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古遗迹拾零~两京通衢桥门楼

远风

<h3>青州,作为古九州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h3><div>近日偶然有事去西店,这座与市区已经连成一体的村落已被整体拆迁,一片瓦砾中几个在建住宅小区工地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div><div>西店之名,源于青州古东阳城的西北门,因这里位于城门之外,是从西北方向入城的必经之路,故这里也是城内宵禁以后,来往行人、客商下榻住宿的地方,所谓店者,其实就是指设于城外的驿站和旅馆,这也就是西店这个地名的由来。</div><div>在西店村的东南方,就是原来城门毁后遗留的城基夯土堆砌的两座大土堆的马驿山(一叫镇青门)遗址。当年王立胜筒子主政青州时,人称“王大扒”剑锋所指摧枯拉朽势不可挡,但还是没有动这两座土堆,并且还将离遗迹稍近的一座衙门新建宿舍楼(当时小官吏们正在装修,这事我亲眼所见)扒了去,,,善哉啊善了个哉的</div> <h3>沿着西店斜街老路往西北一路走来,还有几户坚持不肯搬走的住户,一如那几株落叶纷飞的梧桐挺立在萧瑟的秋风中。。</h3><div>蒙蒙秋雨中无意间看见了“两京通衢”门楼身影,孤寂的耸立在一片蒿草落叶之中。应该是第一次看见吧,也许若许年前匆匆从它跟前经过,心中不由怅然有所触动,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div> <h3>石拱门洞向南残留的古道由青石铺成,长80米左右,宽3米左右。</h3> <h3>“两京通衢”遗址通道是石拱结构,石拱上方是玄帝阁,供奉有神像,后来听附近住的大姐说每年附近村民还会在此举办庙会,那时这地方会很热闹,,</h3><div>平时通往楼阁的小门是紧锁的。本来想上去瞻仰参拜一番的,一来小门紧闭二来是日阴云密布凉风习习四顾又杳无人迹,只得作罢,心到神知吧</div> <h3>阁楼、两京通衢的牌匾、经岁月磨砺古老放光的青石板路,无不昭示着一段尘封的历史。可以想象:络绎不绝的商贾车马来来往往,马铃丁当、车毂咯吱声音的悠长婉转,嘚嘚的官驿快马倏忽而过,似乎在诉说着昔日的繁华忙碌,,,</h3> <h3>查阅网上资料得知,公元1421年正月,明朝皇帝朱棣把都城迁到了北京,南京成为“留都”。为了方便文件传输,设立两京通衢,青州地处交通枢纽,是当时北京到南京的重要驿站、通道。当然这条官道追溯历史也许还会更久远,洒家无意考古,只是想到哪说到哪发点幽古之思而已而已、、、、</h3> <h3>海岱书院</h3><div>古道西侧是一两进院落。“两京通衢”古道东西两侧均有耳房,清朝中末期西侧的青砖瓦房叫海岱书院,是满族子弟学校。</div><div>海岱书院前身为哈公怡园,系当日哈副都统年老养憩之所。哈公去世后,产业归其孙乌拉畚,故又称“乌家花园”。分东西两院。东院系住宅,宅分南北两座,北有静修堂,为供神祭祖场所。西院系花园。</div><div>青州府关于《青州驻防满城创设海岱书院禀析》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满城拖西里许之西店地方,俗名倭家花园,盖当日哈副都统年老养憩之所也,山水花石颇擅,实青州之胜地,阔数亩,房逾八十间。今哈副都统之孙前锋校乌拉畚,情愿捐减出卖,以成书院盛举。计原议价银三千两,捐减半数仅收价一千五百两,已于腊月底立契,即开正交、业曾禀明在案。卑职于事定后亲诣履勘,以此花园认作书院,去满城近在咫尺,释甲士子前来就学,既不嫌于旷伍,亦甚便于往来,且地址宽余,屋宇宏敞,书院所应有者,如讲堂斋房均足敷布;而花园中之楼台亭榭,景色尤佳……”</div> <h3>这座书院现在不管是远看,还是近看,都已经破败的不成样子,所有的房舍,没有一间房子的屋顶是完好的,许多房子的墙壁,都不同程度的出现的倒塌,俨然就是一个废墟。青州已开办“海岱书院大讲堂”专题讲座多期,邀请名人、名校教授在青州此传业解惑,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可看到真正的海岱书院、在青州历史上颇具名气的海岱书院竟成了这般摸样,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凄凉,沧海桑田今夕何夕等等情愫顿时涌上心头。。。。<br></h3> <h3>曾几何时,这是一个多么幽静、漂亮的地方,可如今,当面对着这满眼的破败和满院的荒草,怎么也不敢相信,这就是那个当初那个花团锦绣、溪水潺潺、书声朗朗的地方,岁月的风雨还真是残酷,不管是多么美好的东西,它都可以把无情的摧毁,所能给我们剩下的,恐怕就只有这些残垣破壁和高高的荒草了。</h3><h3>据问询土著居民得知,解放初期“两京通衢”门洞西侧的青砖建筑是益都县九区区公所,在六七十年代改造过,也曾经是西店小学的旧址,也许正是因为西店小学的搬迁,才最后导致了这个院落的废弃,,</h3><h3>当再次从荒草中回到青沂古道的时候,天边夕阳,已经渐渐的下沉,落日的光芒,穿透了天空的云层,洒落在这几间摇摇欲坠的屋顶上,在层层鱼鳞般的瓦片上,泛起明亮耀眼的金色光芒,霎那间,把整个院落都笼罩在醉人的晚霞中,一阵清风吹来,层层鳞瓦间,那一丛丛荒草,在晚霞中摇曳出一缕缕剪影,慢慢的消失在落日的余晖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