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四国狂野之旅——摄影作品

视界追梦 - 张克明

<h3>2017年7月,我随上海商务国旅总经理李澜先生去了非洲四国:在肯尼亚,有幸看到了角马迁徙过河的惊心动魄场面、还有博戈利亚湖数以万计的火烈鸟、当然最让人心生敬畏的则是非洲大草原上的百兽之王___狮子;在津巴布韦,乘直升机航拍了世界排名第三的维多利亚大瀑布,尤其是我和李澜与狮子一起散步的经历让人赞叹不己;在南非开普敦,乘船出海看到了三头露背鲸和数以千计的海豹、以及憨态可掬的南非斑奌环企鹅;在纳米比亚,当我们踏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具有八千万年历史的红沙漠时,被那里的一切深深的震撼了!这确实是一次狂野之旅!非洲,值得去折腾......</h3><h3><br></h3> <h3>《安博塞利的落日》 摄于肯尼亚安博塞利国家公园。这里有一望无际的广阔草原,大大的太阳,是最适合拍日出日落的地方。运气真不错,抵达这里的第一天,就拍到了这幅我非常喜欢的作品:夕阳下,好似咸蛋黄的太阳是那么的柔和,角马缓缓走过、扬起一路尘埃......</h3> <h3>《漫步夕阳下》 摄于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象群在橘色夕阳余晖中漫步而过,这是非洲大草原上的一个经典场景。</h3> <p class="ql-block">《残阳如血》摄于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马塞马拉是东非大陆上最狂野、最受摄影人追捧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也是肯尼亚最大的国家公园,这里有着最丰富的动物种群和最辽阔的非洲草原。</p> <h3>《斑马》摄于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这是非洲大草原上最迷人的时刻,随着太阳一点点下沉,霞光渲染了整个天空,大地被夕阳照得暖暖的,似乎与我们一样,一群斑马一动不动地站在草地上也在观赏着这一美妙的景色......</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面包树下》(一)<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摄于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span></h3> <h3>《面包树下》(二)摄于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夕阳西下,面包树与长颈鹿勾勒出一幅奇特造型的画面。</h3> <h3>《耶稣光》摄于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感谢耶稣光的降临,使得在马塞马拉的最后一个傍晚,拍到了我一直向往的那种意境的片子。这个神奇的地方,真的让你恍然有种不在这个地球上的错觉……</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斑马》(二)摄于肯尼亚安博塞利国家公园。清晨,金色的阳光洒满大地,一群斑马悠闲的行走着......</h3> <h3>《准备升腾》摄于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凌晨,热气球载着游客点火升空,去看大草原上成千上万头角马狂奔着、争先恐后过马拉河的震撼人心的场景。</h3> <h3>《非洲大草原》乘热气球拍摄于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h3> <h3>《角马与斑马》摄于肯尼亚安博塞利国家公园。非洲大草原上,数量最多的二种食草动物。也是相处最融洽的二个物种。</h3> <h3>《非洲象群》摄于肯尼亚安博塞利国家公园。大象一生都在重复进行着它们极有耐性且漫长的觅食之旅,迁徙的路线要穿过草原、溪流、湖泊和沼泽,但象群所有成员都会不离不弃!</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守株待兔》摄于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狮子保护地。非洲五霸——水牛、大象、犀牛、豹和狮子。其中非洲狮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草原上,被人们誉为"百兽之王"。在狮子的眼里,几乎没有哪种动物不是它的狩猎对象!对弱者,一头狮子对付就足矣;对强者,则会采取群狮进攻战术……</h3> <h3>《攀爬》摄于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狮子保护地。</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怒吼》摄于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狮子保护地。</h3> <h3>《非洲猎豹》 摄于肯尼亚安博塞利国家公园。在肯尼亚看到过多次猎豹,它们怎么可以这么美丽有气质,慵懒但优雅?!</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非洲猎豹》(二)摄于纳米比亚苏丝斯黎。</h3> <h3>《非洲猎豹》(三)摄于纳米比亚苏丝斯黎。</h3> <h3>《角马群像》摄于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这里就是你印象中的非洲的动物世界,仅每年迁徙的角马就有约150万头!</h3> <p class="ql-block">《准备渡河》摄于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一群正在养精蓄锐、准备冲刺跨越陡峭的马拉河的角马。</p> <h3>《眺望》摄于肯尼亚安博塞利国家公园。长颈鹿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陆生动物,站立时由头到脚可达6~8米,体重约700公斤,以树叶及小树枝为主食,生活在非洲稀树草原地带。</h3> <h3>《斑马》(三)摄于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斑马为非洲特产,斑马周身的条纹和人类的指纹一样没有任何二头完全相同。</h3> <h3>《强悍的角马》摄于肯尼亚安博塞利国家公园。🗣 儿童不宜!</h3> <h3>《慵懒的河马》摄于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野生保护区。河马被称为"非洲河王", 是一种大型食草性哺乳类动物。但生活在马拉河中的河马,却会捕杀吞吃角马甚至鳄鱼,这会不会只是为了保护自己领地不受侵犯而发生的事?</h3> <h3>《非洲犀牛》摄于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犀牛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动物,腿短体肥笨拙,重达2~5吨,以食草为主。</h3> <h3>《黑面猴》摄于肯尼亚安博塞利国家公园。这只黑面长尾猴跑到我们住宿的保护区营地讨食物吃,被我拍了下来。</h3> <h3>《火烈鸟的世界》摄于肯尼亚博格利亚湖。这是一个内陆咸水湖泊,位于肯尼亚东非大裂谷地区中部,距离首都内罗毕约300公里。这里被誉为火烈鸟的天堂,可以见到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只火烈鸟,场面壮观。</h3> <h3>《博格利亚湖的音符》摄于肯尼亚博格利亚湖。火烈鸟又名大红鹳,是东非最著名的鸟类,鲜艳的颜色、优雅的身姿,时常会聚集在一起做同样的活动,场面精彩纷呈!</h3> <h3>《翩翩起舞》摄于肯尼亚博格利亚湖。火烈鸟的英文名称作"Flamingo",跟西班牙舞蹈 &quot;Flamenco"很接近,因此,很多人都说火烈鸟跳着永不停歇的弗拉明戈。确实如图片所示,火烈鸟优雅、漂亮的身姿就好似浪漫奔放的西班牙舞蹈。</h3> <h3>《翩翩起舞》(二)摄于肯尼亚博格利亚湖。</h3> <h3>《爱的舞蹈》摄于肯尼亚博格利亚湖。</h3> <h3>《觅食》摄于纳未比亚鯨湾。</h3> <h3>《非洲鸵鸟》摄于肯尼亚安博塞利国家公园。它们是世界上最大的鸟,身高可达2.5米,体重可达150公斤。非洲鸵鸟看似性情温顺,但若被逼入绝境时,它的跳踢甚至能一脚杀死一头强壮的雄狮!</h3> <h3>《观鲸魚》摄于南非开普敦赫曼纽斯。赫曼纽斯距开普敦约120公里,是观赏鲸鱼的最佳之地,因为每年7月到12月,生活在南半球的露脊鲸(等9种鲸鱼)都会不远万里洄游到南非海岸,并在赫曼纽斯附近的海湾中交配产仔。</h3> <h3>《惊涛骇浪好望角》摄于南非开普敦海豹岛。乘船出海前往观赏汪洋中的礁石上栖息着数以千计的海豹的壮观奇景,即使惊涛骇浪也不能阻挡海豹在海中嬉戏……</h3> <h3>《南非斑点环企鹅》摄于南非开普敦博尔德斯企鹅保护区。这是唯一在非洲繁殖的企鹅,主要分布于非洲南部沿岸海域。这里居住着数千只可爱的斑点环企鹅,近在咫尺、憨态可掬。</h3> <h3>《南非斑点环企鹅》(二)摄于南非开普敦博尔德斯企鹅保护区。斑点环企鹅家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全年都会繁殖。</h3> <h3>《维多利亚大瀑布》 乘直升机航拍。大瀑布位于津巴布韦和赞比亚接壤处,宽1700多米,最高处108米,为世界(排名第三)著名瀑布奇观之一。欧洲探险家利文斯敦1855年发现,并以英国女王名字为其命名。</h3> <h3>《维多利亚大瀑布》(二)乘直升机航拍。大瀑布所倾注的峡谷本身就是世界上罕见的天堑。在这里,高峡曲折,苍岩如剑,巨瀑翻银,疾流如奔,构成了一副格外奇丽的自然景色,因此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h3> <h3>《瀑布一侧》摄于津巴布韦。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这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瀑布之一。位于赞比西河上,宽度超过2公里,水雾形成的彩虹远隔20公里以外就能看到。</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瀑布一侧》(二)</h3> <h3>《瀑布摄影人》摄于津巴布韦。</h3> <h3>《瀑布摄影人》(二)摄于津巴布韦。</h3> <h3>《瀑布摄影人》(三)摄于津巴布韦。</h3> <h3>《奈瓦沙湖》摄于肯尼亚。奈瓦沙湖位于内罗毕北边约90公里的地方,湖面面积约260平方公里,是肯尼亚唯一的淡水湖。湖中盛产鲈鱼和非洲鲫鱼,还有河马和各种水禽。</h3> <h3>《奈瓦沙湖》(二) 为了给游客欣赏到鱼鹰,船夫会吹响口哨,然后仍下一条小鱼,如果鱼鹰注意到了,它会很快从树上急降下来飞到湖面衔起鱼,整个过程只有几秒钟。</h3> <h3>《奈瓦沙湖》(三)奈瓦沙湖的晚霞,从未见过的一种奇妙景观…...</h3> <h3>《非洲秃鹳》摄于肯尼亚奈瓦沙湖。</h3> <h3>《鹈鹕特写》摄于纳米比亚鲸湾。身躯像白天鹅般优雅,嘴巴又长又尖,身上羽毛颜色白里透红,捕食时张开翅膀身形像一张撒开的"渔网",嘴下却长着一个橙黄色的喉囊......</h3> <h3>《鹈鹕特写》(二)摄于纳米比亚鲸湾。鹈鹕体形较大,翅展可达3米且强壮有力,能够把庞大的身躯轻松送上天空,并以超过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长距离飞行。</h3> <h3>《争食》摄于纳米比亚鲸湾。为了吸引鹈鶘飞来停在船头供游客近距离观赏,乘船出海后般员会拿些小鱼来喂食它们。</h3> <h3>《争食》(二)摄于纳米比亚鲸湾。</h3> <h3>《鹈鹕鸟》摄于纳米比亚鲸湾。</h3> <h3>《准备起飞》摄于纳米比亚鲸湾。</h3> <h3>《起飞》摄于纳米比亚鲸湾。</h3> <h3>《海鸥》摄于纳米比亚鲸湾。海欧也飞来与鹈鹕争抢食物。</h3> <h3>《海鸥》(二)摄于纳米比亚鲸湾。</h3> <h3>《红沙光影》摄于纳米比亚苏丝斯黎。纳米布沙漠有八千万年的历史,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这里的红沙漠是纳米比亚纳米布大沙漠中部的一个著名景区,每一座沙丘的形态都各不相同,这里有世界上320米高(世界第一高)的红色沙丘。</h3> <h3>《红沙光影》(二)摄于纳米比亚苏丝斯黎。纳米布沙漠公园是一个世界级的景观,面积有5.4万平方公里,包括了苏丝斯黎沙漠、西斯里母大峡谷、死亡谷等几处景点,最吸引人前往的就是苏丝斯黎。</h3> <h3>《红沙光影》(三)摄于纳米比亚苏丝斯黎。堆积成沙山的沙子含铁等富有色彩的矿元素,呈现罕见的红色,在阳光照射下,沙丘焕发出令人震撼的红色。</h3> <h3>《沙漠日落》摄于纳米比亚苏丝斯黎。</h3> <h3>《沙漠日落》(二)摄于纳米比亚苏丝斯黎。</h3> <h3>《草原日落》摄于肯尼亚安博塞利国家公园。</h3> <h3>《惊涛骇浪伴日落》摄于纳米比亚苏丝斯黎。纳米比亚鲸湾的落日伴随着大西洋的巨浪,非常壮观美丽......</h3> <h3>《惊涛骇浪伴日落》(二)摄于纳米比亚苏丝斯黎。</h3> <h3>《好望角》摄于南非开普敦。好望角的葡萄牙语意思是"美好希望的海角",是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距离开普敦52公里,地处大西洋与印度洋的交汇处。好望角常被误认为是非洲大陆最南端,然距离其东南偏东方向约150公里的厄加勒斯角才是名至实归的非洲最南端。</h3> <h3>《敬畏》摄于津巴布韦狮子保护地。在津巴布韦野生动物保护区内与百兽之王近距离亲密接触:这是人工喂养的半野生状态的小狮子,24个月后就将放归大自然了,尽管有园区工作人员保护,还是有点畏惧和害怕!</h3><h3><br /></h3> <h3>《遛狮》摄于津巴布韦狮子保护地。工作人员警告我们:棍子不能离手,不能走到狮子的前面,不能摸狮子的头,但是屁股可以摸🤪</h3> <h3>《与狮共舞》摄于津巴布韦狮子保护地。与我们见面的狮子巳经21个月,并开始喂活体小动物,野性开始萌发,张开大嘴吼叫时很吓人……</h3> <h3>《微笑与狰狞》摄于津巴布韦狮子保护地。</h3> <h3>《歌舞表演》摄于肯尼亚马赛马拉村。马塞人至今仍生活在严格的部落制度之下,由部落首领和长老会议负责管理。几乎全部依靠牲畜的肉、血和奶为生,部落盛行一夫多妻制。成年男子蓄发编成小辫,年轻妇女剃光头。</h3> <h3>《回眸》摄于肯尼亚马赛马拉村。这里是东非最活跃的传统游牧民族——马塞族的聚居地,迄今为止,不论是穿衣打扮还是生活习惯都还保留着一些远古的气息。村子里随处可见身穿五颜六色服装的马塞人懒散的闲待着。</h3> <h3>《课堂上》摄于肯尼亚马赛马拉村小学。教室里有最简易的黑板和课桌椅,老师装模作样的好像在上课,孩子们则嘻嘻攘攘,但流露出的目光显然是在等客人的捐款。这里的一切告诉我们,这些孩子们离教育还很远!</h3> <h3>《童年》摄于肯尼亚马赛马拉村。这是一个被现代文明所遗忘的角落,走进马塞人的村落,真难以想象在21世纪的今天,人类生活还可以有这样原始的存在方式。照片上姐弟俩忧郁的目光,看了真让人揪心......</h3> <h3>《中国OK》摄于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h3> <h3>《在教堂里演奏的爱尔兰风笛手》摄于南非开普敦。</h3> <h3>《喜悦》摄于南非开普敦。</h3> <h3>《非洲佳丽》摄于南非开普敦。</h3> <h3>《摆摊的妇女》摄于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h3> <h3>《甜美的吻》摄于南非开普敦好望角。</h3> <h3><br></h3><h3>结束语:如果一生只有两次机会去另一个大洲旅行,那么就去非洲两次吧,当然,其中一次必须是肯尼亚,这个神奇的地方能满足你对非洲的所有遐想!</h3><h3><br></h3><h3>有兴趣的可以継续欣赏以下5个小视频:</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作者:张克明,1954年出生。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2005年起学习摄影,作品先后在《上海摄影》、《中国西藏》、《新民晚报》、《旅行者》和《大视觉》等刊物发表。《中国西藏》杂志2016年曾三期连载了他的西藏游记和摄影作品。近年来,还有一些作品入选上海市摄影艺术展、探秘“天上人间” — 西藏摄影作品三人展和《定格奇观》— 2019视界追梦摄影展,其中有多幅作品被参观者订购收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