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氏起源

曹江

<h3>曹姓起源</h3><div>追根溯源,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曹氏祖源文化伴随着中华文明从古至今,从没有间断过,在对祖源文化研究的同时,通过研究姓氏文化的起源和历史遗迹考证,我们可以确切的讲“曹氏起源在亳州”,这个时候这样讲,可能有很多人会持反对意见:为什么?因为这样会改变很多人现有的认知。那为什么还要这么提?因为我们在追根溯源的同时还需要正本清源。</div><div>曹氏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主要流派说法就是振铎曹和曹安曹,无论这两支曹氏起源如何讲,都有其存在,但谁是受姓始祖和承姓始祖一直以来争论不休,原因就是中间断代,又不相互承认。</div><div>曹氏文化伴随中华文明一路走来,祖源文化的博大精深,我认为不应单一的进行研究,应该放开眼界,进入更广阔的空间领域,要从政治因素、历史起源、人文制度、民俗制度、礼法制度(包括墓葬制度)、战争与军事、地理知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沿革等多角度的去研究,并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和收集历史痕迹来求证,才能揪其根、得其实。</div> <h3>古老的姓氏起源</h3><div>中国的姓氏起源于远古的部落图腾,母系社会时期,人们只知道有母亲,不知有父,所以古时候女子有姓,而“姓”字由“女”和“生”字组成,形象的说明最早的姓与母亲有关。伏羲氏是我国远古时期著名的部族首领不仅被列为三皇之一,还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对人类贡献颇多,但他最重要的贡献是:正姓氏、通媒妁、制嫁娶。在原始社会之初,人类群居杂婚、近亲婚育,伏羲认识到其弊端与危害,通过制定同姓不婚的嫁娶礼仪制度,从而确立了姓氏区分种族的地位,成为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记。姓氏,经过数千年的繁衍发展,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纽带。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等。传说黄帝驻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姒。此外部落首领之子即可得姓。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姬(ji)、酉(you)、祁(qi)、己(ji)、滕(teng)、任(ren)、荀(xun)、葴(zhen)、僖(xi)、姞(ji)、儇(xuan)、依(yi)共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祝融之后,为己(ji)、董(dong)、彭(peng)、秃(tu)、妘(yun)、曹(cao)、斟(zhen)、芈(mi)史称祝融八姓。祝融是传说中的火神,即三皇五帝之一的火帝(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金、木、水、火、土为五帝)。《晋书》记载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左转 昭公二十九年》说:“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里面提到的金、木、水、火、土为上古时期的五行帝,《史记 楚世家》说:重黎居火正就被命曰祝融,重黎逝,其弟吴回复居火正就为祝融,吴回死,陆终嗣。</div><div>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社会制度的完善,母系制度渐渐退出舞台,历史进入以分封制来治理国家的时代。随着战争兼并,部落不断壮大,形成了以宗族世袭制为依托的奴隶制社会,形成宗法等级制度。从而这个时期就有了“氏”的出现,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发展的产物。夏、商时期,贵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为氏,相当于家或族。夏王室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为己姓,己姓中有苏、顾、温、董、豢龙等氏,商王室为子姓,另有大彭、豕韦为彭姓。商代还有条氏、徐氏、萧氏等十三个氏。这个时期贵族有姓、有氏、有名;平民有名没有姓和氏。</div><div>历史的车轮再次向前推进数千年,到了周代,一个中国姓氏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姓氏制度见诸笔端较多。到东周春秋时期可考的姓氏有姬、姒、子、风、赢、己、任、祁、芊、曹、董、姜、偃、归、曼、熊、隗、漆、允等二十二姓。当时有同姓不婚的习俗,故称贵族女子的姓以示与夫家的不同。姓,代表血缘关系,同姓不能通婚,氏则是从姓中繁衍出来的分支,是特权和地位的标志,用以区别贵贱,有氏者为贵。而秦代废除了原始的宗法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氏也失去了贵贱的意义,“氏”逐渐与“姓”合用,都成为父系血缘传承的标识。到了汉代传承了数千年的“姓、氏”文化彻底合而为一,演变成了今天的“百家姓”。</div> <h3>曹姓是比较早期得姓,而且是一个很古老的姓氏,曹氏的祖源文化可以追溯到远古的黄帝时期,我们曹氏是当时的显贵之族这个无可争议,那么曹氏的起源地在哪那?众所周知,现在的山东定陶、曹县(周之曹国),这个提法可能没人反对,事实如此吗?我看不尽然,我认为山东定陶、曹县只能作为曹氏起源地之一。那么还有哪里!根据历史遗迹和大量的历史记载可以说明,曹氏还有一个被历史忽视的祖源地“亳州”!</h3><div><br></div> <h3>祖源亳州</h3><div>亳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从黄帝时期开始,经历帝喾时代,到建立商王朝,再到东汉末年曹魏集团崛起,这里一直以来都是一座让历史璀璨生辉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这美丽富饶并具有传奇色彩的城市,孕育了中华文明和哺育者华夏民族,同时也缔造了一个伟大的家族“曹氏家族”!</div><div>亳州曹氏的历史遗迹,魏武大道原名谯陵街,曹操祖宗墓葬群沿着魏武大道覆盖亳州近12km的地方,已发现的墓葬群占地约10平方公里,规模庞大,这些墓葬群主要包括董园汉墓群、曹氏四孤堆、刘园孤堆、薛园孤堆、观音山孤堆、张园汉墓、马园汉墓、袁牌坊汉墓群、元宝坑汉墓群等。那我们就需要思考几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规模的家族墓葬群?其中埋葬着什么人?又是什么身份?我们带着这个不小的疑问翻开了历史书卷,查找线索,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一个家族的秘密!一个家族与商王朝的秘密!根据《水经注》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这里的墓葬群都埋葬着曹氏家族的一族人,其中有曹褒、曹灿、曹胤、曹鼎、曹鸾、曹勋、曹水、曹宪等,这些墓葬里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墓主人,但其规模形制基本相同,规模很大,为砖石结构的多墓室建筑形式,一般均有前室、中室、后室、以及数量不等的耳室或偏室组成,其最具代表性的是石结构的曹腾墓和砖结构的曹嵩墓。这些墓葬群的外形为高大土丘与汤王陵基本相同。</div><div>汤王陵,为在位13年的成汤王陵墓,位于亳州。桑林求雨的故事代代相传,成汤王的功德被世人所传颂。汤王墓的记载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曹丕著的《皇览》:“涡北凤头村,有成汤故垒”。《水经注》记载《商成汤葬于涡河之阳》。《亳州志》记载汤陵西有桑林,是成汤王祈雨的地方,东北有桐宫,是伊尹囚禁太甲之处。民国25年(即1936年)辟为“汤陵公园”。汤陵为一高大圆形土丘,高约六米,周长60米,墓冢前竖立“商成汤王陵”石碑,墓南有一棵黄楝树,树龄约500年之久。由于战争破坏历代重修汤陵碑刻,仅存于清代康熙12年(即1681年)和乾隆36年(即1771年)的“重修汤陵碑记”记录的历次重修汤陵的情况。园内的古树、寝陵、墓碑颇具帝王园林的特色。</div><div>汤王陵的建筑规模与曹氏家族墓的建筑规模相比较,墓葬群内的墓主身份可以确定都在诸侯级别之上,并可能还有一部分是帝王级的陵墓。10平方公里意味着什么?能够埋葬多少诸侯我们可以试想一下,10平方公里甚至更广的墓葬群面积,要经历多少代才能完成这么大的埋葬规模,这要经历数千年不间断“诸侯”世系的传承,才能形成偌大规模的曹氏诸侯墓葬群。亳州的这些墓葬群不仅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为我们研究历史文化,发掘人类文明提供了最为宝贵的文献价值,更为我们研究曹氏祖源文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文章写到这里不得不停下来想一想,提一些问题,来让我们共同思考一下!这么大规模的曹氏家族墓葬群是怎么形成的?这里与曹氏起源的关系?曹氏家族与商王朝的联系等。</div><div>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埋葬的发现,说明在旧石器时代,已出现按一定方式埋葬逝者。到新石器时代,墓葬已有了一定的制度。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前期的合葬墓,将许多已经埋葬过的尸骨迁移而葬入同一墓坑内,这些逝者都是同一家族的成员,它体现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紧密血缘关系。商代是中国青铜器时代的鼎盛期,社会生产力普遍提高与发展,以商王为首的奴隶主宗族集团统治着庞大的国家。同时,在商代的墓葬制度中有着严格的等级差别,统治者的宗族陵墓有着比较宏大的规模。而一般的小宗族和平民的埋葬形式就会很小。西周春秋的墓葬制度基本上承袭了商代,春秋战国时期,许多统治者的宗族的墓葬在地面上筑有坟丘,坟丘一般用夯土筑成。秦汉时期普遍采用横穴式洞穴作墓圹,用砖和石料砌筑墓室,在形制上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房屋,这是古代墓葬制度的一次划时代的突破。但秦汉时期的墓葬沿袭了商、周时期的宗族墓葬等级制度。</div><div>亳州“曹氏宗族墓葬群”从商、周时期到东汉末年,历经几千年的风雨磨砺,依然不断壮大,这也说明曹氏宗族统治势力在亳州盘踞数千年之久!</div><div>亳州曹氏起源于黄帝时期,具有黄帝血统,天潢贵胄,就是在当时的贵族当中也是极其尊贵的存在。《史记》记载,黄帝有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取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个叫昌意,降居若水。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氏立,是为帝颛顼也。</div><div>帝颛顼高阳者,皇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向天,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絜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址,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颛顼帝生子穷蝉。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div><div>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高辛于颛顼为族子。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竹书纪年》记载,帝喾高辛氏,生而骈齿,有圣德初封辛侯氏高阳氏王天下,使鼓人拊鞞(bing)皷(gu)击钟磬,凤凰鼓翼而舞,元年帝即位居亳(亳州)。《帝王世纪》记载,帝喾高辛氏,姬姓也,生而神翼,自言其名曰夋(qun),骈齿有圣德能顺三辰,年十五而佐颛顼三十而登帝位都亳。以木承水,以人事纪官,故以句芒为木正,祝融为火正,蓐收为金正,玄冥为水正,后土为土正是为五行之官,分职而治诸侯,于是化被天下,遂作六茎以康帝位,世有才子八人,号曰八元,亦纳四妃,卜其子皆有天下,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生后稷。次妃有娀氏女曰简狄生契。次妃陈丰氏女曰庆都,生放勋(尧帝)。次妃娵訾氏女曰常仪,生帝挚。帝喾在位七十五年,一百五十岁而崩。</div> <h3>赐土以命氏</h3><div>人类历史的长河,漫长而绚丽多姿,研究曹氏文化传承我们还要追溯到人类的起源开始,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混沌期,后经盘古开天地,人类智慧得到启蒙,我们人类从混沌初开到现代文明,其历史发展有着很多遗迹和历史脉络可以追寻,从远古时期的原始个体捕食狩猎方式,自给不足的情况,到多人联合捕食狩猎,体现了对猎物的主宰权和捕食的优先权,后来就出现了以“母亲”和家庭成员为主导的氏族,这样的氏族社会的出现,解放了一定的生产力,在大的氏族当中就产生了生育优先权,氏族不断扩大就形成了部落。上古时期,古人居无定所,饱受禽兽蛇虫荼毒,后来,有圣人发现,在树上搭建房屋即可遮风挡雨,又能躲避禽兽之害,《路史》记载,昔载上世,人固多难,有圣人者,教之巢居,冬则营窟,夏则居巢,未有火化,搏兽而食,凿井而饮。桧秸以为蓐,以辟其难。而人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有巢氏”的出现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时代,从而结束了人类的洞居生活,发展到结庐而居的定居生活的开始,有巢氏的出现具有划时代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个时期同时也出现了部落与部落之间的联盟,有巢氏的圣德逐步被各个部落认可,各部落的人都认为有巢氏德高望重,有圣王之才,一致推选有巢氏为部落联盟的总酋长,尊称有巢氏为“巢皇”。</div><div>部落联盟的出现,人类也进入的等级社会。部落与部落之间争夺资源,而引发部落之间的战争,战败的部落成员沦为奴隶,土地及相应的资源被胜利者掠夺,通过不断的部落联盟、战争兼并,部落逐步扩大,资源增加,后来就有了国家的雏形。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替代了氏族制度,定居的生活模式,也是进入人类社会文明的新阶段。部落有着管理部落成员、奴隶、地域的形式存在,部落管理的地域包括生活区和获得生活生产资料的广大区域。部落联盟公推的酋长为“皇”,就是远古时期的“国主君王”。到了三皇五帝时期,赐土以命氏的制度有了较大的完善与发展,并且在部落贵族的基础上出现了皇族和王族的新贵集团。同时封建世袭制度也逐渐得到完善,皇族或王族的子女或后代,在世袭制度的基础上,没有继承皇位或王位的子女通过“赐土以命氏”的制度,而得到封地成为新的诸侯王国,诸侯得到的土地和爵位通过世袭而传承,通过兼并战争得到扩大或减少。这个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传承了数千年或者上万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历史。《竹书纪年》记载,黄帝轩辕氏寿丘,元年帝即位居有熊。颛顼帝生于若水,元年即位居濮。帝喾即位居亳。帝尧即位居冀。</div><div>赐土以命氏,使很多的皇族或王族的子女得到了应有的封地和爵位,成为贵族中的贵族。古亳也因为帝喾的出现,在历史的档案里有了记载。我们曹氏祖先作为帝喾的后裔,在这里居住长达数千年的历史,甚至可能更加久远,传承了数千年的祖居地安徽亳州,古亳、古谯国。曹氏文化影响着代代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曹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div><div>人类的发展进程不只是绚丽多姿,而更多的是残酷的战争、动乱、杀戮和人类生存要经受的各类天灾人祸等考验,人类要面对的生存法则是非常艰难而血腥,事实证明,对一个人来讲能够经受住生存的各类考验的必是强者,对一个家族来讲能够经受住各类考验,并得到传承的就不仅是强者,而有着更多的存在的智慧。我们曹氏家族的祖先就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铸就了历史的辉煌,给我们曹氏后裔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给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发展历程,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曹氏家族的祖源文化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印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曹氏后裔总结和学习的本源。我们曹氏祖先创造历史的辉煌,那么曹氏的祖先来源于哪里儿?</div> <h3>商帝国与亳州曹氏</h3><div>中国安徽亳州,这个历史名城,历史悠久,这里有着很多属于我们曹家的历史遗迹,传承了数千年的历史,可谁又能想到这里有一个大家族曹氏家族,在这里传承了数千年,甚至更加久远,谁又能想到我们曹氏的起源在这个亳州,谁又能想到这里的曹氏祖先与商帝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谁又能想到亳州曹氏后代,氏商帝国的后裔。那么,我们翻开历史,我带着大家去看看!</div><div>《竹书纪年》记载,帝喾高辛氏,生而骈齿有圣德,初封辛侯,代高阳氏王天下,元年帝即位居亳。《帝王世纪》记载,帝喾高辛氏,生而神异,自言其名曰夋,骈齿有圣德,能顺三辰,年十五而佐颛顼,三十而登帝位,都亳。以木承水,以人事纪官,故以勾芒为木正,祝融融为火正,蓐收为金正,元冥为水正,后土为土正是为五行官,(即五帝),分职而治诸侯,于是化被天下。帝喾在位75年,175岁而崩,葬东郡。帝喾有4个儿子后稷、卨(契xie)、帝尧(放勋)、摯后来皆有天下。《史记》记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_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于百姓,百姓以平。</div><div>契→昭明→杓相土→昌若→曹圉(yu)→冥→振→微→报丁→报乙→报丙→主壬→主癸→天乙(是为成汤)。</div><div>成汤,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帝喾),作《帝诰》。</div><div>《竹书纪年》记载,(夏)帝相,十五年商侯杓相土作乘馬遂迁于商丘。帝芒三十三年商侯迁于殷。帝孔甲九年殷侯復归于商丘。夏桀十五年商侯履迁于亳(是为成汤元年)。</div><div>自禹至桀夏王朝经历了十七世帝王的统治,从夏禹壬子年建立中国历史上笫一个王朝复王朝开始,到复桀壬戌年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结束,此期间共经历471年。而商侯自契至汤八迁其都。由成汤成功迁回亳州,最终取得政权,商汤代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说明了商帝国的根基在亳州。</div><div>自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太戊,商帝国在此期间有4代9位帝王,历经175年,这可以证明在这个时期亳都范围内王室诸侯势力的强大。</div><div>王权与王室诸侯势力的矛盾也到了不可调合的程度,仲丁继位后,不能顺服宗室王侯等贵族阶层,不得不迁都于嚣(ao)。自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商帝国在此时期经历了7代9位帝王,历经76年,几次迁都,这说明帝国王权的衰弱。</div><div>《史记》记载,帝盘庚之时,殷己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盘庚乃告谕诸侯大叵臣曰: 昔声后成汤与尔之先祖们俱定天下,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 乃遂涉河南,治亳,行汤之政, 犹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以其遵成汤之徳也。这说明盘庚作为王位的继承人,有效的调合了亳州域内王室贵族和诸侯们之间的关系,并得到了这此权贵们的支持,盘庚到亳州后修缮了成汤的故宫,恢复了成汤的政令。百姓安居乐业,帝国再说兴盛起来,王权得到巩固,王权受到尊重,诸侯纷纷前来朝见。</div><div>自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庚丁,帝国在此期间经历4代8位史帝王,历经172年。在此期间由于祖甲淫乱,荒古朝政,使王权失去公信力,商王朝也就再次衰退。从而导致武乙继承王位后的再次迁都。</div><div>商帝国走向灭亡之路,《史记》记载,帝武乙无旨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力革囊,盛血,印而射之,命曰“射天”。武乙猎于河渭之间,暴雷,武乙雷击死。太丁继位。太丁崩,帝乙继位。帝乙崩,帝辛(纣王)继位。此期间历时74年。商帝国逐渐走向衰亡,这个期间由王权与王室、宗族、诸侯等权贵们小范围的矛盾,激化为全时代的社会矛盾。商纣王丢掉王权,也覆灭了商王朝。周武兴,抹黑文化导致纣王无道,同时与商帝国有关的宗族王室、诸侯、贵族蒙灰,进入灰暗时代。查阅众多史料证明,商帝国统治时期没有出现过大规模的战争和血腥的杀戮,虽然商帝国经历的王朝更替,但事实证明亳州的宗族力量仍然强大。</div><div>纵观中国历史,黄帝族系天潢贵胄,高贵的血统,传承着华夏五千年的文明,无论发生什么样的灾难,什么样的环境,我们都能积极的面对,骄傲的睥睨视界,因为我们曹氏宗族来源商帝国王室贵族,曹氏祖源文化是商帝国和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div><div>三皇五帝到尧、舜、禹、汤,姓氏文化多少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无处不体现姓、氏的尊贵,《史记》记载,黄帝有二十五子,十四个儿子,得十二个姓。由此可以看出“姓”的出现是非常高贵的,虽贵为黄帝之子,没有功绩也没有资格获得赐“姓”。由黄帝赐"姓”到祝融八“姓”,在这个时期能够得到赐“姓”,都是非常尊贵的存在。而曹姓就出现在距今大约4000多年的祝融八姓,这说明曹“姓”具有存正古老的皇族“血统”。</div><div>《竹书纪年》《帝王世纪》记载,帝喾高辛氏,姬姓。子帝尧陶唐氏,祁姓。颛顼高阳氏,姬姓。禹夏后氏,姒姓。当时的受姓和赐姓并不一定是世袭,平民肯定是得不到赐“姓”的,王族或具有贵族血统的人,根据各自的功绩值,可以获得赐“姓”。直到秦汉时期姓、氏才得到统一。</div><div>曹“姓”较早得到赐“姓”的人应该是“曹安”,其一,祝融后,其弟吴回居火正,吴回死,其子陆终嗣,陆终死,其子安嗣之,而得“曹姓”。他的后代中途衰落,有的在中厡,有的在蛮夷,后世未有记载和流传他们的世系资料。其二,契被封在商地,自契→昭明→昌若→曹圉(yu)。“圍”为百姓做了很多的好事,功绩卓著,百姓们因而得以安定,圉因此而得“曹姓”。直到成汤建立商帝国,成汤分封“曹姓”一支在景亳(现在曹县)设立侯国“曹国”。其他“曹姓”王室贵族留守亳都,拱卫京畿。其后代在赐土以命氏和封建世袭制度的作用下,直到东汉末年,在“商都亳州”,一直都是比较强大的存在。我个人认为“曹安”或是“曹圉”都应该是我们“曹氏”的受姓“始祖”。而“曹氏”祖源文化应该来源于“曹圉”。来源于祖籍亳州,这支曹氏从上古时期直到东汉末年,曹氏的祖源文化数千年来一直滋润着华夏文明,助力着中华民族的进步成长。影响着中华大地未来的发展进程。</div><div>亳州诸多的历史遗迹,带我们很多的思考,同时也联系到了“曹氏”的起源地在亳州。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和亳州历史遗迹的追寻认证,可以确认亳州“曹氏”是曹氏起源地,是商帝国后裔。</div><div>谯国堂、谯国郡、谯郡堂等堂号均来源于亳州,在宋元时期,元军入主中原,烧、杀、掠无恶不为,造成天下大乱,种族大逃亡,亳州曹氏在这次劫难中也未能幸免,大迁徙就在情理之中,为了让曹氏后人铭记本源,故用古居住地为堂号,以示后人,这些堂号后裔祖源亳州,可统称亳州“曹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