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ed2308"> 本文初次成文于2017年10月,当时是用糖葫芦程序做的,不长时间,糖葫芦就没有后台维护了,失去功能了。舍不得丢下记录,只好一段段复制到美篇了。但愿美篇能万古流芳。</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偶然走过南北好多古村落,亲身感受了南北文化习俗的差异性,这不但是地域,气候,文化的不同,也与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的移民活动有关。</font></h3><div>南方移民活动,多是自发行为,非是政府组织,故多选择同宗同族集体迁移的方式。面对当地的土著家族,移民出于生存的考量,也多选择举族而居的方式,增强竞争的实力。移民的艰辛历程,对杂草丛生的田野的垦辟,对不同族群资源争夺的压力,使宗族观念在移民家族的思想中愈加深入,对于这些背井离乡的人们就更有着其他人所不能体会的意义。‘抱团’成为他们应付环境的一种必然选择,这种竞争又是相互作用的,因此,“抱团”就不仅是新迁移民的选择,也成为土著居民进行有效抵御的必然选择,即“双方为生存发展,都需要团结宗族,共同奋斗。</div><div> 聚族而居的移民方式形成的村落就多为一姓一村,一姓即为一族,随着人口繁衍和社会发展,甚至出现一姓多村,此时一村可能就是一个或数个房支了。</div><div> 而北方移民多是政府行为,所受规约比较明显,为防止人多势众,欺负当地人。</div><div> “同姓不准同居”的律历决定性地影响了村落的生成。彼时的移民多选择单家独户的散居,即使迁移时是一个大家庭,也不得不首先分家析产,兄弟几人分别到不同的地方落户生根。 </div><div> 虽然华北移民也有聚族而居的方式,但分家析产、异地而居者非常普遍,说明这是北方村落形成的主流模式。析居散住有可能逐渐发展为单姓村,但更多的则是杂姓村。</div><h3>这个传统也许就影响到了现在的东北格局,官僚,焕散,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h3> <h3>各村都有家族祠堂,供奉祖先,也是家族聚会,议事的会堂。这块牌匾是一个皇帝的亲笔题词,曾经被盗过,也被公安机关寻回,有曲折复杂的故事,价值连城。
北方村落就鲜有这种故事<br></h3> <h3>祠堂里经常会有书画,文化展示,北方村落就没有这些活动。</h3> <h3> 这村墙壁上的族训:上联:言易招尤对朋友少说几句。下联:书能益智劝儿孙多读几行。横批:多留余地。留字上部故意写成亚,暗示不争第一,留有余地。
这道理我都到了天命之年才有感悟,人家早成家训<br></h3> <h3>江西古村的地面,保留了原始的卵石铺装,虽然修复是用水泥,不是原始的白灰三合土,外观依旧</h3> <h3>南方的村落,几乎都有各种书院,书香气息世代传承。</h3> <h3>一口古井,周边住户出生6对双胞胎,就起名双胞胎井,现在还在用。<br></h3> <h3>江西的古村,村内布局严谨,胡同道路看似曲折狭窄,却合乎严格的风水布局,一头宽一头窄,棺材型,暗喻升官发财。</h3><div>胡同路面石板下是排水沟,雨水统一汇聚到村里水塘。</div> <h3> 这是被列入被保护古村的一个东北村落,政府出资修了水泥路,通到了各家门口。</h3><h3><br></h3><h3>败家的政府,这哪是保护,明明是破坏,摧毁了生态,败坏了古风,花钱干坏事。</h3> <h3>北方山区农村的村落,满山遍野的石头,却没有人用来铺路。</h3> <h3>门垛的制式,颜色也能看出主人的地位,身份。</h3> <h3>山东东阿农村看到的制式门拱,很罕见,也没考证出处<br></h3> <h3>这个河北衡水的古宅门拱和山东这个相似,不知有没有渊源</h3> <h3></h3><h3><br></h3><h3>南方古村家庭的床,不同地位,不同身份的成员,床的制式,材质,雕刻都不一样。</h3> <h3>这家王姓的主人,在周边村落里地位较低,有一族是文豪欧阳修的家族,另一族出了皇宫娘娘,他就修了最大的祠堂,大木柱是从神农架运来的一棵独木,目前也是国内最粗的祠堂木柱。</h3><h3><br></h3><h3>彰显他家的富裕。</h3> <h3>
王家祠堂棚顶,到挂着无数蝙蝠,族人视为吉祥,福到了。连地上的蝙蝠粪便都不随便清扫,那是福分(蝠粪)啊。<br></h3> <h3>一个破落,离散的北方古村落,多年的人口外流。几乎荒芜人烟。</h3> <h3> 围绕江西古村子有几百棵千年樟树,村子蚊子苍蝇都不进。</h3><h3><br></h3><h3>每棵大樟树似乎都有说不完的故事</h3> <h3>
山东有些农民在房前屋后种了棉花,每年收点,作棉被,为子女准备婚嫁行李。<br></h3> <h3>这是江西某村胡姓人家,房子扭曲变形,没有一处规矩对称,却是此村发达的风水建筑。有一段故事颇离奇。
说几百年前,村里来了个非常邋遢的乞丐,讨饭到各家都被撵了出来,到这胡家,却礼让到屋里,坐着吃饭喝水。乞丐走时,说,你家人真好,以后你家盖房子,朝向就按我现在座椅的朝向,保证你家发达。
过了几年,胡家日益好起来,要盖房子,想起乞丐的话,却忘了当初座椅的朝向。就想了个办法,把房子盖的歪歪扭扭,四向都不正。结果他家的生意越发红火,两年就成了村里首富。<br></h3> <h3>胡家扭曲房子的后面,明显看出扭曲</h3> <h3> 江西老宅,堂屋顶部开天眼 四面屋瓦坡向天眼,雨水直接进屋。<br></h3> <h3>
天眼下方是个水塘,天水是财,不能外流,水塘流水口是个铜钱型,留住天财<br></h3> <h3></h3><h3><br></h3><h3>南方古镇的戏台子,每天都有戏,不过都是老人了,没有年轻人唱戏了。</h3> <h3>江南水乡的柔美,文艺,远非北方的粗犷能比拟。</h3> <h3><br></h3><div>这是山东聊城的一个古老村庄,自然的黄土路面,晴天满天灰土,雨天一路泥泞。典型的北方村落规制。</div> <h3>拍过红色电影的村落,保持着原来的风貌</h3> <h3>北方的火炕,承担了客厅,餐厅,娱乐,工作,卧室的综合功能。</h3><h3><br></h3><h3>炕上吃喝,写字,会客,睡觉……,一家人不分男女老幼,一排挤在一通大炕上。客人来住也一样。</h3><h3><br></h3><h3>这也符合北方人粗犷,无序,荒蛮的习性。</h3> <h3>
这村影壁的字是邻村文天祥写的魁字,左半边似冠冕,右边似提笔样<br></h3> <h3>北方乡村的饰品,仍然是裹腹的食物,或者老式农具,锣鼓。</h3> <h3>
北方老宅的保温性能也有独到之处,反而是近几十年的房子,越平板越单薄,毫无可圈点之处。<br></h3> <h3>在江西古村,请了村民作向导,他(她)能讲出村里每一处传说和细节 ,如数家珍,回答你所有疑问。
而在北方,找出村老领导,他也讲不出村子的来龙去脉。<br></h3> <h3>今年初学国画,第一张就画了水乡,第二张就是高原窑洞,好像就是这古村情结牵动着我呢。<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