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大陆时期一位特级上将(大元帅)和十二位一级上将(元帅)的简介和最后结局【不包含死后追授】

百世凡人

<h3>蒋介石:败退台湾后仍坚持一个中国</h3><h3>蒋介石(1887-1975) 浙江省奉化人。名中正,原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中国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党、政、军主要领导人。1935年4月授特级上将。</h3><h3>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国民党总裁,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国国民党总裁,国防最高委员会主席,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1948年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当选总统。1949年1月21日,发表《引退谋和文告》1949年败退台湾后,历任"总统"与国民党总裁。1975年4月5日于台北士林官邸去世。</h3> <h3>冯玉祥:在参加新政协途中遇难</h3><h3>冯玉祥(1882-1948),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居巢区夏阁镇)人,字焕章。 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西北军创始人。1935年4月授一级上将。</h3><h3>北伐时任国民联军总司令。抗战时期,担任过民众抗日同盟军总司令、第六、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一九四六年赴美考察水利,一九四八年回国,途经黑海因轮船失火而不幸遇难。冯玉祥将军一生戎马倥偬,自滦洲起义,反对帝制,讨伐张勋,推翻曹琨贿选总统,驱逐溥仪出宫,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政,五原誓师,参加北伐,坚持抗日,反对内战,主张国共合作等各个方面都表现了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与追求真理的勇气,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作出卓越贡献。</h3><h3>冯玉祥将军生活检朴,治军严明,勤奋好学,博学多闻,爱民惜贤,疾恶如仇,是我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将领、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民主革命战士,中国共产党的挚友。他的丰功伟绩,高尚品质,永载史册,流芳百世。</h3> <h3>阎锡山:隐居于台北菁山农场</h3><h3>阎锡山(1883-1960),字百川,山西省五台河边村(今属定襄) 人。晋系军阀创始人。1935年4月授一级上将。</h3><h3>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举为山西都督。北洋政府期间支持袁世凯,任山西省省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1929年参加讨伐唐生智,被蒋介石委为陆海空军副司令。1930年与冯玉祥、李宗仁等倒蒋,失败后逃往大连。1932年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重新掌握山西军政大权。九一八事变后支持蒋的不抵抗政策。抗日战争时期采取"抗日和日、联共反共、拥蒋拒蒋"的两面政策 。抗战后支持蒋介石与中共作战。1949年3月人民解放军攻占山西后逃离太原 ,6月在广州就任国民政府在大陆的最后一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后赴台湾,任"行政院长"及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1960年卒于台北。</h3> <h3>张学良:从严格幽禁到重获自由</h3><h3>张学良(1901-2001)字汉卿,号毅庵。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方镇人。伟大的爱国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之长子, 西安事变的组织者。1935年4月授陆军一级上将。 </h3><h3>1928年6月,出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12月,不顾日本和亲日派的阻挠,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等职。1930年10月,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职。  1931年"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张学良受到全国舆论谴责,张学良因代蒋介石受过而辞职。1934年2月任豫鄂皖三省"剿总"副司令。1935年3月,任武昌行营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h3><h3>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介石抗日,于12日晨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扣留,长期软禁。</h3><h3>1988年,蒋经国逝世后,张学良逐渐获得人身自由。1993年4月受聘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5月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名誉理事长。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2001年10月15日下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病逝,享年101岁。</h3> <h3>李宗仁: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br /></h3><h3>李宗仁(1891-1969)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人,字德邻。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总负责人。国民党高级将领,军事家。中华民国副总统、代总统。1935年4月授陆军一级上将。</h3><h3>1908年冬考入广西省陆军小学第三期,1910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转入广西省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后就任连长。1915年参加护国军。1917年任护法军营长。1921年升任护法军统领,后任"粤桂边防军第三路"总司令。1923年底,重新加入国民党。1924年任"广西全省绥靖督办公署"督办。1926年春,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h3><h3>1928年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和武汉分会主席。1937年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并于1938年3月指挥60万大军血战台儿庄。1938年兼任安徽省主席。1943年9月,调任汉中行营主任。</h3><h3>1945年8月,出任北平行营主任(次年9月改称北平行辕)。1948年3月,当选国民党政府副总统。1949年1月任代理总统,同年12月以治病为名飞往美国。1954年3月,国民党在台北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罢免了他的副总统职务。1965年7月20日从美国回到北京,在机场发表声明,决定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作出贡献。</h3><h3>1969年1月因患肺炎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h3> <h3>陈济棠:晚年醉心办学</h3><h3>陈济棠(1890-1954)字伯南,广东省防城(今广西防城港)人。粤系军阀代表,曾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华民国农林部部长。曾长时间主政广东,政治上与南京中央政府分庭抗礼,经济、文化和市政建设方面则颇多建设。有南天王之称。1935年4月授陆军一级上将。</h3><h3>1907年,陈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秘密加入了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又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之后任粤军军官,从排长累升至团长。在护法战争及讨伐陈炯明战争中,陈追随孙中山先生,任粤军李济深部第二旅旅长。1925年国民政府成立,陈济棠任李济深部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一师师长兼任钦(州)廉(州)警备司令。</h3><h3>1927年北伐期间,共产党在南昌武装兵变,叶挺、贺龙南下广东潮、梅一带。陈济棠率军阻截。1928年后任第四军军长兼西区绥靖委员、广东编遣特派员,讨逆军第八路军总指挥,曾率部镇压工农武装。1929年3月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同年蒋桂战争起,李济深被蒋介石扣押在汤山,陈济棠支持蒋介石。之后,陈升任第四军军长兼广东绥靖委员,驻扎广州,然后再任第八集团军总司令。</h3><h3>1930年通电反蒋。1931年,乘胡汉民被蒋介石软禁,通电反蒋并驱走广东省长陈铭枢。同年5月,汪精卫等于广州另立国民政府,陈任第一集团军司令。同年9月发生九一八事变后,广州国民政府取消。之后数年陈集广东党政军大权于一身。1932年任国民党西南执行部和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委。同年蒋介石为对付共产党,仍任命陈济棠为赣粤闽湘边区"剿匪"总司令,兼任江西"剿共"南路总司令。1936年联合桂系,发动反蒋抗日的"六一事变"。失败后经香港赴欧洲。1937年9月回国后,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会、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1940年任农林部长。1946年任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兼警备司令。1949年,任海南行政长官兼海南警备司令。1950年4月逃往台湾,后任台湾"总统府"资政、战略顾问。1954年11月3日卒于台湾,获厚葬于台北市新北投。陈济棠举殡时,台北及香港都有盛大的送葬仪仗。</h3> <h3>朱培德:国民政府为其举行国葬</h3><h3>朱培德(1888~1937年)字益之,云南省安宁市人。出生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一平浪盐矿元永井矿区。国民党高级将领,曾任参谋总长。1935年4月授陆军一级上将。 护法战争中任滇军师长。1920年,驻粤滇军争权,朱培德助李烈钧抗李根源,失败后,辞职赴沪。1921年,任中央直辖滇军总司令。1922年春,随孙中山北伐,任中路前敌总指挥。陈炯明叛变,朱培德率部回师讨伐,因失利退至湘边,后入桂,参与东征讨伐。任军长兼大本营参军长并代军政部长。1924年,孙中山二次北伐,朱培德任中路总指挥。1925年,任国民政府委员,军委会委员及第三军军长,二次东征,任南路总指挥。1926年7月,北伐时任右翼总指挥。次年,任江西省主席,1928年,历任第一集团军预备队总指挥、前敌总指挥、湘赣"剿匪"总指挥。1929年后,任参谋总长、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兼代训练总监。中原大战中,包括蒋介石对冯玉祥、阎锡山作战,对冯、阎、张(作霖)作战,对李宗仁、白崇禧作战,朱培德都作出重大贡献,使上述军阀战败后都归服蒋介石,实现了全国的统一。</h3><h3>1931年12月,朱培德升任陆海空三军参谋总长。"西安事变"爆发,国民党采纳了朱培德的建议,用和平方式解决,结果,既确保了蒋介石的安全,又避免了全国的一场大乱,使蒋宋夫妇甚为感激。</h3><h3>1937年2月17日,朱培德因打针中毒,不幸逝世,蒋介石和宋美龄不顾任何人劝说,坚持要为朱培德守灵,这在国民党的历史上,尚属首例。最后,蒋介石被强行架走,宋美龄一直守了通宵。</h3> <h3>唐生智:晚年潜心研究佛学</h3><h3>唐生智(1889-1970)湖南省东安人,字孟潇,中华民国建国初期到抗日战争开始时期担任不同的重要职务。1935年4月授陆军一级上将。</h3><h3>唐生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他参加辛亥革命、讨袁战争、护法战争和北伐战争等中华民国建国初期重要的战争。</h3><h3>北洋军阀时期,唐生智属于湘系军阀,北洋军阀撤出湖南后,唐生智任湖南省第四师师长,与当时湖南省省长赵恒惕不和,将赵逐出长沙,自领省长职。唐的敌人求救于当时在武汉准备东山再起的吴佩孚。唐生智战败,被迫退出长沙,决定加入北伐军。1926年6月2日他正式加入国民革命军,被授任第八军军长,6月中即重新占领长沙,任湖南省主席。1927年任武汉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军委会七人主席团成员、武汉国民政府委员、第四集团军总司令等职。</h3><h3>北伐战争胜利后,他成为反对蒋介石武汉政府的军事主力。1927年11月12日在宁汉战争中他败给了蒋介石,前往日本。1929年4月又倒向蒋介石,参加蒋介石与桂系军阀的战争,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第五路军总指挥。10月参加蒋冯战争,12月再次易帜联合石友三反蒋,任反蒋的护党救国军第四路总指挥。战败后于1930年再次下野。</h3><h3>1931年任广州国民政府及军事委员会常委。九一八事变,他重回南京政府,复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院长。</h3><h3>1937年11月日军进攻南京时,他力主死守,11月24日主动出任首都卫戍司令长官,作为中方南京保卫战的最高指挥官。他声称要与首都共存亡,下令封锁南京通往江北的道路,销毁渡船,使得大量平民不能撤离。他在未组织任何撤退的情况下于12月12日下达弃城命令,自己乘保留的汽艇逃跑。守军失去指挥、军心动摇,第二天南京陷落,随后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此后,唐生智在湖南闲居,研究佛学。1948年11月去南京、上海,向蒋介石建议与中共停战和谈,1949年他在湖南参加组织了"和平自救"运动,任"湖南人民自救委员会"主任委员。领衔通电拥护湖南和平解放。</h3><h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在湖南省和中南军区担任各种军、政职务,如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等。他当时还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h3><h3>1970年4月6日,因直肠癌旧病复发,于长沙逝世。终年82岁。</h3> <h3>何应钦:晚年"闭门思过"</h3><h3>何应钦(1890-1987),字敬之,贵州省兴义人。曾任黄埔军校总教官,军委会参谋总长,国民政府行政院长。1935年4月授陆军一级上将。</h3><h3>1924年任黄埔军校总教官。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任潮梅警备司令,由广东潮梅平定福建,后任东路总指挥入浙。1927年宁汉分裂时在龙潭大败孙传芳,之后调任全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长。1929年,任海陆空军总参谋长。1930年,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此后多次任军委会行营主任,担任"剿匪"前线指挥。何应钦于九一八事变后与日本交涉华北问题,负责签署塘沽恊定及何梅恊定。</h3><h3>西安事变时,何应钦暂代总司令,主张武力讨伐张学良。中日战争爆发后,他兼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军委会参谋总长等职。1944年11月后,历任同盟国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重庆行辕主任。1948年接白崇禧任国防部长、1949年于李宗仁行代总统时任行政院长。1949年赴台湾,担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直至去世。</h3> <h3>陈绍宽:任职福建人民政府</h3><h3>陈绍宽(1889-1969)福建省闽县胪雷村(今属福州市仓山区)人。字厚甫。曾任国民党政府海军舰长、海军部部长、海军总司令,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5年9月授海军一级上将 。</h3><h3>1919年为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出席联合国第一次大会,任中国代表团海军顾问,并作为中国海军代表接受日本投降。1946年辞职回乡。福州解放前夕,拒绝蒋介石去台湾的电召,通电拥护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福建省第一至三届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69年7月30日,陈绍宽病逝,终年80岁。</h3> <h3>程潜:成为毛泽东的座上宾</h3><h3>程潜(1882年1968年),字颂云,湖南省醴陵人,同盟会会员。北伐时第六军军长,抗战时第一战区司令长官。 1939年5月授一级陆军上将。</h3><h3>十八岁(1900年)进入长沙岳麓书院,1903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湖南武备学堂。1904年通过考核被保送留学日本,在日本结识黄兴、宋教仁、李烈钧等人,开始倾向革命,并组成革命同志会。1905年程潜加入刚成立的同盟会。1907年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炮科,1908年底毕业后後回国,到四川训练新军,1910年任第十七镇参谋官。</h3><h3>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程潜到武昌,助黄兴指挥炮兵反攻汉口。民国建立后任湖南军事厅长。二次革命时组织讨袁,但旋即失败,湖南取消独立,程潜逃亡日本,进入早稻田大学。期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为中华革命党,程潜反对入党方法而未有加入。</h3><h3>1917年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程潜联络旧部支持,被任为湖南护法军司令,在湘南大败南下进攻广东之北洋政府部队,一度进攻至长沙。后因与谭延恺之争,再被迫离职。至1920年孙中山第二次在广州护法,程被任为陆军次长。在第二次护法时的北伐,与陈炯明冲突中皆支持孙中山,因而颇受器重。孙中山得以于1923年回广州第三次护法,亦得助于程潜平定广州。程更曾在广州建立军校,自任校长培养军事人材。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时,曾一度考虑以程为校长,以蒋介石及李济深为副。</h3><h3>孙中山逝世后,广州于1925年组织国民政府,程潜为政府委员之一。1926年被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委。同年国民政府下部队改为国民革命军,程部为第六军,程潜为军长,军代表林伯渠,下属三个师。北伐时,第六军攻陷南昌,但之后被孙传芳成功反攻,第六军损失过半。经重组后再战,并于1927年12月23日首先攻陷南京。</h3><h3>之后宁汉分裂,程于次年3月被武汉国民政府选为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二方面军指挥。武汉方面曾一度要程潜逮捕蒋介石,但程未有行事,而蒋亦已有防范。之后程曾一度试图调解宁汉之争但无效。而第六军亦在南京附近被蒋介石包围缴械收编。宁汉合流后,程潜与桂系合作击败反蒋之唐生智。但程之后又与桂系冲突,于1928年被李宗仁扣留,免去各职。而第六军亦被完全分化收编。之后数年程潜寓居上海。</h3><h3>1938年起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南省主席。曾指挥兰封会战等大战役。6月,炸开开封花园口黄河大堤。同年底,改任天水行营主任,驻西安。1940年调任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至抗战胜利。</h3><h3>1949年1月,蒋介石在压力下下野,桂系上台,李宗仁代任总统。同年4月国共和谈失败,解放军渡过长江,湖北亦失守。8月初,程潜在湖南宣布接受共产党的和平协定,宣布湖南脱离广州政府。月底赴北京参加政协会议。</h3><h3>1949年后,程潜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大常委副委员长,湖南省省长、民革中央副主席等各职。文革时受周恩来特别保护,个人未受冲击。1968年4月5日病逝北京。</h3> <h3>白崇禧:在台湾形同幽禁</h3><h3>白崇禧(1893-1966年),字健生,广西壮族自治区临桂县人,回族,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军事家,有「小诸葛」之称。属国民党「桂系」,地位仅次于李宗仁。白崇禧是回族,祖先可能是移居中国的阿拉伯人。1945年10月5日晋升一级陆军上将。</h3><h3>李宗仁和白崇禧人称「李白」。二人是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地方军事势力桂系的中心,多年来一直合作无间。最初二人一同加入孙中山在广州的革命阵营,又联合一起驱赶广西的旧军阀。北伐时,率广西军队攻至山海关。北伐成功后,和蒋介石及其他地方势力多次开战。八年抗战爆发后,二人动员广西的军队抗击日军,合作指挥多场大战,并屡有胜果。</h3><h3>战后白崇禧担任国防部长,李宗仁获选中华民国副总统,桂系的实力得到局部肯定。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胜利后,蒋介石被迫下野,李宗仁继任代总统。然而国共和谈失败,桂系无法保住中华民国的半璧江山,本身势力亦无法维持。李宗仁先赴美国治病,1960年代回到中国大陆。白崇禧则前往台湾,却未能担任要职,抑郁而终。</h3> <h3>陈诚:主宰台湾政局的二号人物</h3><h3>陈诚(1898.1.4-1965.3.5),字辞修,乳名德馨,别号石叟,国民党军高级将领。浙江省青田人。1947年2月21日晋升一级陆军上将。</h3><h3>1922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后在浙军、 粤军中任 排、连长。1924年入黄埔军校,历任特别官佐、炮兵营连长、营长等职。先后参加两次东征陈炯明和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h3><h3>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第21师团长。1927年4月任第21师师长。 1928年7月任第11师副师 长,次年率第11师参加蒋桂、蒋唐(生智)等战争,竭力为蒋介石效命。 </h3><h3>1930年在蒋冯阎战争中,任蒋军第2军副军长,率第11师解曲阜之围与抢占济南有功,升任第18军军长。1931年5月任追击军第2路总指挥,参加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企图寻红军主力决战未遂。</h3><h3>1933年2月任赣粤闽边区"剿共"军中路总指挥,率11个师参加第四次"围剿"遭惨败,被歼灭近3个师。7月任赣粤闽湘鄂北路"剿共"军军官训练团团长,分期训练中下级军官,以后,蒋介石多次在庐山等地举办训练团,陈均充任副团长或教育长。(见庐山军官训练团)陈严于治军,强调"精神教育",有实干家与战术家之称,深受蒋介石宠信。9月任北路"剿共"军前敌总指挥兼第3路军总指挥,对红军进行第五次"围剿",采用步步为营、逐段推进战法,占领江西广昌、石城、瑞金等重镇。</h3><h3>1936年3月任"剿共"第1路总指挥,率部入山西,阻止红军东进抗日。5月任晋陕绥宁四省边区"剿共"总指挥,进攻陕北红军。6月,李宗仁、陈济棠反蒋,遂离晋率重兵进驻衡阳,威慑李、陈。西安事变后,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屯兵渭南,改编了张学良、杨虎城的部队。</h3><h3>抗日战争期间,主张抗日,先后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武汉卫戍总司令、第九、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和军政部长等职,指挥所部参加淞沪、武汉、宜昌诸战役。1946年5月任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力主内战,妄称在3至6个月内消灭人民解放军主力,协助蒋介石指挥国民党军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被挫败。</h3><h3>1947年2月晋陆军一级上将。8月兼任东北行辕主任,妄图集中14个军的优势兵力与东北民主联军决战,又遭失败。1948年5月被免职,10月去台湾。历任台湾省主席兼警备总司令、台湾当局"行政院"院长、"副总统"、国民党副总裁等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