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关注学生心理 成就美好未来</h3><div>十堰京中学校 李 欢</div><div>冉阳,冉冉升起的太阳,一个近40岁的阳光大男孩,怎敢相信曾经也是一个抑郁症患者。正如他所说,他是幸福的,正是因为它,让他走上了心理学的道路。现如今他是中国科学院心理治疗学硕士、儿童心理学博士、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湖北清心心理机构创始人。</div><div><br></div><div><br></div><div>三个小时的讲座,深入浅出,亮点颇多,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反响很热烈。论专业,他无疑是佼佼者,但是更让我敬佩的是他的坚持,他要影响一万个老师的决心。是啊,每一个处于成长阶段的小学生都具有复杂的心理特征,特别是我们班主任,掌握一些必要的、基本的心理学方法,面对小学生的行为、情绪及同伴交往中的冲突,处理起来更得心应手。</div><div><br></div><div>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知识的学习已经迫在眉睫。再次感谢冉阳老师为我带来心灵的洗礼。</div> <h3>恩施学记</h3><h3>仙桃市实验二小 张 玲 </h3><div> 喜欢冉老师始于颜值。你们别指望肤浅的我能说出有深度的话。上图。请你们在照片的基础上再脑补五到十分的颜值数。</div><div><br></div><div> 当一个颜值超标的人一开口就能拿自己开涮时,我就知道,今天上午我的手机可以好好休息了。</div><div> 这是冉老师给我们的自我介绍——幸福满满的一家人。好感度➕10086。他还没入正题,我就沦陷了。</div><div><br></div><div> "如果一个人通过心理学去认识自己,去认识世界,那么他的世界就改变了。"这是我抽空记下来的第一句话。在冉博士的课堂上,记笔记实在是太有难度了。在记录的过程中,你必须得牺牲接下来的几句话,舍不得啊。冉老师又说,可是自己是最难以了解的,人很难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智慧如苏格拉底也会困惑于自我。"觉悟"二字,拆开就是:看见自己的内心。心理学就是帮助自己好好看清自己的内心。可是人非常容易接受心理暗示,让外界影响到自己。冉博士现场举了两个例子,基本全场中招。</div><div> 第一个例子:请大家不要在心里想一头粉红色的大象。冉老师说了三遍,在场的老师,脑子里全是这个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东西。进而,老师告诉我们,以后课堂纪律不好的时候,请老师改"不要讲话"为"请同学们安静"。因为前一句,孩子们的落脚点在"讲话"二字,而后一句,他们的重点落在"安静"上。</div><div> 第二个例子:冉老师提示:请大家举起右手做"OK"的手势,然后将右手放在下巴上。可他将右手赫然放在了脸颊上,于是大家都按照眼睛看到的,将手放在了脸颊上。冉老师解释:这是因为镜像神经元的原因,人首先会被眼睛所看到的影响。所以才会有许多不明原因及不可抗拒的从众心理。比如流行什么就穿什么,也不管合不合适;明明每个人都有座位,可非得提前半个小时守在检票口站队等等。</div><div> 知识多重要!用心理学解释出生活中这些习以为常的"怪像",就这样的行云流水。</div><div><br></div><div> 接下来,冉老师讲到了心理问题。我一直都知道心理问题很普遍寻常,只是不知道我们平时忽略的小细节竟然都可以引起心理问题。比如,在开家长会时,有两个家长在老师讲话的时候睡着了,这个时候就会对老师造成心理问题。生活中的所有关系都会造成心理问题,如夫妻关系、孩子教育、婆媳关系等等。</div><div> 可惜时间实在有限,老师在为我们分享了几个案例后,再也没办法深入地讲解其它知识了。</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 有幸的是,在课后就平时一直困扰我的问题与冉老师进行了简短的交流。冉老师说,现在中国社会基本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可是对人的信任与我们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是有矛盾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冉老师解答道:请你这样跟孩子解释,人都有向善的一面,也有向恶的一面。请孩子拿出一颗向善的心灵去看待人,影响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获得完整的人格。</div><div> 还有一点想跟大家分享:生活里很多小问题都是可以自我消化的,当自己消化不了时,朋友就是你最好的心理医生。</div><div> 附上冉老师的联系方式,对心理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联系一下。</div> <h3>浅识青少年心理学 <br></h3><div>十堰市柳林小学 石支芳</div><div>恩施求学第五天,我们见到了英俊潇洒的湖北清心心理机够的创始人冉阳博士畅谈青春期的心理健康。</div><div><br></div><div>冉阳博士用生动有趣的“自我介绍”开场,用自己的心理学学习之路引起了我们对心理学的兴趣。让我初步认识焦虑症,抑郁症,神经症等。他还通过一系列心理方面的故事,深入浅出的讲解了“什么是心理问题”、“心理问题的鉴别方法”以及心理学在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分享自己多年从事青少年心理行为矫正各种临床经验。</div><div><br></div><div>同时,他还用实际案例告诉孩子们,无论人生多么困难,只要大家改变信念,人生便会从此不同,他指出音乐治疗在心理治疗上的作用,对于人类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冉阳博士分析凡事有网瘾的孩子都是家长陪伴少了,孩子由此在虚伪飘渺的世界里找到,遇到想成为最美好的自我,冉阳博士的讲解异彩纷呈,亮点频频,老师听得津津有味,现场反响相当热烈,他一个劲提醒时间不多了,此时,我多么希望时间能够停留,多听一些冉阳博士的实际成功案例。</div><div>讲座结束了,可是老师们意犹未尽,在教室门口与冉阳博士依依不舍,还不断提出一些自己或者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冉阳博士说所有的问题都来源于不信任,如果与对方建立了信任,都能影响任何人不恰当的行为。听了冉阳博士的讲座,我深有感触,老师其实就是孩子们的造梦师,老师们也应当进一步了解心理学,积极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如</div> <h3>心理健康与家校合作</h3><div>十堰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 王璞</div><div><br></div><div> 转眼间来恩施学习已经过了大半的日程,每次的课程都有许多让人茅塞顿开的知识,每一次的聆听也都是对自己的一种积累。</div><div><br></div><div> 一开始拿到课程安排,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冉阳博士的《青少年心理健康》这一次的讲座。而冉博士的授课也确实非常精彩,培训的老师们都听的津津有味,产生了很多的共鸣。</div><div><br></div><div> 根据冉博士的讲授,再联想到自己班上的一个真实案例。班上有个孩子,成绩差,不爱说话,有一天他的妈妈找到我,说是孩子特别痛苦,不想活了。我吓了一跳,刚好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在身边,就连忙拉着孩子和母亲去做心理辅导。结果发现是孩子对家庭没有归属感,孩子的父母早年给孩子算命,说是孩子没有父母缘,与父母相克,不能喊自己亲生父母,于是孩子在家被迫叫自己的父母为舅舅和舅妈。而幼小的孩子就以为自己真的是没有父母的孤儿,对家庭没有归属感,以至于慢慢自闭,厌世。</div><div> 听了冉博士的讲授,再联系我身边的实际情况,感触很大。真心觉得我们当老师不仅要有专业的学科知识,还需要有一些心理学知识。很多孩子的问题或多或少都跟心理有关。而出现大问题大波动的孩子,那么他的内心99%都是出现了问题的。这个时候要是家长没注意,老师也没注意,往往小毛病不重视就会演变成大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div><div><br></div><div> 《艺术沟通 合作共赢》主讲家校沟通,是我目前最迫切需要的课程。毕竟现在确实有很多的家庭与学校之间由于沟通不畅引发的矛盾纠纷。所以我现在急需一些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和方法。而下午的课程就刚好解决了这一点,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家庭特点例如依赖型、对立型、护短型、放任型来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而做为老师,也切记不要在沟通中变成轻视型无无原则型。用最科学的策略与方法,建起家校沟通的桥梁。</div> <h3>时间,请慢些!</h3><div>——仙桃市杨显东学校 高进华</div><div>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在湖北民族学院的培训学习已接近尾声,平静有序的校园生活在这炎热的七月已展开六天。每日奔走于课堂、食堂、酒店之间,当自己完全沉浸在学生的角色中时,心底涌起的是一份满足和恬然。漫步于民院的林阴道上,呼吸着属于校园的空气,聆听着专家的教导,我常常会忘情于其中。这样的生活真好,真希望时间慢些,再慢些!</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