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7月9日,我们的研学之旅正式开始。</h3><h3> 第一站是敦煌。</h3><h3><br /></h3> <h3> 天气格外燥热。与南方地区的湿热不同,这里的热是"物理热"。独特的气候使这里蒸发量极大,我们也切身感受到了——汗一出,立马干,只在衣料上留下片片盐渍。对我这样的懒人来说,不滴滴答答倒也挺简单舒服。</h3> <h3> 往里走,沙山渐渐变得立体真实。细沙堆积成的丘经西北风日夜洗礼,没有一处坑坑洼洼,细腻又光滑如缎。</h3><h3> 还没进入沙地,我们就感受到了前方携着干热空气的热浪阵阵涌来。</h3> <h3> 天蓝得耀眼,蓝得一眼望不到深浅。</h3><h3> 天和沙丘相接,使整个世界特干净。</h3> <h3> 一队骆驼在沙地里慢悠悠地踱步。它们是"沙漠之舟",生来与沙就有着"缘"。我驻足,望着骆驼们一颠一颠地走,眼前浮现出丝路商旅骑着骆驼悠悠前行的画面。</h3> <h3> 和同伴在骆驼和沙丘中做出了决定——我们决心爬到沙丘的最高点。</h3><h3> "我要爬上去看看这‘大漠’到底有多大!"同伴立下壮志。</h3> <h3> 这儿的沙极细,一脚踩去会下陷五六分。走着骆驼走的路子,我意识到:上沙山可是件难事。</h3><h3> 徒步到了山脚,才看见丘的坡上有一串用绳子连接木棒而成的绳索样的"台阶"。这梯子大大减弱了徒步的可陷性。忽然对开发旅游业的前人有了满腔谢意,是他们的努力跋涉促成了我们的便利。</h3> <h3> 踩着木阶,心里有了底。在阳光之下,沙海之上缓缓前行,顿觉自己的渺小。我将心情铺开,散落纷扬在茫茫沙海上。</h3><h3> 想起一句歌词:"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h3> <h3> 我们爬的丘很陡。我爬到半坡就有些浮躁,但还是坚持迈着腿。已经不在乎被太阳招待得一览无余,只是盼着老天大发慈悲拂来的薄风。</h3> <h3> 后来我已然不觉累,只是兴奋地加快速度,上到顶峰,一览大漠之广阔。总算从陡坡逃出来,我喘着气,拧开瓶盖就喝。水的清凉给我疲累的身体注入活力。在这种时候,水真的是千金难换的神奇宝物。</h3> <h3> 迫切地环顾四周时被茫茫沙海震撼了。竟没想到山外有山,我们登了顶,看到的只是另一座更高的沙山。那边的未知的成功是那么诱人。</h3><h3> 只可惜时间有限,只能登一次顶。</h3> <h3> 山顶正好能俯瞰月牙泉。</h3> <h3>用照片记录下我们此刻成功的舒畅。</h3> <h3> 对我来说,"下沙容易上沙难"。</h3><h3> 下山就是非常有意思的活动了。自己不用发力就能得到重力这个向下的力,所以我只需要做到向前蹦就能一下子跳出好远。</h3> <h3>这一刻,做风的孩子。</h3> <h3>沙地上。</h3><h3>铁桶里扔了柴火,点着,就是篝火。</h3> <h3>人们围成一个圈,绕着篝火跑,就是篝火晚会。</h3> <h3> 这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新奇的。故转圈的时候目光也不从狂舞着的火焰上离开。</h3><h3> 我们对着篝火大喊,大笑,为它有限的灿烂生命赋予灵魂。</h3> <h3> 气势汹汹地扑上前,又因为不羁的火舌连连退却。不知哪个不服输的,抓起一大把沙就往里撒。大家纷纷效仿,幼稚地想用这种做法和火较量出个胜负。</h3> <h3> 与沙为友,与火为友。</h3><h3><br /></h3><h3> 没有哪把精妙的雕刀能与自然的鬼斧神工相媲美。感受细沙从指缝中随风流逝,感受热浪在眼前扭曲了空气。</h3><h3> 今天,我是自然的孩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