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华为P9、努比亚Z17minis摄,划指修图</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不是专业摄影师,这些只是我近一年来所遇见的一些乡里乡亲,我也仅仅只是遇见而记录,有感动,有心酸……</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面对我的镜头,他们的笑容是那样朴实,而且还有些腼腆,笑容里长满了故事,憨笑中埋着真诚,一切都令我难忘,特整理出来留做纪念。</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老人发现我在偷拍他,就说我整理一下衣服吧,乱乱的拍出来不好看,一个朴实的矿工,退休后返回了大山深处的家。</font></h3> <h3> 我们坐在村边小歇,一位老人走过来从衣服口袋里掏出几个核桃给我们吃,他说,身体不好住了一段时间的医院,最近才出院爬不上树打核桃,只能在树下捡掉落下来的核桃,捡了几个给来我们尝尝,还热情的邀请我们到他家吃饭。老人的孩子外出打工了,留守老人是多么渴望家里有人陪着他吃顿饭。</h3> <h3> 在农户家里买了他刚挖回家的洋芋,他很高兴,由于交通的问题,他家的洋芋基本都储存起来,够一家人和家禽吃一年了。</h3> <h3> 憨厚的老农,放牛回家还不忘回头邀请我们到他家做客。</h3> <h3> 路遇杵拐的老人,停车带了老人一段路,我问她腿脚不方便干嘛还出门,她说,她前段时间把腿摔断了,一直都是孩子们在照顾她,现在好些了,出来买点东西不想麻烦孩子们,他们太累了……她还说,这人一上岁数就毛病多,为了不让孩子嫌弃能自己做的都自己做。下车后还要给车钱,多么纯朴自力的老人。</h3> <h3> 见我从地边走过,老人摘了几颗已经快风干的蚕豆扔给了我,让我尝尝这浓浓的充满了豆香味的乡情。</h3> <h3> 对于我们的突然造访,田园犬的狂吠吓了我们一跳,它的主人在一旁静静的看着我们并不时的安抚着它。一位87岁的留守老人,独自守着他亲手培育的梨园,交谈中,老人不时忧郁的抬头看着开满梨花的果树,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但我知道这是他一生的寄托……</h3> <h3> 奶奶眼中充满了慈爱。</h3> <h3> 时光荏苒,有的渐渐老去有的慢慢长大……</h3> <h3> 穿着三寸金莲的老人越来越少了,历史也该划上一个句号了。</h3> <h3> 异乡遇老乡,16岁就出门打拼,一晃30多年过去了,物是人非唯有乡音未改。</h3> <h3> 红色老区的老人,悠闲地在挂有毛主席画像的大门口唠嗑。</h3> <h3> 自力更生,还在街边帮人缝缝补补。</h3> <h3>九十岁的老人。</h3> <h3> 这个老人是路遇抓拍的,发了朋友圈后,师兄说,这个老人他在2016年4月徒步乌蒙山时也拍过,还把自己登山时吃的干粮给了他,并给了他100元,希望老人贴补家用。时隔一年半,老人还穿着同样的衣服,但看上去更衰弱了。</h3> <h3>以下3片是师兄2016年4月拍的。</h3> <h3> 76岁的老人,一个人去海拔3000多米的乌蒙山砍箭竹,然后扎成扫帚拿到集市上卖,6元一把……满满的心酸,希望精准扶贫能精准到户。</h3> <h3> 相濡以沫,一个背箩也是老人休歇的板凳,我走远了,远远的看到女老人把背箩放下缓缓扶着男老人坐下,帮他揉着脚……</h3> <h3> 孩童不知愁滋味,无忧无虑的童年,真好。 </h3> <h3> 生活,一半艰辛一半风景, 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一半温暖一半薄凉 。朋友们,珍惜当下吧!</h3> <h3> 每一个老人背后,都有自己的故事。或心酸,或励志,或享受生活.....虽然赚的不多,却是自力更生,有尊严的活着。<br></h3> <h3> 生活不仅仅只有苟且,还有梦想。行色匆匆的人们,有多少可以记起自己的梦想,有多少还会有追梦的激情?<br></h3> <h3> 世间自有爱,一位善良的失语者收留了4只流浪狗,比划着告诉我其中一只生了小狗有20多公分长了。<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