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一一洛龙区养成教育联盟第106次活动之二

洛龙区龙城双语小学

<h3><font color="#ed2308"> 细雨微风凉夏, <br> 论坛群英对话, <br> 笔记反思归纳。 <br> 皇城脚下, <br> 洛龙教育人再出发!</font></h3> <h3> 《周易》中有言:“蒙以养正,果行育德”。意思是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身体力行,坚持不懈地去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主动要求学习,即把培养良好的品德放在第一位。这种教育理念,即使到了今天,也是不可更改的。 <br>  因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品德形成和终身发展的奠基工程。</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7月10日上午</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第一时段 各国专家专题报告<br></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 <h3>  梁宇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分校执行校长,数学特级教师,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教育专业硕士导师。<br>  专题报告《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落地》<br>  来自格鲁尼亚专家阐述了自己国家的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组成。  <br>  来自澳大利亚专家指出教育的公平性以及教育的缺失对家庭产生的破坏性,强调必须在儿童时期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如多元化教育,通过团体活动锻炼孩子的自律性。</h3><h1></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第二时段 全球专家代表与河南嘉宾高峰对话</font></h1> <h3>10号上午10:25-12:00河南学校代表:<br>1、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教体局副局长兼第一实验小学校长宋广钦<br>2、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外国语小学校长杨红霞<br>3、河南省林州市第一实验小学校长王瑞芳<br>4、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柴郭小学校长李志超<br>  </h3><div><br></div> <h3>  专家讨论:孩子特别难管,怎样判断他是对感知觉统合失调的学生?<br>  美国专家:在美国要通过非常严格的医院检查,不能随便下定论,想办法用多种策略帮助这些孩子,而不是去戴帽子。</h3> <h3>专家讨论:自闭症孩子的问题?<br>美国专家:<br>1、美国任何事情以法为证,为每一个特殊孩子制定学习计划。<br>2、给特殊孩子提供不同的教育来支持他。<br>3、家长和学生必须参与特殊教育,特殊学生必须有专家鉴定,必须享受公正公平。教师必须有特殊教育的执照,必须接受培训知道怎么写教案。</h3> <h3><font color="#010101">  华裔专家用切身体会告诉我们如何引导自闭症孩子融入正常教育。</font></h3> <h3>  美国专家介绍特殊教育如何融入到普通教育中。</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7月10日下午专家报告</font></h1> <h3>关鸿羽<br>  著名教育专家,全国养成教育研究总课题组组长,北京师大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北京市教育管理学会秘书长。<br>  关老师从道德习惯、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等几个方面给我们做了比较系统的讲授。</h3> <h3>田玉敏<br>  北师大《中国教师》杂志社优质教育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中国教师学院院长,中国高中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改革实验区指导专家。<br>  分享主题:好习惯、好课堂、好效率。</h3> <h3>刘建华<br>  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华语声音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发展联盟主席团主席,香港世界华语声音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客座教授。<br>  专题报告《语言、声音及沟通艺术在习惯养成中的地位》</h3> <h3><font color="#010101">常乐<br></font><font color="#010101"> 河南省一校一品研究指导中心秘书长,河南省校园足球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一校一品教育节”发起人,《河南一校一品研究》杂志主编。<br></font><font color="#010101"> 专题报告《学校的特色是习惯的颜色》</font></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  洛龙联盟校精彩感悟</font></h1> <h3> 教育就要培养习惯<br>  龙城双语小学 张俊利 段庆聪<br>  今天细雨蒙蒙,一大早我们就准时来到会议厅,开始了一天的学习,今天13场的报告,3次现场互动,让我们受益匪浅,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教育专家关鸿羽教授的报告《教育就要培养习惯》。<br>  关教授强调习惯的培养确实对我们孩子很重要,他的观点就是“小习惯决定大未来”!曾经有人讲过一句话,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现在我们的孩子习惯如何呢? <br>  抓习惯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关教授指出没有喊出来的好习惯,只有练出来的好习惯。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要从四点开始:第一是持之以恒,第二要严而又严,第三要注意抓好第一次,第四小时候严,大了宽。<br>  同时关教授提醒我们广大家长朋友,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学会换位思考,假如我是老师我会怎么教育孩子呢?要学会心理换位。</h3><h1><h3>  关教授通过养成教育的时代性、养成教育的关键期、养成教育的实效性来分别阐述了培养习惯的重要性,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养成教育对孩子的改变,一天的报告让我们今天收获满满,不虚此行,希望我们在养成教育的路上携手共进,一路前行!</h3></h1> <h3> 抓住关键期 培养好习惯<br> 洛龙六小 鲁海丽 王海霞<br>  7月10日,养成教育建设国际论坛精彩继续。又一批国内外专家登台,或专题报告,或高峰对话,让我们的心灵在养成教育的思想上不断的享受着,震荡着。<br>  俗语说:树大自然直。但实际上很多“树”长大后并不直。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深深地感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良好习惯的从小养成对一个人的一生发展有着深远影响。著名教育专家、全国养成教育课题组组长关鸿羽的专题报告《教育就要培养习惯》尤让我们收获颇丰。关教授用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从养成教育的意义、基本理论、内容、方法,学习、思维习惯培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让我们对养成教育有了系统的认识。他认为幼儿和小学时期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期,要从小、近、实、序几方面进行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的方法第一是持之以恒,连续训练六周左右,做到长流水不断线;第二是要严而又严,不溺爱孩子,严爱结合,刚柔并济;第三是把握关键点,抓好第一次;第四是小时候严,大了宽,今天适当的约束是为了明天的自由。同时还强调:"好孩子不是夸出来的","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这些通俗易懂的观点告诉我们在对孩子的养成过程中,要表扬为主,批评为辅;行为上要严,思维上要宽;允许胡思乱想,不允许胡作非为。整场讲座关教授始终面带微笑,幽默风趣的语言、妙趣横生,春风化雨般温暖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心灵,指引了我们的养成教育之路。就像喝了一碗美味的心灵鸡汤——滋养身心、回味无穷。<br>  总之,关教授的分享让我们如获至宝,他金玉良言的养成教育方法还需要我们细细体味,不断地吸纳,努力地实践。相信在专家的指引下,我们的努力下,孩子们的习惯养成一定会越来越好!</h3> <h3> 教师榜样引领 助推养成教育 <br> 洛龙五小 李潘朵 王琼 <br>  讲台只有三尺,但世界却有万千。怀揣激动,踏上京城大地,端坐于著名的梅地亚中心,认真聆听“2018养成教育建设国际论坛暨国际感知觉综合学术研讨会”,庆幸有机会学习专家学者的精彩理念,智者的引领,让我醍醐灌顶。 <br>  第一、做有教育情怀的教育者。这次与会的专家、教授、学者在养成教育这个课题中深入研究,探索养成教育的本质、核心、途径、与我们分享丰硕的成果,都是基于一种执着的教育情怀,一颗美好的教育初心,他们对教育的热情,深深感动了我。王文湛教授已经81岁高龄,仍不懈地致力于教育的研究,让我肃然起敬。<br>  第二、做养成教育的引领者。于华章教授说:“好的习惯是最好的仆人,坏的习惯是最差的主人”。作为教师,首先要有优秀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让养成教育之花结出丰硕的果实,教师的榜样引领和行为示范至关重要,我们只有用自己优秀的品德和良好的素质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塑造学生,才能促成好习惯养成。<br>  第三、做中华优秀文化的弘扬者。作为教师,我们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而“传道”是第一使命,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言行中潜移默化,并让孩子们从中汲取营养,心灵变得向善、向上,是真正的“传道” 。 <br>  第四、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我们教师首先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有效与养成教育相融合,引导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养成教育的目标和导向,时刻检验自己,促进自己,养成良好习惯。</h3><h3> 从宏观处着眼,从细小处抓起,,帮学生系好人生第一枚纽扣,让养成教育落地生根。初心不忘,我们追梦在路上。</h3> <h3> 养成就是让习惯落地生根 <br> 洛龙区关圣街小学<br>  7月10日,在微凉的晨风中,我们早早来到了北京梅地亚中心二楼报告厅,虽还沉浸在昨日各位专家教授以及校长们的精彩汇报中,但我们也更期待今日这场来自各国教育人才间的高峰对话。<br>  在这一日的学习中,我们在心里边学边问:教育学生的重中之重到底是“教”是“育”还是“养成”?问题学生的根源是感知觉失调还是自身习惯问题?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聆听了来自澳大利亚的教育专家与我们的分享:教师对养成的认可和重视是落实养成的第一步,我们应让教师来引导学生的养成。另外,两位外国专家与我们分享的关于感知觉统合的五种策略也令我们印象深刻,通过以下策略来调控孩子的行为:1.改良座椅,以其差异性来控制不同学生的行为;2.佩戴增重背心或沙袋;3.橡皮泥及小手工;4.做一些静心的行为;5.宠物角。其实不管是哪种策略哪种方法,初心都是为了让这些在感知觉上有着不同问题的孩子得到帮助,改善自身行为。接下来在严文蕃教授带领的全球专家代表与现场嘉宾的对话中,针对特殊儿童(自闭症儿童)是生理还是心理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对话交流,如此高端的一场听觉盛宴,触动的是每位与会嘉宾的内心。 <br>  养成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是如何使养成教育的细化价值发挥到最大,需要我们在不断实践中提高,正如关鸿羽教授所说:养成教育不能泛化、绝对化,而应做到“小、近、实、序”。关教授在养成教育的途径、方法和习惯培养方面的发言都令我们醍醐灌顶。今后我们也会脚踏实地,带着教育者的初心,将养成教育落实到每个孩子。</h3> <h3>&nbsp;&nbsp;&nbsp;&nbsp; 学习中思考&nbsp; 感悟中提高<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洛龙区安乐明德小学<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此可见“树人”的艰难性和长期性,在树人的过程中,德育教育尤为重要。<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而目前中国德育教育的现状是:贯彻的多,落实的少。德育教育其实就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让这些道德落实到平时的一言一行中,今天有幸聆听了首师大附中副校长梁宇学的报告《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落地》,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梁校长指出德育教育的落实首先要在学校整个大环境中进行,她以自己学校为例,学校形成三风,校风:仁爱,求真,尚美。教风:德人,博教,雅范。学风:明礼修品,求真尚美。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熏陶,感染。其次,形成学校四维发展目标。教师发展目标:养范,立德,树人。干部发展目标:正己济世,知行合一,追求卓越。教工发展目标:思想过硬,肯于奉献,不断学习。学校发展目标:书香校园,智慧校园,优雅校园。思维发展目标形成统一,共同促进学校德育的进行。还要形成五维课程功能目标:修品行,求真知,健身心,尚艺美,会合作。课程教育是学校教育最基础最重要的途径,也是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最后要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1.仪式教育 2.常规教育 3.团队建设 4.榜样引领 5.环境育人 6.主题班会。给我们的日常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br>  做人以德为本,要成才,先做人,学校的德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这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身教重于言教,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给学生树立榜样,把德育教育认真落实到教学过程中。<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h3> <h3> 严行宽思,循序渐进</h3><div> 广利街小学 宗晓丽 庞晨珂</div><div> “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学习的第二天,习惯再一次被各位专家学者提到了重要位置。首师大附小的梁宇学校长,为我们展现了其校的养成教育体系;来自美国麻省布鲁克兰高中的中文教师张丽华,向我们展示了她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历程;北师大的关鸿宇教授则更具体、系统地给我们分享了他培养学生习惯的方法。</div><div> 培养习惯,第一,要以小见大,从小做起,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明确而不含糊,具体而不抽象;第二,强调“近”,意思是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尤其要贴近孩子。第三,习惯养成要依据认知规律,有一定的顺序。比如在小学这个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要求一定要严,而初、高中以补偿和疏导为主。</div><div> 提到“认知规律”,要提到田玉敏教授的“零作业”习惯,即在正式做作业前,养成“查浏览—回忆—复习”的思维、行为习惯,从而增加作业的有效性。</div><div> 说到习惯的养成,又容易走到另一个极端,严厉过度,在这里,我想用关鸿宇教授的话来给这次学习收尾——“习惯的养成,行为要严,思维要宽,管而不死,活而不乱”!</div> <h3>  新时代在创新中跟进养成教育工作</h3><h3> 龙盛小学 李莉萍 代淑涛<br> 养成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习惯的养成,此次北京学习,可谓不虚此行。教育专家们或旁征博引,或深入浅出,或幽默风趣,或情真意切,用通俗易懂的需要为我们剖析了养成教育的方法和理论,10日上午的外国专家从大方面讲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尽管语言不通,但是仅仅是通过寥寥无几的翻译,也能使我们折服。<br> 下面我想从著名教育专家,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关鸿羽先生的讲座内容开始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br> 从关教授的理论及观点中不难看出,习惯的养成绝不是像我们之前所认识的那样养成习惯就是需要21天简单的重复,因为养成教育是有时效性和阶段性的,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关教授的说法是养成教育有关键期。这也就是平常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些所谓的难管学生,不管怎么说犯了错误就是不思悔改,因为他错过了关键期。另外,养成教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时代因素,比如说我们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节约的好习惯,苦口婆心地给他们讲三年自然灾害,他们不愿意听,所以我们必须要紧跟时代,也就是与时俱进。当然与此同时也不能忘记传统,也就是关教授提出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br> 培训的时间弹指而过,但是留给我们的思索是深远的,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实践和体会,并不断的跟进和发展。</h3> <h3>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h3><div> 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div><div> 一实小文化大厅的墙壁上,“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八个大字赫然醒目,这是我校的办学理念。十几年来的努力践行,养成教育深入人心,并为学校在社会各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div><div>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总结,在前行中思考:习惯养成如何做得更加系统、更有操作性、更有成效?非常荣幸,今天听了著名教育专家,全国养成教育研究总课题组组长关鸿羽教授的讲座《教育就要培养习惯》,为我们指点了迷津,指明了方向。</div><div> 关教授从养成教育的意义、基本理论、内容、途径、方法、学习习惯及思维习惯培养七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关教授的讲座务实、踏实、朴实,真正从现实生活中的思考而来,从真实的案例而来。他观点明确,令人印象深刻。</div><div> 一、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期和敏感期。关教授指出,孩子习惯的培养形成关键在幼儿园和小学,要做到四抓:抓早、抓小、抓紧和抓好。他的报告让我们更加坚信好习惯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没有训练就没有好习惯。训练要遵循以下方法:1.持之以恒。2.严而又严。3.把溺爱变成逆爱。4.抓好第一次。5.小时候严,大了宽。同时,要做到四结合:激发兴趣与严格训练相结合,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纪律制约与自我要求相结合,反复强化与积极疏导相结合。 </div><div> 二、培养习惯要抓好第一次。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深深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和价值,因为用好了这句话,对一个班级,对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来说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来说能够改变他们的生活的轨迹。关教授还说:我们要爱心加狠劲,光有爱心是不行的,还要有狠劲,培养习惯要一竿子插到底,不见实效决不收兵。这些话语真实到给人震撼的程度。因为教育来不得半点虚假,是需要脚踏实地、一点一滴来做的。</div><div> 三、养成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融合。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培养是要从小抓起,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期,很难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学区房。每个教师懂得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可是真正做的过程是很艰难的,要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无效的。学校与家长的配合尤其重要。可我们往往忽略了对家长的教育,孩子的习惯养成仅有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也要让家长认同养成教育的重要并和老师一起采取行动,孩子的教育效果才会事半功倍。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达成一致是养成教育成效的关键。我们在思索,要定期对家长培训,也要引导家长换位思考:假如我是老师,假如这不是我的孩子……</div><div>  一天的时间,反复思索关教授的讲座,对养成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教育对孩子行为发生影响才有意义。愿我们在养成教育的路上,一路思考,一路行走,一路收获,用教育影响孩子一生!</div><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我们结业了……</font></h1> <h3><font color="#ed2308">  为期两天的论坛落下了帷幕,满载着收获和成长踏上归途。活动虽结束,但留给我们洛龙教育人的反思和求索还在继续,我们也将把毕生所学都奉献给我们热爱的洛龙教育,培养出更多拥有良好习惯,高尚品德的优秀人才!</font></h3>

养成教育

习惯

教育

我们

孩子

养成

培养

教授

学生

教师