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康翼遥 包九中2018届文科毕业生 高考分数587分 中国传媒大学录取</b></h3> <h3> 得知高考成绩的第二天,整理高中三年的学习资料,忽然翻到了高二上半学期的一张成绩单:我的名字赫然出现在成绩单的最底部,年级185名,班级倒数第一。</h3><div> 可能很少有人比曾经的我更差。</div><div> 那是一段我至今都不愿意回想的日子,一想起来就如同溺水一般透不过气。一直以来,我都难以称得上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真正优秀的学生,甚至是一个曾经一度令老师们头疼的学生。如杨刚老师所说:“老师在与同学相处的同时总会有对抗。”我庆幸有老师的鞭策与改变,才让我变成现在的我。</div><div> 回首三年,这段路途并不轻松,甚至是一个不断撕扯、对抗的过程:与自己的生性顽皮对抗,与自己的不成熟对抗,与自己曾经漫无目的的生活对抗。但是,人总归要学着改变。要为了身边关心我们的人改变,更要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而改变,这不是说说而已,而是我做出改变的原因与动力。</div><div> 改变,是一切的开始</div><div> 于我而言,经历了高一高二的混沌与颓废,我不愿意再让老师因为我的屡教不改而失望,不再愿意让父母因为我的成绩而焦头烂额,更不愿意让自己从一个有志少年渐渐失了努力的方向。</div><div> 有时,影响人一生的决定,往往只在一念之间。“试一下吧”我对自己说,就这样,高三的第一个月里,我第一次静下心来学习,第一次把各科作业认真完成,第一次摈弃从前的浮躁,踏实做事。同样也是第一次,在九月的联考中,我从一百名考到了二十八名。</div><div> 那一个月,虽然在与过去的坏习惯的每一次交锋中有时感到痛苦,但更多的还是努力的踏实感,以及每一次战胜自己后的满足。此后的我,一直以这种快乐作为追求的精神满足,而不是浑浑噩噩的短暂空虚。也许,这就是学习、生活真正的乐趣吧。</div><div> 选择改变,提升自己,同时也要选择自己人生的道路与方向。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div><div> 一直就喜欢中国传媒大学,喜欢它的气质,并梦想着成为一名传媒人。两年以前,当我对别人说起我的梦想时,大多数人只是笑笑,的确,就连我自己,一度都想放弃,毕竟成绩相差甚远。可当我成绩大幅提升,中传的目标越来越近时,我就更不能允许我失去中传的机会。因此,我选择了艺考。</div><div> 做出这个选择并不轻松。当时正是一轮复习的关键时期,如果艺考,就至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面对刚有起色但完全不稳定的成绩,又怎敢抛下文化课?而艺考本身,则更是前途渺茫:近万人报名,发一百二十张合格证,最终录取率不足百分之零点五。许多人说这是一条捷径,但其实更加艰难。前途渺茫,但不得不面对。</div><div> 既然选择,就要承担。过年期间,和父母在北京学习,每天早上五点多天还没亮就挤地铁,坐两个小时地铁去上课,上到晚上十点再赶末班车回家,回家还要写影评到两点,两个月,天天如此。瘦了二十斤,但那时,虽然很苦,但我第一次感觉到为自己的未来拼搏的幸福,拼搏真的是一种幸福。</div><div> 努力就会回报,我想都不敢想,最终我能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艺考中考取中传全国第十一名的成绩。</div><div> 无论我们选择的路多么艰险,前路多么渺茫,只要一直走,咬着牙走,结果不会差</div><div> 现在,三年拼搏,终于有了结果。但我更感念在这三年我成长的过程。我经历过许多人无法想象的艰难,也取得了令许多人欣喜的进步,我会珍惜,珍惜九中所带给我的这份平静、成熟与勇敢。我更要感谢,我忘不了窦克敬老师在我一次又一次犯错,大发雷霆之后不厌其烦的谈心,忘不了杨刚老师在我艺考归来后理性的分析和真诚的鼓励,更忘不了所有老师一路上对我自身各种问题的修正与指点。或许,相比于一直自觉的同学,老师们与我三年的相处,严厉与修正更多,而我更珍重这样的情感,刻骨铭心,正是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让我收获更好的自己。何其幸运,感谢老师,感谢九中。</div><div> 高考前一天,窦克敬老师在我的作文本上给我写道:“小草、参天大树的命运不是园丁和伐木工决定的,人真正的上帝是自己。”我明白,但正是他们对我的不放弃,一直以来的管理、督促与引导,激发出了我改变自己的动力,让我成为主宰自己未来的上帝。</div><div>曾经许多人认为的长不大的孩子,已经能为自己的将来负责,为自己的目标拼尽全力。</div><div> 既已成长,那么我会心存感念,带着九中给我的这份记忆,走得更远,也更加稳重。</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