盘,现如今王海斌(孙茂珲同级不同班的同学)他们要来抢,咱就和他们拼个你死我活。大不了不念书了,大波(杨海波),你们多准备点家伙……"<br /> 孙瑞冷汗直冒,究竟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才能引导儿子顺利度过青春期的危险和躁动?下午上班时,对桌同事的电脑音箱中,倏然飘出了一首旋律《一封家书》,"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吗……"孙瑞一下子愣住了,脑海里也电光石火般地闪过一个念头:对,写家书,给儿子写家书!<br /> "亲爱的儿子,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或许你第一反应会感到好奇、好玩甚至好笑。天天在一张餐桌吃饭,在一个客厅看电视,在一座房子里生活,平时嘻嘻哈哈、大大咧咧的爸爸,怎么还会用这种最原始甚至最笨拙的方式,跟你交流。但这是爸爸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因为,你这个年龄段,你现在的心理,你现在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已经很难理解、接受那些生硬的说教……<br /> 儿子,对你在学校的表现,爸爸已经了如指掌。也甚为你的善良、真诚、仗义而喝彩和感动。但是,仗义,并非冲动,更不是争强好胜。青春原无罪,冲动是魔鬼。这是每位青春少年都应该贴在床头的人生箴言。公园里的篮球场,本是公共体育场所,岂能由哪一人、哪一方独占独享。为了一个篮球场,你们就酝酿着打群架,一旦造成伤害事故,或许会给自己和家长留下一辈子的遗憾……"<br /> 下班回家后,看到儿子还没回来,孙瑞赶紧将家书藏到了儿子的枕头下面。吃晚饭时,孙瑞笑着提醒儿子:"爸爸给你准备了一份小礼物,睡觉的时候,好好检查下枕头,别硌着头。"<br /> 第二天一早,孙茂珲上学前,也给父亲做了个鬼脸:"爸,上班前好好检查下你的公文包里,别落了重要文件。"<br /> 孙瑞会心地笑了。果然,儿子回信了:"亲爱的老爸,首先感谢你送我的这份特殊礼物,听爸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放心吧,我今天就跟球友们,把篮球场让给其他同学。青春原无罪,冲动是魔鬼的小纸条,我也贴到床头了,每天晚睡早起都会在心里大声念几遍……"<br /> "家书"教育初战告捷,这让孙瑞深受启发。此后,每年新学期开始,孙瑞都要给儿子写上一封语重心长的家书,字数至少是千字文。到了孙茂珲初中毕业,孙瑞一共写了整整15封家书。<br />儿子想"逃",激将法让他坚持<br /> 2008年11月,正在青岛烹饪职业学院读大学的孙茂珲,为了心中的橄榄梦,毅然弃文从武,穿上了军装,成为苏州市消防支队的一名消防战士。对于儿子的选择,孙瑞夫妇全力支持。但儿子入伍后一个大倒苦水的电话,令夫妇俩惊慌失措。<br /> 2008年12月24日晚8时左右,孙瑞接到儿子带着哭腔的电话:"爸,我不当兵了,太苦太累太枯燥,我实在是受不了了,我想继续回学校读书……"<br /> 自从跟儿子书信来往数年来,孙瑞从没跟儿子发过火,但这次却情不自禁,尤其是得知儿子是拿着班长手机,违反纪律偷偷给家里打电话,更是勃然大怒:"你要是当了逃兵,就永远别进这个家门,我没有你这样的孬种儿子!"<br /> 孙茂珲被父亲的"异常"彻底镇住了,嗫嚅着不作声了。<br /> 明白儿子的处境和心声后,杨乃生也在一旁抹眼泪。孙瑞此时更烦了,朝着妻子吼了起来:"有啥好哭的,就你儿子金贵?"熄灯后,躺在床上的孙瑞,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决定继续用家书的方式,给儿子来一次精神洗礼。<br /> 与以往家书不同的是,孙瑞这次把"亲爱的儿子"的称呼,直接改为了"孙茂珲"。而在此后的家书中,为了让儿子从根本上树立一种自强不息、斗志昂扬的价值观,"孙茂珲"称呼,一直被沿用。而这封家书,也是所有家书中,措辞最为严厉、态度最为强硬的。<br /> 孙茂珲:开弓没有回头箭。你现在已经是成人,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今晚在电话的哭诉,我的心凉了半截。真没想到,我的儿子如此不堪,连一点苦都受不了。古人云: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看来,你是成不了什么气候了……<br /> 第二天一早,孙瑞用特快专递的方式,将信寄到了远方的军营,心也如同断了线的风筝,飘荡起来:这种"激将法",还是第一次用,能管用吗?<br /> 2009年2月8日,孙瑞终于收到儿子回信了。孙茂珲在信中兴高采烈地说:"爸爸,报告你一个好消息,我在3000米越野比赛中,160人当中跑了第四名。您放心吧,我现在高强度的集训,已经适应了,儿子不会给您丢人的……"那一天晚上,孙瑞睡得很香,嘴角都挂着笑意。<br /> 生死关头,将生机留给战友<br /> 此后不久,苏州消防开始扩编副师级单位,孙茂珲很快实现了心愿,成为了素有威名的"特勤三中队"一名消防战士,从此开始了与烈火、毒烟殊死搏斗的征程。<br /> 就在孙茂珲报到的当天,父亲的第18封家书接踵而至。<br /> 孙茂珲:"你的心愿,已经达到。希望你也说到做到,不负众望……"<br /> 令孙瑞欣慰的是,接下来的两年里,儿子用载满辛勤和汗水的军功章,给他交上了一份意想不到的厚重成绩单。入伍第一年,他带伤参加比武,一举获得全支队前三名的好成绩。第二年,参加师里组织的军事技能比武,获得了第一名,还被提拔为班长。先后参加500余次灭火救援行动,是中队骨干力量,两次荣获三等功,一次嘉奖……<br /> 此后的4封家书,内容都是对儿子的成绩和成长进行褒奖和激励。为了不让儿子产生骄傲情绪,孙瑞每次都是三言两语,但掷地有声、铿锵有力。<br /> 2012年1月28日,孙瑞接到了儿子临终前的最后一个电话,内容是关于考军校的。事实上,由于立了两次三等功,已经达到了被保送的资格,但为了父亲的"嘱托",孙茂珲毅然决定,用成绩单说话。<br /> 2月1日凌晨5点左右,位于园区亭新街的一间大体量电子厂房突发大火,厂房内有大量员工被困。失火现场烟雾弥漫,能见度很低,再加上起火车间放的都是塑胶一类的东西,其燃烧致使现场有毒气体高度聚集,并且厂房屋顶也有坍塌的危险。<br /> 救人刻不容缓。作为第一支赶到火灾现场的消防队伍,特勤三中队指导员余杨迅速将消防战士分为搜救组、灭火组、警戒组等,孙茂珲是搜救组4名成员之一。为了抢时间,孙茂珲和另一名战友王浩君头戴面罩、身背氧气钢瓶、穿着消防服从一处烟雾较少的入口进入大楼。楼里能见度为零,两人只能慢慢摸着进行搜救工作。幸运的是,在第一次全面搜救中,130名被困员工被成功营救。<br /> 当不能确保所有人都已被安全救出时,两人来不及休息,二入火场,这次又有3名被困人员被救出。为了保证不让一个人丧生火海,孙茂珲再次向被困人员询问,是否所有人都已获救。也许当时的情况已经把被困员工们吓得六神无主,没有人能给孙茂珲一个肯定的回答。<br /> "队长,让我和浩君再进去看看吧,我们熟悉里面的情况!"为了确保每一个生命的安全,孙茂珲向李超军立下军令状,并第三次探入火海,进行纵深搜救。在战友王浩君氧气瓶空竭的生死关头,他毅然将自己的氧气瓶面罩给了战友,自己因吸入过量毒烟而壮烈牺牲。<br /></h1><h3> <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